2?不同年龄的人。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经历不同,志趣各异,跟他们说话要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出发。比如对健康的中青年,说张爷爷死了、李奶奶也不行了,听了也就听了,不会产生什么联想和反感。但如果对老年人说这些肯定不妥当,会让对方感到很不愉快,甚至造成伤害。
3?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在交际场合,人们的文化程度各不相同,文化水平低的人不习惯使用书面语言,跟他们讲话应该用口语;如果用接近书面语言的话,或典雅的词句,就难以沟通、交流了。要注意的是,文化层次高的人爱听委婉的话,不爱听质问或不客气的话。
4?不同民族的人。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每个民族的文化必然在它的语言中有所体现,因而可以从语言窥探不同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人们对某种语言的理解,往往是以弄清楚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为依据,而两种民族文化的冲突,会导致对同一句话的反应迥然不同。
俗话说:看人说话,量体裁衣。就是这个道理。清代朱柏庐在"治家格言"里说:"莫对失意人,而谈得意事",也是告诫人们要看准对象再说话。因此,讲话要以不引起对方反感且能了解信息、交流情感为目的,针对讲话对象的具体情况来说话。
(2)说话要有策略
在注意作为领导说话得体的同时,更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策略性。正所谓"水无常形,话无定格"。由于具体情况不同,说话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同样一件事,此时此地对张三说,效果好;而彼时彼地对张三说,就不一定好。因此,领导说话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讲究策略性。
1?明确与模糊。明确是相对于模糊而言的。在人际交往中,除了使用模糊语,更多的地方需要使用语义界限明确的词语。究竟何时用模糊语,何时用明确语,这就牵涉到语言表达的策略问题,一般来说,它取决于交际的目的、交际的情境和交际的对象。
表扬时要用明确的语言,可以提高表扬的效力,从而激励被表扬者和大家的热情。批评他人,或给他人提意见,说话不宜太直白,更不要把话说绝说死,要留有余地,做到对事不对人,最好使用模糊语言。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否则就起不到批评的作用。即使对方做了很不应该做的事,犯了严重的错误,为取得治病救人的良好效果,达到理想的目的,也应与人为善,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事不便与群众或他人交底,通常可用模糊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