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开卷书坊·书缘深深深几许
10320300000019

第19章 顾颉刚的《苏州史志笔记》

《苏州史志笔记》,顾颉刚著,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第一版。封面题字:顾廷龙。

顾颉刚先生是苏州人,他出生在苏州城东的顾家花园,曾先后就读于悬桥巷张氏私塾、十梓街夏侯桥“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草桥“苏州第一中学堂”,在苏州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奠定了他学问的基础。

在故乡苏州,少年顾颉刚不仅在学校接受了文化知识的教育,祖父更是他的第一位老师。祖父经常以社会为课堂,以苏州城乡所见的实物为教材,随时随地对他言传身教,进行文史知识的启蒙教育,使他受益匪浅。顾颉刚曾在《古史辨》第一册的《自序》中深情地回忆说:“(小时候)祖父带我上街,或和我扫墓,看见了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必把它的历史讲给我听,回家后再按着看见的次序写成一个单子。”在祖父的熏陶和启迪下,顾颉刚与故乡苏州结下了深深的不解的情缘。后来,顾颉刚虽然身居京华,在古史研究上建树卓著,但仍终生保持了对苏州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重视收集乡邦文献,并“对故乡历史宿有整理之愿”(《法华读书记·第八册》)。

一九五二年,苏州市有关方面曾聘请顾颉刚为市政建设会议委员,顾颉刚对此愉快接受,他并想借这个机会写一本《苏州小史》(后又拟改书名为《苏州史话》),为家乡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为此,顾颉刚还精心地做了准备工作,甚至在身体不好时也没有放松资料的收集。他在《法华读书记》中说:“今以病杂览,当偏于此一方面(按:指关于苏州的史料),使渐有系统化之知识焉。”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顾颉刚还拟出了一个撰著《苏州史话》的详细提纲,并打算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写出这本书。让人遗憾的是,计划确定不久,他就从上海调往北京工作,因忙于他事,《苏州史话》最终未能写出。然而专著虽然未能完成,但顾颉刚积累的关于苏州史志的大量笔记资料却留存了下来,由他的弟子王煦华辑录整理,汇成了这本《苏州史志笔记》。

全书共有十辑:(一)秦汉以前的吴;(二)城郊与山川;(三)古迹及园林;(四)姓氏语言与风俗;(五)经济;(六)故事传说;(七)神祠;(八)人物及著述;(九)史志;(十)歌谣与戏曲。顾颉刚博览群书,广采博收,将有关苏州的史志资料尽力收罗,内容十分丰富。

这本书,深深地浸溢着顾颉刚对故乡的一腔挚情,对研究苏州的历史文化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