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开卷书坊·书缘深深深几许
10320300000037

第37章 徐瑞岳的《刘半农评传》

《刘半农评传》,徐瑞岳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九〇年十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徐瑞岳研究刘半农的文字,孙犁先生读过。《曲终集·耕堂读书随笔》中有《读〈刘半农研究〉》一文,明确记载了“徐瑞岳作刘氏研究十题摘读”,并对徐的文章两次作了引征。从孙犁的文章中看,他对徐瑞岳的刘半农研究是表示肯定的。

徐瑞岳是徐州师范大学的教授,吴奔星先生的学生,他在刘半农研究方面下的功夫很深,研究的基础很扎实。在撰写这部评传之前,他先后编著了《刘半农文选》、《刘半农研究》和《刘半农年谱》三本书,再在此基础上一鼓作气攻下了《刘半农评传》。

写《刘半农评传》,作者颇有一种工作的热情和紧迫感,他说:“回首年过不惑,失去的时间毕竟太多了,而今欣逢盛世,除了尽可能地燃烧自己,还能有什么别的企求呢!”徐瑞岳的话,代表了一场大劫过后一批有良知有事业心的知识分子的心声。

因为有了如此的决心和动力,所以徐瑞岳写作的劲头很大,他是在充满激情地拼命工作的。此书杀青后,他在《后记》中有这样一段动情的心声:“记得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我独处书斋,潜心笔耕,往往到夜半时分,窗外是一片寂静,这时偶然翻看到半农先生的遗照,心中竟顿感一阵疑惧,仿佛这位幽默的诗人和学者正出神地注视着我!甚至还曾下意识地想到,半农先生病逝于四十四岁,尚不知我能否超越这个‘寿限’。是的,时而看镜也不免苦笑,发现自己已背脊微曲,发落过半,竟不如当年的刘半农先生显得年轻风采!这虽然只能算作笑谈,但不知是否也算尝到了一些做学问的苦衷和深味?”徐瑞岳以后仅享“中寿”,这些话不知道算不算是一语成谶?

徐瑞岳还是一个很谦虚的人。他在本书的封三还印上了自己的一段手迹:“虽然常常被忽视,羊吃的是草,挤出的也是奶。”含蓄地表明了他的心迹和研究中的甘苦。

其实这部书的质量还是很高的,这是海内外的第一本《刘半农评传》,在学术上居于领先的地位。

现在像徐瑞岳这样下死功夫做傻学问以命相拼的学者恐怕已经不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