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开卷书坊·书缘深深深几许
10320300000006

第6章 吴丰培的边事题跋集

《吴丰培边事题跋集》,吴丰培著,新疆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封面题字:顾廷龙。

要说吴丰培先生的“边事题跋集”,不妨先说说吴燕绍先生的《清代蒙藏回部典汇》。

吴燕绍是清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进士,他是个有心人,登科入仕以后,即利用自己职务上的方便,勤奋不懈,持之以恒,纂编了这部皇皇大观的典汇巨著。吴燕绍从开初任朝廷内阁中书起,就着手抄录有关蒙古、西藏、回部(新疆)的奏章批示、文件档案等有关边事的典籍。当时朝廷发抄的文件,均需经过内阁,吴燕绍便在值夜班的空当时间里,及时将涉及边事的资料摘抄下来。宣统时,吴燕绍担任理藩部主事,在北档房行走,更是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将有关蒙古、西藏、新疆的大量旧档也都精心地纂录下来。经过多年不间断的努力,吴燕绍积累了大量的珍稀文档和资料,终于辑编成了这部书稿。此稿本以时间为纵线,从明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至清宣统三年(一九一一),按年代编列,共有三万四千页,一千五百万字,其中绝大部分由吴燕绍用工整的小楷手书成稿,可谓工程浩大,皇皇大观。这是一部汇辑中国清代时边疆地区历史文献的大型史料长编,录入了清朝有关的圣训、起居注、上谕、奏章、军机密档、图书等各类原始资料,举凡有关蒙、藏、回部等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史地、宗教、风土等的相关材料,吴燕绍均尽力收纂。书稿内容之丰,篇幅之广,字数之多,清代记边之作,无出其右,而且,其中不乏稀见史料和中枢密档,其价值之重要不言而喻。

吴丰培是吴燕绍的哲嗣。他从小就受到家学的熏陶浸染,培养了兴趣,明确了志向,一九三〇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院,师从朱希祖、孟森研习明史。当时北大图书馆藏书甚丰,北平图书馆新馆建成于北海西侧,设有善本阅览室、研究室,燕京大学图书馆收购了很多珍本,吴丰培利用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这三大藏书处寝馈五年,遍读罕见的明代史籍,又以明清两代史事衔接,向清史扩展。这期间,吴丰培一边读书,一边研究著述,陆续发表了《明代倭寇史集志目》、《西藏图籍录》等研究成果,并与顾廷龙先生合作编辑了《边疆丛书》。五年后,他以著述《明驭倭录校补》十六卷获得毕业。

毕业后,吴丰培即进入北平研究院工作。自此以后,吴丰培继承了父亲吴燕绍的志向,以极大的热情和超强的恒心投入了对边疆史地的研究。他广事收罗此类书籍资料。凡各大图书馆及私人藏书,涉及此范围的罕见之作,多设法传抄复制,数量不大的均亲手抄存。抗战时期,衣食虽艰,但若遇秘本,莫不节衣缩食,甚至变卖衣物,也要设法购留,许多珍贵的稿本、抄本,就是那个时期收到的。后又曾为北大图书馆整理李盛铎木樨轩藏书,见到了许多宋元珍本,借以充实了自己的边疆书籍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吴丰培在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和图书馆工作,除研究藏族史以外,还负责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每当假日必赴书肆,为馆藏选购图书及稿本,每遇涉及边事的珍本、稿本,或无名书、著者不明的书,他都绝不放过,均要详加考证,弄清源流,撰写题跋,予以编目。

在边事图书资料的专题编目方面,除早期在旧杂志中刊有多篇以外,吴丰培于一九四一年曾为《绥远通志》编过《艺文志》一篇,一九六二年为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新疆研究参考书目》一册,一九七四年参与北京图书馆主编的《中俄关系图书联合目录》(中文部分),一九八五年参加编写《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这以后,又陆续为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成《馆藏方志目录》、《馆藏丛书目录》、《馆藏家谱目录》和《馆藏中国民族研究参考简目》(古籍部分)。编辑这些目录,都撰有前言、跋语,介绍内容和编纂经过。

一九八〇年代以后,吴丰培虽已步入老年,但他治学的干劲更大,成果更丰,十多年间,参与编订出版的边事古籍和丛书达一百多种,他在这些图书付印前,都认真考订,拟定文题,编制检索目录,介绍文稿作者,并联系历史背景,述其源流,指其优劣,评其是非,努力做到言必有据,信而可征。与此同时,他还热心地为许多友人的边事著述撰序作评。

综上所述,六十多年的治学生涯,吴丰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广泛收集和精心研究的基础上,为他过手过眼的边事古籍撰写了五百多篇题跋和评述。

这部由吴丰培的哲嗣吴锡祺先生、儿媳叶于敏女史和亦师亦友的同事马大正先生整理编辑的《吴丰培边事题跋集》,就是从他全部著述中精选出来的,是他边事古籍研究的精华荟萃,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全书分“题跋”和“研究评论”两编。“题跋篇”收吴丰培生前拟定的篇目三百余篇,依史籍成书年代,按明代古籍、清代古籍、民国史籍、新中国成立后著述分类排列编辑;因清代古籍涉书较多,又依地区分目为西藏地区、新疆及丝绸之路、蒙古地区、川康边地、其他。这部分无疑是全书的重点。“研究评论篇”则由编辑者选定篇目。

历史的车轮隆隆向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国与国之间时有疆土归属之类的争端产生,为明辨是非,正本清源,用事实说话,历史资料作为可靠的直接证据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吴丰培先生的著作,其价值无论怎样评价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