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开卷书坊·书缘深深深几许
10320300000092

第92章 《青铜时代》

王小波著,花城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五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在本书的《序·我的师承》中,王小波说了这样一番话:“在中国,已经有了一种纯正完美的现代文学语言,剩下的事只是学习,这已经是很容易的事了。我们不需要用难听的方言,也不必用艰涩、缺少表现力的文言来写作。作家们为什么现在还爱用劣等的文字来写作,非我所能知道。但若因此忽略前辈翻译家对文学的贡献,又何止是不公道。”

王小波推崇老一辈翻译家的文学语言,特别是查良铮、王道乾等先生的“诗人的译笔”,这是他的见解,无可厚非。查良铮、王道乾,还有傅雷、汝龙等,他们的文学语言确实典雅到位,堪称经典。然而王小波对方言和文言的全盘否定却又不能让人苟同。说方言“难听”,这意见就太轻率。方言只是有区域性,不普及,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而已,但未必就都是难听的。在王小波耳中难听的方言,在别人耳中却可能是亲切的乡音,美妙动听得很呢,许多地方戏、地方曲艺让当地人着迷就是这个原因。说文言“艰涩、缺少表现力”,这意见更不靠谱,说得很任性。许多文言,现代人看来当然很艰涩,中学生中就流行“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但另有一些文言,已经恰到好处地融入现代汉语之中,明白晓畅,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表现力极强,生命力极强,这也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表达一种学术观点,不能以偏概全,“破”得痛快,用偏颇和偏激来吸引人的眼球,还是应该讲究科学和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