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开卷书坊·书缘深深深几许
10320300000091

第91章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德]恩格斯著,曹葆华、于光远译,人民出版社,一九四九年六月北京初版,一九五一年五月北京修订四版。

这是一本比我年龄大的书,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地摊上淘得。

二〇〇六年九月二日,我从南京经北京转机,下午二时飞抵呼和浩特,顶着晒人的日头游览了大昭寺、明清老街和青冢,当晚住宿在火车站附近的帝豪酒店。

晚上无事,出酒店闲逛,见街头地摊上有旧书出售,遂挑挑拣拣,以一至二元的价格购得数册,其中就有这一本。

数十年间,历史的风云变幻万千,此书却保存完好,品相不错。封四的右下角有三行钢笔字,字迹依然清晰,分别是:“1953.4.4.于石家庄 宝彦德力格”。购书的时间、地点记录得很清楚,只是这“宝彦德力格”不知是何许人也,但从名字上看,似乎应该是一位蒙古族的前辈。几十年来,这本书至少已转徙了好几个地方,从石家庄到呼和浩特,如今又随我来到南京。

此书的两位译者都是中共党内著名的学者。于光远,一九一五年生,著名的经济学家,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依然活跃;曹葆华(一九〇六—一九七八),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在姜德明的书话《曹葆华的诗集》中,曾记载了曹葆华晚年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件逸事:“有时又见他带着一只小木凳,在寒风中坐在公共汽车站前等车,不知是他要求自己严格呢,还是当时没人照顾他,非要他跑机关不可?”在这篇文章中,姜德明还欣慰地写道:“曹葆华逝世于一九七八年,他终于亲眼看到了‘四人帮’的倒台。”

薄薄的一本小书,在书的背后,关于译者,关于购书者,不知道还藏有什么风风雨雨、充满沧桑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