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关汉卿杂剧散曲鉴赏辞典
10320600000029

第29章 状元堂陈母教子 第一折

[仙吕·点降唇]我为甚每夜烧香?博一个子孙兴旺。天将傍,非是我夸强,我则待将《礼记》《诗》《书》讲。

[混江龙]才能谦让祖先贤,承教化,立三纲,禀仁义礼智,习恭俭温良。定万代规模遵孔圣,论一生学业好文章。《周易》道谦谦君子,后天教起此文章。《毛诗》云《国风》《雅》《颂》,《关雎》云大道洋洋。《春秋》说素常之德,访尧舜夏禹商汤。《周礼》行儒风典雅,正衣冠环佩锵锵。《中庸》作明乎天理,性与道万代传扬。《大学》功在明明德,能齐家治国安邦。《论语》是圣贤作谱,《礼记》善问答行藏。《孟子》养浩然之气,传正道暗助王纲。学儒业,守灯窗,望一举,把名扬。袍袖惹桂花香,琼林宴饮霞觞,亲夺的状元郎,威凛凛,志昂昂,则他那一身荣显可便万人知,抵多少五陵豪气三千丈!有一日腰金衣紫,休忘了那琴剑书箱。

[油葫芦]俺孩儿一举登科赴选场。则是你那学艺广,把群儒一扫尽伏降。您端的似鲲鹏得志秋云长,您端的似鱼龙变化春雷响。则是你才艺高,学艺广,可正是禹门三月桃花浪,俺孩儿他平夺得一个状元郎!

[天下乐]则他那马头前朱衣列两行,着人谈扬,在这满四方。可正是灵椿老尽丹桂芳,您可也不辱没你爷,您可也不辱没你娘,你正是男儿当自强。

[醉扶归]则要你聚萤火,临书幌;积瑞雪,映寒窗。你昆仲谦和礼正当,伊是兄弟,他是兄长。不争着你个陈良佐先登了举场,着人道我将你个最小的儿偏向。

[金盏儿]兀的不欢喜煞老尊堂,吵闹了众街坊。俺家里无三年,两个儿一齐的登了金榜。俺家里状元堂上一双双,一个学李太白高才调,一个似杜工部好文章;一个是擎天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

[后庭花]今日个成就了俺儿一双,胜得了黄金千万两;且休说金玉重重贵,则愿的俺儿孙每个个强。您常好是不寻常,您娘便非干偏向,人前面硬主张。您心中自忖量,亲兄弟别气象,则要您显志强。

[柳叶儿]他终则是寒门卿相,正青春血气方刚,拥虹霓气吐三千丈。孩儿每休夸强,意休慌,他则是放着你那紫绶金章。[尾声]你频频的把旧书来温,款款将新诗讲,不要你夸谈主张。我说的言词有些老混忘。后院中花木芬芳,俺住兰堂,有魏紫姚黄,指着这一种名花做个比方:不要你做第三名衬榜,休教我倚门儿专望,则要俺那状元红开彻状元堂。

《陈母教子》讲述了宋代冯氏严于教子,盖状元堂令其子苦读,三子先后皆中状元的故事。此等美事可谓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从外因看,其时朝廷开科选士,重招才纳贤,改每三年为每年开放一次举场;陈母训子攻书,教导有方;从内因看,三子或勤勉不倦,或才华横溢,均为成材织就了缘由。在第一折中,陈家长子陈良资、次子陈良叟先后折桂,金榜题名,陈母喜出望外,道出内心想法,以孔孟之道继续勉励二子,并对三子陈良佐寄予重望。陈良佐恃才傲物,自认为其文章高似二位兄长,不愿行礼回礼。大哥陈良资高中状元之后,陈良佐欲争二哥之先,在次年进京赶考。陈母以不可为外人道其偏心幼子,而令二子陈良叟率先参加科举。二子高中后,陈良佐终于踏上应举行程。

陈母的家训遵儒家经典,教育三子要“承教化,立三纲,禀‘仁义礼智’,习‘恭俭温良’”,在学业文章上下功夫。陈母分别强调了《周易》、《毛诗》、《春秋》、《周礼》、《中庸》、《论语》、《礼记》、《孟子》等经典篇目的要义,道出学习儒业和取得功名的重要性。冯氏(陈母)夫主为汉相陈平之后,她对诸多典籍有所知晓,不足为奇。从陈母的话中我们能够看到,在其家教思想中,个人的学习、功名与治国平天下的报效国家意识是统一的。在陈母的这番话中,无论是《周易》的“谦谦君子”之道还是《周礼》的儒风典雅之行,其核心都是“礼”,以及与此相关的“德”、“浩然之气”等。陈氏三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如何修身、齐家、安邦,寻求人与社会的“中和”关系,个人的价值通过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得以体现,这与下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可谓是一脉相承的。陈良佐虽天赋才情,但因不合“礼”,始终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这能够从中看出对儒家思想的肯定。

陈母得知长子陈良资成为状元郎的消息后,颇为惊喜,同时赞许了他这些年寒窗苦读的努力,既为家族争光,也践行了孔孟之道。在决定第二年哪个孩儿该应举之时,陈良佐凭借其文章之才,欲先于二哥赶考。不料遭到了陈母的反对。儒家思想重视长幼有序,这也是合乎“礼”的一个方面。

第二年,陈良叟不负众望,同样也高中状元。如此一来,兄弟二人皆上了金榜。陈母自是欣喜,认为家族声名远扬更胜荣华富贵,可谓是家门之善。这时,当初陈母盖状元堂的初衷,倒似是完成了一大半:“一个学李太白高才调,一个似杜工部好文章。一个是擎天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长子和次子双双中状元,以“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作比,形容了二人的才华出众。李白才情卓越,在艺术上汪洋恣肆;杜甫精于格律,文辞谨严。这恰恰指出了兄弟二人既是天赋异禀,又是孜孜以求。而“擎天白玉柱”和“架海紫金梁”的譬喻,更是形象地预示着两人的前途无量和栋梁之材。此处更多是表现陈母的心情,是含辛茹苦、悉心栽培后的宽慰。

第三年,在家人尤其是陈母的劝说下,陈良佐终于决定应举。辞别时,陈良佐依旧以文章之高而不愿拜两位兄长。同时,他对母亲说了颇有气概的言论,承诺必得官归来。陈母并不轻信良佐之言,而是规劝其好好温书,不要夸谈。陈母不愿他做第三名衬榜,可视为下文情节的一个铺垫。“要俺那状元红开彻状元堂”寄托了陈母的深切希望,同时也为陈家能否成就一门状元设下悬念。悬念在不少戏曲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推动情节发展和完善叙事结构两个方面。第一折通常为“起”的部分,为了使得情节不至于落入平铺直叙、寡淡无味的窠臼,这个悬念与其说是结果的不定,倒不如说是为“转”与“合”的部分提供了可能。

本剧讲述的教子故事,除了主要刻画了陈母的形象外,对三子陈良佐的着墨是最多的。因而在第一折中,陈母耐心训子、尊崇礼教的形象逐渐清晰,陈良佐恃才傲物、年少轻狂的个性也得到了塑造。第一折为全剧结构中“起”的部分,交代了陈家已成就了两个状元,引出陈良佐应举过程的“承”这一部分,为“招状元婿,羞探花郎”的“转”和“终得状元”、“再训三子”的“再转”两部分做了准备。最终以“寇莱公加官赐赏”作为全剧“合”的部分。从叙事结构上看,第一折主次分明,线索清晰。对于长子和次子折桂的描述,多侧面烘托,渗透了陈母和陈良佐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伏笔。在本剧隐含的主题和作者关汉卿思想方面,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窥探他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以及对功名、经世致用等个人和社会关系方面的评价。与关汉卿的其他作品相比,在本剧第一折中借陈母形象所表达的对儒家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在思想上的更多方面,与《窦娥冤》、《单刀会》、《西蜀梦》等剧共同构成了其历史观、价值观等层面的一个侧影。

(陈忆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