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点绛唇]织履编席,能勾做大蜀皇帝,非容易。官里旦暮朝夕,闷似三江水。
[混江龙]唤了声关、张二弟,无言低首双垂;一会家眼前活见,一会家口内掂提。急煎煎御手频搥飞凤椅,扑籁籁痛泪常淹衮龙衣。每日家独上龙楼上,望荆州感叹,阆州伤悲。
[油葫芦]每日家作念煞关云长、张翼德,委得俺宣限急。西川途路受尽驱驰,每日知他过几重深山谷,不曾行十里平田地。恨征<马宛>四只蹄,不这般插翅般疾;踊虎躯纵彻黄金辔,果然道心急马行迟。
[天下乐]紧跐定葵花镫,踅鞭催走似飞坠的双镝,此腿脡无气力。换马处侧一会儿身,行行里吃一口儿食,无明夜,不住地。[醉扶归]若到荆州内,半米儿不宜迟,发送的关云长向北归。然后向阆州路上转驰驿,把关张分付在君王手里,教它龙虎风云会。
[金盏儿]关将军但相持,无一个敢欺敌。素衣匹马单刀会,觑敌军如儿戏,不若土和泥。杀曹仁十万军,刺颜良万丈威。今日被一个人将你算,畅则为你大胆上落便宜。
[醉扶归]义赦了严颜罪,鞭打的督邮死,当阳桥喝回个曹孟德。倒大个张车骑,今日被人死羊儿般剁了首级,全不见石亭驿!
[金盏儿]俺马上不曾离,谁敢松动满身衣?恰离朝两个月零十日,劳而无役枉驱驰!一个鞭挑魂魄去,一个人和的哭声回。宣的个孝堂里关美髯,纸幡上汉张飞。
[尾]杀的那东吴家死尸骸堰住江心水,下溜头淋流着血汁。我交的茸茸蓑衣浑染的赤,变做了通红狮子毛衣。杀的它敢血淋漓,交吴越托推,一霎儿翻为做太湖石。青鸦鸦岸儿,黄壤壤田地,马蹄儿踏做捣椒泥。
《关张双赴西蜀梦》是关汉卿较为早期的杂剧创作,主要情节为关羽、张飞死后,魂魄飞赴西蜀,托梦给刘备、诸葛亮,叙说心中怨愤,请求为他们复仇。该剧现仅存元刊本,科白阙失。
关羽、张飞托梦给刘备之事,在元代以前的史籍记载中并不多见。晚唐李商隐《无题》诗中曾有“益德冤魂终报主”一句,但语意过于凝练,难以考知详情。元代平话《三分事略》、《全相平话三国志》中均无相应叙述,至明初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出现了关羽魂归西川托梦于刘备,要求为他复仇,以及刘备死前眼见关羽、张飞魂魄的情节,但为时已远在《关张双赴西蜀梦》之后。应该说,该剧的情节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关汉卿雄奇壮阔的艺术再创作。虽然关、张托梦于史不合,但基于史述中刘、关、张三人“恩若兄弟”亲密关系,关汉卿展开大胆的虚构,让关羽、张飞的冤魂向刘备诉说出满腔的怨愤仇恨,淋漓尽致地抒发出英雄未酬壮志的沉痛、遗憾和强烈的复仇之情,从艺术效果来言,该剧不重叙事,悲壮凄烈的抒情色彩是其最大特点。
第一折曲文为西蜀使臣所唱,情节为刘备思念关羽、张飞,派使臣赶赴荆州、阆州将他二人召回,使臣在路途中得知关羽被糜芳、士仁出卖,张飞被张达刺杀,只能用纸旛将他们的魂魄招回西川。开首[点绛唇][混江龙]二曲借使臣之口描述刘备在宫中思念关羽、张飞的情景,刻画出刘备身在蜀国宫中,无时无刻不将关、张二人挂念在心,从一开始就将读者和观众带入低回感伤的戏剧情境之中。
第三至五曲[油葫芦][天下乐][醉扶归]讲述使臣受命从西川出发,日夜兼程赶往荆州、阆州宣召关、张二人。这一折尽管由使臣主唱,但使臣描写是虚,刻画刘备对关、张的深切思念是实。使臣一路急催征马,日夜兼程,却仍然嫌马跑得太慢。使臣之急切源自刘备的急切,对使臣的恳切心情描写愈繁复,就愈发折射出刘备下令之迫切,思念之深刻。“紧跐定葵花镫踅鞭催”,这句描写使臣紧踩马镫、快挥马鞭,一路疾驰向荆州、阆州赶去。在换马之时才能侧身假寐一会儿,马马虎虎补充些食物,无日无夜不停赶路,只是为了尽早将关羽、张飞召回刘备身边,兄弟三人能再度风云际会。
至第七支曲子[醉扶归]“倒大个张车骑,今日被人死羊儿般剁了首级”句,显然使臣已获知关羽、张飞双双被害的消息。由于科白不全,不能推断使臣如何得到消息,但关羽丧命、荆州陷落,张飞在阆州被刺的一系列巨变,使臣不必亲到二处,应在途中就获知了消息,后文“俺马上不曾离”也印证了他是在路途上收到关、张的死讯。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失落荆州、败死临沮之时为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然而,直至刘备称帝后的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欲为关羽报仇,大举出兵伐吴,才有张飞“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由此可知,刘备先知关羽败亡,间隔两年后再获张飞死讯。而在该剧中,关汉卿将关、张的身亡处理为几乎同时的先后之间,对史实做出大刀阔斧的改动,尽管不合实情,但从戏剧效果角度而言,却营造出极其浓重强烈的悲剧氛围。从曲辞来看,[金盏儿]和[醉扶归]结构一致,都先描述关羽或张飞善战勇猛的英勇事迹,关羽的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斩杀颜良与张飞的义释严颜、鞭打督邮、喝断当阳桥,都是他们戎马生涯中最为辉煌绚烂的时刻,然后曲文立即急转直下,从辉煌的巅峰瞬间坠入死亡的阴影之中,关羽的败走麦城,张飞被刺身首异处,极大的落差愈发让人为两位名将的陨落而痛心伤怀。
末尾的两支曲子[金盏儿][尾]讲述使臣尚在马上,面对关羽、张飞的死讯,悲痛又愤恨的激烈情绪。尤其在[尾]的收煞中,表达出对东吴仇敌的刻骨痛恨。“杀的那东吴家死尸骸堰住江心水,下溜头淋流着血汁”,得知消息的使臣无疑是急痛难当,满腔仇恨,必须找到出口加以释放,此时他并没有一味沉浸在哀伤之中,而是立即将情绪转向对东吴复仇的设想——血仇国恨必须通过激烈的报复手段来进行伸张,要将东吴将士杀尽,尸骸堆积于长江河道内,阻塞住汤汤洪流,鲜血代替江水向下游流淌。“茸茸蓑衣浑染的赤,变做了通红狮子毛衣”,通过进一步假想复仇时的血腥战斗场面来激发斗志、缓释眼下的悲伤。“一霎儿翻为做太湖石”,“太湖石”借喻东吴兵士被杀死后躯体僵硬如石。区区一介使臣面对关羽、张飞的死讯尚且能有如此慷慨悲壮之辞,可以想知刘备、诸葛亮得到此消息后,伤痛之情必定数百倍于使臣,胸中的激愤愁情远非言语能够形容殆尽。因此,开篇不写刘备、诸葛亮,却以使臣之情来投影其身后的西川之主,实写使臣却是虚指,刘备不曾出场却是作者着力坐实的对象,这是关汉卿创作中的一大妙笔,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奇巧艺术效果。纵观整折戏,使臣好比是烛火前舞手蹈足的人偶,在剧中,观众与读者看到的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同时也不应忘记在烛光照射之下,使臣背后的巨大阴影,那是刘备、诸葛亮,以及整个西蜀的举国哀痛。末三句“青鸦鸦岸儿,黄壤壤田地,马蹄儿踏做捣椒泥”,描写使臣急转码头赶回蜀地报信,马蹄疾驰之中饱含着痛切的心情,同时也为下一折的开启作了不动声色的铺垫,整剧将转入更为深沉浓烈的篇章。
(袁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