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10752300000030

第30章 柏拉图式的爱情

“心中有爱的人不会行走在黑暗之中。”

柏拉图

《会饮篇》(Symposium)

“柏拉图式的”这个词如今依然存在于哲学的语境之外,指没有性爱的友谊:“我们相处得很好,但只是柏拉图式的”。因此,它描述的是一种——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没有浪漫性爱的关系。然而,对柏拉图来说,他的意思正好相反:真爱超越了单纯的性爱或者身体的吸引,其最高境界是精神激情的爱的分享。

柏拉图在《斐德罗篇》里讨论了爱,他认为爱具有一种疯狂的特征,并提出了支持和反对的论点。然而,正是在《会饮篇》里我们发现了现在所知的柏拉图式的爱的学说。对话采用会餐——或者说提供食物的酒宴(希腊词“会饮”的原意)时的讨论形式,每个客人发表演讲来歌颂爱。最著名的是诗人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讲述的一个神话:最初的人类被劈为两半,当其中一半不由自主地寻找它的“灵魂伴侣”(soul mate,这很可能是柏拉图式的爱情的起源)时,性的欲望因此产生。

然而,当苏格拉底发言时,赋予了爱更广的意义——一种对美的事物的占有和欣赏。所以,一个年轻人最初可能从欣赏美丽的身体(男人的或女人的——希腊人不介意)来学习爱,但是对爱更深的理解却慢慢超越了外表;一个衰老或丑陋的人可能拥有美的性格或心灵。由此,恋人们逐渐通过将美与身体和个人相分离,进而在不断抽象的事物(比如行为、习俗和观念等)里辨别美,恋人们才能取得进步。最终,真正的恋人为了美本身来交换美丽的事物,体验到爱是一种力量,介于心灵和物质之间,遍及整个宇宙。

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已不再是它以前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