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励志羊皮卷(下)
10761000000018

第18章 敢于向逆境挑战

◎认识你所处的逆境

身处逆境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有时逆境能锻炼人,只有经历过风雨的人,才能锻造出坚毅的性格。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被分配到一个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工作,后来又下岗,他悲观失望,丧失了自信,感到自己没有前途,什么都不行,最后连与人谈话的勇气都丧失殆尽。后来,他与心理医生通了信,心理医生在信中对他的能力作了充分的肯定,并从正面进行诱导鼓励,指出如何重新在社会上找工作,如何勇敢地去表现自己,培养自信心,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个青年的自信被唤起,精神状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决意去报考研究生。

现实生活当中,有许多类似于大学生这样的情况发生,你是否也有过那位求职不爽,而后又失业的大学生所处的境地呢?你是否也在焦虑和沮丧呢?看来,我们得先想想办法了。

许多心理健康专家认为,焦虑沮丧等情绪是因为自我形象和别人对你的看法有矛盾而造成的。因此,应努力改变自我认识。一旦找回了自我价值,压力就会减少,症状也就消失了。

其实,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要失去信心,不要妄自菲薄,一蹶不振。

美国青年阿伯特在费城开了家杂货店,由于经营不善,两年来负债累累,他好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没有信心和斗志。他想到堪萨斯城去找工作,突然间,有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从街的另一头走来,两只手用木棒撑着向前,他正微微提起小木棒准备登上路边人行道。就在那儿秒钟,他们的视线相遇了,只见他坦然一笑,很有精神地向他打招呼:“早安,先生!今天天气真好啊!”阿伯特望着残疾人,体会到自己是何等富有,自己有双腿可以行走,为什么自怜?一个缺了双腿的残疾人依然能够如此快乐自信,我这个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不能!于是他挺了挺胸膛回来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店不但还清了债,而且还盈利了。

阿伯特由于受充满自信的残疾人的启示,毅然重新回来经营自己的杂货店,终于扭亏为盈,使店铺重现生机。可见,自信是克服困难的强大动力。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挫折、失败。当你身处逆境时,要有坚定的自信才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鼓励人们要有自信心,把奋斗的目标定得高一些。他常常问他的研究生们,“准备完成什么样的伟大著作或伟大任务?”要求他的学生们:“假如你打算做个心理学家,那么是做个积极进取的,还是做个消极被动的?假如你不渴望写出伟大的第一流的作品来,那么谁来写呢?假如你故意偷懒,少花点力气,那么我警告你,你今后的一生都将不幸。”

让我们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在人生前进的风浪中不断经受磨炼和提高,随时准备着迎接逆境的挑战吧!

失败了,再爬起来,在逆境中锻造我们的坚毅。唯有这样,我们的希望才能变成现实,我们的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在逆境中首先我们要自己激励自己,如果我们自己没有积极性,是不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的;我们自己没有信念,是不能使别人有信念的;我们自己没有冲劲,是不能使别人有冲劲的;我们自己没有前进的决心,是不能带动别人前进的。

个人的积极性会使一切都动起来。积极性导致行动,也调动起冲劲,而冲劲对于成功是无价之宝。例如,我们是否想过,要防止一个静止的火车头滑动,所需力量是多么小?我们只需在每个驱动轮前面放一块很小的木头,火车头就动不了。有积极性和有冲劲的人也是这样,人一旦行动起来,就能克服难以想象的障碍,就能冲出逆境。

◎坚强地面对逆境

我们必须学会坚强地面对逆境。失败谁都经历过,也许你的失败是因为你的心态造成的,消极的心态乃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你可能了解一些事实和普遍的定律,你可能懂得其中的许多东西,但是未能把它们应用于特殊的需要。你可能不懂得如何应用、控制或协调已知和未知的力量。

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要使一个人真正努力确实很困难。他以“疲乏的第一层面”的说法来解释。通常人们经过短暂的努力之后会感到很疲倦,然后他会想半途而废。但是,上帝所赋予人的巨大精力绝不仅止于此。只要多努力一点,就可以多获取些能量,就像汽车的加速器一样,只要我们用力踩下去,便会产生巨大的冲力。人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多督促自己一些,便会得到惊人的效果。

你真想要具有战胜逆境的力量吗?你真想去试试看吗?如果你真的敢于去尝试,你就一定可以成功。这项法则适用于战胜各种逆境。

“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吧!”这就是尝试的含义。这意味着,一直坚持下去,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找到问题,努力尝试,再找出问题,坚持不懈,最终便能战胜逆境。

所以,倘若你遇到逆境,你是全心全意去对付它?还是三心二意仅仅点到为止?你是否真诚而竭尽全力去解决?这句话无论重复多少遍也不嫌多:只要你能够坚强地面对,并且不断地一试再试,便能逐渐走出逆境。

应把逆境当做商机。戴高乐曾经说过:“逆境,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他只有在拥抱逆境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你自己努力过吗?你愿意发挥你的能力吗?对于你所遭遇的逆境,你愿意坚强是去面对并努力去尝试改变,而且不止一次地尝试吗?只试一次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多次尝试。那样你才会发现自己心中蕴藏着巨大能量。许多人之所以长期身处逆境只是因为未能竭尽所能去尝试,而这些努力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要想使自己能够坚强地面对逆境,学会积极性思考是非常关键的。人必须调整心态,直到否定思维转变成肯定思维为止。当著名公益人物马丁博士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位令他难忘的好老师。他常常会突然无缘无故地停下讲课,走到黑板前写下两个好大好大的字:“不能”。然后转过头来,笑问全班同学:

“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就会高高兴兴地对他说:“把‘不,字去掉。’”

老师拿起板擦,把“不”字擦掉,“不能”就变成“能”了。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教导,每个人都必须随时提醒自己,把“不”字去掉,就只剩下“能”了。这就是每个人真正去想的方式,想自己远离失败。如果“不能”这个字在心中扎根,就会招致许多烦恼。

如果你常采取一种“不能”的态度,你会惊讶地发现,即使是很成功的事业,也会渐渐衰败。这就是当消极思想进驻每个人内心时所产生的影响。“每天都应该给脑子洒一点香波”,把消极思想所带来的灰尘污垢去掉,让每天都有一个愉快的开始,那么这一天里所有的事都会变好,你所面临的逆境也会离你而去。

学会坚强地面对逆境,再也不被逆境打倒,只有这样,才能接近你的成功目标。

◎摆脱逆境的困扰

人们在遇到逆境时,不要一味地选择逃避,而是应该勇敢面对它,认真分析它,使它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成功的机会。

困苦与逆境并非完全不利,有许多成功者都成长于一个贫穷困苦的环境之中,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克服和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最终获得了成功。无数事实证明,逆境有时正隐含着更大的成功因素,只要你用自己的毅力和精神加以克服,不利的因素就能转化为成功的种子。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一旦陷入贫穷,或遇到难处,他们要么怨天尤人、消极怠慢;要么羡慕别人,嫉妒别人;要么自怜自悲,缺乏自信,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说不出话。俗话说:“穷不灭志,富不癫狂。”这句话应该作为现代人做人的道理,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应奉行。

贫穷困苦还能够在人的心志和能力方面起到一定的磨炼作用。当然,有的人生来贫穷,自己也无法选择。但有一点可以相信:凡是在困苦的环境中没有被击倒,奋发努力而成功的人,都会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坚持到底的毅力。逆境的一再磨炼,也提升和强化了他们的能力与见识。这正是一个人担负重大责任时的必要条件。

安逸舒适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但过于安逸舒适可能使人缺乏斗志。对于这一观点,应该辩证地看。当然,日子过得舒服不是坏事,你也应该力争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才是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改善的表现。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一个“居安思危”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缺乏危机意识,就不容易进步,赶不上时代的脚步,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也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当他面对逆境时,也无法摆脱逆境的困扰,终究会在逆境中灭亡。

因此,在生活道路上的每个人都应该记住:如果你正在经历逆境,这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因为“上天”要把重任交给你,他正在磨炼和考验你!让你有能力走过逆境,步入成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