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饮食男女
11147500000007

第7章 共勉

昨晚和“金宝泰国菜馆”的老板吴先生夫妇到处去试菜。吴太太爱研究食物,店打烊后大街小巷找东西吃,我要是没有新的食肆写,问她,一定没错。去了大角咀吃油渣,小店独沽一味,生意兴隆,吃了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光顾”,味道好,做了几十年保持水平,是最基本的条件嘛。

想来一点甜品,就驱车到旺角去,周刊上介绍过一家,由几个年轻人合伙开的,非试不可。多种甜品已经卖完,我说有什么吃什么,上桌的几样,一吃,不是味道,距离好吃,还差得远。其实年轻人创业,小本经营,有这种成绩已算不错,也不能苛求。不忍心指名道姓写出来批评。本来想私下说几句,但见他们洋洋得意,也就算了。毛病出在哪儿呢?答案是年轻人没有机会吃过更好的。通常是几个好朋友,凭一股热忱,大家吃过喜欢的东西,就学习一番,出来开店。要知道,这是不够的。我想他们也希望边做边学吧。

从前食肆要见报宣传,不知道要托什么人才好;现在不同,报纸都有饮食版,加上那么多周刊,要找数据不易,所以一有新食肆开张,都抢着报道,也不理有没有水平,写了再说。年轻朋友的小馆,当然受过报纸杂志的吹捧,但是到底是不是像记者写的那么好,自己也飘飘然认定是了。生意很好,边做边学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哪知热潮一过,新的食肆又出现,竞争之下,客人少了,久而久之,每月要亏损。做不下去的例子,不知看过多少。饮食的学问是无止境的,大家共勉,才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