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详解易经系辞传
11253700000003

第3章 恐惧修省──各指其所之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补过无咎

本章延续前章的理路,进一步探讨《易经》的卦爻结构。

彖字非常特殊,似乎仅见于易传,除了彖传称彖曰外,就是《系辞传》提了四次。总结来说,彖是截断之意,彖辞就是卦辞,针对一卦的情境作出宏观的判断,而彖传则是解释彖辞的传。“彖者,言乎象者也。”卦辞是用以表述卦象的;“爻者,言乎变者也。”爻辞则是表述一卦中不同时位的变动。卦象相对来说较稳定,爻变则动荡不测。爻字有交之意,众力交推,行止难定。

彖、象二字,可能皆取源于动物。象为草食性巨兽,给人印象深刻,瞎子摸象,即犯想当然尔、以偏概全之蔽。彖有说是箭猪,能断其鬣毛以伤人,故取决断为义;也有说是齿牙锋利之兽,能咬断坚硬之物。总之,习用之后,象指自然呈现的情境,彖则涉及人为的判断。

前章言吉凶为失得之象,悔吝为忧虞之象;本章续论“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小疵是小毛病,尚有转圜的空间,或悔过自新,或文过饰非,就在一念之间。“无咎者,善补过也。”这就引出无咎的观念,《易经》最重视无咎。《系辞下传》第十一章有云:“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吉凶悔吝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不必过度执着;而无咎却是绝对的,代表立于不败之地,应事没有差错。竞争双方以胜负论,可能此吉彼凶,能谨守君子风度,皆可无咎。

《易经》卦爻辞中,在吉凶悔吝之后加上无咎的,例证颇多。师卦卦辞云:“贞,丈人吉,无咎。”打仗除了胜负外,还有严明纪律、君将关系、善后事宜等许多问题须考虑;若不择手段求胜,将有严重的后遗症。大过上六爻辞云:“过涉灭顶,凶,无咎。”《小象传》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其意似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坚持理想而覆亡,虽败犹荣。其实,大过一卦往往以非常手段解决重大危机。上六时运已穷,不惜玉石俱焚,拚命一搏,还有可能震慑住对手而获保全,此爻应指置之死地而后生。

蛊卦九三爻辞:“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坚持改革理念,虽然过刚致悔,由于大方向正确,没有大差错。姤卦上九爻辞:“姤其角,吝,无咎。”地属边陲或反应太慢,完全没有机会;虽然路子很窄,却也不惹麻烦,仍可自保无咎。

欲求无咎,就得勇于认错,并用最好的方法力求弥补。孔子说学易可以无大过,即表示小过人人必犯,只要知过必改,善莫大焉。

小大贵贱

一卦六爻,象征从基层到高层的组织结构,位高者权责重大称贵,位卑职微者称贱,此即“列贵贱者存乎位”。每一位阶上可能为大有实力的阳爻,或本身资源不足的阴爻,各种不同的配置组合,即形成六十四卦。易例阳称大、阴称小,阳实阴虚,阳富阴不富。“齐小大者存乎卦”,齐有周备义,也有平等义。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运用,全部储藏在卦象中,习易者当深刻体会,以培养应世的智慧。

贵贱是依职务区分,与人格价值无关,而且相互依存。《老子》云:“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基层的支持反而更重要。乾上九亢龙有悔,即因贵而无位,高而无民,故盈而不可久。孟子主张民为贵,更澈底翻新了贵贱定义,这种革命性的观点,在《易经?小象传》中亦多有印证。例如屯初九巩固基层,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颐初九迷失自性,称“亦不足贵”;鼎初六扬弃旧习,共和建政,称:“利出否,以从贵也。”

列贵贱、齐小大,爻位及爻性皆确定后,便可进一步解读爻辞,以明辨吉凶。吉凶未定前的悔吝阶段,须及早忧虑警醒,速作调整,这便是“忧悔吝者存乎介”。介字在《易经》出现三次:豫六二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晋六二称:“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兑九四称:“商兑未宁,介疾有喜。”皆有中立客观、慎谋能断之意。

“震无咎者存乎悔。”震字用的鲜活!震为生机之动,动而能无咎,就在于知过悔改。忧悔吝于事前,震无咎于事后,竭尽可能追求行事最高的绩效。震卦《大象传》云:“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人生就在不断的行动中淬炼自我,调适成长。

以上一连五句,皆用存而不用在字,强调所述之理的永恒性,非限于一时一地而已。综合以上论述,往下便是结论:“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一卦中有阳爻,有阴爻,资源不同,功能各异。彼此错综互动,造成各爻爻辞情境非一,有的极艰险,有的甚平易。不论是那种状况,爻辞都会明确指示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卦有小大一句,语意含混,费人猜疑,引发不少难通的解释,以为卦还分小大。三画卦分小大还勉强,乾、震、坎、艮为阳卦,可称大;坤、巽、离、兑为阴卦,则称小。六画卦怎么分呢?大有、大过、大畜、大壮算大卦;小过、小畜称小卦?其它卦呢?若以阴阳爻数的比例区分,三阴三阳的廿卦怎么算?其实“卦有小大”应指爻,和“齐小大者存乎卦”同义。正如“辞有险易”和“辨吉凶者存乎辞”相通,只是进一步更简要的说明,所以前面加是故二字。同样,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都是敎人事前事后的趋吉避凶之道,所以总结为“辞也者,各指其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