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1辑)
11253900000022

第22章 《易经》中的“在”与“存”

“在”字也有重视当下立足之地的意思。“在”者,“土”加“才”也。我们讲坤卦强调“土”,亦即这个“平台”的重要性;那是伸展人生抱负必须具备、必须建设的平台。有土斯有财,“在”字就是提醒你要好好耕耘当下立足的这块土地所蕴藏的资源。“在”字的偏旁就是天、地、人三才的“才”的概念。我们要用的钱,要用的人才、天才、地才就是资源,要达到天时、地利、人和,这些都得好好掌握,深刻认识,这样不管“在田”、“在渊”还是“在天”,才能将这个位置的角色充分发挥。像《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文天祥《正气歌》的“顾此耿耿在”、“典型在夙昔”,都可以从这些角度去理解。

再看“存”字。《系辞传》中有一段话:“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存”者,“才”加“子”也。“存”与“在”的差别就很值得玩味,“存”也是重视天才、人才、地才的资源运用,可是它看重的不只是当下这块土,它想得更远,想到子子孙孙后代未来的事情。积谷防饥,为了下一代着想,不把所有钱财都用掉,到银行把钱存起来,等到百年归天,儿子、孙子那一代才有钱财可以用。这就叫“存”。“存”就是往未来看,为子孙忧,不限于经营当下这块土地了。所以人生“在”的思考很重要,“存”的思考也很重要。

现在大家都很忧心生态破坏的问题,这也是全球文明面临的灾难。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赶快改弦更张,几十年后,我们还给子孙留下什么?假定天地人都已残破不可修复,未能为子孙预留永续发展的资源,我们就没有尽到照顾未来的责任。所以,只有“在”的思考,而没有“存”的思考,还是不行的。然而,光有“存”的思考,忽略“在”的思考也不行,“在”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哪还会有未来?

我们现在读经典,也是古圣先贤根据他们当时“在”的经验,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宝藏。我们从中吸取营养,得到圆融充满的智慧启示,这就是“在”与“存”两者并重。所以《系辞传》谈到永恒性的东西,说“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存而又存,都不是现在马上用得到的,但未来会有用。这是“存”与“在”并重的思考。“存”重视永恒性,看重未来;“在”重视现场感,当下即逝。就像我们活着的时候,生死、存亡是一个概念,但生死、存亡不同,生死是指肉身躯壳的硬件,存亡是软件,是无形无象的精神永存。

《系辞传》引用上经第二十七卦颐卦谈肉身生死的问题。生死关头,不是只有肉身的生死,还有天堂地狱的概念,亦即坎卦、离卦的概念。坎卦是无限沉沦,离卦是向上提升,进入文明洪流,成为永恒的资产。所以生死就是“在”的概念,还在世、还活着;生前死后就是存亡的概念,有其永恒性。

由此,我们和《老子》一个很有名的命题对照一下,他说“死而不亡”,这个意思我们就能懂了,死和亡不是同一个概念,死而不亡才是真正的长寿,所以《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肉身虽然死了,可是我们现在还读《老子》,还读《易经》、《庄子》,那就代表他们身虽死,可是精神的影响是不亡的、永恒的。

学佛的人读佛经就知道,佛经一开始总是说“一时,佛在哪个地方”,佛当时讲经的现场,那叫做“在”;佛经集结整理之后,对遥远的未来还有一定的影响力,那就是“存”。

再看乾卦,“在”是一个动词,有“察”的意思,要你深刻反省体察。这个字就更有力量了!此时此刻的当下,你在怎样的一个时间、位置——就是《易经》所谓的时与位——一定要深刻体察,才不会搞错状况。五经中的《尚书?舜典》也说,任何一个君王上台,都要把历法、天文地理的现象弄清楚,其中很有名的一句话说:“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就用了一个“在”字。“在”是动词,后人解释是观测星辰的天文仪器。要深刻掌握天人互动、天时周期性的循环,才能“以齐七政”。这里的“在”就是身心体察的意思。

一个乾卦几乎涵盖整个宇宙人生,由“潜”而“见”、而“惕”、而“跃”、而“飞”至终极,物极必反而“亢”的一个普遍过程。中间在三个重要的位置上都强调“在”,“在田”要怎么做,“在天”应该怎么做,“在渊”要如何小心自保,不出状况。这些都得深刻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