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1辑)
11253900000028

第28章 《易经》四方之应用

坤卦卦辞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解释,像“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但是很多注解乱得一塌糊涂。我们认为还是要经过审慎思维,注解时也要言之有据。像坤卦卦辞涉及四方的概念,基本来说就是阳居阳、阴居阴。西南就是坤卦所在的阴方,阴卦就要有阴卦的表现。这和爻位的正与不正是一样的概念。本身是阳爻,就要居于初爻、三爻、五爻之奇数位的阳位;阳爻居阳位,才是摆对地方,叫做“正”,也叫“当位”、“得位”。阳爻如果摆到二爻、四爻,以及上爻偶数位的阴爻位,是不能做主、因人成事的位置,这就是阳爻居阴位,摆错地方,一定会影响现在、未来的表现,所以是“不正”。所以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才是正,反之都不正。这是《易经》可称之为枢纽的观念,从第一爻到最后一爻,第一卦到最后一卦,都没有偏离这个基本枢纽。

我们回到四方的概念上来,《易经》经文的时代那么早,很多人认为其“西南”、“东北”可能是明确地指现在八个方位的西南方与东北方,完全不是这个意思。读《系辞传》就知道我们习惯讲的八八六十四卦,在《系辞传》中就没有六十四卦的称呼,都是叫八卦,八卦就是六十四卦,以八卦为代表,所以可以这么说,在《易经》中八方就用四方来代表,因为不需要细分到那个程度,但是人生的大方向可一点不能错。

举例来说,像离卦,其《大象传》云:“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后”是诸侯的代称,地方上最高的领导。“后以施命诰四方”,姤卦卦象是五阳下一阴生,代表地方诸侯一旦有了危机,就得借烽火狼烟警讯天下四方。《尚书?大禹谟》载:“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其中就有“四方风动”的概念,与姤卦的《大象传》是相通的。因为“天下有风”,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影响全天下。像金融风暴的狂风一吹,全世界都受到影响,所以要有警讯,不然那边上午出问题,下午就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