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11254100000018

第18章 “观”与“见”的差异分析

在中国古字典中,“观”与“见”的解释各有差异。“见”就是凡夫俗子的肉眼所见,那是比较平常的状态。非常之“见”就是“观”,例如有些人的看法特别高明,观察人心比较深透,那就不是泛泛的“见”,而是“观”。所以说,万物静观皆自得。

我们观察某些事物也是有层次的,就像卦中卦一样,有宏观的、微观的,还有各个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全方位观照,所以观卦中还有观卦;像二、三、四、五、上这五个爻构成的就是观卦,这叫观中有观。当今社会也很注重宏观与微观的差异,像宏观经济的形势,以及微观的产业发展,都可以提供不同视角的“观”。正因为《易经》建立在务实严谨的“观”上,所以它提供我们观察社会现象的信息非常精微。好好了解“观”是怎么回事,肯定会减少对自己、对周边、对大环境的误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临卦在初爻、二爻明明是积极入世的务实行动,可是如果局限于务实的、现世的活动,你的思维也有可能无法从日常事务超脱出来,所以临卦《大象传》就教我们要“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人有时候在实务上很能干,养成惯性之后,思维就停在那个层面,不能超越出来、与时俱进。其实临卦的务实,除了做事之外,还教我们要提升,像《系辞传》描述咸卦第四爻所说的:“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再高的思维、思想,也要落实在实学致用的层次;然后是“利用安身”,临卦既然已经把安身的事业处理得井井有条,接下来就要开始修德,往崇高的方向走。观卦《大象传》也在告诫我们要“省方观民设教”。也就是说,再高妙的观念都得蹲下来跟社会人群接触、利益众生。临卦则是在地面上活得很愉快,但要提高思维、锻炼理论能力。这样,人生就不会偏向任何一边,理论与实际才能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