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11254100000017

第17章 《易经》从观开始

观卦在《易经》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六个爻,可以逐次提升观点、扩大视野,使你看得更真、更深、更广、更大,对宇宙人生的了解有更圆融的观点。就像佛教说的,一般凡夫俗子用肉眼看东西,能看到的很有限;天眼可以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其实天眼并不是什么太高的境界,不值得刻意追求或修炼,否则可能走火入魔。再往上的是“慧眼”,即智慧的眼,若天眼没有智慧,只会卖弄神通、妖言惑众。不过,慧眼上面还有“法眼”,这可能是菩萨的境界了;法眼上面就是“佛眼”,那就是什么都能看到,过去、现在、未来,三千大千世界,对他来讲没有任何时空上的障碍,悉知悉见。在我们的设想中,佛眼的境界就有一点像观卦的“九五”,什么都看到了,没有任何障碍,看得很准确,而且心如止水。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就像观卦的“初六”、“六二”、“六三”、“六四”、“九五”逐次提升。

佛是悉知悉见,我们讲难逃法眼,无量众生起一个念头,他都能感知。所以有信仰的人就不敢乱做坏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好像有人盯着你。古话说“天道酬勤”,老天有眼,人在做,天在看。因为老天都在看,如果你真心认真、勤勉做事,一定会给你酬报,不会让你做白工。我们不到这个境界,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用《易经》的原理去推,也不见得没有。倘若你没到那个境界,没有“临”,就没有那个“观”。就像我们的上一代,他们经历过战争、逃难,所以对战争的“观”就跟我们不大一样。从修行果位来讲也是一样,你没到那个境界,就会认为别人讲的有问题。

《易经》是先有观卦,才有观世音菩萨的证道。《系辞传》就说过,整部《易经》是从观卦开始的。有了自然观察、人文观察,才有《易经》的智慧;伏羲画卦就是从“观”而来的。《系辞下传》第二章讲《易经》的缘起:“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仰观天象”就是《易经》智慧的起源,所有的学问都从“观”来。然后还要印证:“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都是“观”。此外,《系辞上传》第十二章最后一段也提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这一段讲的就是设卦观象,提醒我们靠“观”来理解《易经》的卦爻结构,因为它是用各种眼、各种思维观察,把它作系统化的整理;然后“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就有最好的福报,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