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4辑)
11254200000012

第12章 咸卦《象传》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山上有泽,咸”,这是讲卦象。像长白山的天池、天山上的天池,都是远离人烟,我们要爬到很高的山上,才能看得到那一汪清水,这就是咸卦的自然界的象。如果不爬到山上,就看不到泽,看不到水平如镜反映周遭的云彩、山峰,享受不到那种宁静的氛围;人心如果像天池那么宁静,水波不兴,外面的那些影像统统都可以摄受,如实反映出来。“山上有泽”就是绝对安静的象,所以人打坐冥想、正心诚意到一定程度,就会万籁俱寂,没有任何干扰,此时正是感应最敏锐的时候,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山上有泽”这个取象跟恒卦正好相反,恒卦是“雷风”,处于最吵扰的环境中,而能够如如不动,风吹雷打都影响不了,这就是闹中取静,在最动荡的时候的心静的定力。咸卦则是一种最安静的环境中,然后整个感应像触角一样伸出来吸取外界的信息,这是至静之中产生的一种效应,可以捕捉至动的象,就像“山泽通气”,人一定要有感应、感通能力。咸卦的静中动与恒卦的动中静,很明显是相综一体的两面。

“君子以虚受人”,就像湖泊、天池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因为虚心,没有成见,人一旦虚心,就能够接受外面的信息。少男少女互相有所感,就会放开他们的心,诚心接纳对方,容受对方,这就是“君子以虚受人”。我们知道,作为养生的卦,颐卦中间四个阴爻是虚的,如果塞得满满的,有主观见解,被塞住,那就会自以为是了,有“我执”、有“法执”。颐卦之所以能够养得那么好,就是因为中间是虚的;咸卦就是要放空自己、虚心,以虚求实,实的东西才得以进来。

“君子以虚受人”,说明气就要通。气要往哪里通?一定找空的地方,找虚的地方去。如果胀得满满的,气都进不去,还会被压缩出来。所以一定要“虚”,这也是老子提到的“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复”,虚静到极点就可以观察复卦的象了。以前我们讲复卦的时候也说过,虚很重要,气一定是要到虚的地方,你才能够捕捉到它,没有虚就不会有气。“虚室生白”也是庄子的名言,空的房子才能够生出白的亮光。这都是虚的观点。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一种虚的状态,全心全意专注,集中心念放空自己,不要有任何成见。不然那个“受”就有问题,会打折扣而被扭曲,只有心如明镜台,才不会染尘埃。

“虚受人”也是一种“取”象,《系辞传》云:“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人生、人情就是这样,人际互动复杂难理,烦恼重重、是非多多就是这样。人生的输赢、成败、吉凶从哪里来?就从人情来,你喜欢他,你讨厌他,有时候不见得要有道理,就是看他不顺眼,于是互相攻击、互相迫害,相攻就有输赢、有成败、有是非。“吉凶生”就是因为相攻,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这就麻烦了,这不就是咸吗?爱的就护短护到死,恶的就是说想办法也要把他抹黑,往死里打。人生的矛盾、人生的种种冲突不就这么来的吗?下面那一句就是“取”,“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真情跟假意会相感的,真的也会感,假的也会感,真情感人生,假意会骗人生。

每一个卦里、每一个爻里都有乾坤,每一个卦、每一个爻里面都有咸、恒,感通的力量无所不在,所以《序卦传》中咸、恒二卦相比较起来,又卖一个关子,“咸”看不到,让你去感、让你去参,“恒”则具体可见。我们读佛经,像“受持”,“受”是信受奉行,是咸卦的概念,“持”是恒卦的概念,持之以恒。我们在一种感动的情况下接受了,不代表一定能持之以恒,变成日常行为。咸卦是“君子以虚受人”,可是受还是不究竟,后面要行,要持之以恒地行,那才叫难。任何东西要天长地久都很难,一定要有工夫受持。就像“信受”是咸卦的境界,“奉行”则是恒卦的境界,在日常行为所思所感中都得奉行,那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