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11255900000010

第10章 讼卦第六

(天水讼 乾上坎下)

讼,《说文》云:“争也。”争辩,以言语讨公道。

讼卦,上乾,健也;下坎,险也。天运于上,水流于下,上天下水,“天与水违行”,讼也。

上以刚陵下,下以险伺上,内险外健,“险而健”,讼由此起。

《序卦》:“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需,饮食之道,“食色,性也”,人之大欲,人人所共有。饮食者,人之大欲存焉,既有所需,必有所争。争由需起,就因为欲,此讼所由起也。

人能控制欲太难了!如果教育没法突破,太可怕!有些人就“欲”字当先,就想怎么于自己有好处,要打倒别人。想要有天机,必得克制欲,才能避争端。必要加倍练达自己。

《杂卦》:“讼,不亲也。”

上以刚陵下,下以险伺乎上,内险,外干到底;一路干到底,则两败俱伤。杀蟒,刀碰痛了,往前跑即成两段,乃健而无智的结果。

乱伦乃天下之大忌。必要深思,才知怎么用。我至今绝不休息。你们要好好学。国家真想好,必行“礼运”,以大至之要道,行礼运之至德。

韩愈虽“文起八代之衰”,然犹未脱封建的范畴。“正义”(如《五经正义》),皇帝满意的,中国文化变成专制文化。今天中国人的责任有逾于此,中国文化的真精神传过?

继杏坛(孔子)之后,熊十力跑第一棒,生逢其时,赶上了。我接着熊十力,跑第二棒。不可以欺师灭祖,要学人家的好。人的志太重要,此奋斗的信心。

如何读《尚书·尧典》?

《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不是在环境里革命,而是调整,要另起炉灶。以现在的文字作为标准,好好去追求真理,以补时代之不足。

有同志,就能继志。以柔克刚,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可与虎谋皮。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人与人发生不愉快即讼,必视如何用“孚、窒、惕、中”四者以求吉,否则干到底就凶。“孚”,诚信;“窒”,忍耐力;“惕”,戒惧;“中”,喜怒哀乐不发。有孚者,才能窒,不因一句话而吵,知所警惕。在外受气了,回家还得带笑容,不可以糊涂。百忍堂中有太和。读书重其含义,用于行事上。

讼时,是非未明之前,说话人会相信?没取信于人,怎能办事?有所惕,敢说大话?说太软,他认为你谄媚。想达目的,完全系于本身。太高,办不到;太低,摇尾乞怜。忍,最难!心上一把利刃。我被贴讣文、喷王八。

惕,有比刑罚更重的苦,终身之忧。不要造终身之忧,大丈夫斗智不斗气。扬汤止沸,比不上釜底抽薪。看一人不合适,绝不与他交往。发愤,求己不求人。知己不易,必干到底,终凶。

孙中山“四大寇”(“四大寇”是青年时期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的昵号),成了。想领导群众,绝对得用《孙子》;想立威必诛,孔子一上台,诛少正卯。

言语不可以过量,人会给你难堪。记住:要少说话,不说话。乱象把持原则,永不输。

“利见大人”,利见大德之人,能公足以服众,则可以有公平的审评。

“不利涉大川”,是非不明时,不易有所作为,不易度患难,绝不能和艰险奋斗。最好不要使之讼,即使讼了也不要冒险犯难。

俟时,“居(守)易(变局)以俟命”,命到,时到了,有一定的步骤。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自得)也。

下以险伺乎上,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内险而外健,多阴险!脑功,内敛;腿动,阳刚。

无智,只要一提名,马上反叛,每个皆双胞。大家争宝,并非普通东西。

“有孚、窒、惕、中”以求吉。“惕”,好好警惕自己,不要轻易己心,而见异思迁。知识愈低的人,愈是狠愎。“惕”,不轻易己心。“中”,执中,中吉,“无终食之间违仁”(《论语·里仁》),吉。恒惕,不恒德,就有凶。干到底,有始有卒,但凶。必要自试。天下绝不杀笑脸人。

想,处处有所据,绝对合理。遇事,左右想,然后怎么做。说一句话,都得达到目的,出言佑(助)天时,何等气魄!亦即御天,到哪儿都能领导他!

血气之勇又能如何?尤其在危险环境中。一路干到底,则两败俱伤。

“刚来而得中”,需、讼相综,需上卦之坎,来居讼之下卦,“九二”得中。

终凶,讼不可成也。

讼,绝不双赢,“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九五”中正,“讼元吉”。

不利涉大川,入于渊(愈陷愈深)也。

如已“入于渊”了,要如何做以自渡?对付“渊”的办法有几种?必要引申,多想。世事,必往坏处想。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中国有几条水是逆流的?

“天与水违行,讼”,相违是左右,皆欲求胜,必讼。

以“天水违行”作为教训,自讼。无讼,胜于有讼,“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

“作事谋始”,做事谋始于先,遇事必要有万全之准备。做事先想失败,能忍耐过去就做。想坏处,有万全的准备,失败有奋斗精神过去。坎,险陷。许多事是环境逼上梁山的,非自己想做。以“讼”谋始,无讼;以“败”谋始,则败绝矣!不以“梦”谋始。不以“蒙”谋始,慎始诚终,始终如一。

如何谋始?第一招怎么下手?此实学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中庸》),以此四步功夫,做事才不出错。无修为的功夫,无法对付事。官一个也不缺,不过具臣,备数而已,没有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北辰不动,而众星拱之,为什么?为政五德,要加以研究。

《论语·为政》:“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中庸》为政五德:“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斋庄中正、文理密察。”

每一件事都有根据地做,出手就有成就。必要“谋始”,开始谋得好,中间没有错误,结论当然好。

社会事没有都顺顺利利的。人生,小两口一天没瞪过眼,亦不易!不能在“违”中找出办法来,永远没办法。在此环境中,彼此有纷争、不顺,是必然的。用“谋始”,对付“违行”。

丑化中国者,怕中国也。如何在“中美关系”中自得其利?怎么做可以不失其利?造势,乘势,《易》讲理与势,天下之理得、势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天,代表一切真理。天自“元”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元统天,要奉元行事。非不要这个天,而是辟天。至今,犹无一人把中国思想这把老锁打开,故必得另辟天,自元下手。弄明白,则一刀辟天了!奉元第一个责任,要发掘人性。了解、认识问题,思考解决之道;实践,觉行圆满。

识元,元生共祖。人之生也直,直人就是真,人为即伪。天天在欲中活,所以要讲欲,必自人性入手才能解决问题。可欲之谓善,当其可之欲,适可而止,过与不及皆不可。欲,可节而不可绝。节,守其分,不逾越。

自无上甚深微妙法,得无上正等正觉。历史如镜子,迎而不将。

开始做事要怎么合弦?出门之前先开会,即合与谋。做事如不按章法,必跑单帮、独裁。先认清自己,了解环境,否则难以生存。知所以用理之为难!

若无素养,即平素的修养,又如何披挂上阵?稳狠准,发言必“时然后言”(《论语·宪问》),言得恰到好处。早一步也不行;到决定时,必得决定,不可以彷徨。懂得病源,才能治病。懂病根,不是怕。危险不可怕,就怕没有渡险的技能。

治事以详,详之尽。办事周到,一点不漏,多细心!遇事留心,必要慎微,小事都要正视。做什么,都有一定。眼界宽了,才懂得怎么做事,范围扩大——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谈判,得有急智。以你们的智慧去谈判,能办事?

想不要人知,绝不许话出口;出口,人必知之。除恶务尽,一个都不许留,否则留下后患。

谈判,要知中节,才能予取予夺。知节,才能中节,亦能节制、控制别人。拨乱反正,要知乱从哪儿来,进而追乱源;知源何以乱,才有资格拨乱。有志救民,必要除奸,要懂除奸之道。内奸,奸民;外奸,奸国。

政治大纲: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孔子志在《春秋》,《春秋》之志在养正、圣功。《春秋》其事齐桓、晋文,有几件好事?使你们知其德之所以失,才知帝王可以废。所以,其义则“丘窃取之”,要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一网打尽乱。重要的是《春秋》之义,要复正。

“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此为“天下为公”的标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大道。

孟子称“至于禹而德衰”,《洪范》造一个神话,《河图》《洛书》,讲王道,归往一人。

《尚书·洪范》: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箕子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汉儒认为,《河图》就是八卦,《洛书》就是《洪范九畴》。《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王,往也,天下之所归往也”(《白虎通·号》)。帝王思想的最高标准——王道。

《尚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学大的结果,至善。中国的道,简言之即“大至之要道”,奉元是开始,期盼达“群龙无首”。《洪范》是达到“群龙无首”的一个阶段。德合元,皇;德合天,帝;仁义合,王。天子,是爵称,继天之志,述天之事。

孔子“三世必复”,大同,天下一家,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为正。《春秋》之志,在拨乱反正。必识乱了,才能拨乱;识乱之源,才能有下手处。前前后后去体悟,才有所得,不是光记笔记。

“学而时习之”,学了就习,但结果有别,根据标准修——性。修一修,懂标准——性,就知怎么修。修,去掉没用、不合标准的,才有学问。

学、习、修,原动力在“传”,传承、传习、传统。根据性修,“修道之谓教”。以性作为标准,要承、传。“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乃肯定的,即传必习。我“传”的是什么?你们“承”的是什么?传学,承学,专修的那部分。传统,自老祖宗传下,一直演进至今的。学常识,自《四书》入手。《大易》《春秋》要有师承,内有许多隐藏,许多假话中就一句真话。应世要有智慧,人说东马上懂西,如常山之蛇。留心时事,才能做现代事,圣之时者也。

昔日考完进士,得学官仪、官话,出辞气得文雅。什么都要学,要让人感到你有教育、有教养。功夫特别重要。

我一生尽在孤军奋斗中,同调者少,但并不孤独,能坐一天想。人各有志,想成大事多少得有点牺牲。嗜欲深,天机浅。人生有涯,道技贵专。

湖南之有今天,乃曾国藩一人之力,无湘不成军,至今无出一汉奸。忠臣必出孝子之门。所谓“世家”,得有世爵。曾的生活多苦,每天自讼,写日记。做一个有德的人,非用嘴说的。

家中有小孩,应预备《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但不直接给,要旁敲侧击,他就偷着看。拿小孩当人训练,必要有方法。言教不如行教,引他注意。他看完,必显自己懂;叫他讲一段,赞美之,再送书。要用旁击法。什么事都要用技术,看碰什么人,用什么钩。代代都得有传人。

坐禅,什么都禅,何以要用垫子?做什么,要像什么。一个人必要看得特别清楚,见人多了,什么都懂。一个人能至死不变,才叫人。英气,雄志,有错误能承担。

人的智慧不一,社会事热闹在此。智慧不一,成就不同。必要能应付环境,对事情看得深刻者,就一针见血。但各人主张不一,就看听你的多否。有背景的我都不要,被人利用了犹不知。“贰臣”(乾隆时期有《贰臣传》,是乾隆帝提出编纂的)绝不能做,利用完,就连双破鞋都不是。

我对时事敏感,从十三岁至今。你们要好好造就自己,不为人做走狗。司马光忠君爱国,但没头脑。鉴,历史是面镜子。

好好读书,对中国负文化责任,文化为第一要义。每天强调奉元,懂得责任之所在,以复兴中国文化为第一要义。

绝不可违时。你们对一事要如何看?

寄人篱下的结果都不会好,利用你,看不起你。我对一切的反应特别敏感。

反反复复,说话多不易,防备,亦得注意。被人利用,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要保持干净,清清白白。保圣洁之身,到什么环境,也没人说你是垃圾。我要你们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骂人,不骂势利者;求人,必求有用之人。一辈子不上“贼船”,有多高的地位,不正的话,到哪儿都得受辱。上了“贼船”,就得受摆布,下来同样痛苦。必要自求多福。

许多话要注意。看在什么场合说、影响力如何。我如曹操,完全设许多虚墓。快快学会用脑,下功夫为真明白的不二法门。我做什么,都是成套的。红皮慈恩本《易经来注图解》,是纪念我母亲九十岁时印的。

天德黉舍用书——慈恩本《易经来注图解》,前有师尊文:仁匃遁者行年七十有一恭上慈亲九秩晋一千秋,遵母命刊经籍广圣学兴治艺。丙辰正月既望之吉。

不求分外事,必在分内事对得起国家民族。不要盲从,要发愤。笨,人一之己百之。活着要立志,天天想就有一套。孔子搞了一辈子,临死嗟叹“凤鸟不至”(《论语·子罕》),一生亦无跳出其框框,获麟绝笔,交代“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春秋公羊传》:“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传》曰:“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那我们应怎么干?奉元述通类:通天下之志,类万物之情;裁成天地之道,辅相万物之宜;智周万物,道济天下;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没法再代代嗟叹。“体仁足以长人”,不能体仁则永仁,所以“奉元述通类”,在永仁。“又一村”得有一套玩意儿,缺一不可。做一事,如思想,得有思想的轮廓。

诸葛亮什么都一把抓,“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上》),为达一己之荣宠,不惜民命而战。我一边读书一边批,批红的是不满意的地方。以此锻炼自己的脑子。

《孙子》“如常山之蛇”,最后由蛇成龙了。必要有脑子、器量,不能卑鄙、嫉妒、跋扈、自专。必勤,想到就写。聪明,懂得用智慧,则放诸四海而皆准。培智,没智绝不能应世。

要悟,我一生在苦中长大,在苦中悟。许多人所见者浅。

中国太大,不必担心某一样,要懂为永久谋,永仁。真有智慧,发展的地方太多。道济天下,得先智周万物,下精一之智。树立中国文化,自根本改变人的思想。钦定的东西都不能要。

有些人完全不懂得用脑,且常情胜于理。好好努力,三年绝对见功效。尽己所能训练专门人才,做什么必要懂得什么,智慧自练达来,从会想开始。

处处不留痕迹,凭什么想?记卡片,每张只记一件事。勤为不二法门。我养成晚上做事的习惯。智慧应随年龄成长,做事必细心,一个毛病也不能出。看你的定力,一个字也不能错。精神不能集中,能不出纰漏?有一从头至尾写得干干净净的?光有妄想,智所不及,力所不及。

《春秋》“原心定罪”,证明你的意念得多圣洁,得多有定力!何以你定?因为你知止,此即智慧之源泉。定力、洁身自好,才能发挥作用。读书非一日之功,遇事不用想,即知怎么拒绝。

根本不知自己怎么活。人要用的是同志,不能证明你圣洁。学怎么用人,分别事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不要。何以要使儿孙背债?不可以有名利观,绝不能深入学问之境。

做事不要依靠任何人,必叫他跟着我的思想走,功不可没。基础打好最重要。此回地震得教训,受启示:修房子,绝不超过三层,而且要坚固。不要注重外观的美。

心不易把持,心猿意马,所以要诚意,下此功夫,作为入手处。正心,得养正,即养性命。命、性、心,三位一体,即一个东西,放在三个地方。结果:意诚、心正、身修。定、静、安、虑、得的功夫,首先要知止。《学》《庸》既是道统,也是政统。怀型,才能见贤思齐。

读完一卦,得到什么启示?做事,要用得上。遇事,好好“切磋琢磨”,此四步骤如何?一个举动之前都得有多少准备。

我天天检讨五十年何以失败,并非想成功。现在多么需要用智慧。关键打不开,第一步要怎么做,依此类推,则放诸四海而皆准。

如不懂得用脑,又如何成事?切,在动刀之前得有多少构思?切完了得磋,怎么磋?从第一个到最后,可能经过百步。做事得看对象,使他满意。做天下事,第一步如何下手?不懂用智慧的要点,白读书了。第一个想要做什么?得先有想法。

琢磨,《尔雅》称:“雕谓之琢。”玉不琢,不成器。雕琢,加工。玉磨得愈光愈好,但如用于顶上则不可。有一不慎重,则在此环境中是废物。要看什么环境、需什么材料。了解环境了,了解其所以为。

慎思之,可能分成一百个步骤,用上一百个智慧。启示不同,因经验、环境不同。得多么仔细!一刀下去,得不能作废。不了解环境,一刀下去没用。说了,没反应,作废了!你们既没看过肥猪走,也没吃过肥猪肉。遇事,就是想得周道,亦未必一百分,因为环境认错,用不上。用不好,就一刀两断。

遇事,如同追女朋友,设计得巧的就成功;慎思,脑子如比别人致密,就成功。真懂,则百发百中。仔细,深入了解。仔细,你不必动,他就自投罗网。

记住:有用自找上门来。保有用之身,纯,不要有任何背景,需要而有用。二流货有用?保存自己的价值,先训练自己的头脑、智慧。与时偕行,读乾卦的启示,“时乘六龙以御天”。孟子“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孔子则“圣之时者”。

我的“又一村”,除际界,都有通盘计划。华夏思想在中国。对中国文化必达另一个境界,钦定思想都不可用。《洪范》是家天下的大法。

学文史哲的思想必“专而精”,对众生必“泛爱众”。读《易》,看《读经示要》相关部分。《原儒》有系统思想,接受熊十力的启示。

在屋中自修,认识谁都没有用,反求诸己。智高,可使他自投罗网,统制一切。用什么方法,自己不动,可使众星拱之,且给他一个小教训?

外交使节说假话,被拆穿了,犹若无其事。做领袖,什么环境都要去。最无用的,净装圣人!中国书都是政书,无一句不是活的。《尚书》乃政书的结晶。

每个月出一部《夏学导读》。正业——华夏文化在中国,内含深意。

有目标,懂得为什么想,不要不务正业。孝慈义,智仁勇。必得从“常山之蛇”到“飞龙在天”,得谦卑,利见大人。发展组织的目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好自为之,是智慧。自己努力,绝不假他人之手。

五卦——乾、坤、屯、蒙、需,各有何启示?

要“专而精”,其次养勇,必要见义必为。光有欲,没有智,没用。什么人事关系都没有用,必得自己能。各有所长,不必万能。办学是为子孙谋,岂能马虎?检讨自己何以没有成功。有知识,用上否。不可因一时感情用事,而贻子孙之忧。一步错,恐将来永远错。骂人,在警惕自己。政治家必学文史哲。根据我们的思想,找《资治通鉴》之谬。

华夏就是中华,以“中”华天下。“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论语·尧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要勇于为义。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此处世之最高手段:一端好问,问己之所不知;一端看自然环境之反应,然后“用中于民”。

做学问的不二法门:求学,出于本性。如能为社会谋点幸福,则书没有白读。求己之不知,必懂自己不知。练习为文,不可以词不达意。你们欣逢胜世,要好好读书。

讼,是非。有责任感,遇事要深思,用脑想。做于己有利的,欲;做于己无关的,德。你们一问三不知。不明白字义,连字都写错。要识微、察微,没真知,不懂微。摆在面前的事,都大而化之的过去,如何解决?不是博就完了,得用心深细。你们太笨了,我要你们成才,不逼不能成才。不细心,能解决问题?人、事皆有四柱——年、月、日、时,必了解。

中国人的责任在“兴废国,继绝世”,非侵略人家。强国有活的价值,叫人“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读书必先立好主题,一边读书一边拨,重视一代一代的演变。看环境才造伪。

灾区复建不一定有好处,应另辟新地,百年难得的机会,将祸当福做才有前途,悲伤没有用。处理事情,必抓住要点,然后找对策。道听途说,不是有知识的人说的,不过望梅止渴罢了。培智,先从不自欺入手。不动笔、不慎思,永不会。

几经波折,脑子能不丰富?环境太重要了。你们未入流,还想成事?小孩在家受训练,找时间,看脸色。男孩长大有修养,懂伪装,喜怒不形于色。你们必要严格训练自己,对事要认真、细心。

“谋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知应如何谋始。每一件事都有根据地做,出手就有成就。

构思,拟几个方案,备之。到什么环境,则拿出什么方案。道,有生于无;智慧,无中生有。要能自圆其说。

重义理,以《易经》之道治国、平天下。让一步,后福无穷。“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遇事要谦,谦卦六爻皆吉。

学会用脑子。谋始如谋得好,中间没有错误,结论当然好。要懂得用智慧,得会用智慧。

近百年文笔之美,无若熊十力。新儒学派,夷风,不可学。为文,先注意思路,再谈文笔。思路,构思一文,想几天,才能思路不断。不要写一段,再写一段。文笔慢慢练。做学问,非一日之功。

字怕习,或功夫字,或天分字。张大千字天分不高,溥儒字天分高。没高天分,下功夫亦可像个样。没功夫,永不能写。功夫加上天分,就不得了。我心烦时,看溥儒的画,会觉凉爽,文人画。今天开画展,东一笔西一笔,刺眼!着魔,其实连弘一的屁也不像。才不高,求好心胜,就着魔。

需卦,讲饮食之道。饮食非小道,包含一切人生。地狱门前僧道多,和尚出家了,还那么争,就为饮食,包括男女。既人人皆需,那应用什么方法对付此需?如不能满足,则小者讼、大者争,天下乱源皆始于此。讼卦六爻,尽谁讼谁?

自《易》的结构:

《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天地,即乾、坤两卦,为父母卦。两性在一起,就生;生完,糊涂就蒙,不可不养也,需;人人都需饮食,才有讼;用嘴吵不解渴,解决不了就战争,所以就动兵,师;要拉帮,不打不交,乃相比;比,彼此帮忙,必小有基础,小畜;相处之道,履,礼也,行也;既懂礼又懂行,唯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泰;不能终通,所以有否;否了,挽救否,即用同人;同人以求和,才能大有。

六十四卦,自第一爻起,整个连着。

现应洗尽铅华,返回华夏真言。做学问,得能讲就能行,《史记》有《货殖列传》。程颐的实学,乃将过来事一一印证。我们的实学,是拿过来就能用。《易经》在几千年之前,而头脑就如此致密。如真通《易经》了,则连神也对付不了,况人乎?物与,万物皆我与也,都是一样的。何不学学人家的脑子?

“上承麟书”,主要是在一个“志”字。启发你们,非要你们亦步亦趋。有型、有例,而后人尽学其型,并未注意及其“志”。读书,绝不可以盲从。

《资治通鉴》焉有思想可言?在维护一家尊严。但哪一书都有能读之处。两司马,实不能平行,非一件事。

初六。不永所事(所讼事),小有言,终吉。

“初六”才柔位下,在讼之时,处坎之始,不能永终讼事。

讼,是由“小有言”来。人与人之间天天讼,有口讼、有心讼。

不永所讼事,稍有言,无所谓,“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己)辩明也。

“讼不可长也”,白话!“其辩明也”,讨论孰是孰非,真理愈辩愈明。

第一爻乃讼的定律。“不永所事”,受委屈必要辩明。

养成细心,每天学习怎么解决问题。以实际事自试。追根究底,看自身毛病出在什么地方?懂得用脑,才有趣味。有言,是为了辩明。

好好悟,至少都不废物。做大事业以造就接班人为第一要义。你们要好好修为自己。

九二。不克(胜)讼,归而逋(窜)。其邑人三百户,无眚(灾害)。

“九二”刚居柔中,在坎险之中,有理性,知其势不可讼,不能得到公平的裁判,因审判者不公。

“归而逋”,归而逃窜,有原处才叫归,女子嫁谓“归”。秘密地逃,不可为人知。

一归,三百户都借了光,归于原处。

主持诉讼者不公,一定要逃,而且要逃到小地方,证明自己想退出,不再反攻,才能无眚。跑到大地方,别人会以为你尚要有所为,还会追踪你。逃亡,也要善用智慧。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自取)也。

“自下讼上”,难以有成;“患至掇也”,患来至门前,不知拒之,还拾取到屋中,当作祖宗供。“掇”,自己拾取。

理、势可讼才讼,要考虑与谁作对。“自下讼上”,官官相护,难有所成。

下棋,一子如择不准,永择不准。以归为逃,逃避不克讼。“窜”,流窜,不按照一定规矩行事,出没无常,含多少奇招?这个环境,“自下讼上”。

注意:患是自己拾取的,哈着腰捡来的。要练达知人,知人很难!找对象,知人的第一步要贤贤易色。钮钴禄氏不只出一皇后,有德。

每天必与人打交道,怎么知人?“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看人之所行,“色庄者乎?君子者乎”(《论语·先进》),要分辨。许多人权力到手了,就原形毕露。

我能翻脸不认人,在我面前绝没有温情。礼烈亲王,赐“烈”字,杀自己儿子。大前提谁碰到,就是我的儿子亦杀。必要走得正,行得正。

什么样的人才能站得住?胡适用尽多少心机,一点真都没有,如此,又留下什么?道德有无问号?什么东西在宇宙间立得住?

要行健不息,首先必要懂得志。怎么立?自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了才叫志,定、静、安、虑、得。我是训练英雄,非教书的地方。其次,知耻近乎勇,才能行健不息。我奋斗这么多年,就一个“耻”字,自求多福,对得起祖宗。

好说话,没大用,嘴都看不住。

型不是白来的,是自己取型。光有野望,没有办法、智慧,连三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还想做领袖?不要为近利,而出卖了自己的人格。靠谁都没用,要行健不息。在人类之中存在的是什么?必自己是英是雄,九圣雄图。

好自为之,人不能愚。多读书都不能受启示,那读书做什么?

自己如何抉择?一国之失败多由汉奸。成败皆在乎间,《孙子》有《用间篇》。

要有志,为什么活,力量是耻,知耻近乎勇。方向正确,人人都可以做司马迁。我没有功夫糊涂。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六三”居坎之极,在讼之时,上有刚强之应敌,阴柔自卑,从“上九”以自好。

“食旧德”,“食”,忍气吞声,为将来做准备:一、前人的遗德,往日之事;二、世袭,己无德,唯食祖宗之德,必听顺王命,才能终吉,否则有削爵之灾;三、回到原来处,吃自己的,诉讼不成,回来安分守己。

从“贞厉”到“终吉”,经过了什么?“贞厉”,以正固守之,在恶劣环境中必得贞,“终吉”。

人到失败时,应不忘本。民国史最难修,比“五胡乱华”还乱!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胡入据中原,直接促成西晋灭亡,且导致东晋、宋、齐、梁、陈之偏安。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386年)。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

在恶劣的环境中,必得守贞,才可以生存。行尸走肉,如同活死人,一点人事也不能做。看在中国人的眼中台湾是什么?

不要求虚名,秦始皇也不过一堆坟而已,阿房宫即大房宫,尚未命名,秦朝即结束了。

“食旧德”,前人的遗德。

“贞厉”,守贞道,亦危厉。讼的人总看你不顺眼,但以正固守之,再取信于敌人,“终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无成”,不要夸口,认为自己成功。

《象》曰:食旧德,从上(前辈,旧德)吉也。

爻辞与《小象》,绝非一人之笔。传统怎么讲,不必反对,但自文字看,非出自一人之手。

怎么活?就“食旧德”,不必另起炉灶。跟谢东闵(1908-2001)、黄朝琴(1897-1972)这些老前辈往前奋斗,从前辈吉也。

费点脑,再听讲,才能开窍。我们翻版,得另有师承。我跑第二棒,将来成功在你们身上。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四”刚而不中,居柔位,上讼下,“九四”会用,“不克讼”。

“复即命”,不合礼,复于礼,克己复礼就保命。

“渝”,变,改变自己。必变时,必得变,理与势所在。

“安贞,吉”,明理识势,安于正固,吉。不能做没有把握的事,开始一算,没有把握,就不要做。明知失败,又何必拉到底?我“长白又一村”。

遇事不要慌,应静静玩味,以冷静方法对付,你清楚,对方昏,则百发百中。但知之容易,行之维艰。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失误)也。

知理之不可违,故“复即命”,明礼义也,识时势也,改变就无大失误。内心变,不可叫外人知,必“安贞,吉”。

此必有大勇。如好面子,则一拉到底。中国历史太清楚,可以借鉴者多。

人每天都在理与势上,但支配我们的是势。势,瞬息万变。我每天听时事,台湾人才奇缺。你们好好努力,仍可以大学毕业。完全没有阳刚之气,怕死能做事?有杀生以成仁的?绝无!只想做太平官,得太平钱?智仁勇、胆量识,胆小不得将军做。

慑人之气,自小就得培养。不相信自己,没有自信心,令你气势愈来愈低。“食旧德”,有几个境界?

每天练习脑子的反应,势是瞬息万变的。势之使然,应势特别难!做事应势,但亦不可违理,否则站不住,只图一时之快而已。

上句不懂,不读下句,下此功夫,书才用得上。文人真有品,很不容易。有骨气,就得要饭。

九五。讼元吉。

“九五”有中正之德,能自讼,愈来愈吉,永远吉。

“元者,善之长也”,有生命力,一切之本。元吉,永远吉。你何以能成圣?因能自讼,乃元吉也。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九五”为讼之主,阳刚中正,讼元吉。

“以中正也”,往窗外一看,哪个是人?“中”,不是自外来的,乃得自己之中,即喜怒哀乐之未发。得中,怎能不元吉?皆自得也。

想要成事,得好好学“九五”。人必要自讼,不要天天老是看人家的毛病。自己不中正,焉能自讼?有自讼的修养,才能成为大德之人。颜回,孔子的具体而微,其功夫即自讼:不贰过、克己复礼、三月不违仁。

上九。或(设或)锡(赐)之鞶带(大带),终朝三褫(剥夺)之。

“上九”有刚猛之才,居乾健之极上,肆其刚强,处讼之极,自取祸。应知如何讼、如何不讼。所赐命服终被夺,丢掉之速!没功,不能白捡。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讼棍!褫夺随至,不可终讼。“讼不可成也”,极言讼之不可成也。

政争、政变得来的地位,因“以讼受服”皆不会长久,怎么来的怎么去。从禹以后,皆“以讼受服”。

许多患皆自取也,解铃还得系铃人。

必自《大易》与《春秋》扎根,以此为基础,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要拨乱反正,可不能反对钦定文化的智,司马迁以钦定文化掩盖真文化,《史记》本文不敢言,但序文(《太史公自序》)透露。

夏学,皆道也。我们接着熊十力——第一个归真者。道家讲“返璞归真”,熊先生号漆园老人、子真。

知止,知耻。知止而后有定,哀莫大于不知耻。往一个远大的目标好好奋斗,既可立说,亦可承学。司马迁女儿有智慧,将《史记》传下去。

据《汉书·杨敞传》载:“敞子忠,忠弟恽,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侏儒。”汉宣帝时,杨恽被封为平通侯,当时朝政清明,于是他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公开发行。司马迁生前一直防《史记》被汉武帝焚毁。由于杨恽入仕后的不懈努力,《史记》在司马迁身后才得以广泛流传。

我许多事完全反常,和一般人不一样。绝不上同学家吃一餐饭,不通人情,在感觉,不在钱多少。何以朋友不能处几十年?成功,从做人开始。

我现在管闲事,乃自试也。看不起诸葛亮之流为何而战,不仁之至也,把民命酬私恩。根据此标准评论中国文化。统治别人也会,别人统治也能忍耐,但不合理绝对反对。现在有用,将来更有用。要学会用脑,绝不能空过去。

要道济天下,解决少数民族问题。我以少数民族关照你们,清朝本身即是少数民族入关所建。承德的外八庙修得比行宫好,多么有术!康熙帝接见各国领袖和各部落首领的地方,最多八坪(一坪约3.3平方米),“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

朱熹、蔡沈(1167-1230)都没做过官,也没有看过大官,所以所注《尚书》也并不真懂。读书要能用上、能做事,大而治国、平天下,小而自己过美好的生活,有一幸福的家庭、愉快的人生。需,小则自己吃饭,大则大家吃。什么方法可以叫穷人都有饭吃?

同学必要练达有横的关系,要动。我绝对容纳革命性。想出道道,怎么合在一起,就是聊天也好。是人,不要装超人。重视人品,但最可耻的莫过于伪装。人无贵贱,职业更无贵贱,贵乎人品。无品,忘八(八德)。发挥一己智慧,必要有自我,要显自己之长。讲经,得依经解经,不可以臆说。学品,讲学必要有根据;人品,做什么都得有品。

研究经学的目的,要把中国思想拨乱反正。许多事要认识清楚了,再做。加入研究群,代代相承。《五经》一定得另整理一遍。文化出版事业由女同学做,细心。愈不急功近利,愈是能深入。多研究,看人家是怎么办的。读任何东西,如用不上,都不是实学。皆实学也。

“德者,得也”,朱熹谓“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此说法空。德,行为的结果,有善德、有恶德。本着良知做事为善德,“率性之谓道”。讲容易,必要先识本。人必得识本,不可以忘祖,根本不能忘,即做事必合乎根本,即合于性。

乾坤,一体之两面,同一个“元”来的。元,有阳面、有阴面,但不是对立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无论从哪儿来的,同性就不能生生,两性才能生生。中国人没有迷信观念,说是从“元”来的,生出两个性,实际上是元的作用。

道,“有生于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忙了好几天。儒,“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元生万物,连天在内。道家的上帝——元始天尊,即来自“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元、始、天,加一“尊”字。道教的庙供很多像,为一奶同胞。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迷信,乃因为有一帮人要靠此吃饭。

元,是全能的,可以到处乱滚,最自由的。这儿讲思想,有了智慧,放诸四海而皆准,揭开人的束缚。天天喊自由,自由了?信佛,就不自由了,动辄说“犯戒”“律”,到哪儿都有枷锁。生了,就有自由,何必用别的约束自己?伦常、礼约束人,而演为法,“大道废,有仁义”(《老子·第十八章》)。老子逃亡,著《道德经》五千言。

就因国乱,才出忠臣。“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焉有忠臣?“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为大同世。时不同,做法也不同。杨子,超群,乃不容于众,书被毁了,说“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实际上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的境界。重视思想的层次。

佛教“无所住而生其心”。我喜《金刚经》,可能受我阿玛的影响。他与我额娘两人同一桌吃饭,但两人绝不吃一样。两人都拜佛,一读《金刚经》,一读《法华经》,不知将来是否走同一极乐世界?我额娘拜经,一天拜一个时辰,但始终威严,是独生女,她生气有代号——“地动了”。有大事,找舅舅,劝我要忍耐,说“哥都让三分”。

我吃东西绝不批评,好吃多吃些,不好吃少吃些,还可以到街上吃。懂此,将来才能研究高深的学问,往里追。

中国东西必得另辟天地,这些完全糟蹋中国东西。去悟,愈有心得才愈悦,得于良知,做事过得去,否则躺着睡不着,很痛苦!写《忏悔录》,要从政者发良知,必要从根上着手。讲得怎样漂亮,仍是时代的点缀品,《孽海花》是曾虚白(1895-1994)的父亲曾朴(1871-1935)写的。好好下功夫,为文化有点建树。

诗是有感而发,不是作的,才能惊人,一气,而有了灵感。在大学读文史的,太浪费才智了。今天历史应自哪个角度写?文化亦如是,要“文以载道”,不作空文。韩愈《马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悟了,才能写出惊人之文。

我阿玛交代一辈子绝不做官,因为见到他父亲受气。

我即使日进斗金,日子依然如此过,打烂仗的事不干。以固定的小方块帮人扯,岂不是打烂仗?不要自以为行道,就是闭了眼,也对不起良心。盖棺论定才叫德,往日之事才论德不德。希望你们每天成为活活泼泼的人,自己、别人做错了,马上都能有反应,因为天下事皆有轨道可循。

必要养成群德,一个人绝不能成事。做事必要有黑白脸,才能成事。大家得能忍,想成功,必得群策群力。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战国策》何以不叫“战国计”?计与策,有何分别?最普通的书,你们都看过了?光知是非,连字的观念都弄不清。

《孙子兵法·火攻》“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匿怨而友其人”(《论语·公冶长》)不可,养成就不好。愚忠害死天下人!头脑清楚,最不易。

戊戌变法败于速,欲速不达,不能求速。读书明理,首在改变器质,但是不易。骂老的昏,但老的都有后台,逼老太后还朝。如天天赞美,不骂,高帽多戴些,也不用纳税。这块土,“老贼”二字就断绝你们的一切。

光绪帝(1871-1908)之德,实不亚于康熙帝(1654-1722),我有此二人铜像。光绪帝认为,对慈禧(1835-1908)不好即不孝,没有明理。只能说西太后与他有私情,是姨母。他与同治帝(1856-1875)是一辈,他是过继给咸丰帝(1831-1861)的,即慈安皇后(1837-1881)。

已经是21世纪了,还对某人尽愚忠?《论语》中有关“管仲”二章真明白,可看出今天许多人还未跳出此一范畴。

下民之争讼,主于法,官官相护,百姓至今犹不敢告官。“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而不是看听话与否。好好训练人才,但得有才,再充实之,否则逼死他,也只有跳楼。

一爻一宇宙,非卜卦的东西。讲义理,“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必要有辨别能力。每一爻都可写一本书。就一周读一爻,亦有所得,慢慢地读。想,写,看到不合理的批。

写问题时,卦、页必写出。私人问题,不必问。应明白的,问,不答。书必要自己看。字典、词典要时常翻。对一文钱不轻视,能够发财;一字都重视,可以焕然成章。

一边读书,可以另注一次《说文解字》。小孩可以读《大汉和字典》,用方法刺激他头脑。定得住,就读《红楼梦》,学其文笔,求通顺。《儒林外史》亦可看。辞,要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