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11255900000011

第11章 师卦第七

(地水师 坤上坎下)

师卦,坤上,坤为地;坎下,坎为水。地中有水,众聚。师:一、众人;二、战争。聚众者,险道也,“内险而外顺”,险道以顺行,为渡险之不二法门。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静定的功夫,可以度险,心慌则不能。

师卦一君五民,讲处众之道:和而不流、外圆内方。想于人世活着,必要和而不流,不能孤芳自赏。内里必要藏点东西,有肉埋在碗里吃。

《序卦》:“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讼必有众起”,不讼就不兴师,戒讼。师无所不生,乃成众。“师者,众也”,处众之道。

《杂卦》:“比乐师忧。”

师,险在内,故忧。险道以顺行,以顺行险。人在社会,天天在危险环境中,险道以顺行,完全是主动的,不是顺从;不是消灭谁,全国、全师,避险之道,以顺行险。

师、比二卦,尽述据乱世之道,亦即孟子“一与之道”之入手处也,不可忽略,详译其要,可知其设教之道也。据乱以师比之道,进升平以一与之道:定于一,天下莫不与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多人;“贞”,正,己正才能正天下,方出师有名,此岂容易?但是是一个标准。何以师得贞?《孙子》如何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读多少书都用不上,那读书做什么?因怒兴师,就有致祸役,后患可是无穷,敌人连狗叫都不重视了!

师得贞,还得有“丈人”。领导人得是丈人。何谓丈人?丈人,丈夫,方丈。岳父称老丈人,含有报恩之亲切感。

丈人与大人区别何在?丈人,岳父,何以如此称呼?方丈,有道德的和尚。函丈,坛席,老师。

丈人,原指老人,后称妻子的父亲。函丈,古代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容先生指画。后用以称讲席,引申为对前辈学者或师长的敬称。

领导兵的亦得是丈人,看女婿愈看愈出神,不会害兵害民,所以“吉,无咎”。不能天天戏诸侯,点烽火台。“老成持重”四字无法形容丈人,要练达时务。在外办事,无碰过壁、吃过亏,能够“达”?用“炼”字才传神!由于“炼”而通达时务。当其可之谓时。“炼”达,达自炼中得。人的脑子得如玻璃球,随时转动。

遇事得“炼”,不可以躲事,失败了就当作交学费,没有这个感觉,永远不会进步。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择将,要找有丈人之德者。有无想到自己对时代有什么用?如不知兵,有学问也不过是个点缀品。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师,地中有水,众也,《说文》云:“二千五百人为师。”《周礼·地官》称:“五旅为师。”师,众也。贞,正也,在得正,出兵贵乎正。

“能以众正”,人人皆可为尧舜;“可以王矣”,以众正而天下所归往也,王者之师也,王者无敌。己正,正天下,“内其国以容天下”。

虽天下不能人人都正,但多数人必正。做事,领导人特别重要。

一个人“贞”多不容易!母亲守寡,不孝真该杀。在一环境中,想一生不变,岂是容易?有几个能胜过威逼与利诱?每人皆各为己私,达不到目的就用手段。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否则即亡矣!“子帅以正”犹不足,不是一个人,而是“众正”,使“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人人亲其亲,“见群龙无首,吉”。

想要成功,必要有组织能力。其次,得有德。无品,焉能众正?一人做事万人观。做事必要有万全的准备,大小事都要清清楚楚,不能光有欲,而没有智慧。

仁义合,王;德合天,帝;德合元,皇。天子,继天之志、述天之事,爵称。性,知与能;元,种子。培元,如园丁时时勤于照顾,浇水、施肥、松土。种子埋藏于地中,时间久自长出菩提芽,结成菩提果。头脑要致密,早安排好,再天天修正,最后可以滴水不漏。

连另一半都没能正,成功的有几人?人一有了私情,理智就不清,就是清圣祖亦如此。做事最怕“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看一人好坏,夺其所爱,自其反应,即可看出其器质。普通人一试,就完了。有人失败,自讼。自一人之左近,可知其人。

是先有祖宗,才有祖国。有什么德能使众正?不违背天理、不违背道。

刚中而(能)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厚)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刚中能应”,刚中而应柔,居正不僭,相得益彰,才能行险能顺,否则为五个女的所俘(,师卦一阳五阴)。

“行险而顺”,以顺行险,完全是主动的,非顺从,必要有真功夫,否则是陷入。行险能顺,才能发挥能力救苍生。十次失败,有千次行险。但为臣刚、为君柔,什么也不怕,就代表无知。

“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孝经·开宗明义章》),顺,不是降,而是摸着他的边,顺着他的势溜,即法坤,坤顺承乾,大哉至哉,平分秋色,顺势。你险,我就顺着险走。

“九二”,臣位,有治国之能,内险外顺,才是英雄。如果什么也不怕,正相反。险道以顺行,使敌人不懂得戒备,还以为你是浑蛋加三级,结果胜敌还全敌,因“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谋攻》)。

“以此毒天下”,“毒”,本身东西到饱和程度了。夏天,北京人说:“太阳那么毒,不要出去了!”“毒”,厚也,腊味愈久愈宝贵,因味特别厚、好,亦称毒,可能其中有毒素。腊味经久,非一日之功。好火腿得黄亮明,才有毒厚的滋味。火腿白菜,专吃火候。

“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徯我后,后来其苏”(《孟子·梁惠王下》),因为如解倒悬,此即“毒天下”。“毒天下”,厚爱,以至极之爱爱天下,是大爱,王者之所当为,虽不免伤财害民,而民从之,乃义之所在也。

师之义,是御寇,不是为寇。《春秋》重人,一个人的命比天下还重要,有此功夫,则“民从之,吉又何咎”?百姓能听你的,可非一日之功。儒家治天下,用师之道,故曰“毒天下”,厚天下,才吉又无咎。

以一人之智支配众人之智,非失败不可,寡头政治终必垮。找出伴一生的书,放在床头,伸手可看几句,随时可得启示。《易经》可慢慢看,对个人启示大,受苦挨饿后才了解,智慧与经验相辅相成。“不云何龙”?大家皆以龙自居,但无云则成亢龙,空想做龙,有云?必有本钱,明白怎么做干冰,让别人承认你,自特殊环境悟出。文章懂了,必造就自己,否则根基不稳。做任何事,必有万全的准备,这社会谁也捡不到便宜。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第六十章》),“烹小鲜”,不可常翻动,翻动太多,小鱼就破碎了。为政之要,在安静无扰。若能清静无为,则人人便可各遂其生,而相安无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第五十七章》),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扰民治理天下。

你们每天想些闲事否?与吃饭无关的事。我说话,皆有伏笔。

谈判之才,必要喜怒不形于色,得看实际的情势。现在不是谈判,而是斗嘴,可以学很多东西。好好研究坤卦的《彖传》,坤厚载物,不必吵,尖酸!

坤卦《彖传》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文章懂,未必真懂。我讲为领袖之术。先认识自己有几个群众。如十个群众都没有,还能做领导人?“要有用时,自找上门来”,此为我父亲的训语。先求自己有用,就是殡仪馆的化妆师,够分量也必找上你。就怕光是有领袖欲,却没有用。没人肯定你,你能做?素其位而行,不务乎其外,惟精惟一。

讲思想。没思想,就会解释字,有用?没有用,又有谁会找上门?职业无贵贱,就看能不能。学有用最重要,不要学取巧。现在更需要实际的东西,必得有实学。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xù)众。

“地中有水”,无处无之,自然之势。植物必借土养,生于土中;离土,失本。我不吃怪玩意儿。

水畜地中,滋润之象也,才能容民畜众,有容乃大,此处众之道:育之、教之、富之、视导之,使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人人皆可为尧舜之德之责,则人性尽,天位物育矣,反之,愚民者贼也。

“容民畜众”,为师之要法,树德之大本,容民者不择善,畜众者无弃民,皆施之以教化,以及衣食住行。

师,不是把人都杀光,而是自“容民畜众”来的,“容”字太重要!不是净交好人,得“容民”,即一般百姓。其次,还得养民,其中含教。知“容民畜众”,就懂“毒厚天下”。

君子不器,包容天地,能容乃大。全人之国、全人之师,即全敌,“容民畜众”。人想成功,就得会组织,组织就是力量,必要有组织之术。“容民畜众”,乃无量的容,是为了“畜众”。“畜众”功夫自何来?“容民、畜众”,两种德行。无私、无分别心,什么都容、都养。

最坏的心是分别心。对亲生儿子亦有分别心,偏心。人的“私”太可怕!爱民如子,谈何容易!如何才能达此一境界?“地狱不空,不成佛”此为理想,如何办事?做事必要脚踏实地,又怎么做?做事必须有步骤,是讲实际,并非讲理论。怎么开始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有欲立的经验了,马上就能立人。更高的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与“己欲立而立人”境界有何不同?“小人喻于利”“小人怀惠”(《论语·里仁》),是最实际的。如何面对百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必要养许多专门人才以教民;“己欲立而立人”,则必收很多徒弟。一个文明国,得有多少科学研究院,以研究成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要如何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何不就地取材吃土产?治国平天下,不察微、识微,能将国家弄强?凡事有利就有害,深想了没有?如都照顾到,得有多少专门人才?读过的一一深究,才知是实学所在。基隆卖海鲜,大家去吃最新鲜的,到那儿吃其土产。得识微、察微才能振兴地方,此即“惠而不费”。在政治上,政治是千变万化的,非理论,就是实际。吃生鱼片,得到台东新港、成功。必了解环境,非空话。为政能得利,在“惠而不费”。

“容民畜众”,得有步骤。“惠而不费”,得有无尽的专家,才知民之利。百姓受了实惠,并无费国家多少用度。

师卦,并非战争,而是养民。千言万语,贵乎自己悟。

初六。师出以(因,按也)律,否(恶)臧(善),凶。

“初六”处师之始,才柔位下,当师出以律,失律不论好坏皆凶。律义深,非法令规矩可以尽其义,其含义精微,故乐之奏,必以律吕以经之,方成其乐之大能,故曰成于乐。

“律”,《说文》云:“均布也。”本义:法律、音律、上律天时。“律”,非法,当法讲,本义丢。“法”,无成形;“律”,画完了,圆周率。按法行事即律,故曰“法律”。有法无律,即不能行。做事,必按律行事。不曰“师出以法”,而曰“师出以律”,可见以律行事的重要。知法而无律,乃少按法行事。

“否臧,凶”:一、不善、善,相对。善与不善,都凶。二、“否”作“不”,不善,凶。做事失掉办法,不论善与不善,都凶。

中国人是以“中”为节,“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以人性为律,发挥人性的作用。律,必脚踏实地去做,以律行事的重要,否则即使是善,侥幸成功也不好。

“师出以律”,得按律出兵。任何团体必得有律,以律行事,故曰“法律”。群众生活必有律,否则即乱。出兵,亦得按律出兵,兴师动众。不按律出师,好坏都凶,即使侥幸成功,乃偶然碰上,并非必然的。

宗教讲律,有律宗。

律宗,因着重研习毗奈耶(为梵语Vinaya,即律)及传持佛教戒律、严肃佛教戒规而得名。

“师出以律”,有一定的规矩。事事留心即时务。不要以为得美名即好,处之不当,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怎么可以一点准备都没有,就上战场!根本不懂得水火之险。现在学习,当一台戏看,生旦净末丑都有。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师出以律”,出师,得天时、地利、人和,三缺一不可。“失律”,如侥幸,亦冒险。不按律出师,不论好坏皆凶。行险侥幸,小人也,君子不为。

“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儒家“君子不党”,讲群育。结群之前必立律,无律就完了。

人活着必办人事,每天吃饭是实际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与宗教不同。生时,自己哭;死时,别人哭。“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事人之方、之理,即为人服务。面对事实,面对所需,“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庄子·齐物论》),“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存而不论”,保留,不讨论。何等智慧!“事死如事生”(《中庸》),父母死,不能不管。应好好研究中国面对人事的智慧。中国人祭祖,完全是报本,孝也,不是求祖宗的保佑。

我每天看佛书,得启示。有定课,看二十页,但不迷信。人到人世是苦的,每天都有“不齐”。

中国人头脑冷静、致密,不讲鬼话。一开始就讲祖宗,男女的生殖器。许多观念、思想,偷的总是难以完全。看祖宗是如何立文化的?

不应将有用东西放在无用之处。

欲了解治国之道,必要好好了悟《学》《庸》,其关键皆一句话。

九二。在师,中(用中)吉,无咎,王三(虚数)锡(赐)命。

“九二”刚正居中,为众阴所归,上应“六五”,承天宠。

“在师,中吉”,谁在群众中,能行中道,以中道用事就吉。以性行事,所发皆中节,才是“夏”,指德,非指土,“夏,中国之人也”,具有中之德,“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庸》讲用中之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

此中,即律。中国人是以中为律。“师出以律”,吉。何谓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故宫三大殿的命名,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国人是最能发挥人性的民族。没有以人性为律,就不是中国人。以律行事,律,中、性也。一层一层剥,最后才达核心,如剥竹笋。不是生在中国就是“夏”,必以性行事才是夏,指德而言。

称律师,不叫法师。律师,替人辩护;法师,庙里骗人的,第一次灵,第二次就不灵。骗人的就只能用一次,如空城计。律,必要脚踏实地去做。

明德,各家讲法不一,熊十力释为“本心”,还差一截。明德,即明之德、生生之德、终始之德。

伏羲画八卦,要“通神明之德”,神之德,妙万物,造出来的不如妙出来的。明之德,终始、生生。“在明明德”,即将“明德”明于天下,进而“类万物之情”,“新民”。

我一天至少写两段,要特别深思。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系辞下传·第一章》),“贞夫一者”,一以贯之,才可以御天下。孔子改一为元,从一到元,有了生命力!“一致百虑,殊途同归”,“始于一,终于一”,“吾道一以贯之”,“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不真懂,“奉元”二字就白糟蹋了!我写《释一元》,按此方式写,跑接力,这只是第一棒。按重心,往前想。

不在讲多少,而在明白,窍打通,一法通,百法通。依经解经,才讲通老夫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注解,绕许多弯,犹不明白。

有几年工夫,可以将《四书》合情合理地串在一起。时间再长,《四书》《五经》串在一起,才能使人懂得中国文化是什么。玩味是功夫,才能知味。没有玩味的功夫,食而不知其味。

汪中《释三九》,以三、九为虚数。《尔雅·释诂》云:“锡,赐也。”

“王三锡命”,王无主意,屡次下命令,在怀柔万邦。王三赐命,乃无信任之专。做事必得主管信任,否则卖命一辈子也不成功。

古代为将最难的是,碰到不懂三军之事,却要管三军之政的君,虽有怀万邦的爱,却无御军政之智。有智,能盲目地爱?愈是无能的皇帝,遇有智之将愈是不放心。所以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你们天天学“生”了?还是学困?我说的疯言疯语,懂深意之所在?皆实学也。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怀柔)万邦也。

作《小象》者多有智,描写懦弱之君,多么淋漓尽致!分成三段讲,讲出懦弱之君,既不能将将,又不能领兵。所以如此啰唆,在“怀万邦也”。像明朝的崇祯帝。不说宣统帝,乃为尊者讳。

崇祯帝说“君非亡国之君,臣尽亡国之臣”,合理吗?脑子得天天琢磨,对不合理事要追究。身为皇帝,连个女人都不能保护,还不如嫁一农夫。一点主张没有,却又啰唆,不放心。

一个人能叫众正,每个人都不失“中”了,才能“正”。“在师中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以九五之尊,得“利见大人”,必要有“利见大人”的德与量。

搞组织,不是到马路拉夫。我什么都准备好了,精品绝对是经过百般试探。通德类情,与天地合其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自以为高,谁也不接触,焉能成事?一拉就去,有用?不过是耍乐子而已。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天天彻底任事,最后才能用事。如做这种事,都如此不经心,焉能有成?

有灵,必也顽石点头。头脑必致密,做事要经心。有结果,看药方灵不灵。你们碰到高一招的人绝对失败,因为没有学力。好好用脑,要知道怎么做事。

熊十力读通《易》,着迷;我受他的启示大。

“在师中吉”,以中为律,体,在众人之中能得中。中国,学大用中,天下归仁。要活得方方圆圆,方,不逾矩。

研究这一卦究竟是干什么的?读书要思考,何以有些地方读不通?

我提出问题的阶段,依此研究:一、在师中吉,无咎;二、王三赐命,心怀万邦也。人做梦都想上极乐世界。智慧藏在笑话中,一切尽在笑谈中!

六三。师或(不定之词)舆(多也)尸(主也),凶。

“六三”阴居阳位,不中不正,才柔志刚,心有余而力不足。

社会上主事者总一人,故师卦意义特深。一个团体谁都做主,乱。

“师或舆尸,凶”:一、“舆尸”,以大家为主。出师未受帅令,大家都主其事,令不一出,凶。二、战争时,或者失败,尸首多,以车拉,凶。

用老宫监军,心理不正常怎会好?绝不可与心理变态者相处。疯子,净说疯话!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开会,讨论,决定了,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如众人都要做主,凶,故“大无功也”。

是同志,可不许乱做主张,必要臭味相投。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四”居阴得正,在坎之上,出师难以胜,全师而退,无咎。

“左次”,退止。不以硬克硬,做无谓的牺牲。作战,都想胜利,但急功不行,应知难而退,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有急功近利观念,必败无疑。

在一大问题中,究竟要扮演什么角色?刘邦会写字?努尔哈赤不识汉文。一个人有智,不在乎会写文章。刘邦从谏如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真明白,亦得有胆,胆小不得将军做。有几个人敢说不?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常道)也。

人,有进就有退。以退为进,退非遁,故未失常,乃当退而退,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所以在没有把握时,必退而舍止(扎营)。

一般人光知往前进,觉得退没面子,一直往前奔。其实,“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所以胜败乃兵家常事。“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常)者,其唯圣人乎”,蟒知进不知退,故乡下捕蛇,在门前置利刃引之,而后杀之。

“常”,重要。纲常、伦常、常道,离此,即为禽兽。经者,常道也。织布,经线曰常线。无经、纬,则无所引,不能成其事。经之纬之,经纬天地。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经纬不能成其组织,故曰“伦常”“纲常”,没有办法变。

经,常之道。“未失常也”,有伦常,就有父子之亲。最早,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不知常。中国人伦常分明,自亲属称谓可知。现正是全世界抓住中国文化的时候,应乘时。舍逆取顺,这就是人生。既不是一条路,就不必强求。

想,灵机一动,可以想很多。随时想,想完就写,可得很多真东西。重视理路与思路。笔记不要记成杂货铺,难找,必用卡片整理,一卡只记一事,可以归类。一周至少整理、归纳一次。有各类主题。必要懂治学之道。

小孙子已经学会使用卡片,会找《大汉和词典》。教育最重要的是“爱”字。小孩问,应训练他,不要拿过来就告诉他,应叫他去找,要有爱心。

卡片就是财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肆,场所。想成功,工具、场所,缺一不可。坐在图书馆,既有工具又有肆,可以读书。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六五”为用师之主,但是一柔君。

“田有禽”,田猎,打猎,目标即禽;“利执言”,其利在抓住,望梅止渴不能解决问题。

“师”,国家养兵。“田有禽,利执言”,利御寇。不为寇,但如对方来了,绝不客气,还可“执言,无咎”。师出有名,师在御寇,不在为寇。“利执言”,言己执之理。执而不信,做什么事,办完,别人不知其所以;言而不执,天天讲什么都没做,有咎。

“长子帅师”,“九二”具刚中之德,刚中而应,吉。

“弟子舆尸”,一帮儿子都做主。“贞凶”,对亦凶,不对更糟。

“师出以律”,不合乎律,凶。在合乎律否,非在打败敌人否。做事,不一定出手就成功。但如一出手,既不合理(体),也不合乎势(用),就凶。

孔子之学,一个“时”字,“学而时习之”。博学,但非所学都能用上,“圣之时者”。“生乎今之世,反(返)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也”(《大学》),因不合时。

好好培养聪明、智慧。“人皆曰予知(智),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中庸》),可是用事能恰到好处的有几人?有变,视是否能应变。没有战争,怎么能成为将军?不怕社会有变,就怕无法应变。有才智者焉怕变?否则,怎么显其才智?解决问题非一,必要用自己之所长。政治必要用政术。如何用智、用勇以救时?必要追其所以。

《象》曰:长子帅师,以(用)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领袖领导无方)。

“长子帅师,以中行也”,用中行也,合乎中道的行为。

看此卦时,注意“中”字。

“使不当也”,一个“使”字,形容“六五”之阿斗!归责于懦弱之君,又无信人之德。

无经深思,你们不知我说些什么。要讲出文章的精髓。

事情慢慢解决,第一个没战争。智与术,琢磨出一套办法,按部就班做。有胡搞的才于你有利,小人之行无往而不利于君子,完全妒夫的器量,能有出息?一举一动焉能成事?家也办不好,完全没有理智、智慧,太愚了!什么也没懂,白长这么高,没有超人的智慧。怎么想事能无咎,要马上想到“咎安在哉”。

“不得中行而与之”(《论语·子路》),弟子都要做主。每个人都有长处,放错位置,乃是使的人没有头脑,使人不能发挥作用。可见“使”的重要!得有急智试验一个人,并非三五天就认识一个人。对人,必择而后用。搞文化的,就得以文化作为生命。会生活,做什么都可以。

凡事从小成大、由近及远。远大的事情,必须有毅力和耐心,一点一滴去完成,心稍有松懈,常会功亏一篑。处理艰难的事情,须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细易的事情,切不可心急,应谨密周思,细心而为,才不会失败。

《老子·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圣人治理天下,以“无为”作为政治的根本,以“无事”作为行政的原则,以“恬淡”作为施政的态度。“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处理困难,必从容易处开始;实现远大,必从细微处开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的做起。“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圣人把任何事情都看得很困难,所以始终不会发生什么困难。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上六”居师终功成,论功行赏之时。

战争的结果:“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开国封侯,有世爵。可“开国承家”,未必能谋政,有功劳但不一定有任事之才能,马上(武人)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宰相须用读书人。

“小人勿用”,未成德之人不可以担当大事,委之非人,就完了!

“开国承家”者,皆做方面大员,净“想当年”,倚老卖老。但时已不同,能开国,未必能谋政,应冻结在家,世大夫之家,世家。

国家大事,“小人勿用”,得用大德之人。不识字,恭之,但绝不可管事。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成功了,得“正功”,正功之大小。

“小人勿用”,用必得人。“小人”,未成德者,与“君子”相对。创业中的小人,光有开国之功,但不识字,如何治国平天下?小人无能力,不能用事。不能管事,就享福、喝老酒,有福无权,承家封侯。卖狗肉的照样封侯,使之在家喝老酒,不用事。

“必”乱邦也,一字多惊人!没有侥幸,委之非人,就完了!

读活书,不要读死书。要下功夫。

事情要大家做,不是我做。我印三次书,两次赔本,一次收回本钱。现在制药,两个女同学在北京念书。做事,得先找行家。何以不把公私分开?检讨过去,迎接未来。一点点做,开始不必忙着给别人印书,先出《夏学导读》。

组织即力量。有一帮人即群、师,群中必有分,有分就有份,小组长、小分队长、大队长。中国人最有智慧,《周官》讲均与联。家是一组织,亦有分有份,每天应做自己当做的,家就井井有条。集团总司令比班长省事,只管四五个人,每天处理好那几个人,就可以睡觉了。清朝皇帝只管八大军机,下面各司其事。

今天奋斗应有目标,要素其位而行,不务乎其外。“习,鸟数飞也”,鸟习飞都有其历程,焉可一伸手就成功?

我讲的废话皆有用,比经文有用。但你们如八哥,会说,但不知所以。读书,要点抓不住,没用。每句要当思想。

《大易》与《春秋》均讲元。元,妙万物者,万物皆自元来。没有元,就没有一切,万物都有其用。我要你们比我能。

中国所有学问,就“阴阳”两个符号之变。中医,伏羲、神农、黄帝,要再造华夏文化。

做事有一定的方向,研究文化亦如是。自亚洲入手,其次救非洲,助其开发,必了解他们。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天下观)。中国文化是天下文化,不要界与际,世界、国界都不行。有界际,就有纷争。环宇,中国思想,华夏文化。夏,中国之人也;大也,至大无外。中国文化,“入中国则中国之”,中道之国。《大学》,学大;《中庸》,按人性办事。明明德于天下,类万物之情,新民。

文化,非讲的,得实行。偶一不慎,被人利用一次,成终生的污点。应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有计谋,用心。“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既知如此,何必耍心机?“空城计”也只能用一次。我并非教你们天天用计谋,什么都会过去,是发你们人性的深省,一即一,二即二。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贞夫一者”,一以贯之,才可以御天下。孔子“改一为元”,从一到元,有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