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毓老师说易经(第3卷)
11256200000007

第7章 明夷卦第三十六

(地火明夷 坤上离下)

明夷卦卦体:坤为地,离为明、为火,明入地中,地火明夷。

卦德:内文明,外柔顺,外不失己,外得免难。

《序卦》:“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

进而不已,必有所伤,故晋之后有明夷。

《杂卦》:“晋,昼也;明夷,诛也。”

“昼”,旭日东升;“诛”,伤也,明受伤,夕阳西沉。晋、明夷二卦互综,天道好还,有生就有死,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每个人皆应有所表现。在明夷的时代,是以受苦为利,“利艰贞”,“邦无道,危(正)行言孙(逊)”(《论语·宪问》),“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一般人光知进,而不知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易经·乾卦·文言》)。许多人误解明夷卦,所以终身不能用事。

岳飞犯了两大错误:一、口号喊错,“迎二圣还朝”,那置三圣(宋高宗)于何地?秦桧不过乘势耳。二、《满江红》歌词唱错,因“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而丢掉“武圣”宝座。

唐时,唐太宗尊姜太公为武圣。唐肃宗时,初设武庙,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以姜太公为主祀,以亚圣、十哲、七十二将为配享。宋真宗时,继续加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仍以姜太公为武圣,主祀武庙。明太祖时期,废武庙,自此武庙绝祀。武庙虽废,但民间出现了岳飞和关羽两位武圣人,明神宗追封岳飞为岳圣帝君、关羽为关圣帝君。清康熙年间重设武庙,正式尊关羽为武圣,但不设立配享,只供奉关羽一人。清朝是选择性地“捧关贬岳”。

真正明白中国文化,如微子、箕子,必要时可以定国。

什么叫修为?是定国或是小丑,绝对取决于修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现在学为政,“圣之时者”,知人才能知解铃人,解铃未必是系铃人。

明夷,利艰贞。

来子注:“艰贞者,艰难委曲,以守其贞也。盖暗主在上,去之则忘国,又有宗国同姓不可去者,比之则失身,又当守正;然明白直遂守正,又不免取祸。所以占者利艰贞以守正,而自悔其明也。”此注不敢放胆讲。看注要宽大,时代已不同。

“明”受伤,即不明,暗了,什么也看不清,一步踩错,掉入沟底。此时,必要“利艰贞”,其利在于艰贞,即“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在苦难的环境中,也不可失其正,要守正固之道,不是躲避,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贞节人人皆应有,守贞哪有不难?我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你不艰贞也没办法!

养兵千日,用之一时。如有种就在本地骂,不合理就骂,革命是牺牲的。在暗的时代困难重重,谁挨骂谁是好人。明灯照出鬼,当然骂你。

是“中国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在自己的分寸内,要艰其贞。男人亦得守贞,罗振玉有“贞松堂”。无论怎么艰的环境,必要守住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此系文人的小注)。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此亦文人的小注,应拿掉)。

读《彖》,此《彖传》,就《乾坤衍》言,有何毛病?读《易》,没有大智慧,绝对读不通。

“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好像文王读过《吴越春秋》,细想才知熊十力之智慧。“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应是小注,“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亦然,非原文所有。归妹卦“六五”“帝乙归妹”也是,只代表自己的观感,其实哪家都归妹。

中国书自秦汉开始,经过焚坑,经书的真面目已少。内府所出的书均改窜了,熊十力揭出腐儒之可恶。熊先生东西不深入看,则不易接受。

我讲五十年亦得归宗,应归到班禅额尔德尼。我十三岁在雍和宫皈依班禅九世。

不能自救,焉能救人?我不反对宗教,而是反对迷信。各教教主懂得人类有苦,牺牲自己,要救人类的苦。能解决实际问题,最为重要。

现在要为人类做什么?华夏。“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进至于爵,远近大小若一”,夏,诸夏,华夏。

熊先生虽非今文家出身,但受今文影响,皆行话。我不讲家法,依经解经。

团体中不许有派,群而不党。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做人,最低得有分寸,必要有守,要无愧于心。就是不能做一盏灯,也不能不发光。人活着,要“发光作盐”,可去暗、不发臭,为人领路。

《彖传》云:“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利艰贞,晦其明也。”坤为地,离为明;坤上离下,明入地中。内卦为明,内文明;外卦为坤,外柔顺。此时宜“利艰贞”,晦其明,藏其明为第一要义。

居“明夷”时很难!孔子的一切主张、思想,弟子常不懂。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以此修养渡过难关。

你明夷,我发光,补伤明之不足。就为明天,要为后人努力。

我“长白又一村”,个人失败之后,了解自己的价钱,要整理中国文化。主张“依经解经”,引经据典,皆有根据,此即功夫,并非臆说。确定观念,绝不能如汉儒完全作伪,刘向、刘歆父子猛改书,文人无品。

愿者上钩,绝无说我有学问的。了解自己要干什么,失败要承认自己失败。

我将《读经示要》交给广文书局印,遭到拒绝,乃找徐复观,所以广文的书前有徐的序文。

21世纪如是中国的,绝对在“中国文化”之下。不要妄想,确实得有点东西。说我讲错了,证明他没有读书,我没有白整理,《大学》《中庸》绝对是真理,要好好下功夫。为国家为民族着想,不要妄想,净自我陶醉。

中国岂止学富五车?要整理的东西也太多了。女同学应做文化工作,可以接“夏学社”。按照自己的智慧,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做、不想自己不能的事。

中国有厚望焉。现在是古玩店,专研究中国文化。

你们应发挥群德,先了解自己,就不妄想,《心经》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不要道听途说,乱起哄,乱扯。

物极必反。以前掘墓,现在修得如美家庭。说多做多,看出其人之卑鄙龌龊。自己要好好奋斗,绝不能丢父母的脸,要无忝所生。

在这块土上深深了悟。必得自救,无人能救你,要自己发愤图强。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临)众,用晦而(能)明。

明夷之时,“明入地中”,不可以用世。用晦而明,暗中做功夫,表面晦,暗中明,用晦之道,才能保住自己的明。“用晦而明”的修养特别难。

“莅众”,临众,“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好好看《中庸》,才知何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用晦而明”,明在内,不显其明;厚德在外,“厚德载物”,使人不求全责备,水清无大鱼,不可净以圣人尺度衡量人。“用晦而明”,修己治人,以实惠治民。

各级主管面南,代表向明而治,无私。

一句话也不说,不容易,有修养。人家有长处也必要知,危难时才能用人。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初九”处明夷之始,居下明之初,不得上进,飞而垂翼,行动受到创伤。

一看不对,就要有所行动,不要久等,“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系辞下传·第五章》),“见几”,即有识。

“君子于行”,在明夷时,得行;“三日不食”,再艰苦也不怕。

“有攸往,主人有言”,为己之所当为,为己之所为,虽“小有言,终吉”。

懂得人生之苦,精神特别宝贵。活得长久,见什么皆一笑置之。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君子于行”,人就是要下功夫,天天努力。“义不食也”,一看不对,就要有所行动,见机而作,不食可也。

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以暴易暴”,叩马而谏。绝不能说:离开这个环境就没饭吃,结果伤品败德。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死不必放在心上。都得死,怕死也不行。求安康者,未必得安康。人生确实不易,一生尽从苦中过来,至今仍过学生生活。我到台大散步,坐在湖边想:人到底靠什么而活?

人的精神生活最能养生。我天天如此精神,每晚十二时半才完事。不妄求,妄求最为伤神。为己之所当为,否则退而为己之所欲为,喜什么做什么,绝对有发展。好好办幼儿园,此即伟大的事业。

现在大陆京戏来台上演,将台湾的比下去了。我现在不听台湾的京剧,港澳台文化。要回归正统,好好努力。我在中国文化中长大。别人对我不满意,就如同我不满意他。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救)马壮,吉。

“六二”中正,居明之中,然在阴暗之下,仍不免受伤。

“左股”,古时尚右,以右为上。伤于左股,虽不重要,但亦不可轻忽。“用拯马壮,吉”,必要有实力才能救危,否则足以杀身。

救难不可以马虎,要尽全力去救。虽受轻伤,仍要想尽办法躲开,不做无谓的牺牲,要保养自己。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法则)也。

“六二之吉”,乃“顺以则”,顺自然之道,不完全用人力,顺所当为。

“顺以则”特别重要,将来无论顺什么环境,绝对不能没有则。必要深思熟虑。

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系辞上传》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即男人要女人服气,“顺以则”,说是天经地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元凶),不可疾(急),贞。

“九三”阳居阳位,与“上六”相应,在离之上,为明之至,但“上六”至晦。“九三”刚正,用刚前进,以明去暗,“明夷于南狩”,进而除害。

“得其大首”,得元凶。

“不可疾”,抓时要有技术,慢慢来,不急。吹牛、悲伤都不可,唯在于正,“贞”。

做事不可以求之太急。胡适生时,在中国无人不晓;死后,却无一本完整的书。胡什么都求速,口调唱得太高。什么叫为学?看历史,勉励自己。做事有一定的步骤,缓急一定,不可以揠苗助长。应慢慢地,真理就只一个,不会变,永远是标准。

我满桌的纸片,醒后改一段,究竟哪一段是真理?言为世法,三天就改,能为世法?鞭策自己最严,可能会接近成功。孔子的思想有三变,晚年作《春秋》。

《老子》好好琢磨,接近真理很难,但真理难以改变。其他子书多半只几句话是真理。《论语》字数与任何子书不能相比,但后人都必引用,不在字多少,《论语》传了,《法言》没人研究。

《象》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

“南狩之志”,除恶之志;“不可疾”,不可心急,“乃得大也”,得元凶,擒贼先擒王,胜残去暴,大得民心。

“南狩之志”,文王、武王皆在“南狩”之内,也是被革命的对象。自此看出《易经》内的革命思想。

《春秋》终于获麟——“西狩获麟”,“西狩”,老百姓。老百姓狩而得麟,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人人皆可为尧舜。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左腹”,旁门左道。如行动迟缓,能干什么?“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六四”近君,与明夷之君交深,深得其心,故虽近不危。

“获明夷之心”,知其根底,不背感情包袱,“于出门庭”,遁去,就剩你孤家寡人一个,“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易经·乾卦·文言》),一动即出毛病。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入于腹,获其心意,不与“祸首”混,知你是“暗主”,要毁尽天下的一切,达自己的目的。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此爻不谈君位,乃任何受明夷之人,不仅是箕子而已。“六五”近“上六”,与难相比邻,但柔中,值明夷之时,“用晦而明”。

“利贞”,其利在于正,不走偏锋,但不容易。对国家民族有贡献者不受重用,很少不祸国的。

箕子献《洪范》给周,自己完了,交给后来者,为后世谋幸福,给光明时代用,忠也。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晦明”,可,胆小,装糊涂,一言不发,但不可以“息明”。

“晦明”与“息明”,两者实不同。明不可息,我有“明不息翁”印章。

一个朝代能保持几百年,必有颠扑不破的真理存在,《洪范》为治国之大法。箕子在殷末,装疯卖傻,但内明,如不明怎能写《洪范》?他不因为殷亡了,而以武王为仇人,不将自己的智慧贡献给时代。对民族、时代负责,将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周朝,于周特别有贡献。因为国家民族利益最重要,集团利益不长久。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上六”居坤阴之终,处明夷之极,为明夷之主,“不明晦”之至,“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在昏暗的时代,好人都换了,只要是明就受伤。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初登于天”,位高权重,明照四方;“后入于地”,失道昏暗,失则也。此末代亡国之君的写照,虽欲为匹夫而不可得也。历代帝王不皆如此?

人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失则”,皆咎由自取也。成圣、成贤完全在自己,见识很重要。

去掉迷信的话,明夷卦可以读明白。

“不可疾”,等一等,任其自消自灭。人各有志,得有见识。他们是主流,我们走夹缝。有人得有活的方式,不能不为子孙计。

“失则”,我自懂事以来,中国人完全破坏中国,人必自毁而后人毁之。人的见识很重要。

没有悟,就等于没有读。“悟”是功夫,《大学》“定、静、安、虑、得”。何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何谓“元”?

我将同学合格的分成五个阶段,现在读书的为第六个阶段。

有人到八十岁仍未入流,有用没用不在什么职位,进步有一定的层次。你们有用,我也未必享福。

绝不可以乱发脾气。我发脾气,代表你们不努力、没出息。发脾气要有分寸,敌人一定哈哈大笑。

进步非一蹴而就,你们如有一分骄傲,即代表多一分无知。乱发脾气正告诉人:此处无银三百两。有人说:“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真是笑话百出!

我有生以来最讨厌人作伪,圣人、超人都是“人”。

做买卖,练习群德。看慈济三十年大会,从海外来的有洋人?有钱人都跑到海外去了。

生活,“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贫而乐”(《论语·学而》),平心静气,好好做中国人,有厚望焉。中国有多少宝藏未开发?

你们进步得太慢,如智慧能与身体同进步就好了。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愈能增长智慧,我一生尽在困苦环境中长大。绝不可以随便发脾气,此即告诉人我怎么了。

“唯楚有材”,近代史自曾文正起,中国命脉均系于湘人手中。

你们必要发愤图强,好自为之,好好塑造自己,不能不为子孙计。在没办法中想出办法才是人才,不能靠家奴解决问题。有智慧,就有主张。孙子拐弯抹角表示,不同意爷爷的看法。人皆各为己利。

我不忍你们糊涂受苦。洪承畴(1593—1665)原本想做“文天祥第二”,却成为“贰臣”。我五十年不受任何人收买,就怕入“贰臣传”。

《慈济震惊台湾》一文看完,有何评语?从海外回来的人多,证明有钱人都跑出去了。不怕穷,要有智慧,“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慈济堂号空虚,靠茶道、花道,不能传之久远。“做大事业,以造就接班人为第一要义”,慈济的寿命,只能与证严同终始。要有组织,得有实力,不能完全靠作秀,否则虽可以号召一时,但不能持之长久。

一步步提升,社会即需要而有用。先问自己:“我能干什么?”别说别人对你如何。鸡鸣狗盗之徒早晚用上。做活学问,今天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遇事要特别冷静,喜怒都要经过脑子,否则懂得“釜底抽薪”者,让你四年都过不了。

要懂得方向,不要走错了路,当务之为急。根本不懂得明天,还能担负国家兴亡之责?

好自为之,学就有术。有工夫多看几本书,《三国演义》看上百遍亦有用,看益智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