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与养生
1145300000022

第22章 禅与养生

佛门多长寿,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普通人、在家居士、参禅人也应当与之比肩。因为当今的生活条件、医疗卫生保健条件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而且还在突飞猛进向前发展。以现代科技制造的保健器材、药品、用品层出不穷。然而这仅是靠外力,我个人认为主要在于内力。佛家养生非常强调内在,越来越受到当今人们关注。

人的正常寿命应是120岁,医学家们、养生家们这样提出,得到普遍认同。以人类整体平均寿命看,远远不及。据资料载:世界人均寿命在4000年前为18岁,1951年前为52岁,1980年前为66岁,1994年前为70岁,2000年前为72~74岁。中国在夏商时代平均寿命为18岁,东汉时期为23岁,唐代为27岁,宋朝为30岁,新中国成立前为35岁,1957年前达57岁,1981年已68岁,2001年人口普查为70岁。联合国表扬了日本,人均寿命位居世界第一,男为82.4岁,女为87.6岁。中国位居世界71位,任重道远。目前统计60岁以上已有1.3亿,占总人口10%。80岁以上有1,000万人,提前进入发达国家100年前才出现的老龄化。而他们是在工业化后才出现,我们是未富先老,尚未工业化就步入老龄化行列,国家面临很大压力。

一个国家人均寿命长短,标志该国方方面面发达状况,我们还得努力赶上发达国家人均寿命。当前我们国民健康状况有些令人担忧,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是:1998~2000年国民平均身高减3公分,体重增加3公斤,科学家死亡平均年龄523岁。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无知是健康的杀手,无备是生命的隐患,既无知又无备最危险。

21世纪健康寿命的新概念是,不但要长寿而且要活得健康愉快,生活质量高。什么是健康?WHO提示:一、身体健康;二、心理健康;三、社会适应良好;四、道德良好。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称得上健康。人应当老死,而不是病死。“三分在治,七分在养。”过早衰老,与心理和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第一,要心态平和;第二,饮食要科学;第三,生活要有规律;第四,避免乱补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