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1175900000025

第25章 政府的创新(上)(3)

但是,温家宝总理这么一句尊重道理、遵循法律、顺应事实的平实话语,在社会上引发如此之大的关注、赢得如此之多的支持,就说明批评政府并没有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

确实,在现实社会中人民批评政府实在不易,甚至还有些危险。就因为在新闻报道中没有说领导的好话,县委书记就不惜大动干戈派人进北京教训记者;普通公务员通过短信对所在地方的不良风气发表点意见,竟然遭到刑事拘留;青年农民在异地网上匿名举报政府的一些不端行为,也难逃政府的法眼,被跨省千里追捕归案。更让人感慨的是,这些批评政府的公众固然难堪,好歹人身还算安全,比起某地方一位举报政府违法行为而被报复致死的举报人来说,他们已经算很幸运的了。

当然,政府不喜欢被批评,不接受被批评,除了确实有些政府和有些政府工作人员讳疾忌医,老虎屁股摸不得外,更多的是担心批评引来的负面效应。比如,现代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众口难调,做任何一件事不可能让百分之百的群众都满意,那么不满意的群众就会有意见,就会来批评。你也批评我也批评,政府工作还怎么干?又比如,有一些批评纯属子虚乌有,甚至就是诽谤,如此放纵下去怎还了得,政府威严何在?

这些顾虑貌似有理,实乃借口。群众从来没有要求政府做的事情必须“一致同意”,只要你兼顾了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公理自在人心,不怕无理取闹,怕就怕我们一些政府的一些行为首先考虑的是小圈子小群体的利益,这样的行为群众当然要批评。群众的批评变成诽谤同样不可怕,政府自证清白的途径和渠道肯定比老百姓要多,只要政府把事实大白于天下,坦陈在阳光里,诽谤怎会有存在的空间。关键是我们的一些政府和政府的工作人员确实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只好封锁消息,故作神秘。

从表面上消除批评并不难,我们的一些政府现在正在这样做。问题是没有批评不等于就是满意,更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不让批评将会导致更严重的对立。在不让批评的情况下群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吃尽千辛万苦而来的批评难免会有情绪,会有负面的东西。这是人之常情。这个时候不是去消除批评,而是要消除阻碍批评的各种因素,既包括技术性障碍,更包括政府傲慢的心态、拒斥的举动。这也就是温家宝总理强调“创造条件”的深意所在。

讲了这么多,我们之所以讲让批评政府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是因为在自然状态下的批评不是破坏性的而是建设性的,不是负面的而是正面的。当批评政府对群众来说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就好比渴了可以喝水、饿了可以吃饭,群众就会以平和的心态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贡献民力,这样的批评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少走弯路,少付出代价。当政府视批评为自然,就会满怀感谢之心,及时、充分、有效、真诚地汲取人民群众批评中的有益成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就是中国社会战胜困难走向繁荣的过程。

虽然,在现在让批评政府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还是一种愿望,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总有一天,中国社会能够做到人民自由地批评,政府闻过则喜。到这个时候,批评就会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

四、不仅要廉洁政府,更要廉价政府

政府成本是指社会供养政府所花费的各种资源总和。这些年来,我国政府成本迅速攀升。像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款考察等社会公众热议的“三公”支出,我们从来没有大大方方地公开过,以至于出现了各种口径的数据,有高达9000亿的,也有1500亿~2000亿的,还有数据说甚至达到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0%以上。不管哪一个数据都已是触目惊心的。政府是不赚钱的,它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要取自社会公众的税收,按理讲,花别人的钱应该节制点,可事实上却是不花白不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老百姓的生活虽然小康了但依然节俭,政府消费却老是大手笔,政府工作人员总是不差钱,巨大的反差怎么能让群众服气。推动公平正义,不仅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还要建立一个廉价的政府,政府的成本太高,就是再廉洁也是浪费社会公众的钱。

应该承认,中国社会对遏制政府浪费,降低行政成本的立场与态度一直是很明确的。两会代表委员每年都要对这一问题提出议案与提案,胡锦涛在2009年的两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紧接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进行专项整治。

人民群众有愿望,中央领导有要求,政策文件有规定,三管齐下,理当成效立现。但现实是,我们一些政府及其部门奢侈、豪华、浪费的风气仍有渐长之势,以至于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特意把“公务消费不规范,奢侈浪费,行政成本高”作为一条问题提了出来,可见,遏制政府浪费的工作还远未结束,尚任重道远。

这种现象的出现,提醒我们要注意研究导致政府浪费的根源性问题,切中政府浪费的要害。导致政府浪费的因素或许会有很多,但有两条是要害性的,尤其需要注意。

第一条是在认识上就事论事,对政府浪费的危害性估计不足,认识偏低。现在有一些同志往往认为政府是花了一些钱,也可能花得多了些,但说破天也就是吃得精致了一些,住得宽敞了一些,用的高级了一些,玩的高档了一些罢了,这些钱又没有装到党员干部自己的口袋里,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必如此大惊小怪。其实不然,由于我国政治运行体制的特殊性和政府角色性质的特殊性,政府浪费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行为方式不当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可能引发政治问题或者说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

因为,政府浪费将直接导致群众对政府性质的质疑。就政府赖以存在的基础而言,无非是社会公众拿出自己的部分劳动所得以税收形式雇用政府及其成员承担单个市场主体不便做或不好做的公共事务。税收的钱少部分是用来养政府的,大部分是要来做公共服务的。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是如此。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财政税收这块蛋糕是固定的,政府多切了一块,势必其他地方就要少切一块。我们这些年来,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等这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老是投入不足,老是没有钱,可政府办公楼却越盖越豪华,政府用车越来越高档、政府公务消费越来越高级。这种情形不能说监守自盗,也难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嫌疑。进一步看,政府浪费还会使群众与我们日益疏离,情感隔膜。我们的政府及其成员往往以人民公仆自称,但问题是当人民群众作为“主人”,日子并不宽裕,生计并不富足,甚至还有相当的群众生活还很艰难时,作为“仆人”的一些政府及其成员已经通过花国家的钱,花老百姓的钱过上了小康、富裕、甚至奢华的生活。群众又该怎么想。群众有言,办公楼越高,距离人民越远;办公楼越豪华,与人民越隔膜。在空间、生活方式上隔离开群众的同时,思想感情势必也会越来越隔膜,与人民群众心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最终失掉群众的拥护、依赖、认同。我们反复在讲要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可这种做法人民能满意吗?这种做法是在做公共服务吗?这种做法是法治政府应该的吗?当社会公众的这些质疑达到一定程度之势,也就是我们政府公信力及其合法性面临严峻挑战之时。

更进一步,现在愈演愈烈,屡禁不止的政府浪费还客观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央说话可以不管用,下级组织和成员不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党的基层组织和普通党员养成这样的意识,党的战斗力何在?如果普通群众得出这样的结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何存?这将极大损害执政党的权威,影响执政党的形象。

我们做出这样一种判断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对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清醒认识和对事物发展逻辑的真实反映,是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如果全社会能从这样的高度对政府浪费千夫所指,相信不会有多少人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导致政府浪费的第二个要害就是,在责任追究上往往大事化小,对政府浪费责任人处理不够。对于一些党员干部来说,以一时的批评换来长期的豪华奢侈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过去那些“雷声大雨点小”,“只打苍蝇不捉老虎”的处理做法只能进一步纵容政府浪费。因此,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党纪警告都不如干脆利落地摘掉头上的乌纱帽。对于存在政府浪费现象的政府与部门,在责任处理上一定要以雷霆万钧的手段,一票否决。一经查实,先停掉本级最高行政负责人和上一级行政负责人的职务。不要讲什么特殊情况,不要谈什么例外,更不要搞下不为例。如果那些政府成员发现为了政府浪费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锦上添花”的小利益而有可能丧失其政治生命与前途时,他们还会去搞浪费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他们很清楚当没有了政治上的地位也就没有了他们目前与未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