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历史名茶甚多。茶树资源丰富,中国目前已审定或认定的良种,如福鼎大白茶、坞坑种、祁门种以及龙井43、福云6号、湘波绿等,均出自该茶区。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花茶和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四)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西、苏北和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地方pH值略偏高。与其他茶区相比,气温低,积温少,茶树新梢生长期短,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在-10℃左右,个别地区可达-15℃,因此,茶树冻害严重。
江北茶区的不少地方,因昼夜温差大,茶树品质形成好,适制绿茶,香高味浓。降水量偏少,—般年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个别地方更少。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而冬季少。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适制绿茶为主。
三、世界茶区分布
茶树自然分布在南纬33°以北和北纬49°以南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纬16°至北纬20°之间。目前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列入国际统计的有34个国家,其中分布在亚洲12个、非洲13个、欧洲3个、拉丁美洲4个、大洋洲2个。亚洲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1.79%左右,非洲约占15.10%,其他三个洲中,除了阿根廷有一定的产量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产茶很少,约占世界比重的3.1l%,对世界茶叶产量影响不大。
世界上有茶园的国家虽然不少,但是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土耳其等几国的茶园面积之和就占了世界茶园总面积的80%以上。世界上每年的茶叶产量大约有300万吨,其中80%左右产于亚洲。
在世界茶叶生产国中,中国的茶园面积最为广大,茶树品种资源最为丰富,茶叶品类花色最为繁多。我国是出产绿茶最多的国家,所产绿茶占世界绿茶总产量的近60%。茶叶总产量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它占有茶叶生产的天时地利。
世界的茶叶的产量中,品种最多的是红茶,占总产量的70%以上。红茶的品质因产地不同,会有不同的特性与风味,世界主要红茶产区主要包括东非红茶区、中国红茶区、印度红茶区、斯里兰卡红茶区和印尼红茶区。世界著名四大红茶包括祁门红茶、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和锡兰高地红茶。
)第二节茶树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学习任务】
1.熟练描述茶树的形态特征。
2.熟练描述茶树的生长习性。
【课前预习】
收集关于茶树的有关图片资料。
一、茶树的形态特征
茶树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组成的,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根、茎、叶执行着养料及水分的吸收、运输、转化、合成和贮存等功能,称为营养器官。而花、果实及种子完成开花结果至种子成熟的全部生殖过程,称为繁殖器官。这种划分对茶树来说并不十分严格,因为茶树的根、茎、叶也可用作繁殖新个体的材料,而花萼和果皮内含的叶绿体具有光合作用能力,也兼具营养器官的机能。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茶树的地上部,根系组成地下部,连接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部位称根颈,它是茶树有机体比较活跃的部分。这些器官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茶树的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过程。现将树体各部位主要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一)植株
茶树植株在非人为控制(如剪、采等)条件下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如图1-2所示。
乔木型茶树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自然生长状态下,其树高通常达3~5米甚至更高,野生茶树可高达10米以上。这类茶树主根发达,多半属于较原始的野生类型。
灌木型茶树无明显主干,树冠较矮小,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通常只达1.5~3米,分枝多出自近地面根颈处,分枝稠密。根系分布较浅,侧根发达。
小乔木型茶树属于乔木、灌木间的中间类型,也有较明显主干与较高的分枝部位,自然生长状态下,树冠多较直立高大,根系也较发达。
树型根据茎的分枝角度大小,可分为直立形、披张形和半披张形三种。
(二)根
茶树的根由主根、侧根、细根和根毛组成(如图1-3所示),为轴状根系。主根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在垂直向土壤下生长的过程中,分生出侧根和细根,细根上生出根行。主根和侧根构成根系的骨干,寿命较长,起固定、输导、贮藏等作用。细根和根毛统称吸收根,寿命较短,不断更新。
茶树的根系在幼年期,主根发达,侧根不多,主要向土壤深层发展;约3年后至成年期,根系逐渐向广度发展,根幅可达1米以上;至衰老期后,根系由外向内逐步死亡。
根系的分布除受树龄影响外,还因土壤条件、品种、栽培方式等的影响而有一定差异。根系的生长有向水、向肥、向阻力小的方向生长的特点。
(三)茎
茶树的茎,从其作用分主干、主轴、骨干枝和细枝。分枝以下的部分称为主干,分枝以上的部分称为主轴。主干是区别茶树类型的重要根据之一。
茶树的分枝分为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支。幼年期的茶树,是单轴分枝,主茎生长旺盛,形成明显的直立主枝。成年期茶树,主枝到达一定高度后,生长即减慢,侧枝迅速产生,使分枝层次增加,形成合轴分枝,树冠成为披张状,而及时的修剪,可以控制主茎向上的生长优势,达到树冠展开状态。
在茶树的茎上有生叶和芽。生叶的地方叫节,两叶之间的一段叫节间,叶脱落后留有叶痕;芽又分叶芽和花芽,叶芽展开后形成的枝叶称新梢。新梢展叶后,分一芽一叶梢、一芽二叶梢,摘下后即是制茶用的鲜叶原料。
茶树的枝茎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将枝条剪下一段插入土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生成新的植株。
(四)叶
茶树的叶片,是制作饮料茶叶的原料,也是茶树进行呼吸、蒸腾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茶树的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没有托叶,属于不完全叶。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着生的状态因品种而不同,有直立状、半直立状、水平状和下垂状四种。叶面有革质,较平滑,有光泽;叶背无革质,较粗糙,有气孔,是茶树交换体内外气体的通道。
茶树叶片的大小、色泽、厚度和形态,因品种、季节、树龄及农业技术措施等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叶片形状有椭圆形、卵形、长椭圆形、倒卵形、圆形等,以椭圆形和卵形为最多。成熟叶片的边缘上有锯齿,一般为16~32对;叶片的叶尖有急尖、渐尖、钝尖和圆尖之分(如图1-4所示),叶片的大小,长的可达20厘米,短的5厘米;宽的可达8厘米,窄的仅2厘米。
以成熟叶为例,茶树叶片的叶脉呈网状,有明显的主脉,由主脉分出侧脉,侧脉又分出细脉,侧脉与主脉呈45°左右的角度向叶缘延伸,到叶缘2/3处,呈弧形向上弯曲,并与上一侧脉连结,组成一个闭合的网状输导系统,这是茶树叶片的重要特征之一。
茶树叶片上的茸毛,一般常指的“毫”,也是它的主要特征。茶树的嫩叶背面着生茸毛,是鲜叶的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茸毛越多,表示叶片越嫩。一般从嫩芽、幼叶到嫩叶,茸毛逐渐减少,到第四叶叶片的成熟叶,茸毛便已不见了。
茶叶的鲜叶规格有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如图1-5所示)。依叶子展开程度不同,有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三叶初展。开面叶是指嫩梢生长成熟,出现驻芽的鲜叶,分为小开面(第一叶为第二叶面积的一半)、中开面(第一叶为第二叶面积的2/3)和大开面(第一叶长到与第二叶面积相当)三种。
(五)花
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之一。茶花可分为花柄、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五个部分,属于完全花。
茶花为两性花,多为白色,少数呈淡黄或粉红色,稍微有些芳香。
茶花的花瓣通常为5~7瓣,呈倒卵形,基部相连,大小因品种而不同。
茶花由授粉至果实成熟,大约需一年零四个月。在这一期间,仍不断产生新的花芽,继续开花、授粉,产出新的果实,同时进行花与果的形成,这也是茶树的一大特征。
(六)果实与种子
茶树的果实是茶树进行繁殖的主要器官。果实包括果壳和种子两部分,属于植物学中的宿萼蒴果类型。
果实的形状,视发育籽粒的数目而异,一般一粒者为圆形,两粒者近长椭圆形,三粒者近三角形,四粒者近正方形,五粒者近梅花形。果壳幼时为绿色,成熟后变为褐色。果壳起到保护种子发育和帮助种子传播的作用,其质地较坚硬,成熟后会裂开,种子自落于地面。
茶树种子多为棕褐色,也有少数黑色、黑褐色,大小因品种而异,结构可分为外种皮、内种皮与种胚三部分。辨别茶籽质量的标准是外壳硬脆,呈棕褐色,在正常采收和保管下,发芽率在85%左右。
二、茶树的生长习性
(一)茶树的适生条件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既受环境制约,又影响周围环境。因此,合理地选择自然环境和适当的人工调整,是保证茶树质量和保持周围环境的关键。
1.气候
茶树性喜温暖、湿润,在南纬45°和北纬38°间都可以种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8℃~25℃之间,不同品种对于温度的适应性有所差别。一般来讲,小叶种的茶树,抗寒性均比大叶种强。
茶树生长需要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且分布均匀,朝晚有雾,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的地区,较有利于茶芽发育及茶青品质。若长期干旱或湿度过高,均不适于茶树生长栽培。
2.日照
茶作为叶用作物,极需要日照。日照时间长、光度强时,茶树生长迅速,发育健全,不易患虫害病,且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适于制造红茶。反之,茶叶受日光照射少,则茶质薄,不易硬化,叶色富有光泽,叶绿质细,多酚类化合物少,适制绿茶。光带中的紫外线对于提高茶汤的水色及香气有一定影响。高山所受辐射的紫外线较平地多,且气温低,霜日多,生长期短,所以高山茶树矮小,叶片亦小,茸毛发达,叶片中含氮化合物和芳香物质增加,故高山茶香气优于平地茶。
3.地形
茶树喜高山也宜丘陵平地。不过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些都是茶树生长的有利条件,但并不是愈高愈好,海拔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以下。
4.土壤
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和透气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虽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都可生长,但以酸碱度(pH)值在4.5~5.5为最佳。
茶树要求土层深厚,至少1米以上,其根系才能发育和发展,若有粘土层、硬盘层或地下水位高,都不适宜种茶。石砾含量不超过10%,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的土壤是较理想的茶园土壤。
(二)茶树的生长发育特性
茶树为多年生常绿作物,在它的一生中,既有总的生长发育周期,也有年复一年的年生长发育周期。年生长发育周期受总生长发育周期的制约,并按总生长发育周期的规律而发展。
1.茶树的总生长发育周期
茶树的总生长发育周期也就是茶树的一生。在自然状态下,茶树至少能活100年以上,但作为人工栽培的有效经济年龄,—般只有50~60年,甚至更短些。
不论用哪种繁殖方式,作为一株完整的茶树来说,它的生长发育大致可分为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三个阶段。
1)幼年期
幼年期指从播种后茶苗出土,或扦插成活开始到茶树基本定型投产为止。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大致需要经历4~5年时间。
2)成年期
成年期指从树体基本定型投产到茶树第一次出现自然更新为止。一般在人工栽培条件下,成年期可达20~25年。这一时期的茶树,生长发育旺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达到盛期,树体相对稳定,茶叶和种子的产量乃至品质都达最高峰,是茶树一生中最有经济价值的时期。
3)衰老期
衰老期指从茶树出现第一次自然更新到茶树最后衰老死亡为止,它是茶树生命活动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茶树树冠枝条逐年开始减少,出现少数枯枝现象,育芽能力惭趋衰退,根颈部有少量更新枝出现,以替代衰老枝。地下部的吸收根开始减少,继而出现少数侧根死亡。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也开始逐年下降。为延续生命,唯开花仍较多,但结实率很低。对这类茶树,可采用人工复壮,以延缓衰亡。
2.茶树的年生长发育周期
茶树除了一生的规律性变化外,每年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还会进行周而复始的生命活动变化,特别表现在根系活动、新梢生长和开花结实三个方面。
1)根系活动
茶树根系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而且与地上部新梢的生长是交错进行的。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茶树依靠上年积累的养分,在每年3月初到4月上旬有一次发根高峰。4月中至5月底,新梢进入旺盛生长,根系生长比较缓慢。6月底到7月初,地上部新梢生长减弱,根部养分积累增加,根系生长又有所增强。8月初到9月初,随着秋梢的生长,根系生长又有所减弱。10月中到11月底,茶树地上部开始停止生长,地下部养分积累增多,出现了根系生长的旺期。12月底到次年2月底,出于天气严寒,地上部停止生长,地下部的生长也很微弱。
2)新梢生长
一般来说,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连续5~7天后,茶芽就开始萌动生长。其顺序依次为:芽体膨胀→鳞片开展→鱼叶开展→真叶井展→驻芽形成→暂停生长。
在中国多数茶区,茶树新梢如不加采摘,新梢上的驻芽经过短期休止后,又继续生长,这样能重复2~3次。
茶树若在采摘条件下,那么,在留下的小桩顶部第1~2个叶腋间的茶芽,又可各自生长萌发成新梢。如此,每年可生长4~5次。
3)开花结实
在中国茶区,多数茶树花芽是每年5至6月间春梢叶腋间陆续分化而成的。花芽经花蕾形成,大约在10至11月间为开花盛期,然后经过授精发育,直到次年霜降前后,果实方才成熟。这样,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为时一年零三四个月。所以,在一个年周期里,每年5至11月,人们可以在同一株茶树上,既能看到当年的花和蕾,又能见到上年的果实和种子,这就是茶树“带子怀胎”现象,是茶树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茶树的种植与采摘
1.茶树的种植
茶树种植时期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下旬之间,雨季前后时均可种植。不同茶区种植时期稍有不同,如南方,应以1月底为宜,否则2月以后,白天日照强,气温高,幼苗容易死。北方或高山茶区,气温较低,为配合雨季,可延至3月底种植。
茶树的种植密度受土壤、地形、气候及品种影响,不尽相同。目前,我国采用多条密植栽种方式,大行距为1.5米;小行距为33厘米,共三小行;丛距为20厘米,每丛移苗二三株,每亩约二万株左右。世界各国在此方面差异很大。
2.茶叶的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