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说新语
1231900000002

第2章 德行第一(2)

郗公⑦值永嘉丧乱⑧,在乡里,甚穷馁⑨。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着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过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

①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晋琅邪临沂(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北)人,官至荆州刺史。胡毋彦国:胡毋辅之,字彦国,晋泰山郡奉高县(治所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北)人,官至湘州刺史。②任放:任性放纵,略无约束。③或:甚或,甚至。④乐(yuè)广:字彦辅,晋南阳淯(yù)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笑:嘲笑。⑤名教:礼教。乐地:快乐的地方。⑥何为:为何。乃尔:如此,竟这样。⑦郗公:郗鉴,字道徽,以儒雅著名。⑧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年间,政治腐败,发生战乱。⑨穷:生活陷入困境。馁:饥饿。传:轮流。饴:通“饲”,给人吃。外生:外甥。过江:指渡过长江到江南。为剡县:指做剡县县令。席苫:坐、卧在草垫子上。灵床:安放死者灵柩的地方。心丧:不着孝服,哀悼父母,为父母守丧。顾荣:字彦先。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炙,烤肉。辍己:指自己停下来不吃,让出自己那一份。嗤:讥笑。左右:帮助。

[译文]

王平子(王澄)、胡毋彦国(胡毋辅之)这些人都把放荡不羁看成通达,还有人居然赤身裸体。乐广笑道:“名教里面自有其快乐的境界,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

郗鉴在永嘉之乱时期,住在家乡,穷困得没有饭吃。乡里由于他德高望重,便轮流供养他饭吃。郗鉴常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孩子去吃。乡里说道:“各家自己也穷困挨饿,只是由于您的贤德,想共同设法帮助您,恐怕不能照顾两个小孩。”郗鉴于是便单独去吃,吃完后常常把饭含在腮帮子里,回来后再吐出来给两个孩子吃。后来三人都活了下来,一起去到江南。郗鉴死时,周翼正任剡县县令,他辞官回去,在郗鉴灵床前尽了孝子礼,服心丧三年。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在宴会上,顾荣发现那个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品尝烤肉的神色,便把自己那一份炙肉送给了他。同席的人讥笑顾荣,他说:“哪里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晓得烤肉滋味的道理呢?”之后遭遇永嘉战乱,顾荣渡江避难,每次危急的时候,常常有人来帮助自己。顾荣问那人所以这样做的缘故,原来那人正是当初吃到顾荣给烤肉的侍从。

祖光禄①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②作食。王平北③闻其佳名,以两婢饷④之,因取为中郎⑤。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曰:“百里奚⑥亦何必轻于五羖⑦之皮邪!”

周镇⑧罢临川郡还都⑨,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注释]

①祖光禄:祖纳,字士言,祖逖的同母兄,曾任光禄大夫。②爨(cuàn):升火做饭。③王平北:王乂(yì),字叔元,晋人,曾任平北将军。④饷:赠送。⑤中郎:官名。⑥百里奚(xī):春秋时楚国人。⑦羖(gǔ):黑色的公羊。⑧周镇:字康时,晋陈留尉氏(今河南)人。⑨都:东晋首都建康。卒:突然。殆:几乎。胡威:字伯武,晋时人。邓攸:字伯道。历:经过。所由:根由,指身世。玷:污点,过失。

[译文]

光禄大夫祖纳年轻时死了父亲,家境贫困,天性纯孝,常常亲自为母亲烧火做饭。平北将军王乂听说他的好名气,就把自己的两个侍女赠送给他,并任命他做近侍中郎官。有人和他开玩笑说:“奴仆的地位比婢女多一倍。”祖纳答复说:“百里奚又如何会比五张羊皮还轻贱呢?”

周镇从临川郡解职坐船回到京都,还没来得及上岸,船停在青溪渚,丞相王导去访问他。当时正是夏季,突然下起暴雨,船非常狭小,而且漏雨漏得厉害,差不多没有可坐的地方。王导说:“胡威的廉洁,哪里能超过如此样子呢!”马上举用他任吴兴郡太守。

最初邓攸(邓伯道)躲避永嘉之乱,在避难的路上,他挑着两个孩子,觉得势难两全,就丢弃了自己的儿子,保全了弟弟的儿子。过江之后,娶了一个妾,十分宠爱。一年以后,询问她的身世,妾便仔细诉说自己是北方人,当时战乱,南下逃难来的。回忆起父母的名字,原来她竟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一向德行高洁,事业有成,言谈举止都无有污点。听了外甥女的言说,哀伤悔恨一辈子,之后不再纳妾。

王长豫①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②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③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④,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⑤。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⑥,封而不忍开。

桓常侍⑦闻人道深公者⑧,辄曰:“此公既有宿名⑨,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

①王长豫:王悦,字长豫,王导长子。②色养:和颜悦色地侍养父母。③敬豫:王恬,字敬豫,王导次子。④台:中央机关的官署,这里指尚书省。⑤曹夫人:王导的妻子,姓曹。并当:也作“屏当”,整理,收拾之意。箧:小箱子。⑥簏:竹箱子。⑦桓常侍:桓彝,字茂伦,晋谯国龙亢(治所在今安徽省怀远西北)人。⑧道:谈论。深公:僧人,竺道潜,字法深。⑨宿名:由来已久的名望。加:又。先达:有名望的前辈。知称:赏识称赞。先人:亡故的父亲。至交:至深的交情。说:评说。庾公:庾亮,字元规,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的卢:也作“的颅”,一种白额的马。孙叔敖:姓孙叔,名敖,春秋时楚国人,曾任楚国令尹,辅佐楚庄王称霸诸侯。阮光禄:阮裕,字思旷。何以车为:要车子做什么。

[译文]

王悦为人谨慎恭顺,照顾父母能曲尽孝道。王丞相看到王悦总是高高兴兴的,看到王恬就总是生气。王悦与丞相讲话,常常把谨慎周到当作最要紧的事。丞相回尚书省去,到离开的时候,王悦从来没有不送到车后的。他经常和母亲曹夫人一起整理箱子什物。王悦死了,丞相回尚书省时,上车之后一直哭到尚书省门口。曹夫人则把贮存衣物的箱子封起来,不忍心打开。

散骑常侍桓彝听到有人谈论竺法深,就说:“这位高僧一向有名望,而且受到前辈贤达的看重、赞扬,又和先父是最好的朋友,不该讨论他。”

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希望他把它卖了。庾公说道:“我卖了就说明一定有人买它,也就是将害了它的新主人,怎么能够因为不利于自己而嫁祸别人呢?过去孙叔敖杀了双头蛇,为的是怕后人看见而遭到灾难,这件事成了千古的美谈,要是我能效仿他,不也达到了他的姜德吗?”

阮裕在剡县时,过去有一辆好车,有人来借,他必定答应。有一个人要安葬母亲,想要借车又不敢开口。之后阮裕听说这件事后,便说:“有车而不敢让人来借,要车子干什么?”便就将车子烧了。

谢奕①作剡令②,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④而犹未已。太傅⑤时年七八岁,著⑥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⑦曰:“阿兄,老翁可念⑧,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⑨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答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注释]

①谢奕:字无奕,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官至豫州刺史。②剡令:剡县长。③醇酒:烈酒。④过醉:大醉。⑤太傅:谢安,字安石,曾大败苻坚于淝水之上,卒赠太傅。⑥著(zhuó):穿。⑦谏:劝说。⑧可念:可怜。⑨改容:变了脸色,指内心震动。阿奴:长对幼的昵称。遣:放走。绝重:特别推崇,看重。褚公:指褚裒,字季野。常:通“尝”,曾经。气:天气。刘尹:刘惔(tán),字真长,晋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绵惙(chuò):临终之时,气息若断若续,在鼻孔置丝绵以察看气绝与否。祠神鼓舞:祭神时巫者击鼓舞蹈。正色:颜色庄重。淫祀:不合礼制地滥行祭祀。车中牛:驾车的牛。丘之祷久矣:语出《论语·述而》。孔子病重,子路请求祈祷。孔子说:“丘之祷久矣。”谢公:即谢安。那得:如何,怎么。初不:从未,全不。“我常”句:指自己的言行,都是儿子所能看到、听到的,可以效法,是一种身教。

[译文]

谢奕担任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位老头儿犯了法,谢奕惩罚他喝烈酒,竟至于喝得大醉,而惩罚还没有停止。谢安当时才七八岁,穿着一条蓝布裤,在哥哥谢奕膝上坐着,劝谏说:“哥哥,对老人家是应该同情可怜的,怎么能够作如此惩罚!”谢奕脸色马上缓和下来,说:“你想放他走吗?”便就把那个老人放走了。

太傅谢安十分敬重褚季野,曾经称赞他说:“褚季野即使口里不说,可是心里却清楚是非,好比一年四季的气象,全都具备。”

丹阳尹刘惔在郡城,病情危急,临终弥留之际,听见楼阁前有祭祀神灵击鼓舞踏的声响,就脸色庄重地说:“不要监行祭祀!”外面有人来请示希望杀驾车的牛来祭神。刘惔答复说:“正像孔子说的‘我祈祷已经很长久了’,不必再费事了。”

谢安的夫人教育儿子时,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来没有看您教导过儿子呢?”谢安答复说:“我常常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

晋简文①为抚军时,所坐床②上,尘不听拂③,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④见鼠白日行,以手板⑤批杀⑥之。抚军意色不说⑦,门下起弹,教⑧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⑨不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