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孝道文化新探
1238600000083

第83章 彝文文献中的董永故事和汉文文献中的董永故事(1)

罗曲

在彝族先民留下的丰富的彝文文献文化遗产中,负载孝文化的《赛特阿育》很有特色。彝文文献诗集《赛特阿育》包括三部作品,第一部作品是讲述主人公“赛特阿育”的,作为长诗名译为《赛特阿育》,其内容是用古彝文对汉文献中董永行孝事迹的翻译改写,其表现形式是古彝文五言诗,文本内容始终都是突出一个“孝”字。据翻译整理者考证,“约当明末清初,最迟不晚于清雍正年间,随着汉文化的大量输入并占主导地位,部分熟悉汉文的彝族传统知识分子——布摩积极传播汉文化。在这期间,《西游记》、《陈状元记》、《凤凰记》、《张礼张孝》等汉族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被译作彝文,传播到彝族民间。正是在这一时期,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黔西北地区的一位具有一定汉文造诣的名叫阁尼舒叔的彝族布摩,把他读过的《孝子传》、《搜神记》、《灵芝篇》(三国曹植作)中的董永故事与相同的彝族民间故事综合整理,用彝族所喜闻乐见的《细沓把》和摩久(集会或丧葬等场合或叙或诵或唱)的形式移植创造出叙事长诗《赛特阿育》。”

《赛特阿育》分为13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从前有位叫塞特董哲安和釜史妮妮的夫妇住在一个叫七里坑的地方,中年无子,向神灵祭供不断。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天君策举祖,令杜那沓和恒诺布下凡打探情况,发现董哲安夫妇烧香敬神求子。举祖令微察鲁特汝下凡到董哲安家投生。当天晚上妮妮梦见从天上掉下一个桃子落入她口中,第二年喜得贵子,取名赛特育参。

第二部分说在阿育三岁时,其父哲安不幸身染重病于弥留之际,深情地望着妻子釜史妮妮,要她在自己去世后寻个好人家改嫁,但釜史妮妮表示决不改嫁,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赛特参抚养成人。

第三部分记述赛特参坚决要求读书,其母妮妮无奈,只得含泪向老师求情。老师见赛特参相貌不凡,愿意免费教他,并将其名赛特参更名为赛特阿育。

第四部分记述阿育天资聪明,读书三年,学业惊人。先生资助他应试,高中榜首。官府差人往阿育家报喜,阿育母亲高兴过度没留神,跨门槛时失足跌死了。

第五部分是表现孝文化内容最明显的部分,也是很有“人情味”的部分,同时也是对汉族孝道文化移植最明显的部分。文本叙述说,阿育失去母亲悲痛欲绝,但按习惯应及时做道场下葬母亲,以尽孝道。身无半文的阿育身插草标在集市卖身葬母,当地富豪色特阿治将阿育领到家中说:“需要的银钱、酒米、猪羊,你尽管取去,但须留下契约字据。”阿育为母举办了七日道场,并购地和棺木,将父遗骸与母一同安葬。事后算账,所有花费折银340两,阿治相让70两,还欠阿治270两。阿治准许他守满三年孝后,再到他家服役当奴还债。

第六部分说,阿育三年守孝期满后前往阿治家为奴还债时,在路途中于一棵大树下乘凉,想起自己的身世,伤心大哭。他的哭声惊动了天君举祖,知道自己派下凡间投胎的微察鲁特汝受难了,便令爱女举祖伦霓下凡嫁他三年帮他渡难关。伦霓下凡来到大树下摇醒阿育说:“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有家难回,一个无家可归。”并称自己三岁丧父母,为嫂子不容,赶出家门,正好同阿育是一对,要阿育娶其为妻。阿育说自己是一个在别人家为奴的孤儿,而且婚姻大事,应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见伦霓略施小计,大树就说话了:愿与他们做媒,也愿意为他们证婚。阿育和伦霓在大树下成亲后,伦霓把自己的身世及受举祖之命嫁阿育,以帮助其渡过难关的缘由告诉了阿育。他们一同来到阿治家时,阿治很不高兴。伦霓说自己是孤儿,既嫁阿育就是患难夫妻,一同为奴帮阿育还债。阿治无话可说,他的儿子阿治汝额见伦霓貌美,起了歹心,要阿育让出妻子抵债,并另以540两银买伦霓,阿育对此无可奈何。

第七部分说,阿育把阿治汝额的打算告诉了伦霓,伦霓要阿治汝额出脸一样厚的纸、三种风、四种雾、七轮日、八轮月、一匹从阿育家牵到阿治家门前那样长的青绸、一百箱珠宝、每半边重千斤的八百块猪头为聘礼。被难住了的阿治心生一计,给伦霓24捆丝纱,限她一个晚上赶织出来。结果伦霓在傍晚点燃黄杨大火,浓烟上天惊动举祖,他忙派六位仙女下凡帮助伦霓完成了任务。被伦霓的神通惊呆了的阿治,确认伦霓不是凡人,认伦霓为女儿,要阿治汝额称她为姐。

第八部分说,当奴还债的三年到期后,阿治取出50铜钱和阿育当年的卖身契,交给阿育叫阿育夫妇回去安家。离开阿治家来到当年成亲的大树下时伦霓一脸愁容,说阿爸叫她下凡嫁阿育的三年时间已满,缘分已尽要回天上复命了。并说已怀有他的骨肉,若是女的她自己留着,如果是男的她会送还阿育。还特别叮嘱阿育说:“色特嫩念才是你真正的妻子!”伦霓离去,阿育痛哭不已,万念俱灰。天臣诺娄则变为一个披金蓑的老人安慰说:“世上只有哭父母的,哪有哭妻子的?男人痛哭是不吉利的!”阿育来到教他读书的先生家,先生说:“皇帝在张榜选拔人才,你不妨去一趟,走走散散心,或许能减轻你的痛苦。”

第九部分说,阿育依先生所说到皇城应试,荣归故里。阿治汝额、阿治汝鸠两弟兄奉父命前来告诉阿育,说其父决定将阿治嫩念许配给阿育,还准备了丰厚的嫁妆。阿育推辞不过,只得应下并立了字据信约。不久皇帝任命阿育做管理侯戈录姆的大官。他励精图治,政绩很好。

第十部分说,举祖伦霓把刚出生三天的儿子从天庭送到阿育处,他们把儿子取名为阿育董伏。伦霓告诉阿育,从此再无缘相聚,要他把阿治嫩念请来照料董伏。阿治家得信后趁势把阿治嫩念嫁了过来。伦霓为他们完婚,并亲自将董伏托付给阿治嫩念,三人难分难舍,伦霓忍痛回天庭。阿治嫩念视董伏为亲出,三年后,阿育和嫩念又喜得一子,到七岁时两兄弟都上学校读书。

第十一部分说,董伏在学校同武帖呷的儿子发生争吵时,武帖呷的儿子羞辱董伏说:“你阿妈是阿治家刮灰扫地的奴隶,没有资格同我争吵。”董伏哭着回家跪在阿治嫩念面前,要阿治嫩念告诉他的生母是谁。阿治嫩念只好道出了董伏的身世,并要他去找鬼谷子先生卜算,看他如何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

第十二部分说,鬼谷子向董伏指点说:南边有座山,山顶有七个水塘,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有七个仙女下凡到水塘中洗澡,其中穿黑色衣服的那位是你的生母。董伏按鬼谷子所指引来到目的地,在六月二十四日那天,只见有七只蝴蝶从天上飘了下了,变成七个女郎进水塘中洗澡。待她们洗完澡后,董伏上前牵着黑衣女叫阿妈,并恳求带他上天。

母子抱头痛哭后,伦霓问董伏是如何找到她的,董伏把鬼谷子指点他找母亲的经过复述了一遍。伦霓听后将一本书交给董伏说:明年此时皇帝一家要得怪病,到时你按书上的方法去治,皇帝会赐你富贵。之后又要董伏带一封信给鬼谷子,并交给他三小袋菜籽,要他回去时沿路撒播,并说沿途撒播菜籽生长起来后,你今后找阿妈时就有了标记。最后叫董伏闭上眼睛,说领他上天。结果当董伏睁开眼时,已经不见生母踪影,他痛哭一阵后只得只身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沿路撒菜种,回身一看,只见形成一片一片的森林,原路已荡然无存。很伤心的董伏来到鬼谷子处后,连呼三声先生,鬼谷子开门出来时,董伏将伦霓给他的信掷到鬼谷子门前。顿时只见燃起熊熊大火,把鬼谷子的算书烧得只剩下六十轮甲子,所以后来对任何事都预测不准确了。

长诗最后一部分说,皇帝错斩了五个人,五个冤魂去翁祖处告状,翁祖准许冤魂到阳世把皇帝家缠住,降病于皇帝家人,皇帝就会给他们平反,并供奉他们。于是,皇帝家的人都得了怪病,世间无人能医治。皇帝出榜说,谁能医治好皇帝家的病,委以高官。董伏知道后,就按母亲给的书上所指点,对皇帝说:只要给五个错杀的人平反,并加以供奉,怪病就会好。皇帝依计而行怪病得治,委任董伏为高官,并下旨招赛特阿育进京任职。从此,赛特阿育父子俩同享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