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白话全译
1336900000062

第62章 节卦(1)

节卦,由下兑上坎组成,卦形作“”,象征“节制”。上卦“坎”为水,下卦“兑”为泽:沼泽上有水,水量有限,喻示“节制”情状。节卦象征节制之意,说明凡事能适当节制,节以制度,则可致亨通。然过分节制而至于痛苦,为人所不堪,则有伤事理,故不可固守而以为常道。全卦揭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时必须适当节制的道理。

节:亨。苦节,不可贞。

译文节卦象征节制:节制可致亨通。但是不能过分节制,而应该守持正固。

解读节卦,有亨通之象。因为刚柔分别而位象恰当。像君臣各正其位,各守其分。卦辞说:“不能过分节制,而应该守持正固。”因为违反纲常大义,胡作妄为,必然走向穷途末路,节卦具有临难不苟,威武殉道的义蕴,同时又体现了恪守本分,遵礼守义的原则,因而能达到中立不倚通行无阻的境地。天地有节度而寒来暑往,形成四时节气。国家有节度,因而制定了君子教庶民,庶民养君子的社会通则。君子不可以骄奢暴殄天物,不可以残暴伤害人民。节卦卦辞字面上很简约,语义的理解也不是太难。一个“亨”字点明卦旨,说明凡事只要能够适当节制,就会万事亨通。这句话是从正反两面来说明节制之道的。先言“苦节”即过分节制是有伤事理的,因此告诫说“不可”,这是从反面论述,接着又说“贞”,节制应该守持正固,是从正面说明,这样就可通节制之道。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译文《彖传》说:节制可致亨通,这是因为阳刚与阴柔上下明白相分而阳刚又得中的缘故。但是不能过分节制而应该守持正固,如果不这样的话,必然会导致节制之道走人困穷。物情欣悦就会勇于赴险,处位妥当就能自觉进行节制,居中守正而行事必将畅通无阻。天地自然正是因为有所节制,一年四季才得以形成;圣贤明主以典章制度为节制,就不会浪费资财和残害百姓。

解读节贵乎中,能够处中,就会亨通。亨与穷是相对应的。节如果不能处中,节过了头,变成苦节,失去了节制应该保持的正确适中的度,这样就必然会失去节制之道,使节制之道向相反的方向转变,从而走入困穷之境。所以《彖传》才说“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下面一句“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与卦辞“节,亨”是一个意思。但这一句是就卦体而言的,说即悦,指上兑,险指上坎,故有“说以行险”之象。既然要节,就免不了会有阻碍难通之事,九五处尊位,居中守正,内心欣悦,通不畏险,说明节得安稳自如,顺利通畅,可见要想能够“节,亨”,节制必须不违“悦”,适当而不可过“中”。《彖传》这里进一步从九五这一爻的特点上阐释节亨之义。有所节制是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共有的普遍规律,刚柔相节,生成春夏秋冬四时,冬不能无限长,以春节制,夏也不能无限长,以秋来节制,使之适可而止。这种节制之道对圣贤君主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制定适当的制度,从而保证资财的使用更为合理,否则失去了制度典章为节,就会伤财,伤财必会加重人民负担,也就会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译文《象传》说: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坎,坎为水。泽中水满,因而须高筑堤防,这是节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建立政纲制度,确立伦理原则。

解读节卦兑下坎上,下兑为泽,上坎为水。泽是储水之所,其容水量有限,超过限度就会溢出,有限度即为有节,所以用来象征节制,成为卦名“节”之由来。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推阐出君子应当效法这样的卦象,制定一定的礼数和法度,作为节制的准则,并以此作为详细考察评议人的道德行为上下优劣的标准,然后任用之,使他们皆得其宜。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是否合乎礼数法度,这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条件,有了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译文初九:节制以守,待在家中不动,必无咎害。

《象传》说:节制以守,呆在家中不动,说明初九懂得通畅则行,阻塞即止的道理。

解读初九虽处于节卦之始,居得其正,上应六四,但是前进路途中有九二相阻,故节制自己行为,宜于慎守,等待时机,遂以“不出户庭”以免除咎害。这是初九的聪明之处,他深深地懂得路途中畅通则行,阻塞即止的节制之道。初九这样的知节能止之人既处于节初当止之时,故才有足不出户,以静制动的上策。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译文九二:拘于节制,不走出自家门庭,有凶险。

《象传》说:拘于节制,不走出自家门庭,说明九二丧失了适中的时机。

解读初九前面有九二阳刚阻塞,是不当有为之时,故节制不出;九二前面是二阴,阳遇阴则通,通则利往,所以九二应跨出家门有所作为,到广阔天地中去大展宏图。但九二由于阳居阴位,过分拘于节制,虽前途畅通却保守不出,所以九二违时有凶。时机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成败。项羽的教训让古今多少豪杰英雄为之扼腕。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多次举起玉玦劝项羽除掉刘邦,但项羽没有这样做,丧失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最终落得个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壮结局。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译文六三:不能节制,于是就嗟伤自悔,可以免除咎害。

《象传》说:不能节制而嗟伤自悔,又有谁还会加害于他呢?

解读从爻象上来看,六三乘凌阳刚之上,这种处境是相当危险的。妙就妙在处危险之地而又不会有危险。六三以阴柔之质居阳刚之所,失其当位,又处下卦之终,很有不知天高地厚的骄侈之象,过乎中而不知节;不过六三不同于九二的是,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开始懊悔自己的过失。既然能嗟伤自悔,居不自安,则人将容之,谁还会加害于他呢?故六三可以“无咎”。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译文六四:安然进行节制,可致亨通。

《象传》说:安然进行节制,可致亨通,说明六四能够谨守顺承尊上刚中之道。

解读六三知错有悔,勇于补过,从而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心,六四的处境要比六三好得多了。六四以阴居阴,柔正得位,处九五尊阳之下,能够顺承九五中正之君,故为“安节”,因此前景一片亨通。《象传》“安节之亨,承上道也”正是阐明此理。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译文九五:适当节制而能够令人感到甘美适中,可致吉祥。采取行动,必受嘉尚。

《象传》说:适当节制而能够令人感到甘美适中,获得吉祥,说明九五居位处中,无过也无不及。

解读九五以阳刚居中,处于尊位,是节卦的卦主,《彖传》所说“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就是指九五而言的。安节只行于己,唯有自身安而已,但别人未必可安。甘节则不是这样,九五身为尊贵之君,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以节天下国家,这种甘节既施之于己,也施之于人,故而不仅像安节只获亨通,而且可以获得吉祥。在此情况下,如果有所行动,一定就可以受到嘉尚,故爻辞说“往有尚”。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译文上六:过分节制,令人感到苦涩不堪,应该守持正固以防备凶险,这样悔恨就可以消失。

《象传》说:过分节制,令人感到苦涩不堪,应该守持正固以防备凶险,说明上六的节制之道已走入困穷之境。

解读上六之“苦节”与九五之“甘节”刚好相反。上六居于节卦之极,节已过中失度,节制过苦,人们不堪忍受,故日苦节。不过,节制之道虽然到了上六已经“道穷”,但是上六以柔居上,未失其正,行“节”之苦心,又不能完全否定掉,所以爻辞特别加以诫勉,要守持正固以防凶险,这样悔恨自可消亡,微含有劝上六回头,化“苦”为“甘”之义。综观节卦,可以看出,节制之道,贵在“持正”和“适中”,因此卦辞一方面称节制可致亨通,一方面又告诫不可过分拘于节制,与这种相反相成之义形成对应的是节卦中六爻两两相比。也呈现出三正三反之象。初九与九二相比,初九因知机,“不出户庭”则“无咎”,九二违时,“不出门庭”则“凶”;六三与六四相比,六三柔不正为“不节”,六四柔得正则为“安节”;九五与上六相比,九五得中则为“甘节”,上六过中则成“苦节”。因此我们说合乎规律的节制,不但不会阻碍事物发展,相反却更有利于事物发展。如果不予以节制,无限度地放纵自己,就必然会导致凶咎,这种节制之道在今天看来对我们还有很大的启发。

六十一章中孚卦

中孚卦,由下兑上巽组成,卦形作“”,象征“中心诚信”。卦名“孚”字,意思是“信”。上卦“巽”为风,其义为“顺入”;下卦“兑”为泽,其义为“欣悦”:泽上吹拂着和风,和顺欣悦,喻示“中心诚信”的情状。全卦展示物情笃诚信实的意义,以及处“诚”的要领。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译文中孚卦象征内心诚信:诚信到能够感动小猪小鱼,因此可以获得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川,利于守持正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