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难题咨询手册
1380100000057

第57章 培养孩子的智商(2)

(二)是进入小学后,这种幼儿由于厌学,不爱动脑筋,不遵守纪律并逐步成为习惯,二三年级时大都迟到旷课,作业马虎,粗心大意,错漏较多。

(三)是由于许多幼儿园(包括家长)所教的小学知识不够规范、准确,给小学教学带来一些不应有的麻烦,如拼音不准、写字姿势不正、笔画倒置等。造成这种状况后,纠正起来相当吃力,老师受罪,孩子也受罪。

(四)是在心理角度之外,过早灌输小学的读、写等知识对儿童的生理发展也是不利的。由于孩子未到学龄,骨骼、肌肉发展还没到可以长时间坐着读书、握笔写字的程度,如果被强迫长时间进行读、写等上学后才应进行的内容,很容易造成孩子脊柱、视力乃至握笔姿势的问题。

其实,问题远非如此。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求知过程,所学的知识必须是新鲜的,而且带有一定困难,须经努力方能求得。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像登山一般拾级而上,直至知识的顶峰。否则,如果所学的是已知的,学后无所得,不仅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反而产生厌倦情绪。长年累月,虚度光阴,处于知识的“断乳”状态,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影响极坏。教师的威信也将面临严重挑战。因此,幼儿园和家长都不要越俎代庖、拔苗助长。

幼儿教育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从幼儿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一般进入学前班的孩子年龄大多数为5岁,这一年龄段应重点培养其观察力、抑制力、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即训练其形象思维。现在,家长们普遍把学前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认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这种教育完全违背了孩子心理、生理发育规律。人的思维发育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而孩子们在学前班里靠死记硬背获得知识,使其思维发育出现逆转,使孩子丧失了培育形象思维的关键阶段。

然而,近年来幼儿园学习小学课程,甚至参加专门的学前班,却不知实际上学前教育还并不很成熟,从教育意义上说也并非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因此建议家长让孩子上学前班之类的过早智力过度开发的班机应该谨慎,不要被择校和升学的热潮冲昏头脑。

★5.我家环境比较嘈杂,是否会影响孩子智商

问题困扰

教授,您在前面曾提到过孩子的智商高低有赖于后天的培养,以我的理解,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学习环境应该对孩子智商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我家住在高速公路旁边,一天到晚汽车轰鸣;还有,我老公的一些朋友经常到我家来打麻将,让孩子不能专心学习。我曾向老公提到过这些问题,他总是说没关系。请问,我的理解对?环境会对孩子的智商发展有影响吗?

分析解答

一般人所发展的智力往往与其最高潜在能力有很大的差距,这依赖于环境是否能给予孩子充分的智力刺激。

历年的实验表明,开放而温暖的环境能使幼儿勇于表达,使其舒解过多的焦虑与压力。在身心安全、温暖、尊重的环境里,孩子头脑更为灵敏。对于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因素来说,下面几个方面是很重要的:

建立父母适度的期望。适度的期望才会使子女奋发努力,发挥其潜能。

让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聪明的父母会把幼儿的游戏当成大人的工作一样,而且尽可能参与幼儿的活动,以便观察和随时辅导。因为幼儿的游戏是起于快乐终于智慧的学习。

培养幼儿的思考与创造力。图画书或玩具以及我们周围的环境,都是刺激幼儿思考与创造力的好素材。父母应该为幼儿提供与设计一个多样化的生活环境,以刺激其心智。

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聪明的孩子要有一个相应的家庭环境。在美国,经过一些教育部门的研究和调查,培养聪明孩子的家庭环境的标准已经出台。这些专家们认为,有益于孩子智商发展的家庭环境是这样的:

(一)家应该是一个语言性的环境

孩子的基本能力是语言能力,如果语言能力得到增长,那么认识数字、社会性的能力也会相应地获得增长。

因此,家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的环境。家长应该用优美、规范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在良好的语言环境里,幼儿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最优、最快和最好的发展。

(二)家应该是一个能激起好奇心的环境

美国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只根据学习能力与别的孩子比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应该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孩子具备健壮的身体和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是先决条件。

培养孩子好奇心,家必须是一个能够激起孩子好奇心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父母是关键性的因素,他们应该不断地创造一些氛围,或者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孩子的好奇,引导他去思考、探索。

(三)家应该是一个知识性的环境

一个知识性的环境,是促使孩子多思多想,并且走向正确的方法的途径。智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要靠孩子自身的力量发展获得。为了增长孩子的智力,父母应该为此积极准备一个知识性的环境。

(四)家应该是一个有趣味的环境

在孩子的智商发展的教育中,父母切忌使用生硬、枯燥、强制的手段,而应寓有意于无意之中,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家庭教育具有趣味性。否则,就会压抑孩子的情绪和智力的发展。

(五)家应该是一个训练的环境

美国的儿童发育和健康研究专家发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目、耳、手的协调训练极为重要。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创造一些孩子可以用耳听,用眼睛辨认,练习手指灵敏度等游戏环境,反复训练孩子的目、耳、手的协调动作,刺激大脑,使其智力迅速发展。

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的环境,对孩子的小房间的布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6.孩子有特长,怎样才是合理的引导

问题困扰

我的女儿今年5岁了,平时任她自己个性发展,不对她做太多的要求。最近才发现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各方面的天赋,相比之下,心里多少有点压力。仔细观察孩子,发现她对音乐很感兴趣,在幼儿园里跟老师学习了一点怎样弹钢琴,据老师说是班上领悟的最快、弹的最好的,还参加幼儿钢琴比赛并且获了奖。现在成天缠着让我给她买钢琴。我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她的特长,但确实希望她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让她的学习感到更快乐一点。只是我不知道该对她如何进行引导,是不是该让她参加特长班呢?也许可以考虑让她去考级?

分析解答

一般来讲,特长即特别需要培养的长处,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可是,我们所认定的“特长”,在许多发达国家已被认为是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比如哈佛大学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也必须会在钢琴上演奏一首世界名曲。如此看来,我们所谓的“特长”不应是为了适应社会和一种生存技能,而是孩子提高其他能力的一种基本素质,必须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加以指导。家长不能依据自己的愿望盲目发展孩子的所谓“特长”。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发展特长呢?建议家长朋友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关心孩子,循循善诱

家长一定要引导好孩子,想办法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形象化,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孩子的情感是极不稳定,而且极易受客观环境所影响的,家长要关心孩子,注意耐心诱导,不要粗暴打骂孩子,要用动情的语言,及良好的行为、方式、方法去敲击孩子的心灵,去激励孩子,唤起他们对学习的追求。

(二)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

家长应鼓励孩子,顺着教师的思路,将某些理论问题反复深入细致地讲给孩子听,当好教师的助教,只有鼓励着孩子,坚持不懈,问题就能逐步得到解决。

(三)选择合适的教师

如果孩子已经上学,最好就找一个会启发、激励、正确引导孩子的教师,对于一个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孩子来说,最好能跟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这对孩子在特长的发展会非常有利。常言说,教师是园丁,幼苗只有经过园丁的辛勤培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为孩子找一位优秀的教师,这对孩子的特发展无疑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现在在各种压力之下,很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的特长参见各种各样的考级,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孩子将来升学多一块“敲门砖”。有的家长认为,上面越是‘减负’,就越紧张,以后竞争如果不拼考试成绩,就得拼特长!不只是小学升初中,就连考大学、找工作都需要特长。大学都招收文艺特长生,入学成绩要比正常录取低很多;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都愿意录用有特长的员工。所以,很多家长让孩子学音乐就是冲着考级去的。

儿童时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孩子参加特长培养时,只要讲究科学,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孩子,那么,不但能给孩子的精神世界多一份补养,更是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做父母的应该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别让特长成了孩子的负担。

★7.发现儿子很健忘,记忆力能训练吗

问题困扰

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平时看他蹦蹦跳跳的挺开心,可是一问他老师今天都教你什么了?他就歪着脑袋想半天,然后说一句“忘了”!让我不知道是气还是笑。看到一些书籍杂志说,开发幼儿的早期教育很关键,又说记忆力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我担心孩子这样记不住东西影响他的智力。请问专家有什么好的方法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吗?

分析解答

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聪明,有一个好的记忆力。正如人们常说的天才=1%的天赋+99%的后天努力与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也是如此。虽然孩子们在出生时记忆力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个体上的差异,但后天的记忆力培养与训练更为重要。

适当的训练有助于孩子记忆力的提高。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要针对孩子记忆发展的特点来进行。?

(一)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

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有的孩子年龄很小,却因为“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述很多见闻。父母从小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给孩子玩各种颜色、有声的、能活动的玩具,听音乐,多与孩子讲话,给孩子念儿歌、诗歌,讲故事,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商店,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都会在他们的耳闻目染中留下深刻印象,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记忆力。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会引起联想,更容易记住新的东西。

(二)多让孩子观察

?观察好比是孩子摄取知识经验的大门,记忆则是储存知识经?验的库房。多让孩子观察,在观察中记忆具体的形象事物。?例如,带孩子外出时,事先提出要求,让孩子记住行走的路线、?方向,注意观察周围及拐弯处有什么特点,乘坐哪一路电、汽车等,?返回时请他带路。?

(三)注意发挥机械记忆的优势

尽量让孩子多背诵一些歌谣、儿歌、短文等,同时可结合实物?图像,解释有关的词语,以及词语间的相互关系,以强化理解,促进?记忆。

(四)注意提高儿童对所记事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