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难题咨询手册
1380100000097

第97章 不应有的行为举动(3)

第一个症状是情绪高涨。

第二个症状是动作明显增多。

第三个病状是联想迅速。

像前述的弟弟的情况,可以比较肯定地判断为躁狂症。

另外,患者的躯体症状也有相应的表现:由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故很少认为自己身体不适,而常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格检查可发现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且有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其他症状如,躁狂发作时患者的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均不能持久,容易为周围事物所吸引。

患者在躁狂过后,就紧接着进入抑郁阶段-。这时的表现主要有: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等。

得了躁狂症应去看心理医生,而且,一般情况下,躁狂症的家庭护理尤其重要。躁狂症多表现情绪高涨,兴奋、话多、动作多。自感脑子变灵活、人变聪明,说话时兴高采烈、眉飞色舞,感到精力旺盛,睡眠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好管闲事,好发脾气。重者易激惹,甚至易怒,出现攻击行为等因此护理方面应该注意:

(一)家庭环境方面的要求

兴奋躁动的病人,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会等。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免引起病人兴奋。

(二)如何与兴奋躁动病人接触

在与躁动病人接触、交谈时,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对话多的病人尽量不要与病人过多的交谈或争论,更不能因病人有夸大言语而讽刺、嘲笑他。病人话特别多时,可采用引导、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若病人与客人一直说个不停时,家人可在言语中提醒他时间不早了,该休息或吃饭了,或说客人还有其他工作,改天在谈等等,这样病人一般都会乐于接受。

(三)如何做好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病人的护理

所以在做好防范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医生联系,加速治疗,尽量缩短病人的兴奋期,加强药物治疗,延长患者的日、夜睡眠时间,必要时送往医院住院治疗。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病人的冲动行为是病态的表现,家属决不能采用打骂、捆绑、体罚的方法来制约病人,否则不但无助于控制病情,反而会加重病人的躁动症状,增加敌对情绪。

(四)如何做好兴奋、躁动病人的生活护理

兴奋、躁动病人常因“忙忙碌碌”而“废寝忘食”,饥饿过度时又会出现暴食暴饮,不注意饮食卫生,所以尤其要做好病人的饮食护理,督促病人按时进餐。用餐时最好让其单独用餐,以免因多说话精神不集中而影响进餐。

(五)娱乐活动

对一般兴奋性较高的病人,不必限制其活动,如在家里搞清洁卫生、整理内务、洗衣服、种花、种菜等,使病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一定的宣泄和消耗,并在药物的配合下,增加睡眠时间。另外,也可根据病人的爱好,引导做一些文娱活动,如下棋、绘画、书法、唱歌。

总之,对躁狂症病人的护理是一件极需要耐心的事情,家人的护理应该做到耐心耐心在耐心,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病人的康复。

★9.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暴力行为

问题困扰

刘某二十七岁,初中文化,因涉嫌扰乱社会秩序而收审。该男于案发前几日,已有多次恃强凌弱殴打他人,抢夺他人物品,肆意进入酒店纵情白吃白喝,嗣后与人发生冲突,并任意砸毁店内设施等。在审讯过程中,刘某意识清晰,衣着整洁,对答切题,情感反应适切,言谈有序,意志活动正常,思维逻辑无障碍,未见幻觉与妄想。问其为何多次窜入酒店实施违法行为,答称当时分不清什么东西是我的还是别人的,至于砸毁东西,现在解释不清。

分析解答

刘某的行为特征基本符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如他在未成年时便常有违纪、无礼和殴打等行为;自幼丧母与家教不严使之个性与心理发展受到影响,17岁时便涉嫌故意伤害;成年后人际关系紧张,常与人产生冲突,行为极不负责任,屡次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先后受到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不吸取教训,缺乏懊悔感,乃至再次触犯刑法;案发前后共三次被认为行为怪癖反常而送入当地精神病医院诊治。

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在怨疚心等现象,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可见,反社会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但又泰然而无动于哀的行为,都与家庭、社会环境有重要的关系。

在做出反社会型人格的诊断时,所要考虑的最关键方面是个人对自己的反社会行为的反应。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特别重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即便在做了大多数人通常会感到可耻和罪恶的事后,在情感上也无反应。

临床心理学家还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加偷窃、任性、逃学、离家出走、积习不改、流浪和对权威的反抗行为;少年时期过早出现性行为或性犯罪;常有酗酒和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成年后工作表现差,常旷工,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款不还,常犯规违法;成年以后,大部分人的行为会有所改善。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且疗效不显著;而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成为反社会型人格的患者又毫无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人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

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刘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实施多次以后,患者一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冲动,就感到厌恶,全身不舒服,通过这样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10.他为什么不愿意吃饭?

问题困扰

小强今年刚刚十岁,读小学三年级。他的问题不是贪吃懒惰,而是不肯吃饭,以致身体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父母带他到医院求助,他在医院里迅速地恢复了体重,但是离开医院回家后,体重就迅速下降。令父母最头痛的是,他不愿意主动放弃不吃东西的习惯。他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当然就不会主动吃东西。父母对此一筹莫展,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发生什么意外。

分析解答

对于小强这样的情况,心理学上称为神经性厌食症。一般而言,如果孩子因为不爱吃饭而变得骨瘦如柴,父母通常会以为孩子的生理机能出了毛病忙着找中医“调脾胃”,找西医“补营养”,却不大见好转。

是什么原因造成厌食症呢?一般认为,进食障碍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综合因素造成的。但是不同的理论有着不同的解释:认知-行为理论往往着重于患者的情绪和强迫性思维的循环过程。

不少病人告诉研究者,他们觉得自己不吃东西的关键因素与家庭冲突和功能失调有关。在临床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家庭功能失调既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

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家庭支持、伴侣支持、自己成熟和接受治疗等因素都能帮助病人慢慢康复。

孩子厌食最主要的深层次含义和功能就是控制与反控制。孩子不愿意长大,或者在成长过程遇到障碍,他们以厌食作为与父母对抗的手段。另一方面,虽然孩子同父母常常处于斗争状态,但是他们对家庭投入了深切的感情和忠诚,是非常孝顺的子女。

正是由于能够从多个视角看待厌食问题,家庭治疗师才能有效地帮助厌食病人及其家庭。要纠正神经性厌食症,可以有以下几点着手:

(一)给孩子补充营养,纠正营养不良

严重的营养不良患者可有生命危险。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在严重营养不良状态下,死亡率可高达10%。因而必须紧急抢救治疗。如果患者拒绝治疗,应采用劝说及强迫方式使其住院,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这时的治疗为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血钾、钠、氯,并进行监测。血浆蛋白低下时,静脉补充水解蛋白、鲜血浆等。贫血应补充铁,服叶酸,补足维生素等。由于患者长期不进食,胃肠功能极度衰弱,因此进食应从软食、少量多餐开始逐渐增加,不能急于求成;适当给予助消化药:胃酶合剂,多酶片,乳酶生等,或针炙治疗,也可用小量胰岛素促进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

(二)积极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要找有经验的专科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包括疏导病人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必要时可请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是心理治疗的另一类型,主要是促进病人体重恢复,可采用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步奖励性地给予活动自由,这种方式一般要在医院中当病人体重极低时采用。

(三)借助于精神科药物治疗

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为抗抑郁药。病因学中认为该病可能与抑郁症有关,因此采用氯丙咪酸、阿密替林、多虑平等。安定类药物也是常用来调整病人焦虑情绪的药物。这两类药物对改善病人的抑郁焦点情绪有肯定的作用。最早用于治疗厌食症的药物是冬眠灵、奋乃静等药,使用小剂量,以治疗病人极度怕胖、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体形等,在治疗中也收到一定效果。

神经性厌食症的预后研究提示,在发病约五年后,绝大部分病人会恢复健康;而病程长于五年者恢复较少,病人死亡率达5-8%,当然这包括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脏器衰竭和感染所造成死亡,也包括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