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玉山曲话
14049900000002

第2章 收拾起和不提防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说明当时昆曲流行的程度。

这两句唱词,一出于《长生殿·弹词》:宫廷供奉的伶人李龟年,在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卖唱为生,在鹫峰寺庙会上,“想当日天上清歌,今日沿门鼓板,好不颓气人也!”叹后唱【一枝花】,开头一句就是“不提防余年值乱离……”家国兴亡,悲怆苍凉,闻者无不动情。

这是昆曲唱功名剧,“传”字辈倪传钺老,以九十三岁高龄,在虎丘曲会上还唱了这昆曲名段。其时人生沉寂,曲尽悲凉,先生“弹词”,曲友悲殇,古今对话,几多凄怆!

另一句出于《千忠戮·惨睹》:明初,燕王朱棣举兵“靖难”,迫其侄建文帝让位,同时血腥杀戮,株连十族。“惨睹”写建文帝剃度为僧,逃窜在外,亲见群臣被杀,惨不忍睹,悲愤不已,“身似闲云野鹤,心同槁木死灰!”一曲【倾杯玉芙蓉】,唱得悲悲戚戚、四大皆空:“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无论是“惨睹”,还是“弹词”,都是亡国之音,悲伤情调,而且缓慢悠长,一字拖腔一袋烟,实在难以想象,居然便如今天的流行歌曲,传唱到“家家”“户户”。我想,恐怕除了昆曲本身的魅力和中国人跟风的习性外,还有一个政治“背景”:国家衰颓,民不聊生,寄人篱下,心有不甘,反抗不能,概寄心声于“收拾起”和“不提防”矣!

也为这,即便在昆曲被官方和仁人志士极力推广的今天,即便昆曲会逐步流转,也不可能“户户收拾起,家家不提防了”。

2010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