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章句浅释(述而作)
14219800000008

第8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註解】

“道”,謂自然之道。“沖”,虛也,空也;“無”之義。“或”,常也。“不盈”,不窮也。謂道衍生天地萬物之用不窮也。

【文義】

謂“道”以虛空卽以“無”為用,衍生天地萬物,其用或不窮也。

【論述】

“沖而用之”,高亨氏云:“既言‘沖’,又言‘不盈’,文意重複,疑‘盈’當讀為逞,‘盈’‘逞’古通用。‘逞’,盡也……謂道虛而用之,或不盡也。”其說是也。蘇轍氏云:“沖然至無耳”。李息齋氏云:“道沖虛而妙”。張默生氏云:“道是以虛為用的”。嚴靈峯氏云:“沖,虛也。”皆謂道以“虛”、“無”為用也。“或不盈”,王弼氏以“沖而用之,用乃不能窮。滿以造實,實來則溢,故沖而用之,又復不盈,其為無窮,亦已極矣”為解。所謂“滿以造實,實來則溢”,以滿則實,實則溢也。滿實,虛空之反也。所謂“沖而用之,用乃不能窮。”卽以“沖”為虛,以“不盈”為不窮也。蔣錫昌氏以“‘不盈’,猶言不窮”為解。張默生氏以“……可是用起來,似乎是沒有窮盡的樣子”為解。所謂“用乃不能窮”,“猶言不窮”,“用起來似乎是沒有窮盡”,皆言道衍生天地萬物之用無窮盡也。

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註解】

“淵”,深也;不可測之義。形容道用之無窮也。“宗”,本也。根源之義。“湛”,沉也,沒也;形容道體之無形也。“或”,常也。“存”,存在也。

【文義】

謂道之用淵兮無窮,為天地萬物所從出之根源;而道體湛兮無形,常存在於宇內也。

【論述】

王弼本“宗”字下有“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四句。嚴靈峯氏據譚獻、馬敍倫、陳柱諸氏,認係五十六章誤簡之說,以為“此四句與上下文俱不相應,似當刪去。”是也。惟蔣錫昌氏以“複文為《老子》特有之文體,不能因其複出,遂謂之錯簡。馬(敍倫)說非是。”為辯。故蔣氏以及其他各家依此所註經文之義,乃不免有附會之處。茲據嚴氏之說,刪此四句。

“淵兮,似萬物之宗”。李息齋氏以“其深妙,愈用而愈不窮,物物自道,而道未嘗物”為解。所謂“其深妙,愈用而愈不窮”,卽以“淵兮”為道用之無窮盡也。所謂“物物自道”,卽言“道”能衍生天地萬物,而為天地萬物之根源也。河上公氏以“道淵深不可知也,似為萬物之宗祖”為解,陸農師氏以“深不可識,而為萬物之祖師”為解。蔣錫昌氏以“所以形容道體之恍惚深遠,以道為萬物之宗也,然又不可得而形名也”為解。所謂“宗祖”、“宗師”亦皆根源之義也。

張默生氏以“直似萬物的宗主,也可說他是主宰萬物的”為解。所謂“他是主宰萬物的”,似不妥。五十一章“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卅四章“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萬物歸焉而不為主”。且“道”為自然,亦不能自識其主宰萬物也。李宏甫氏云:“一似萬物之宗,而非有以宗之也。”卽謂“道”似若萬物之宗主,而非有為萬物宗主之意也。“湛兮,似或存”,高亨氏以“湛者,黯不可見之貌;道不可見,故曰:湛兮,似或存”為解。嚴靈峯氏以“‘湛’,沉也;沒也。‘道隱無名’沉沒而不可見,故曰:‘湛兮。’”為解。所謂“黯不可見”,“沉沒而不可見”,皆謂道體無形。其說皆是也。至河上公氏解“湛兮”為“湛然安靜”,劉驥氏解為“湛然長寂”,朱晴園氏解為“虛靈不昧”,皆非經文之本義也。

河上公氏解“似或存”為“長存不亡”,黃茂材氏解為“常存而不壞也。”皆謂道之永遠存在也。卽廿五章“周行而不殆”之義,其說是也。至劉驥氏之解“似或存”為“若亡而存”,朱晴園氏之解為“似無而實有”,以道無形而有物以解之也。

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註解】

“其”,謂“道”也。“子”,嗣也;謂所從出也。“象”,通像,肖似也。“帝”,天也;謂天地也。

【文義】

謂吾不知“道”之所從而出,卽由何而生,似在天地之先,卽已存在。卽廿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之義。蓋“道”為自然而成,故謂不知其所從出也。

【論述】

河上公氏以“老子言吾不知‘道’所從生。”“‘道’自在天地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為解。成玄英氏以“帝,天地。既能生天生地,似在天地之先也”為解。皆以“帝”為天地也。是也。

高亨氏以“象,猶似也。‘象帝之先’,猶言似天帝之祖也。”祖,卽“先”之義。解“先”為祖,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