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借词,借用外来语或同义、反义词委婉表达。如“波”借自英语,“成人(黄色)”、“炒鱿鱼”、“8(发)”吸收了港粤词汇;有些外来词语在使用上稍有变化,如“拜拜”,民间用以婉指“分手”(离婚)。“猪肝”说成“猪润”、“通书”(黄历)说成“通胜”,是用的反义构词;“胖”说成“丰满”、“发福”,是借用同义词。有些是借用历史词汇或隐语黑话.如“侃爷”、“款爷”、“父母官(县领导)”、“掌柜的(丈夫)”、“老板(一把手)”、“回炉(性交)”、“佛爷(小偷)”。有些是借用动物行为指代人的,如“爬(性交)”、“鸟飞(人死)”、“牛气(倔犟)”。借词的结果,是增加了原词的婉指义项。如“便宜”,委婉义项就有“价钱低”、“性骚扰”;“办”增加了“逮捕”、“惩治”、“抢劫”、“强奸”几个义项;“拜拜”,增加了“离婚”、“算了吧”、“拉倒吧”的义项。“对火”,本指吸烟者二人以烟相接吸取火,北方又以此婉指男女亲吻;“大姨妈”,本为一种称谓,现在一般指月经。
利用修辞方法构成委婉语
有的以行为状态指本事,如大便,蹲坑、上厕所;亲吻,啃、做嘴;怀孕,身子不方便;离婚,掰盖(将铺盖分开)、分手;种猪,跑猪;死,啃黄泥、翘辫子。有的以颜色代本事,如猪血,猪红;见血,见红;丧事,白事;婚嫁,红事;色情影视,黄片;受伤,挂花。有的以方式代本事,如自杀,服毒、抹脖子;枪毙,吃花生米;死,吃生米。
可以运用模糊词语委婉表达,如:相貌平平,一般、平常;事故,意外、不顺、麻烦。
可以用否定形式说出。如:笨拙,不聪明,狭窄,不宽敞;穷,不富裕;病,不壮实。
可以用典故。在四川,用刘全向阎罗进瓜的故事,婉指傻;在沂蒙山区,用穷困潦倒的王窑(也叫王二哥),形容极其贫穷;用旧时捐官250两典故,讳称无能力者为“二百五”;《金瓶梅》中,潘金莲则用“王鸾儿”婉指男阴。
可用象征,一般用谐音方式。港粤开业,摆一缸锦鲤于门口,象征进利;全国各地用鸡、鱼象征吉庆有余。
可用虚指,用指示代词、方位名词。或加上表示性质的词,靠语境明确指代对象。这样,就把事物说得笼统些、抽象些,避免了刺激。如民间对性文化词语的指代说法:那个、那里、这种事、这营生、那东西、下截、里边、裤裆里、被窝里、床上、想好事、有欢喜、夜盆儿、骑马、角先生、三寸命根子、女儿身、黄花闺女。
可用比喻,如笨,榆木疙瘩;老流氓,老枪;乳房,波;妓女,鸡;淫妇,破鞋;长年患病者,药篓子;猪舌,门枪;性病,花柳病;一知半解者,半瓶醋。
可用反语。如山东人将办糟了事说成“不赖”、“玩得高”、“办得漂亮”、“高级”,称破财为“买寿”、“消灾”,称喝光一杯酒为“满上”;发生火灾,则说成‘‘走水”、“遗漏”。棺材本为装死人的,却说成“长生板”。
可用戏谑。谑语婉称事物,富有情趣,如山东称耳光为“脖儿拐”,称器物毁坏为“报销”,称坏的结局为“明白了”。
怕谶语应验要说吉利话
中国人说话讲究吉利,特别是有风险的事情更为讲究。相信谶语成真。如清末民初,关里人闯关东刨人参,伙伴中如有一人说了晦气话。其他人就会把他赶回去,怕应验了他的晦气话。
最讲究的是买卖人,尤其是商人。比如煮饺子,破了不能说“破”,让你说“赚了”。过大年放鞭炮,二踢脚飞得高,声音很大,小孩儿都说“好炮”,但老人们有更吉利的说法是“响亮高升”;炮仗潮湿光燃不爆,只有火花和烟,小孩儿叫“出锅子”或“出了”,老年人叫“通通顺顺”;纯粹不响的,小孩儿一般说“瞎了”成“死了”,大人们不许这样说,让说“平平安安”。
说吉利话已经成为一种民俗,人总得随俗。不过近年来民俗也在变味。放炮本来是迎喜接福的,烘托喜庆的气氛,表达高兴的心情,比如村里一个恶人死了,除了一大害,村民们放鞭炮来庆祝。自己的老爸死了,放鞭炮就不太合情理。如果是年岁太高疾病缠身,不能对社会作贡献了,死了可减轻儿女的负担,俗称“老喜丧”,放鞭炮鼓庆贺一下,从新陈代谢的宇宙规律来说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是家里的顶梁柱去世,也来放炮,那就匪夷所思了,因为噼里啪啦的响声同悲伤肃穆的心情实在难以协调。
说吉利话还必须有人配合。古时考试,榜上有名叫“及第”,榜上无名叫“落第”。笑话说秀才赶考,书袋掉在地上,书童说:“哎呀不好,落地了。”秀才恼火,嘱咐他:“以后要说及地,别说落地。”书童把书袋捆扎得严严实实,对秀才说:“这样就是走到天边,再也不会及地了。”再如过年贴对联,有人把“福”字倒着贴,邻居或朋友来了要说:“你家的‘福’到了。”主人一定高兴地回答:“你看见了。是到了。”万一对方不配合,说“头朝下了”“贴反了”就起不到效果了。
有笑话讲,炒股的朋友们有个讲究,对父亲不能叫“爹”(跌),“被套”也是不许说的。商场售货员问:“您要被套吗?”如果顾客是个股民,就觉得很晦气。
水上行船的禁忌
船家禁忌很多,在戏剧《秋江》里,艄公问乘船的陈妙常姓什么,陈妙常说姓“陈”,艄公忙说:“说不得,说不得。”并告诉陈妙常,他们船家把陈叫做“耳东”或“老淹”,也叫“老烟”。也就是说,船家忌说“沉”以及与“沉”谐音的字。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一个年轻媳妇抱一小孩儿坐船,孩子哭,她烦恼道:“再哭就把你扔到海里喂鱼。”不一会儿,乌云遮天,风起浪涌,船颠簸将覆。船上人说她的话招来了鱼怪,一致要求她扔小孩人海。无可奈何,她抛子人海,刹那间,风平浪静,船又继续航行了。这些传说。更加深了船家对一些忌讳字的避讳心理。
此外,女人不准站在船尾,因为船尾舱内供有妈祖神位,恐玷污神灵。船上忌运载七男一女,恐犯了“八仙过海”(七男一女),龙王见了要责怪。
如恰有两对新郎新娘同时过渡,新娘要各自打开雨伞,伞柄上要拴一串猪肉,意为“癖邪”,互不冲犯。上岸时,双方要互赠手帕,表示互相祝贺,大吉大利。
行船时如遇蛇过江面,要尽力加快速度,争取在蛇的前面驶过。据说舟是龙,如果龙斗不过蛇,当天行船就要倒霉。
江面行船,如有鱼跳上来,应马上放回水中,不可食用。传说鱼虾是海龙王的亲戚,跳上船是来讨食的,行船靠的是龙王保佑才能平安顺利,如果连龙王的亲戚到来都不尊重那就对不起龙王,要是食了跳上来的鱼,就要遭到龙王责怪,要起灾祸。
船上有孕妇生育,是件喜事,要立即煮甜面、鸡蛋款待产妇。忌男女在船上交欢,否则会不吉利,水神要责怪。用桑树木作船板造船,因桑与“丧”字谐音,不吉利。忌把筷子横放在碗上,因为碗好比船,筷子好比桅,桅杆横于船上不吉利。
船上还忌载死人,遇船上有人重病,终前就要把他丢下海去,如果至断气还在船上,这时就用黑狗血清洗船板。行船途中,如遇到“水货”(死尸)要把尸体打捞上来运到岸边埋掉,这样,以后行船才会顺利,否则必遭祸患。
在四川,船工称猪为“老拱”,以避“住”,“翻”为“打掉”,“碗”为“莲花”以避“晚”,“翻了”为“张面”,“倒了”为“倾了”,“搁浅”为“放起”.“烂了”为“皮了”,“洗脸”为“抹面子”以避“死”,“雾”为“罩子”以避“误”。
安徽一带船家不许搭客称自己为“老板”,因与“捞板”谐音,且“老板”有陈旧的木板的意思,陈旧的木板容易散架、翻船;许多船民为忌“翻”将“帆布”说成“抹布”、“帆”说成“篷”,为忌“沉”而把“陈”说成“耳东”。“盛饭”说成“加饭”、“添饭”,为忌“住”与“蛀”将“箸”叫做“筷子”、“双桥”、“篙”、“撑篙”;船家忌“倒”,故忌讳直言锅盖,而称其为“捂气”。因为锅盖是倒扣在锅上的,倒扣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船翻的情景;出于同样的原因,摘下帽子,不能口朝下放置,而要口朝上放置;连有翻动的动作都忌讳,如煎饼忌翻面,只煎一面,忌翻卷被脚,忌把盆碗等器具翻过来放;又忌“烧”,故在船上严禁性交、亲吻等“骚事”,严禁在船头小便。
孕妇忌食兔肉、生姜
在我国各地民间,关于孕妇的禁忌颇多,其中孕妇的食忌之俗尤多,这大都属传统的养胎习俗,最为典型的是孕妇忌食兔子肉与生姜的禁忌。
民间习俗认为,妇女在怀孕期间不能吃兔肉,否则将导致腹内胎儿发育不全,口唇残缺,俗谓豁嘴或三瓣嘴。如果孕妇吃了生姜,则会导致小儿长成六指。在古代,新生儿长六指或出现豁嘴,均为不吉利之兆,认为有妖魔作祟。所以,被人忌之。为了避灾,主人家会把生下来的婴孩溺死,其父母也要被逐。
关于这样的事件,史籍中有很多记载。据查,出现最早的文字记录是东汉王充的《论衡》一书。该书在《命义篇》中说:“妊妇食兔,子生缺唇。”但是书中没有进行解释。而此习之盛,尤在唐宋两代。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中说:“妊妇食兔肉犬肉,令子无音声并缺唇。”同书还列举了一大串孕妇忌食的食品,如鳖肉、鸡肉、驴肉、马骡肉、羊肝、羊肉等,至于原因,也没有说。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也说:“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
孕妇忌食姜的历史也非常久远,多本史书均有记载。如《金匮要略》就记载说“妊妇食姜令子馀指”。究竟是什么原因,也没有作解释。生姜的外形如人之指掌,且枝丫丛生,而姜的新芽总是旁生,极不整齐。于是人们就把这种现象与婴儿生六指(也是旁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就像婴儿豁嘴一样,也是没有一点儿科学依据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禁忌,显然与人们求平安的心理意识有关。人们希望后代健康强壮,无生理缺陷。一旦出现缺陷就非常恐惧,于是就把一些古老的迷信、信仰内容,甚至是顶礼膜拜的形式与之联系起来,从而诞生了类似“吃兔肉生子缺唇”、“食生姜令子生六指”一类的禁忌。由于这些禁忌往往打着保护胎儿、婴儿的旗号,人们自然信而有加。不敢违背,并且能世代相传。
日常行为中的禁忌与破忌
行为禁忌,汉族民间通常管它叫“妈妈经”,老北京人称之为“妈妈论儿”。往昔妈妈们目不识丁,胸无点墨,然而她们却自有一套奉行唯谨的禁忌。
如扫地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就有禁忌。忌将两把扫帚放在一起,恐败家。忌打扫时将两张椅子对着摞在一起,因丧俗中常将椅脚翻上。忌用竹扫把扫客厅,一般只用来扫庭院,也因丧家才用竹扫把在客厅中“除秽”。
旧时忌拔白发,认为拔一根会长出许多根,而白发与老有联系,青年人特别忌反常地出现许多白头发。还忌拔脚毛,认为“一根脚毛管三个鬼”,腿上无毛则管不住鬼。
对大小便也有禁忌,忌向火中、木柴或烧过的炭灰小便。因火中有火种,认为犯忌会使生殖器和膀胱感染肿疼。忌小便后不洗手,否则会指甲会裂开。忌在坟地大小便,否则被鬼作弄病死。俗说坟地为乱葬岗子,是鬼魂栖息之地,若在此大小便,会冒犯鬼魂。小便又忌冲灶口,或者尿在烧锅的柴火上,也恐怕会亵渎灶神。忌大便后用有字的纸擦屁股,否则会招致眼瞎。浙江一带忌看别人解小便,看了有晦气。这类“排泄”时的禁忌目的在于教育人们讲究卫生,不要污染环境。
每人每天都要睡眠休息.其间也有不少规矩。在室内禁忌燃着火大睡,俗说“房里无人莫烘火,烘火犹恐埋头睡”。俗又忌睡觉时头朝窗户,忌讳头枕窗台、门槛。《淮南子·汜论训》云:“枕户楼而卧者,鬼神跖其首。”吉林一带,旧时睡卧忌头近窗、足向人。据《中华全国风俗志·吉林》云:“凡卧,头临炕边脚抵窗,无论男女尊卑皆并头。如足向人,则谓之不敬。惟妾则横卧其主脚后,否则贱如奴隶亦忌之。”这些禁忌虽有神鬼之语。但却源于对伤风感冒等病的预防,当然也是一种生活经验。
日常行为禁忌作为高悬在家族及家庭之上的严肃手段,与信仰者的命运紧紧相连,人们一旦获得禁忌信息,便会以严肃的态度积极参与禁忌传承。不过,由于日常行为禁忌太多太烦琐,人们不可能一一恪守;而有些又是人不愿恪守的,于是,人们往往在获取了禁忌信息的同时,也设计了一套避忌与破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