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吸引力法则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6700000036

第36章 让灵魂超越生命的价值,责任铸就强大的吸引力(2)

平日里,遇到问题或身处困境,总是抱怨他人,却从不自省,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这样的人是难成大器的。当然,一味抱怨自己也是不可取的。只要有机会就抱怨“我怎么那么愚蠢啊!我怎么那么容易上当啊!我干吗要趟这趟浑水?我怎么老说错话?我真是够鲁莽的!”这样的人也是难以出类拔萃的。

尽管当我们抱怨自己愚蠢的时候,我们未必真的就认为自己愚蠢。不过,这看来是为失败承担负责的最快捷、最容易的方法,而失败的真正原因可能隐藏在更深处,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更认真地思考。一遭遇困境,便立刻承认自己不行,这是极其有害而又危险的做法,这会在我们心田里播种下自暴自弃的种子——承认自己本来就不如别人。这种想法在未来会像野草一样在本来井井有条的花园里蔓延,直到搅乱我们那曾经条理清晰的头脑,进而导致我们坠入更为惨淡的处境。

逃避责任的代价往往是懊恼和失望

根据吸引力法则,你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宇宙回应你的一切所求。如果出现的是你不想要的画面,千万别被它迷惑住,负起责任来,尽你所能淡然处之,释放它们。然后想着你想要的事物,成为你的新思想;去感觉它们、并感激它们已被完成。

责任是永恒的生存法则。人行于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一些责任和义务,如果选择绕过,就等于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蔑视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在可以自由通行的道路上自设障碍,摔跤绊倒的只有自己。蔑视责任、逃避责任的代价往往是懊恼和失望,甚至是功亏一篑,一事无成!

有一个睿智的国王,他懂得如何教化自己的臣民,非常注重培养人民的勤勉与善心。

在一个凉风习习的秋日,国王把一块大石头悄悄放在通往皇宫的路中间,然后躲在一边观察会发生什么事情。

首先,国王瞧见一个农夫迎面而来,他的马车上载满了谷物。“是谁这么粗心大意啊?”他边说边把马车转向,绕过石头,“为什么这些懒人不把石头移走?”尽管他不断地抱怨其他人的懒惰,自己却碰都没碰那块石头。

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的士兵唱着歌走了过来,他心中还想着自己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情景,直到石头差点儿将他绊倒。士兵生气地举起长剑,咆哮着咒骂乱放石头的人,但他也没有把石头移走,而是愤怒地踢了石头一脚,然后跨过石头扬长而去。

一晃眼儿,十天半月过去了。许多人从此经过,却没有人动一动这块石头。

直到一天晚上,一个贫穷的年轻人途经此地。他看到了这块石头,自言自语说:“这么黑的天,如果有人经过这里,会被石头绊倒的,我应该把它挪开。”

年轻人开始搬石头,石头很大,他又非常劳累,移动起来很艰难,但是他最终还是将石头移到了路的旁边。让他惊讶的是,石头移开之后,下面竟然有一个大坑,坑里放着一个盒子,上面写着一句话:送给挪开石头的人。年轻人打开盒盖,里面竟然装满了金币!

当农夫、士兵以及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聚集到曾经放石头的地方,他们开始在附近仔细寻找,希望也能发现一枚金币,但他们全都失望了。

责任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是人生的义务,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接受,更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事实上,无论是财富,还是荣誉,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回报的,前提是人们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多一些责任心。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只有认认真真、责任心强的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也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用多加一盎司的态度对待你的职责

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得出了一条“多加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1盎司”。可以说,只是多承担了1盎司的责任(盎司是英美制重量单位,1盎司只相当于1/16磅,是很小的重量。坦普尔顿认为,盎司虽小,但只“多加1盎司”,所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实质性的巨大变化)。多承担1盎司的责任,会让你的人生变得精彩起来。

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要到美国办事,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名要员忙得头晕眼花,甲负责演讲稿的草拟,乙负责拟订一份与美国公司的谈判方案,丙负责后勤工作。

在该老板出国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也来送行,有人问甲:“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

甲睁着那惺忪睡眼说道:“今早只有4个小时睡眠,我熬不住睡去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复读一遍。待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转眼之间,老板驾到。第一件事就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不能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呀!”

天!甲的脸色一片惨白。

到了美国后,老板与要员一同讨论了乙的谈判方案,整个方案既全面又有针对性,既包括了对方的背景调查,也包括了谈判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策略,还包括如何选择谈判地点等很多细致的因素。乙的这份方案大大超过了老板和众人的期望,谁都没见到过这么完备而又有针对性的方案。后来的谈判虽然艰苦,但因为对各项问题都有细致的准备,所以这家公司最终赢得了谈判。

出差结束,回到国内后,乙得到了重用,而甲却受到了老板的冷落。

在上面的故事里,甲与乙所负责的工作都与老板的事务密切相关。但是甲却疏忽了老板行程安排上可能会有的变故,不但耽误了老板的工作,给公司带来了麻烦和损失,也破坏了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而乙完备而周详的方案则显示出乙对公司高度的责任感。其实,同甲相比,乙不过是多承担了1盎司的责任而已,其结果却大不相同。

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回答是“多加一盎司”——就是多那么一点点儿。

“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算难。试想:我们已经付出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加“1盎司”有什么难呢?然而,我们中的许多人没有成功,缺少的正是“多1盎司”——也许“距成功确确实实只有1英里”,缺少的“多1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决心与敬业态度和自励的精神。

以往,信件都是凭邮递员不太准确的记忆捡选后发送的。因此,许多信件往往会因为记忆出现差错而无谓地耽误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于是,有一位年轻的邮递员开始寻找另外的新办法。他发明了一种把寄往某一地点去的信件统一汇集起来的制度。就是这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成了他一生中意义最为深远的事情。他的图表和计划吸引了上司们的广泛注意。很快,他获得了升迁的机会。5年以后,他成了铁路邮政总局的副局长,不久又被升为局长,从此踏上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经理的路途。他的名字叫西奥多·韦尔。

做出一些人们意料之外的成绩来,尤其留神一些额外的责任,关注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事——这就是韦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韦尔以及其他许多成功的人都深谙:超过别人所期望你做的,你将会如愿以偿。这种额外的工作可以使人对本行业拥有一种宽广的眼界,与此同时获得宽广的机会。其实,成功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遥远,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不遗余力——加上那1盎司。人生的路上,我们不妨经常提醒自己:“我竭尽全力了吗?或许我还有1盎司可加?”长此以往的自我鞭策,将让你受益匪浅。

学会转身,该放下责任时就得放下

该放弃的就要放弃。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时常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有时不得不面对应该放弃、应该放手的情景,我们习惯了抓住,习惯了拥有,面对不得不放弃的选择时,我们常常心有不甘。其实,从一个角度看,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也可能是一种最正确的选择。

该坚守的就要坚守。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面临放弃的选择时,容易心灰意冷。由最初的什么都不愿放弃转变成什么都不愿再管,从一个极端滑入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放手是放下那些我们管得不妥当的,我们不应该管的事物。并不是放弃我们做事的责任,相反放弃从另一方面强化了我们的责任意识,督促我们更好地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是说,我们在放弃一些事情时,更应该意识到我们应该坚守的责任。

话说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在化缘的途中,偶然遇到上涨的河水,河水冲毁了必经的小木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妙龄少女因为水流太湍急了,不敢过河。老和尚看到这个女子面有难色,就走过去,二话没说,背起女子就涉水而过。

到了河的对岸,老和尚当机立断,马上放下女子,随后道别。

纳闷的小和尚跟在老和尚后面,对师傅的做法百思不得其解。

当两人快走到寺庙的时候,小和尚终于忍不住问师傅:“师傅啊,您和我都是出家之人,您平常教导我不应该接近女色,但是,刚才过河的时候,您背着她过河不是犯戒了吗?”

师傅听完后大笑,意味深长地说:“我都已经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这个念头不放呢?”

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像小和尚一样,没有提起也没有放下的人屡见不鲜,因此生出无尽烦恼。而那个老和尚,面对柔弱的女子,首先提起的是大丈夫应该有的英雄本色,他必须帮助一个弱女子。而到了河的对岸,如果他还继续抱着姑娘,或者和她说话聊天,那他就是放不下。

事实上,提起与放下是同时的。老和尚在提起男人本色之际,放下的是和尚的角色。而渡河之后他将女子放下离开,提起的是和尚的角色,放下的是作为英雄和男人的角色。小和尚则不然,在过河之前既想提起和尚的角色,又要提起大丈夫的角色,不敢去抱那名弱女子,犹豫着是抱还是不抱,是帮还是不帮,将自己束缚在一个尴尬的角色中,枉生出诸多愁丝,却又一事无成。

把话题扩展到生活和工作领域,每次提起,提起的都是我们的责任,而放下与责任无关的事情。我们在人生中要面对太多责任。对一名女子而言,面对家庭,要提起妻子与母亲的责任;转身面对公司时,就要提起员工、管理者、领导者的责任,成就自己的事业。要承担这些责任,就要放下儿女情长,放下与工作无关的琐事。转身很关键,就像那位老和尚,转身就要放下,多思考一步,就会放不下,就会心生烦躁,烦恼随之而来。

懂得放下的人是睿智的,因为放得下,就会获得自在。

有很多人错误地理解放下的概念,认为放下就是逃避责任、放弃责任。而事实上,提起与放下的智慧并不是消极地逃避,而是要人们学会专注地扮演好当前的角色,尽好当前角色所应该尽的责任。

提起与放下的智慧就是专注,即专注于当前所处的人物和事件上,专注才有效率;心无杂念,才能够摆脱烦恼,获得成功。这也正是完美人生的快乐所在,该提起就提起,该放下就放下,在提起和放下之间学会完美的转身,学会专注的智慧,才能拥有愉悦而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