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1471600000065

第65章 散文名句——绚烂多姿(2)

【译文】大丈夫处世行事,应当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像日月那样洁白明亮。

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出自枚乘《上书谏吴王》)

【译文】要使人听不见,不如不说;要使人不知道,不如不做。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出自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译文】聪明的人善于发现尚未萌芽的问题,设法避开尚未出现的危险。

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守之以卑。(出自习凿齿《曹操不存录张松》)

【译文】功劳大、地位高的人要保持谦让、卑下的态度。

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出自阮籍《达庄论》)

【译文】自以为是的人糊涂,自我夸耀的人无功。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出自崔瑗《座右铭》)

【译文】不要挑剔别人的短处,不要夸说自己的长处。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出自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

【译文】喜欢坐船的人往往会被水淹,喜欢骑马的人往往会掉下马。

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出自班固《封燕然山铭》)

【译文】一时的辛劳往往可以得到持久的安逸。暂时的耗费有时可以得到长远的安宁。

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出自傅玄《何当行》)

【译文】声音相同的自然会互相呼应,思想相同的自然会互相了解。

外合不由中,虽固终必离。(出自傅玄《何当行》)

【译文】貌合神离的朋友,虽然看起来友情牢固,但终究会分手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傅玄《太子少傅箴》)

【译文】接近朱砂就会被染成红色,接近墨就会被染成黑色。喻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

上善若水,至人若镜。(出自萧绎《释尊祭孔子文》)

【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心地如水那样清澈,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心地像镜子那样明亮。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出自王通《中说·魏相》)

【译文】有才德的人先经过选择然后与人建立友谊,浅陋的人先匆忙与人定交然后才有所选择。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出自王通《文中子·礼乐》)

【译文】为了谋求权势而结交的朋友,在没有权势的时候就会绝交;为了谋求财利而结交的朋友,在没有财利时就会离散。

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出自王通《中说·魏相》)

【译文】对于喜欢说道的人,不可以与他商量重大的事情;对于轻举妄动的人,不可以与他长期相处。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出自扬雄《法言·吾子》)

【译文】本身是羊,即使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高兴,见到豺狼就发抖,忘了自己身上披的是虎皮了。用来比喻外表强大而内心恐惧。

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出自扬雄《法言·君子》)

【译文】对于天下的事情,有一件不知道的,圣人都会觉得耻辱。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出自扬雄《法言·君子》)

【译文】人一定要先自爱,然后别人才会爱他;一定要先自敬,然后别人才会尊敬他。

同于我者,何必可爱;异于我者,何必可憎。(出自仲长统《昌言》)

【译文】与自己态度一致的,不一定就值得喜爱;与自己态度相悖的,不一定就要憎恨。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出自杨泉《物理论》)

【译文】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全天下的人都会信任你;不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就算是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会怀疑你。

上不正,下参差。(出自杨泉《物理论》)

【译文】居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不正派,居下位的人就会错误百出。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出自荀悦《申鉴·杂言下》)

【译文】在道德上,要与比自己高的人比,在欲望上,要和比自己低的人比。和德行比自己高的人相比,就会知道羞愧,和欲望比自己低的人相比,就会知道满足。

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出自王通《中说·魏相》)

【译文】学习不贪多务广,所以能有所收获;不杂乱着学习,所以能明了深刻。

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出自范宁《春秋谷粱传集解序》)

【译文】对作品哪怕一个字的褒扬,比送给王公贵族的礼服还荣耀;对作品哪怕只言片语的贬抑比在人群里鞭打一顿还羞辱。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丘迟《与陈伯之书》)

【译文】暮春三月,江南到处芳草遍地,树上鲜花丛生,成群的黄鹂四处飞舞。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宗宝本《坛经》)

【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出自陶渊明《咏荆轲》)

【译文】荆轲虽然死去,但千载以后他的英侠义举仍长留在人们心中。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外传》)

【译文】高空飞翔的鸟,会因贪美食而死;深水游动的鱼,会因贪香饵而死。比喻人也会因贪欲而败亡。

知人易,自知难。(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外传》)

【译文】了解和估价别人是容易的,而了解和估价自己就很难了。即人往往缺乏自知之明。

唐宋散文

唐宋时期,散文从经史和哲学中分离出来,由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真正进入文学境界,至此,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唐宋散文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经历了一个反骈复古的过程。唐宋之际出现过两次古文运动。一次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中唐时期;另一次是以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中叶。两次古文运动都是针对当时文坛占统治地位的骈文而发,虽然均以复古为旗帜,但实际上倡导的却是散文文体的革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出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要想使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部稳固;要想让水流得更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比喻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其根本。

不面誉以求亲,不愉悦以苟合。(出自魏征《群书治要·体论》)

【译文】不当着别人的面吹捧人家,以求得别人对自己的欢心,也不毫无原则地随声附和。

不以小故妨大美。(出自魏征《群书治要·体论》)

【译文】看待别人,不要因为一个小的缺点,就否定其大的优点。

春不夺农时,则有食;夏不夺蚕工,则有衣。(出自新唐书《来济传》)

【译文】春天不耽误农耕的时间,就能有粮食吃;夏天不占用蚕事工作,就能有衣服穿。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出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译文】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人生浮泛,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

无义而生,不若有义而死;邪曲而得,不若正直而失。(出自王定保《唐摭言》)

【译文】不讲道义地活着,还不如恪守道义地死去;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还不如正直无私地失去。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人老了,志气应更加旺盛,怎能因为头发变白就改变自己的雄心壮志呢?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加坚定,决不会丧失自己的凌云壮志。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北海虽然遥远,但只要乘着盘旋而上的暴风,仍然可以到达。比喻凡事只要经过努力,总可以实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艳丽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同向天边飞去,秋天的水面与广阔的碧空融合在一起。诗句用晚霞、孤鹜、秋水、长天,描绘了一幅色彩绚烂,境界旷远的暮秋天景图。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早晨已经逝去了,但黄昏应还不算晚。比喻人老也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同样应珍惜时光。

古之君子,重神交而贵道合。(出自王勃《上郎都督启》)

【译文】古代有德行的人,彼此以精神相通、志同道合为贵。

天下虽兴,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白居易《议兵策》)

【译文】国家虽然兴盛,但若动不动就打仗,也会衰败;国家虽然太平,但若忘记战争的危机,不修备战,也一定会非常危险。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出自白居易《辩兴亡之由策》)

【译文】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别人也会为你的快乐而高兴;为别人的忧愁而担忧,别人也会为你的忧愁而担忧。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出自白居易《策林》)

【译文】善于消除灾祸的人,总是先查找其根由;善于调理疾病的人,总是先断绝疾病的源头。比喻解决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症结,进行根治。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出自白居易《新制布裘》)

【译文】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岂能只顾个人操守?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出自白居易《续座右铭》)

【译文】不要羡慕别人的富贵,不要忧虑自己的贫贱,应该问问自己的道德究竟怎样,富贵和贫贱有什么可值得说呢?说明人应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不要总是关注富贵与贫贱。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出自白居易《续座右铭》)

【译文】听到别人诽谤的话,不要忧惧恐惑,听到别人赞扬的话,也不要欣喜若狂。要看看自己做得到底怎么样,这样,那些诽谤和称颂还有什么可值得理会呢?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出自韩愈《师说》)

【译文】做弟子的不一定非得比不上老师,做老师的不一定非得比弟子高明。

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出自韩愈《寄二十六立之》)

【译文】结交的朋友就像花儿凋谢那样逐日减少,仍在交往的朋友也跟随名利在不断地变换转移。

闳其中而肆其外。(出自韩愈《进学解》)

【译文】文章的内容博大精深,而其形式和文辞上却流畅奔放。极言文章之妙。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进学解》)

【译文】学业所以专精,在于勤奋,所以荒废,在于散漫;事情做得好,在于深思熟虑,做得不好,在于因循随俗。

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出自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译文】不通过教授别人以及自己的学习,就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出自韩愈《原道》)

【译文】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出自韩愈《答李翊书》)

【译文】根柢壮茂的树果实就结得饱满,肥沃的土壤其光泽就明亮悦目。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出自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译文】与其有物质上的享乐,不如有精神上的无忧无虑。

功业逐日以新,名声随风而流。(出自韩愈《与凤翔邢尚书》)

【译文】功名业绩不断发展,名气声誉传播四方。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出自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译文】那些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他们应该是民众的仆役,而不仅仅是奴役民众。

赏务速而后劝,罚务速而后惩。(出自柳宗元《断刑论下》)

【译文】奖赏一定要力求及时,然后,才能起到鼓励劝勉的作用;惩罚也要力求及时,然后,才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出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有谁会知道徭役比这毒蛇还残酷呢?

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出自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

【译文】最大的弊政莫过于贿赂猖獗,赋税繁多了。

惩病克寿,矜壮死暴。(出自柳宗元《敌戒》)

【译文】知道警惕和防治疾病就能长寿,自恃身强力壮却会突然死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译文】醉翁之意趣并不在于饮酒,其真正的意趣是欣赏令人陶醉的山水景色。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出自欧阳修《六一诗话》)

【译文】描绘难以描绘的情景,要写得生动得如同在眼前一样;蕴涵的旨趣要深远,要表现为弦外之音。

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出自欧阳修《答李诩第二书》)

【译文】不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虽是有文化素养的人,也会变得品格低下。

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出自欧阳修《杂说》)

【译文】君子学习,怎么能够有一日停歇呢?说明学习应始终坚持不懈。

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出自欧阳修《为君难论上》)

【译文】用人之法在于,任用他必须专一,信任他必须坚定,这样才能让他的才干充分发挥出来,和他共同做好事情。

小人无朋,惟君子有之。(出自欧阳修《朋党论》)

【译文】小人并没有真心的朋友,只有君子才有。

自古常叹知音难。(出自欧阳修《奉答原甫见过宠示之作》)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就常常慨叹知己朋友难以得到。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出自欧阳修《朋党论》)

【译文】君子与君子以志同道合结成朋友,小人与小人以私利相同而互相勾结。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出自欧阳修《纵囚论》)

【译文】宁可为正义而死,也绝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就像是回家一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会使自身堕落。用来告诫人们不能贪图安逸,要想成就事业必须操劳勤苦。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出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祸患常因小事不谨慎酿成;有胆有识而无所作为,往往是意志沉溺所致。

患至而后图,智者有不能。(出自欧阳修《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

【译文】祸患发生才设法对付,即使有才智的人也往往束手无策。

人各有能有不能,有明有不明。若能为能,不能为不能;明为明,不明为不明,乃所谓明。(出自陆九渊《与曹立之》)

【译文】每个人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如果擅长就说擅长,不擅长就说不擅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

铢铢而称之,至石必谬;寸寸而度之,至丈必差。(出自陆九渊《语录上》)

【译文】一铢一铢地称量,称到一石时一定与一次称足的一石有差别;一寸一寸地丈量,量到一丈时一定与一次量够一丈有出入。用来比喻看人要看其总体,不能事无巨细地简单相加,否则一定会有差错。

凡事只要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出自陆九渊《语录下》)

【译文】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看它是否符合道理就行了,而不要看是谁做的。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出自陆九渊《语录下》)

【译文】学习最怕没有疑问,能够提出疑问了,也就进步了。

薄我货者也,欲与我市者也;訾我行者,欲与我友者也。(出自崔敦礼《刍言》)

【译文】贬低我的货物的人是想和我做生意,贬斥我的品行的人是想和我交朋友。

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薰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出自许棐《樵谈》)

【译文】与邪恶奸佞之徒交往,就像把雪放进墨池里,即使化成了水,其颜色也显得更肮脏了;与正直之人相处,就像把炭放入薰炉中,就算变成灰,其香气也依然不灭。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译文】人生就像喝水一样,凉或热只有喝的人自己知道。用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美必有恶,芬必有臭。(出自苏轼《颜乐亭》)

【译文】有美好的事物就一定会有丑恶的事物,有芳香的东西就一定会有腐臭的东西。比喻事物总会有对立的一面。

崇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出自苏轼《文与可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