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滴酒不沾的生意人中,有不少人却是宴会上陪客的高手。他们在长期的磨炼中,在热情地为客人斟酒的过程中,学到不少陪伴客人的诀窍,其诀窍就是“因为不会喝,所以我就只有一心一意地为客人斟酒服务”。
有的人在自己的酒杯里倒些茶,也像喝酒似的一点点地喝,这样也会使气氛很热闹,也有的人装出喝醉酒的样子,讲一些有趣的话逗大家笑。总而言之,办法很多,只要你能想到就都可以用上。
会喝但喝不多的人有很多,在宴会上这种会喝但又喝不多的人也最难办。因为他不可能像一滴酒都不能喝的人那样,索性只为客人斟酒服务,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和酒量大的客人干杯痛饮。上述生意人如果遇上一位和自己的酒量差不多的客人那还好对付,如果是很不幸地遇上个酒量大的客户可就有得受了。
酒量小的人往往饮酒的方法也不高明,宴会一开始对方为你斟酒时,你就咕噜咕噜地一杯又一杯地喝个不停,当对方真的要和你面对面地干几杯时,你差不多已经醉得天昏地暗了。
此外,酒量小的人也不喜欢别人为自己频频斟酒,自己在为对方斟酒时也会特别小心,但手法往往不佳。譬如饮高度酒客户催促着斟满时,一方面慌慌忙忙地把自己杯里的一饮而尽,一方面又急急忙忙为对方斟酒,因对方的酒杯里还是满满的,所以也喝不进多少,相反的,因为自己的杯子是空的,客人当然要给你倒满,这时对方再和你干杯时,你已经比对方多喝一杯了。如上所述,在喝酒时斟酒是大有学问的,因此,你应该在这些问题上多动点脑筋、多下点工夫才可以。
酒量小的生意人不仅要设法控制自己的酒量,还要动脑筋琢磨劝酒的方法。敬酒、劝酒、斟酒的方法愈高明,对方也喝得愈高兴。
宴会上如果对方明知你酒量小而有意想把你灌醉的话,你可直率地把酒杯收起来,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对方:“我的身体实在是受不了,请您谅解!”
陪酒量大的客人喝酒之前,最好先多吃些脂肪多的食物垫垫底,以收到保护胃壁及阻止酒精吸收的作用。在喝酒的方法上,开始要少喝一点,然后再逐渐地增加酒量,使自己有个适应的时间。
酒场说话不简单
在酒桌上,如何说话是“酒文化”的重要部分。说得好,容易打破交际障碍;说不好,反而不经意得罪人。在酒桌上会说话,将有助于你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1.独乐不如共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而忽略了众人。
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而影响了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从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以至于伤感情。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露,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让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拒酒同样有技巧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让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在这种情况下,你若是偏偏又不能喝,如何拒酒呢?
喝酒有喝酒的方法,拒酒同样有拒酒的艺术,下面几个方法可供参考:
1.满面笑容拒酒,智在以柔克刚
有不少人发现,相当多的“酒精(久经)考验”的拒酒者,任凭你天花乱坠地劝,他就是笑眯眯地频频举杯而不饮,而且振振有词。张某乔迁之日,特邀亲朋祝贺,小李也在其中,然而小李平素很少饮酒,且酒量“不堪一击”。酒宴上,小王提议和小李单独“意思”一下,小李深知自己酒量的深浅,忙起身,一个劲儿地扮笑脸,一个劲儿地说圆场话:“酒不在多,喝好就行”“经常见面,不必客气”“你看我喝得满面红光,全托你的福,实在是……”,结果使小王无可奈何。
2.突出事实拒酒,智在申明情况
事实胜于雄辩,无懈可击。拒酒时,若能突出事实,申明实际情况,再配上得体的语言,能令劝酒者欲言又止,辍杯罢手。A君参加一个生日宴会,B君好久未曾和A君相逢,提出要和A君痛饮三杯。A君说:“你的厚意我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不适,正在吃药,好久滴酒不沾,只好请你多关照。好在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日后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此言一出,宾客们都纷纷赞许,B君也只好罢手。
3.针对后果拒酒,智在前车之鉴
饮酒当然应是喝好而不喝倒,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那种不顾实际的劝酒术,说到底,也不过是以把人喝倒为目的,充其量只能说是低级趣味的劝酒术,乃劝酒之大忌。作为被动者,当酒已喝到一半量时,应向东道主或劝酒者说明情况。如:“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儿’了,还望你能体谅。”如此推托以后,就再也不要喝了。这种实实在在的说明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只要劝酒者明白“乐极生悲”的道理,善解人意,就会见好就收。
4.反守为攻拒酒,智在后发制人
反守为攻,意即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突破口,以此切入,反守为攻,使对方无法争辩,从而拒酒。刘某新婚大喜之日,当酒宴进入高潮时,某“酒仙”似醉非醉、侃侃而谈,请两位上座的来宾一起一人“吹”一瓶。面对“酒仙”言辞上的咄咄逼人,两位来宾中的一人站起来说:“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不是孔子的话?”“酒仙”随即答:“是的。”来宾见其已入圈套,便说:“既然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又提议要我们两人一起喝,你现在就是我们两位最好的老师,请你先示范一瓶,怎么样?”这突如其来的一击,直逼得“酒仙”束手无策,无言以对,只得解除酒令。
此番拒酒,妙就妙在某来宾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然后抓住“酒仙”言辞中的切入点,提出问题。悄悄布下个圈套,诱使其说出(或同意)与自己相似的观点,请君入瓮,随即收拢圈套,以“诺”攻“诺”,反戈一击,达到制胜拒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