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茨凯维奇生平和创作年谱
1798年12月24日生于立陶宛诺沃格鲁德克的查阿西村(今属白俄罗斯共和国)。父亲尼古拉(1765—1812)曾参加科希秋什科领导的起义,后曾担任诺沃格鲁德克律师,母亲巴尔巴娜是位管家的女儿。他们一共生了五个儿子,亚当是老二。
1799年2月,母亲带儿子从查阿西村回到诺沃格鲁德克,并让儿子受洗,取名亚当。
1802年亚当在母亲指导下开始学习认字和阅读,而且进步神速。
1807年亚当和他的哥哥同时进入诺沃格鲁德克学校学习,由于学习努力,双双获得年度优秀生。
1809年亚当参加童子军活动时,路遇一小队俄国兵,学生们手持木枪便朝他们冲杀过去,结果遭到校方处罚,亚当的哥哥被勒令退学。
1812年5月,父亲尼古拉逝世,家道随之中落。6月,法国拿破仑军队和波兰军队进入立陶宛。出于对拿破仑的崇拜,亚当便在自己名字后面加上拿破仑,即亚当·拿破仑·密茨凯维奇。
1815年密茨凯维奇从诺沃格鲁德克学校毕业后,考入维尔诺大学的师资班。师资班的学生可以免除所有学杂费,但毕业后必须服务六年才能自由择业。
1816年开始写作长诗《长诗》。
1817年10月,亚当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爱学社”。
1818年4月,“爱学社”分成文学组和数理组,亚当被选为文学组组长。7月在《维尔诺周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城市的冬天》。
1819年1月,在《华沙记事》上发表第一篇评论文章《关于〈雅盖隆之歌〉的意见》。2月,在《维尔诺周报》发表短篇小说《齐维娜》。5月,通过硕士考试。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科甫诺学校工作。开始写作歌谣,并对歌德、席勒、拜伦的诗歌发生兴趣。
1820年4月,“爱光社”成立。暑假期间,密茨凯维奇到杜汉诺维奇度假,爱上马丽娜·维勒斯查卡小姐。10月,诗人的母亲去世。维尔诺大学的“爱德社”成立。12月写出著名诗歌《青春颂》。
1821年5月,请假休息一年被批准。
1822年5月,第一部《诗歌集》出版。7月,开始写作长诗《格拉齐娜》。
1823年3月,第一部《诗歌集》再版。4月,第二部《诗歌集》出版,内收长诗《格拉齐娜》和诗剧《先人祭》第二、四部。5月,维尔诺出现纪念“五三宪法”的革命标语,引起沙俄当局的恐慌。6月,康斯坦丁亲王派出诺沃西尔佐夫前往维尔诺镇压;8月,开始大规模地抓捕维尔诺的爱国学生。10月23日密茨凯维奇因“爱德社”而被捕入狱。
1824年4月,由列列维尔保释出狱。9月,沙俄当局作出判决,密茨凯维奇被判流放俄国内地,永远不能回立陶宛。10月25日,密茨凯维奇离开维尔诺,于11月8日到达彼得堡。在彼得堡停留期间,他结识了俄国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和别斯杜舍夫,很快得到他们的信任。
1825年1月,密茨凯维奇被送往敖德萨。8月游克里米亚,后写出著名的《克里米亚十四行诗》。12月,密茨凯维奇回到莫斯科,被安置在总督府当文书。
1826年密茨凯维奇结识了俄国的维亚泽姆斯基、索博列夫斯基和普希金等诗人。12月,《十四行诗集》出版。
1827年密茨凯维奇和女诗人卡罗琳娜·雅埃尼茨相爱。12月,密茨凯维奇前往彼得堡,申请创办文学刊物《鸢尾花》和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出版审批工作。
1828年1月,《鸢尾花》的申请被否决,密茨凯维奇回到莫斯科。2月,《康拉德·华伦洛德》出版。4月,密茨凯维奇再次来到彼得堡,向政府提出出国治病的申请。
1829年2月,密茨凯维奇的二卷本《诗集》出版。3月获准出国治疗。5月14日晚,密茨凯维奇乘英国轮船“乔治四世号”离开彼得堡。6月2日到达德国的汉堡,随后他经柏林、德累斯顿、布拉格到了魏玛,参加歌德八十华诞庆祝活动。后经瑞士的苏黎世、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到达罗马。
1830年在罗马,密茨凯维奇结识波兰大贵族安克维奇一家,并与其女儿艾娃相爱,但因遭到她父母的反对而作罢。在罗马,他和美国作家库柏交往较深。11月29日,华沙爆发起义,听到消息后,密茨凯维奇准备回国参加起义。
1831年密茨凯维奇克服种种阻力于4月22日离开罗马,经米兰、日内瓦、巴黎到达波兹南,因普鲁士政府封锁边界,密茨凯维奇未能进入起义地区。起义失败后,密茨凯维奇和流亡战士一道离开波兹南来到德累斯顿,写出《先人祭》第三部。7月移居巴黎。10月,《先人祭》第三部在巴黎出版。12月,出版《波兰民族和波兰巡礼者之书》。开始写作《塔杜施先生》。
1833年担任《波兰巡礼者》的主编,积极参加波侨的爱国活动。由密茨凯维奇翻译的拜伦《异教徒》出版。
1834年6月,《塔杜施先生》出版。7月,和塞丽娜·希曼诺夫斯卡(1812—1855)结婚。一年之后,他们的大女儿玛丽亚出生。
1835—1837年用法文写出戏剧《巴尔同盟》和《雅库布·雅辛斯基》,未被法国剧院接受。和法国作家乔治·桑、雨果、维尼等作家结交。
1839—1840年在瑞士洛桑大学担任拉丁文学教授。
1840—1844年应法国政府邀请,担任法兰西大学新开设的斯拉夫文学讲座教授。
1841年7月,波兰神秘主义者托维安斯基对密茨凯维奇进行宗教宣传和说服工作。随后密茨凯维奇便参加了宗教组织“小组”,并成为其小组的负责人之一。
1844年由于密茨凯维奇在讲座中宣传了宗教神秘主义内容,法国政府于10月撤消了斯拉夫文学讲座。
1846年2月,波兰克拉科夫爆发了起义,密茨凯维奇受到震动,开始摆脱神秘主义影响。
1848年欧洲掀起革命高潮,密茨凯维奇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中。1月,他来到意大利,组织波兰志愿兵团,为反对波兰和意大利的共同敌人——奥国而斗争。4月,他率领队伍离开罗马,来到米兰,波兰志愿兵团得到扩大。6月,密茨凯维奇回到巴黎,为招募兵员和筹集军费而奔波。
1849年4月,在巴黎主编《人民论坛报》。6月,报纸被查封。7月,在意大利的波兰兵团被迫遭到解散。9月1日,《人民论坛报》复刊,10月,密茨凯维奇被法国政府勒令退出编辑部。11月,报纸又遭查封。
1852年10月,担任巴黎阿尔森图书馆馆员。
1855年3月5日,妻子塞丽娜逝世。6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9月,密茨凯维奇来到土耳其,为建立一支统一的波兰军队而努力。11月26日不幸染上瘟疫而在伊斯坦布尔逝世。
1856年1月9日,诗人遗体运回巴黎。1月21日举行盛大葬礼,遗体安葬在蒙特莫伦茨墓地。
1890年密茨凯维奇的遗体运回波兰,安葬在克拉科夫瓦维尔皇宫的地下墓室中,和波兰的伟人们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