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的骄傲:程玮教育小品文
16195400000014

第14章 大路和小路

从我居住的城市到巴黎和伦敦的距离差不多,但感觉上伦敦总是个比较遥远的地方,轻易不会去那里。因为果同学在伦敦政经学院刚刚通过了硕士考试,我们就有了一个去伦敦的理由。

到伦敦时已经是傍晚。果同学说晚上有一个世界顶级的经济学教授在学院作一个公开讲座,主题是——在脆弱的社会体制下的民主意识。他问我们有没有兴趣一起去听,我和先生都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去。没上过名校,在名校听名教授讲一次课也算是个经历。

讲座在一个很大的阶梯式会议厅举行。虽然学期考试已经结束,但基本上还是座无虚席。说实话,自从在德国生活以后,我的英语一直与日渐退,所以名教授的讲座,我大概只能听懂一半。可这听懂的一半,让我心里有点不爽。这个教授以肯尼亚为范例,讲述他对脆弱社会体制下推广民主的思路和建议。以我的理解是,他所说的民主的真正意义,其实是维护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过去的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利益。

十分钟以后,前面几排的年轻人一起站起来,走了。尽管他们轻手轻脚,但还是给讲台上的人带来一点尴尬。我充满希望地看看果同学,可他稳稳地坐在那里,我只得放弃离开的念头。在后来教授和学生的对话里,我真希望果同学能像其他几个学生一样,向教授提出尖锐的质问。可是,果同学很乖地坐在那里,一脸好学生的样子。独自在外几年,果同学锋芒已经收敛,变得成熟了,或者说世故了。做妈妈的有点欣慰,也有一点失望。

讲座结束后,我们沿着泰晤士河散步。先生开始猛烈批评名教授的讲座。他曾在肯尼亚讲过学,对那里的情况很了解,所以他认为,这个教授根本不了解肯尼亚的真实情况。他说,名校名教授,绝不等于是真理。一个做学生的,在这样的地方更应该保持独立思考。果同学说,刚开始时,他也曾经站起来向一个名教授提问,他的问题是那样的尖锐和不讲情面,以至于那个教授当天在自己的博客里反复提到这件事。后来,他的朋友们都劝他不必认真。因为到这样的学校来读书,是来结识权威,而不是来挑战权威的。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哪个权威,而哪一天,这个权威正好处在决定果同学命运的位置上,他或许会很幸运,或许会很倒霉。所以,现在果同学选择了一个万无一失的做法。

我默默地跟着他们走,没有参与讨论。人生的道路,有两种选择:一条是康庄大道,顺着人流往前走,成群结队,目标明确,前途光明;一条是崎岖小路,孤身只影,前途莫测,可能最终奇峰独秀,也可能会走进迷谷和死角。先生是那个喜欢走小路的人。而作为一个母亲,我更希望孩子人生的道路走得顺畅、光明一些。

他选择大路,我会很高兴。他选择小路,我也会为他祝福。

不管是大路还是小路,归根到底,走路的人,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