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的骄傲:程玮教育小品文
16195400000015

第15章 对孩子说“不”的时候

在西藏拍摄的时候,有一天我们的车子停在藏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旁。我正坐在车里,有个藏族男孩子在外面敲车窗。在偏远地区的小村庄,我们经常遇到这样敲窗的孩子,他们站在窗外向我们伸手要东西。我们车上有很多巧克力和糖果,就是给这样的孩子准备的。于是我摇下车窗,递给那孩子一块巧克力。让我吃惊的是,这孩子说他不要巧克力,然后我给他一罐可乐,他也不要。他说他要写字的笔。这个要求让我一阵感动。我把自己正在用的圆珠笔给他,可他还是不要。他说天气冷,圆珠笔写字不方便,而且没多久就用完了。

他说:“阿姨,给我一支铅笔。”

可是,阿姨没有铅笔,这个阿姨已经很多年没用过铅笔了。

我下车,逐个去问别的车上的人,但大家都没有铅笔。最后我很惭愧地站到他对面,对他摇摇头。在这个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地方,我给了他一样最没用的东西——钱。

我是个很少对孩子说“不”的母亲,没能满足这个孩子微小的愿望,我心里很难过。以后,凡是有朋友去西藏,问我要作什么准备,我总是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请他们带点铅笔去。他们最初很感动,然后很茫然,最后很困惑,问我:带给谁呢,你有地址吗?我只能沉默,当然没有。就是有,普通的旅游者也到不了那个地方。

有一年果同学从英国回来过圣诞节,他说伦敦圣诞节前的很多大商场里竖着一棵圣诞树,上面挂满了卡片,是住在儿童村、难民营的孩子们的心愿卡。这些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在卡片上写着他们希望从圣诞老人那里得到的礼物,还有他们的地址。商场就把这些心愿卡悬挂在圣诞树上,去那里购物的好心人会摘下一个心愿卡,买上面指定的礼物,由商场免费寄给孩子。

果同学是个理想主义者。在柏林,在伦敦,他都义务给贫民区的孩子补习功课。这次他一心想做一次圣诞老人,站在那里把心愿卡一张一张看过去。他发现卡上面写的几乎都是电脑游戏,而这些电脑游戏,大都需要最新的电脑系统支持运行。他说,如果有一个孩子希望要一本书,或者是学习工具作为圣诞礼物,他一定就去摘下来,满足孩子的心愿。可是,他没有发现这样的心愿。或许,他到得太迟,那些心愿卡已经被别人摘掉了。看完那些卡片,他在心里大声对这些孩子说了“不”。

离开圣诞树的时候,果同学说他心里还是有点难过。摘下一个卡片,付一点钱,就能让一个孩子得到快乐,真正是举手之劳,比他每个星期给孩子补课简单多了。但是,他说,买电脑游戏的钱,他们应该自己赚。

对孩子说“不”,有的时候出于无奈,有的时候出于理智。希望我们少一点无奈的时候,多一点理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