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
16820200000004

第4章 中国(三)

101.《鼓掌绝尘》

【点击作者】金木散人,明朝人,其他资料不详。

【情节浓缩】《鼓掌绝尘》共分风、花、雪、月四集,每集叙一故事。风集写杜开先与韩玉姿事,雪集写文荆卿与李若兰事,均以爱情婚姻为题材,表现了对青年男女争取自主婚姻的同情和肯定。花集叙世家公子娄祝等的际遇,揭露了官场的贿赂风行。月集写的是富商之子陈珍的一生。上至朝廷巨奸,下至帮闲篾片,科举制度的弊痼,社会风气的浇薄等诸多方面,均在作品抨击范围之内。

书首叙巴陵才子杜萼,家遭变故,流至异乡,为翰林杜灼收养。杜萼与康汝平路遇相府歌妓蕙姿、玉姿,蕙、康鼓琴而奏,玉、杜吟诗相和,倾心不已。值元宵灯会,二人混入相府,欲再会二女。杜扇上题诗,玉姿借机相和。

相国邀杜来府作画,并留其读书,玉姿是夜会杜,二人共寝,将晓,恐为人见,遂出走。途中与杜父相遇,杜父易名舒石芝,杜萼亦易姓为舒,三人同往长沙。

相国闻杜、玉之事,以蕙赠康。后舒、玉、康、蕙会于北京,舒高中状元,康中进士,同归故里。舒又娶金刺史之女,玉姿与其姐妹相称。

又叙姑苏才子文荆卿,父母早亡,寄居叔父檐下。

荆卿贪杯恋酒,叔父劝之不改,并与书童出走。至临安,偶见李刺史之女若兰,吟诗唱和,互生爱慕。若兰相思成疾,荆卿假扮医生,见若兰,吐露唱和之语,若兰大喜,病愈,荆卿遂留住。二人朝夕相见,私订终身。

若兰有叔李岳,为人恶毒,不喜荆卿,先告官府二人私通,又装神弄鬼,欲置荆卿于死地。幸太守明断,荆卿、若兰得安。考期将近,荆卿进京赴试,得中探花,又至临安,接若兰同返姑苏。

【作品赏析】此书直接取材于社会现实,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金瓶梅》之遗风。全书叙事简练,情节生动,语言灵活,时杂俗谚,富于表现力。但也不时流露出对功名富贵的羡慕,有其庸俗消极之处。

102.《禅真逸史》

【点击作者】清溪道人,也称清心道人,明朝人。其他资料不详。

【情节浓缩】《禅真逸史》为明代小说。清溪道人编撰,共8集40回。

本书写南北朝时北魏林时茂为人正直,见义勇为,除恶锄,后得3卷天书,又能呼风唤雨,召神遣将。第20回后,则以林的徒弟杜伏威、薛举和张善相为主角,他们本是含冤负屈者的后代,后来报仇雪恨,并成就一番大业,一个个由绿林豪杰变成朝廷命官,乱世英雄变而为治世贤臣。小说对道士僧人的伤风败俗行为有所揭露,对恶人陷害好人深加指责。但人物性格描摹不够丰满。

【作品赏析】《禅真逸史》的语言,通俗易懂而简洁流利,对话比较生动,且多能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不乏精工妙笔之处。

103.《型世言》

【点击作者】陆人龙,明朝人。其他资料不详。

【情节浓缩】《型世言》是一部明代崇祯年间刊行的优秀的拟话本小说集,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十卷,四十回,陆人龙著。原本今藏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此书自明末清初以来,湮没已久,不为人知。不仅明清文献中未见提及,王古鲁、孙楷第、郑振铎、大冢秀高诸研究家的著作书目中也未见著录。今所知唯一提到《型世言》之名的,是峥霄馆刊本《皇明十六家小品》。

《型世言》最大的特点是所述故事均发生在明代,也就是说,这部短篇小说集完全是明人所作,而不像“三言”、“两拍”那样,夹有前人的作品。因此,它对于今人研究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语言文学等,都有特殊的意义。所收小说明显反映市井百姓的心理,充满生活气息。

【作品赏析】《型世言》是陆人龙创作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它以明代现实社会为背景,通过对市井细民生活百态的描写与刻画,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现实状况。

104.《金瓶梅》

【点击作者】明代长篇小说,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成书,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兰陵今属山东峄县,1960年撒消现属枣庄市峄城区,从书中的大量山东方言看,作者大约是山东人。

【情节浓缩】宋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清河县一个破落财主复姓西门名庆,在县城开着个生药铺,从小就是个浮浪子弟,现如今又勾搭上了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毒杀了武大郎。武大郎之弟武松去找西门庆为哥哥报仇,却打死了在场的李外传,被发配孟州牢城。

西门庆发妻早逝,身边只有一女,娶潘氏之前已娶了继室吴月娘,还有三妾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娶来做了第五房。吴月娘为了拉拢潘氏,就让自己的使唤丫头春梅服侍潘氏。潘金莲为了收服她,就让西门庆收用了她。

西门庆有一个结义兄弟名叫花子虚,住在隔壁。西门庆勾搭上了他的妻子李瓶儿,并谋其家财,花子虚因气丧身。后来西门庆家中出事,李瓶儿便招赘了医生蒋竹山。西门庆祸事已脱,重又作恶,逼走了蒋竹山,娶来李瓶儿作为第六房妻妾。

西门庆虽有一妻五妾,仍然玩弄家人媳妇。家人来旺的妻子宋蕙莲被西门庆勾搭上。来旺趁醉怒骂西门庆,西门庆因此设计诬陷,将他责了40刑杖,递解原籍徐州为民。宋蕙莲悲痛万分,上吊自尽。

正好李瓶儿又生了一个儿子,便取名叫官哥儿。第二年蔡京生日,西门庆又亲自进京拜寿,送了20多担金银缎匹,拜蔡京为干爹,以父子相称。西门庆有了官衔,朝中又有了大靠山,更加贪赃枉法、大胆妄为。

李瓶儿生官哥儿后,潘金莲心怀妒忌,常在家内挑拨是非。官哥儿常生病,吴月娘劝西门庆要积阴德,少做贪财好色之事。西门庆自恃财大腰壮,认为减不了富贵。

潘金莲特地养了一只叫玉狮子的猫,知道官哥儿怕猫又常穿红缎祆,就用红缎包着食物逗引猫。一次将猫放在官哥儿房中,猫就直扑官哥儿。官哥儿惊吓成病而亡,只活了一岁两个月。李瓶儿痛不欲生,加上潘金莲常在那边百般称快地暗骂,痛上加气,得了重病,不久病亡。

李瓶儿死后不久,西门庆又奸了奶妈如意儿,又与王招宣家的私通。后来酒醉多服了胡僧给他的淫药,贪欲得病,33岁纵欲而亡。

当天吴月娘生子取名孝哥儿。李娇儿乘乱在月娘房中偷去5锭元宝,随后嫁人去了。潘金莲在西门庆死后与春梅一起同陈经济通奸。月娘先将春梅卖给周守备做二房,又叫王婆领潘金莲出去嫁人。随后又将女婿陈经济赶了出去。

武松遇赦回清河县,杀死了潘金莲和王婆,祭了武大的灵牌。

孟玉楼改嫁给本县知县儿子李衙内。孙雪娥被月娘卖给周守备。春梅本来就与孙雪娥作对,便将孙打下厨房做厨娘。春梅在家纵欲无度,29岁身死。

在兵荒马乱中,吴月娘带孝哥儿往济南府投奔云离守,想给孝哥儿成亲。在城郊遇见雪洞老和尚普静,普静要月娘兑现15年前许下的诺言。月娘此时已经感悟,遂将孝哥儿随雪洞老和尚为徒,取法名明悟。

【作品赏析】《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又是中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在这部百回巨著中,作者以土豪恶霸西门庆发迹暴亡为中心,把笔触深入到家庭的日常生活范围,细致描写了西门庆一家的丑陋生活,夫妻、妻妾、主仆之间的种种矛盾,多侧面地反映了一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是一部强烈暴露社会黑暗的作品。

105.《菜根谭》

【点击作者】《菜根谭》写于明代万历年间,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他流传至今的著作除《菜根谭》外,还有被收入《四库全书》的《仙佛奇踪》4卷。关于洪应明的生卒年月、籍贯生平现已无从考证。

【情节浓缩】《菜根谭》作为一部专门论述为人处世的格言集,虽在内容上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但通过360则格言警句,糅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及作者本人的生活体验,形成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法则和方式。

《菜根谭》中关于论述处世方面的格言集中体现了道家的“抱朴归真”、儒家的“中庸”和“人世”、佛家的出世、劝世的思想。例如,格言中“抱朴守拙,涉世之道”讲的是处世不要只求达练圆滑,与其老奸巨猾,倒不如抱朴守拙。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在一些人一味追求金钱权利、尔虞我诈的情况下,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和真诚、朴实、自然的处世原则,尤其受到人们的敬重与欢迎。

在指导人们处世的格言中,像“出污泥而不染,知机巧而不用”,“心事须明,才华须祖”,“方圆处世,宽严待人”等格言,都主张在极其复杂险恶的外部情况下,成功的处世者应该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根据自己面临的环境和局势的变化及对手的情况,深思熟虑,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才智和计谋,而努力做到韬光养晦、及时进退、适度宽严,以争取最后出奇制胜、立于不败之地。这些格言充分体现了儒家学派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处世的智慧。

除去关于设身处世的格言之外,《菜根谭》中大部分格言都是论述如何修身养性的。其中有些格言流传广、影响大,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菜根谭》开篇第一则格言便是“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比如中国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而像魏忠贤、和珅等一些依仗权势的奸臣逆党,虽然生前显赫一时,却在死后落得了身首异处的下场,真可谓是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菜根谭》还十分强调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主张修德是一个人事业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品德,再好的学识不仅不能有益于他人,反而会危害社会。“立功建业、事事要从实处着手,若稍慕虚名,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欲尘。”更直接更深刻地揭示了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培养节操,是每一个建功立业者成功的必由之路。

总之,《菜根谭》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对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了最经典的注解,对道家的“清静无为”作了最深入浅出的阐释,对佛家的入世、出世做了最完美的论证。

【作品赏析】《菜根谭》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既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还体现了佛家的出世思想,成为一种设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法体系。全书以追求高尚纯洁为宗旨,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此书在日本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珍视。风靡全球的《环球》杂志在介绍日本社会的《菜根谭》热时说:“论企业管理的书籍成千上万,而从根本道理上说,多数抵不过一部《菜根谭》。”

106.《本草纲目》

【点击作者】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人。是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巨匠之一。一生中著有《本草纲目》等十余部著作,为中华民族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情节浓缩】《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明以前中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了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疟疾,延胡索能够止痛。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如用锡做盛酒器,因有毒素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一见,就想法找到一只活的穿山甲,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发现它是用舌头吃蚂蚁。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发现里面竟有蚂蚁一升之多,于是更正了前人的错误。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

【作品赏析】《本草纲目》不仅是中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107.《天工开物》

【点击作者】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明末清初科学家。《天工开物》是他的代表作。

【情节浓缩】《天工开物》是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总结了当时各个生产领域的知识。

全书共十八卷,包括种植、纺织、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烧制陶瓷、冶铸、制造车船、锤锻、烧制灰硫、榨油、造纸、采矿、兵器、颜料、酿酒等诸多内容。宋应星无论是对操作技术还是对工具本身都尽可能用数字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在金属冶炼方面,本书空前绝后地记述了串联式炒炼法,较好地记述了明代灌钢工艺的发展,首次记述了今俗称为“焖钢”的箱式渗碳制钢工艺,最早记述了火法炼锌的操作方法。

在铸造技术上,本书最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述了大型器物的铸造工艺,较早图示了活塞式鼓风箱的使用情况。

在金属加工方面,本书最早明确地记述了响铜的合金成分以及有关响器的成型工艺,最先记述了铁锚锻造工艺、钢铁拉拔工艺以及一种叫做生铁淋口的特殊化学热处理工艺,较早地详述了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的基本操作。

化工技术方面,本书最早记述了银朱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互变关系,可认为这是“化合物”观念和“质量守恒”观念的萌芽。

【作品赏析】《天工开物》是保留中国古代科技史料最丰富的一部书,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108.《牡丹亭》

【点击作者】汤显祖(1550~1617),字义仍,号若士,别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戏剧家,著有传奇五种:《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种》,诗集有《红泉逸草》等。

【情节浓缩】南宋初年,南安太守杜宝有一独生女名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夫妇对女儿管教甚严,为了让女儿成为知书达理的女中楷模,特为她聘请了年老迂腐的儒生陈最良作塾师。

当老师讲解《诗经·关雎》时,杜丽娘动了情思。丫鬟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的后花园,久困闺房的丽娘,便产生了寻春之念。两人趁家人不在时,偷偷游了后花园。回来后,丽娘忽作一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向她求爱,在牡丹亭畔两人共成云雨之欢。丽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失望之下郁闷成疾,一病不起,中秋之夜竟忧郁而死。死前,她嘱咐春香把自画像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这时恰逢杜宝奉旨升迁平乱,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嘱托石道姑和陈最良照料。

贫寒书生柳梦梅,原名柳春卿,因一天梦见一花园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树下,说她与他有姻缘,才改名柳梦梅。柳梦梅去临安考试,走到南安时,病宿于梅花庵。在太湖石边,拾到丽娘的画像匣子。那画上的女子正是他梦中之人。当他正在思慕画中人时,杜丽娘的鬼魂与他来相会。两人晚聚朝离,情意绵绵。后来,丽娘向柳生说出真情,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在石道姑的帮助下,柳生挖坟开棺,杜丽娘果然起死回生。二人诚心相爱,结为夫妻,一同赴临安赶考。

陈最良发现丽娘坟被盗,忙去扬州告诉杜安抚。还没到淮安,陈最良就被叛军俘获,叛军首领李全听说陈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师,又得知杜宝还有夫人和春香,就听从妻子的计策,谎说已杀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后放了陈最良。陈到淮安见了杜宝,即把小姐坟被盗,老夫人、春香被杀的事禀知杜宝,杜宝听后大恸。后杜宝忍痛修书两封,让陈最良送给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许钱、招降了李全,淮安围解。

丽娘他们到临安,在钱塘江边住下,等柳生赶到考场时,考试时间已过,多亏主考官苗舜宾相帮,才得以补考。这时,因淮、扬兵事,朝廷延期放榜。丽娘让柳生先去扬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后不久,来临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处恰与丽娘、石道姑相遇。一家人悲喜交加。

柳生来到淮扬杜宝幕府。谁知杜宝却以女儿已死、柳生假冒,令人拿下押往临安候审。杜宝回到临安,因军功升为宰相,陈最良升为黄门奏事官。

临安城中,正在张榜寻找新科状元柳梦梅,柳梦梅方免一死,转眼成了朝廷红人。杜宝正气恼时,陈最良来到,说小姐确实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认为是鬼妖之事,请奏皇上,灭除此事。金銮殿里,众人齐到,皇上知道事情的经过之后,便裁决他们父女、夫妻相认,全家人最终大团圆。

【作品赏析】《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写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全剧共五十五出,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抨击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表现了“情”与“理”的尖锐对立。

该剧语言艳丽、典雅,充满诗情画意,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自问世之日,即轰动了文坛剧场,当时有人评价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109.《农政全书》

【点击作者】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生于上海。他毕生致力于介绍西方科学,同时注意总结中国的固有科学遗产,编成巨著《农政全书》,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大师。

【情节浓缩】《农政全书》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上卷六篇多与农业有关。《乃粒》主要论述稻、麦、黍、稷、粱、粟、麻、菽(豆)等粮食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及生产工具,包括各种水利灌溉机械,并对以江西为代表的江南水稻栽培技术详加介绍。《乃服》包括养蚕、缫丝、丝织、棉纺、麻纺及毛纺等生产技术,以及工具、设备,特别着重于浙江嘉兴、湖州地区养蚕的先进技术及丝纺、棉纺技术,并绘出大型提花机结构图。《彰施》介绍植物染料和染色技术,偏重靛蓝种植和蓝靛提取以及从红花中提取染料的过程,还涉及诸色染料配色及媒染方法。《粹精》叙述稻、麦收割、脱粒及磨粉等农作物加工技术,偏重加工稻谷的风车、水碓、石碾、土砻、木砻及制面粉的磨、罗等。《作咸》论述海盐、池盐、井盐等盐产地及制盐技术,尤详于海盐及井盐。《甘嗜》叙述甘蔗种植、榨糖和制糖技术及工具,兼及蜂蜜及饴饧(麦芽糖)。每篇叙述均有主有次,选择重要产品为研究重点,突出介绍先进地区的生产技术。

中卷有七篇,多为手工业技术。下卷有五篇,也属工业。全书除文字叙述之外,还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并配以说明,展示工农业各有关生产过程,生动而真实。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南北各地实地调查的资料。

【作品赏析】《农政全书》的可贵之处,在于记述了当时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书中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描述,显露出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理论阐述,注重引入理论概念,而非单纯技术描述。

110.《徐霞客游记》

【点击作者】徐霞客(1586~1641),名宏祖,号霞客,明朝末年人,江苏江阴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

【情节浓缩】《徐霞客游记》系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后人将其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首推对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的论述,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由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徐霞客游记》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

该书还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

徐霞客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作品赏析】书中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资料,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111.《东周列国志》

【点击作者】冯梦龙(1564~1645,一说1574~1646),字犹龙,号姑苏词奴、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以明末通俗文坛第一人著称。

【情节浓缩】《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结束,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复杂。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汲取来的,基本上依据史实,只作了少量虚构,正如原书“序”中所说:“《东周列国》一书,稗官之近正者也。”毛泽东曾把《东周列国志》与《左传》进行核对,认为“《东周列国志》基本上是正确的”。本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熔为一炉,成为了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小说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了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写得条分缕析。小说故事性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许多故事描述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如“卫懿公好鹤亡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等等。由于小说反映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串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是相当生动,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公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晋重耳、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都写得个性鲜明。小说用语简洁、通畅,但因汲取了多种史书的内容,文字繁简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作品赏析】小说谴责和揭露了那些昏聩、残暴、荒淫、愚昧的帝王、诸侯,以及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勇敢、有才干的将相,也颂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本书除了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进步意义外,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112.《三言》

【点击作者】冯梦龙(1564~1645,一说1574~1646),字犹龙,号姑苏词奴、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以明末通俗文坛第一人著称。

【情节浓缩】 “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明代白话小说集。每部40篇,共120篇。因为书名都有一个“言”字,就统称“三言”。

以下介绍一些精彩篇章:

《卖油郎独占花魁》:北宋末年,汴梁城外小商人莘善夫妇与女儿瑶琴于靖康之变中逃难失散,瑶琴被人卖入临安妓院,改名王美,因生得娇艳非常,被称做花魁娘子。

恰好卖油郎秦钟为帮助同乡辛善在战乱中失散的女儿,不惜辛劳,积十两银子,去会见沦落风尘的花魁女辛瑶琴,直等到三更,瑶琴才大醉而归,秦钟奉茶端汤服侍至天明离去。后来,瑶琴遭恶少吴公子欺辱,被抛在雪地上受冻,又逢卖油郎相救。两次相遇,使瑶琴深为感动,她觉得有情有意的秦钟才是自己可依托的终身伴侣,便决定不计“贫贱”,与之成婚。

《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原在王招宣府里做侍妾,“后来只为一句话破绽些,失了主人之心”,就被撵了出去“把与人”,结果受骗嫁了一个年已60的老头。她不甘受人支配,看上30来岁的店铺主管张胜,就大胆主动地向张胜表示爱情。因为从王招宣府携走一串珍珠事发,小夫人被捉回府中,不堪凌虐,自缢身死,死后鬼魂依旧投奔张胜。

【作品赏析】《三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它代表了明代模拟话本创作的最高成就,与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并称为世界通俗文学经典。

113.《二拍》

【点击作者】明代凌蒙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亦称为即空观主人,浙江乌成人,是明朝通俗文坛大家。

【情节浓缩】 “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每部40篇,共80篇。“二拍”也是取两部书名中的“拍”字而得名。与“三言”一起,总称为“三言二拍”。

【作品赏析】和“三言”相比,“二拍”略逊一筹,但是在艺术上也有许多新的突破,它的描写更为细腻,并注重心理刻画,结构也日臻完整,情节更加曲折动人。许多佳作成为中国小说宝库中的珍品。

114.《杨家府演义》

【点击作者】《杨家府演义》,明代小说。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作者不详。

【情节浓缩】《杨家府演义》,从杨业与辽(契丹)作战,身陷重围,撞李陵碑殉国写起,以十二寡妇征西,克敌凯旋结束。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很大部分是史书上所没有的。如杨六郎袭破幽州,一举灭辽以及杨宗保征西夏等重要情节均属虚构,只是反映了作者的一种愿望,并无史实根据。

杨家将抵抗契丹的故事早在民间流传。在南宋话本和元明杂剧中就有不少有关杨家将的故事。明代中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外有强邻窥伺;内则奸佞擅权。此书通过杨家将故事反映当时人们抗御外侮、谴责权奸、表彰忠烈的要求和愿望。《杨家府演义》颂扬了杨家世代保卫国土而前仆后继的顽强斗争精神。老英雄杨业,身经百战,智勇双全,甚至连契丹的萧太后都发出这样的感叹:“久闻此老号杨无敌,名不虚传矣。”他被奸臣潘仁美陷害,陈家谷口一仗身陷重围。在身受重伤情况下,仍力战不已,最后战死疆场。杨业的后代,从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直至杨怀玉,都继承了这种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使英雄业绩,代代相传。

在杨业后代中,杨六郎是最为人们所喜爱的英雄。他在父亲死后,就主动走上了抗辽前线。他本无官职,自愿带了两个妹妹赴晋阳破敌,后朝廷命他为高州节度使,他却情愿任佳山寨巡检这一微职,为的是:“佳山与幽州相近,……伺便直捣贼穴收其地土,以绝万世边患。”杨六郎具有雄才大略,战斗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最后由他挂帅,攻破契丹,大获全胜。

【作品赏析】小说描写了众多英姿勃发的杨门女将,她们不是深居闺阁的佳人小姐,而是继承父兄遗志,投身保卫中原、建立功勋的英雄。书中“十二寡妇征西”一节,集中表现了杨门女将英勇善战而又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老老少少的众多杨门女将中,穆桂英是最为突出的一个人物。在大破青龙阵的战斗中,她奋勇冲杀,于危难之中夺得胜利,显示了女英雄的本色。

115.《陶庵梦忆》

【点击作者】张岱(1597~1674或1684),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情节浓缩】《陶庵梦忆》抒发了张岱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陶庵梦忆》是对昔日生活琐事的回忆,其内容包括茶楼酒肆、歌馆舞榭、说书演戏、放灯迎神、养鸟斗鸡、打猎阅武、山水风景、文物古迹、工艺书画等方面。这些虽是“嬉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

《陶庵梦忆序》:明之后,我披发入山,我本来想自杀,因《石匮书》没有完成,暂且让自己活在这世上。因为得不到吃的,可能会饿死。过去我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现在遭亡国之痛,避入山中,过着如野人般的日子,这些苦难,大概是对过去的报应吧。繁华不过是一场梦。我现在用笔把过去的往事写下来,好像又看到了故地、故人,心里又高兴起来。这大概就是痴人说梦吧!

张岱不仅是一位散文家,更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自谓“茶淫橘虐”,可见其对茶之痴,在《陶庵梦忆》一书中,对茶事、茶理、茶人有颇多记载。

【作品赏析】张岱的小品文成就很高,题材上趋于生活化、个性化;表达上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既有公安派的清新,又有竟陵派的冷峭,而且还能出之以幽默诙谐,三者在其小品文中融汇为一体。无论人情、物态、尺牍、序跋,都能以自然清新的笔调写来,绝少滥熟语,并且任情适性,坦诚真率,不假遮掩,在文学史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16.《西湖梦寻》

【点击作者】张岱(1597~1674或1684),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情节浓缩】《西湖梦寻》写的是西湖掌故,共七十二则,是在杭州兵燹之后,追忆旧游,以西湖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作者感叹“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湮没,百不存一”,只存于作者的梦中,故记下梦中之西湖,“以作西湖之影”。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那是下了三天雪之后,湖上人鸟全无。我坐一小舟,到湖心亭看雪景。天地一片素白,只有“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了湖心亭,遇到一客人也在赏雪,他见到我十分高兴,拉我同饮,我强喝了三大杯之后,方知那人是金陵人。离开时我的舟子喃喃地说:“说我们相公痴,更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啊!”

《西湖七月半》:“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类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枭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拂如撼,如魔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颖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妙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张岱运用鲜活的文字,将百姓的生活情调与西湖的湖光月色,作了生动地描写,文中更将游客赏月的心态,大分为五类,足见其观察力之敏锐,笔调戏谑诙谐,让人会心一笑。

【作品赏析】《西湖梦寻》堪称绝妙散文,笔墨鲜活,识见奇卓,情致深厚,生动地再现了明季城市风俗图景,洋溢着新鲜活泼的人文气息,同时也寄托着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117.《琅环文集》

【点击作者】张岱(1597~1674或1684),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情节浓缩】《琅环文集》共六卷,囊括了序、跋、记、启、疏、檄、碑、辨、制、传、赞、祭文、墓志铭等古人常用题材,但作者却完全改造了这些题材,使其毫无陈腐气息、鲜活传神,使这些原来程式化的官样文章都变成玲珑可爱的性灵小品。

《琅环文集》中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他对故国乡土的眷念与热爱,也隐含着作者苍凉的情绪和感伤的情调。以下介绍一些精彩篇章。

《夜航船序》:天下学问,在夜航船中,是最难应付的了。船上的乘客大都是村夫俗子、下里巴人,他们“学问”都是些口头相传、烂熟胸中,对于这样的知识读书人就相形见绌了。我的家乡就有“两脚书橱”这样的人,他们并不会做学问,但对一些不可不记的知识,他们都记得很清楚。而那些高谈阔论的士子,不能不为之汗颜。

【作品赏析】张岱平素兴趣广博,对世态观察入微,文章题材俯拾即是,山水景致、社会生活……无所不写;传记、序跋、像赞、碑铭等各种体裁,在他的笔下,都写得诙谐百出,情趣跃然。

118.《闲情偶寄》

【点击作者】李渔(1611~1680),字谪凡,号笠翁,兰溪(今属浙江)人,称湖上笠翁,清初著名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著有《笠翁一家言全集》,包括诗文和《闲情偶寄》、戏曲《笠翁十种曲》等。人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性鉴赏家”。

【情节浓缩】《闲情偶寄》成书于康熙十年,全书共九卷,是李渔的一部杂著,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下面选取部分内容加以介绍。

《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是李渔讲求饮食之道的专著。他主张在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寻生活的乐趣。他的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二十四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正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

“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等五节,其中有不少精辟之论,至今为造园界广泛应用。特别是他强调艺术意境,强调情景交融,触景生情,这与他的戏曲艺术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的“房舍”节,讲的是建房要适宜,既要符合主人的身份、用途,又要与环境相协调。房舍太大,显得空旷;太小,显得拥塞。建造园林最忌讳的是雷同和奢侈铺张。高明者标新立异,平庸者与人雷同。应当崇尚创新和简朴。园林贵在精致而不贵在华丽,贵在新奇高雅而不贵在纤巧烂漫。

“窗栏”节,着重强调“制体宜坚”、“取景在借”。窗棂以透明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但最要紧的是“坚固”,否则,窗、栏虽然极其精致漂亮,但没过多久就残破不堪了,搞得“画虎不成反类犬”。开窗最妙的是借景。借景之法,“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扇面)之形”,这就是所谓的“框景”,将窗外的各种景色“借”入室内,人在其中,仿佛能看到一幅幅不同的图画。李渔称这种借景之法为“无心画”、“尺幅窗”。

“墙壁”节,看似简单,实有深意。古人总是通过墙壁来判断贫富,或“峻宇高墙”,或“家徒四壁”,富人润屋,贫士结庐,都首先考虑墙壁。筑界墙,有用石头、石子,也有用砖、土,材料不受限制,但要透出主人的精神,却也不容易。屋内的墙壁,不宜太素,但也不宜太艳。特别是书房的墙壁,要素雅潇洒,有书卷气。

《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实际上是戏曲理论专著。曾有人抽出单独印刷,取名《李笠翁曲话》或(《笠翁剧论》。《词曲部》论戏曲创作,包含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项;《演习部》论戏曲表演,李渔在编剧技巧方面作了系统、丰富而精辟的论述。比如他十分重视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的特征,强调“填词之设,专为登场”,要求编剧之时,“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

【作品赏析】《闲情偶寄》是一本笔记体的散文,讲述人生吃、喝、玩、乐等各种闲情逸趣,其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它不仅熏陶、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大批现代散文大师,开现代生活美文之先河,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仍有借鉴价值。

119.《日知录》

【点击作者】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游历北方,誓不与清廷合作,致力于著述。与黄宗羲、王夫之在二十世纪初被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

【情节浓缩】《日知录》是笔记形式的著作。顾炎武曾将其内容概括上、中、下三篇。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文。

潘耒把《日知录》的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四库全书总目》则分作十五类,即经义、政事、世风、礼制、科举、艺文、名义、古事真妄、史法、注书、杂事、兵及外国事、天象术数、地理、杂考证。这两种划分都有其价值。前者重视了《日知录》的经世意义,抓住了其主要的方面,并说这书只有宋元时期的名儒能做出来,明朝三百年来没有这样的书,将来治国者采用其说,会大有益于“世道人心”,如果仅叹服其考据的精辟,文辞的博辨,那不是作者著书的本意;后者则偏重其学术意义,划分虽更为细致却不免得其体而遗其神,评价也与前者相左,盛称顾氏考据之学而贬低其经世思想,认为“其说或迂而难行,或愎而过锐”。关于写作此书的目的,顾炎武本人说得很明白,他说:“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撰写《日知录》,“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这说明,《日知录》确实是寄托作者经世思想的一部书,内容大体分为三类:经术、治道、博闻,而核心则是“治道”。

【作品赏析】《日知录》内容丰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19条(不包括黄侃《校记》增加的2条)。长短不拘,最长者《苏淞二府田赋之重》有5000多字;最短者《召杀》仅有9字。这与作者立志学术创新有密切的联系。

120.《醒世姻缘传》

【点击作者】《醒世姻缘传》是清代顺治年间由一个自称“西周生”的山东人创作的长篇通俗小说,其生卒年不可考。

【情节浓缩】本书又名《恶姻缘》,全书共一百回,将近一百万字。前二十回主要写武城县晁氏家族;后八十回主要写绣江县明水镇荻家。

明代正统年间,晁源是山东武城县一个官宦之家的独子,从小不爱读书,游手好闲,养成了飞扬跋扈的性格。自从娶一个妓女珍哥做妾后,喜新厌旧,百般虐待原配计氏。

一天,晁源携小珍哥上山打猎,遇到一个狐仙化成的美女,却被鹰犬逼出了原形,被晁源一箭射死,结下冤仇。狐仙作祟,晁源得病,于是携带珍哥到父亲任所避祸。

珍哥与人私通,但为争夺正室的位子,反而诬蔑计氏,伙同晁源逼计氏自缢。因此事被计氏娘家告发,珍哥被判绞刑。晁源恶习不改,勾搭鞋匠老婆私通,被鞋匠杀死。珍哥与狱吏私通,制造火灾趁机越狱,成为狱吏的小妾。若干年后事发被捕受刑而死。

四个死者先后转世。晁源托生在绣江县荻宗羽家,名希陈;狐仙托生在薛教授家为女,名素姐;计氏托生在北京乌银匠童七家为女,名寄姐;珍哥托生在北京一个挂名皂隶韩芦家为女,名珍珠。前世的冤孽在这四个人之间错综复杂地展开。

素姐由父母作主,嫁给了希陈。由于素姐与希陈有前世的冤仇,而且过门前夜,素姐梦中被恶鬼换了心,遂变成一个悍妻恶妇。她百般打骂丈夫,公然忤逆公婆。但是希陈生性怯懦,逆来顺受,受了许多苦。不久希陈纳了准贡,到北京国子监读书,租童七家房屋居住,认识了寄姐,常在一起打牌戏耍。希陈学习期满,与父亲回到家中,母亲已经被素姐气成风瘫。

成化帝登基后,荻希陈以监生资格入京考官。他在京城娶了寄姐做妾,又买了珍珠做奴婢。这两人也是前世的冤家,寄姐待珍珠十分刻薄,而希陈却爱怜珍珠,于是寄姐迁怒于珍珠,百般折磨虐待珍珠。

素姐独居家中,见不到希陈,便养了只猴子,装扮成希陈整日里打骂。猴子忍无可忍,挣断了铁链,把素姐的鼻子啃掉,撕破了脸皮,还抠瞎了一只眼睛。素姐听说希陈在京城娶妾,便到京城找希陈算账,正好希陈回到老家,未曾见面,只好又回家。

珍珠受不了寄姐的百般折磨,自杀身亡。珍珠的父母出面首告,为此打了一场官司。最后由希陈在京做官的表弟出面,花了许多银子,方才了结。

回到家的素姐无计可施,只好再次去成都找希陈。希陈听说素姐来了,吓得晕过去了。寄姐成了素姐的死对头。素姐居于下风,暗中伺机报复,把希陈关在房内,痛打了600棒槌。

此后,素姐、寄姐二人想出种种稀奇古怪的残忍办法来折磨丈夫:把他绑在床脚上、用棒子痛打、用针刺、用炭火从他的衣领中倒进去,烧得他皮焦肉烂……,而荻希陈只是一味忍受。后有一高僧点明了他们的前世因果,又教荻希陈念《金刚经》一万遍,才得消除孽业。

【作品赏析】这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中心的长篇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个冤仇相报、以佛教因果报应观演绎而成的两世姻缘的故事。小说以明代正统年间至成化年间(约1440~1485)为历史背景,反映了17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胡适说:“这是一部17世纪的写实小说”,它能够表现出家庭生活在内的广阔的社会生活面貌,“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作者的笔触从家庭伸向社会,对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和中下层人民的生活,都有细致的刻画和描写。

121.《长生殿》

【点击作者】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又号南屏樵者,钱塘(今杭州)人。出生于仕宦之家,作品有传奇《长生殿》、杂剧《四婵娟》,另有《锦绣图》待考。其余作品均佚。今人章培恒著有《洪昇年谱》。

【情节浓缩】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执政二十多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但是自从受他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整日里闷闷不乐。

一天,唐玄宗闲游御花园,遇到一个正慌慌张张躲藏的宫女,侍臣高力士从藏身的花丛中把她拉了出来,只见那宫女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请公公恕罪,奴家乃园中宫女,不知圣驾至此,躲避不及,因此就藏在了花丛中。”唐玄宗听着怯懦之声,看着如花似月之貌,呆呆地站在那里,魂魄已经飞入了仙国。这个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名扬千古的杨玉环。唐玄宗当时就册封杨玉环为贵妃,赐浴华清池。自此,唐玄宗每日只知和杨贵妃饮酒作乐,并在长生殿对天盟誓,朝朝暮暮生死相依。

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之后,受到唐玄宗的特别宠爱,她的亲戚也因其得宠而受到皇恩沐浴。她的哥哥杨国忠更是平步青云,当上了朝廷的右丞相。杨国忠飞扬跋扈,媚上欺下,成了权倾天下、炙手可热的人物。

一次,一个名叫安禄山的藩将犯了死罪,他带着贵重的礼物向杨国忠行贿,乞求杨国忠为他在唐玄宗面前说几句好话,以免一死。杨国忠接受了他的贿赂,向唐玄宗进言,开脱安禄山的死罪。没想到安禄山不仅得到了赦免,而且大得唐玄宗的宠信,被册封为东平郡王。此后安禄山再也不把杨国忠放在眼里。杨国忠为此多次向唐玄宗进言,说安禄山有反叛之意,但唐玄宗根本就不相信。于是,他们之间开始明争暗斗,甚至扭打到皇宫大殿上。唐玄宗看他们将相不和,只好将他们分开,命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

安禄山到达范阳后,杨国忠屡屡上奏说安禄山密谋造反,唐玄宗不加理睬。安禄山虽然在范阳招兵买马、加强自己的势力,但他原想在唐玄宗死后再起事。无奈杨国忠步步紧逼,杨国忠之妹又天天在皇帝身边,安禄山担心不知哪一天皇帝真的被他说动了心,那自家的性命就再也保不住了。为免遭杨国忠的暗算,他于是在范阳起兵造反,率兵入朝诛杀杨国忠。反军很快攻占了洛阳。

唐玄宗束手无策,仓皇逃往蜀中。当他们逃至马嵬驿的时候,饥饿疲惫的羽林军突然停止前进,他们杀死杨国忠,又高喊:“国忠虽杀,贵妃尚在,不杀贵妃,誓不护驾。”杨玉环闻知,跪在地上,对唐玄宗说:“皇上对臣妾的恩宠,虽死难报,请陛下赐臣妾一死以定军心。只要陛下能够平安到达成都,臣妾虽死犹生。”说完之后,就在一棵梨树之上自缢而亡。杨贵妃死后痴魂不灭,又回到长生殿曾与李隆基盟誓的地方,看着那满目的凄凉悲痛欲绝。

杨玉环骑鹤西去,李隆基则一病不起,他日夜思念着贵妃娘娘。后来郭子仪镇压了安史叛军,收复了西京。明皇退居宫中,但仍对杨妃朝思暮想。最后终于感动了天帝,让他们在月宫之中相会,实现了长生殿上“生生世世共为夫妇,永不相离”的盟誓。

【作品赏析】《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它一方面颂扬了唐明皇、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另一方面又联系“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批判了统治阶级荒淫误国、祸害人民的罪恶,抒发出国破家亡的感慨。剧本艺术表现细腻而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作者善于用优美流畅、富于诗意的唱词,来描绘人物不同景况下情绪心理的变化。

122.《桃花扇》

【点击作者】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代大剧作家,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齐名,时称“南洪北孔”。著有《桃花扇》、《小忽雷》等。

【情节浓缩】明末归德书生侯方域来南京应江南乡试,落第不归。寓居莫愁湖畔,参加了反对阉党的复社。后经画家杨龙友的介绍,结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两人萌生爱情。订婚之日,方域题诗扇以赠香君,作为信物。

阮大铖因后台魏忠贤倒台之后,大势已去。一向飞扬跋扈的他不仅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而且经常受到少年学子们的羞辱,他正绞尽脑汁想拉拢和收买在东林党中有影响的人物。当他得知侯方域欲与李香君结为姻缘,立即出重金置办嫁妆,托其结拜兄弟杨龙友送给香君,希望借此拉拢复社文人侯方域。

李香君虽是青楼女子,但身贱骨傲。她蔑视阉党,对他们当年残害东林党人的行为非常愤恨。当她知道侯方域所赠之物出于阮大铖之手时,毅然全部退回,并对侯方域说:“依你的意思,不过因为阮大铖资助了我,就要和这样的人同流合污,这些东西我李香君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有道是:志节高,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侯方域万没想到一个十六岁的青楼女子竟有如此气节,自愧不如,内心之中更增加了对李香君的敬畏之情。

不久,李自成的大军占领了整个中原。崇祯皇帝的政权已难以支撑。杭州的情况更令江南百姓惶恐。镇守武昌的明朝军队因缺少粮草而哗变,传言十万人马要顺流东下到南京城来找饭吃。这对南京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杨龙友找到侯方域,想让他代其父侯恂给驻守武昌的总兵左良玉写封书信,劝阻左良玉不要进兵南京。因为侯恂是左良玉的恩师,对左良玉恩重如山,所以杨龙友出此策以解燃眉之急。淮安巡抚史可法和凤阳总督马士英,就左良玉东进之事奉旨来到南京,阮大铖勾结马士英要以暗通左良玉的罪名加害侯方域。文义骢得知此事,立刻告知侯方域,侯方域被迫离开李香君逃离扬州,避祸于史可法的门下。

侯方域逃出扬州之后,李香君独守空房,拒不接客。新任淮扬巡抚田仰百般纠缠都被李香君坚决地拒绝了。恼羞成怒的田仰于是依仗自己的权势强抢李香君,香君又哭又闹誓死不从,一头撞去,顿时鲜血直流,染红了侯方域送给她的诗扇。后来杨龙友借扇上的血斑添了几笔青枝绿叶,斑斑血迹便被衬托成了一簇簇鲜艳的桃花。

李香君托人将此扇带给侯方域,以表相思期待之情。侯方域匆匆赶到南京,不料香君已被送入宫中,自己也与复社文人一起被阮大铖捕获,锒铛入狱。

不久清兵南下,弘光、马、阮出逃。方域出狱,随张瑶星往栖霞山。香君趁乱出宫,也随人入山。侯、李二人在祭坛相遇,张道士以国恨、家恨之言点醒他们,二人双双入道。全剧在一派悲歌声中结束。

【作品赏析】《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政、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剧中突出塑造了李香君的形象,她虽为歌妓,却有明确的政治理想和是非界限。她把坚贞的爱情与反对邪恶势力的正义立场统一起来,不畏权势,铮铮铁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后人将《桃花扇》与《长生殿》合称“清代传奇双壁”。

123.《聊斋志异》

【点击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一生与科第无缘,从19岁到31岁间从未放弃科举,但屡试屡败。《聊斋志异》是他在教书之余写成的,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完稿。世称聊斋先生。

【情节浓缩】《聊斋志异》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涉及政治统治的,如《促织》、《梦狼》、《窦氏》;有反映科举制度的,如《司文郎》、《考弊司》、《于去恶》、《王子安》;有表现男女情爱的,如《连城》、《阿宝》、《青梅》;有概括生活经验、带有寓言性质的,如《画皮》、《峻山道士》、《狼》;有反映司法弊端的,如《席方平》、《胭脂》等。作者将笔触涉入杳冥荒诞之域,借神狐鬼怪直抒胸臆,把现实中的矛盾移到幻想领域里,从而酣畅淋漓、游刃有余地表达了自己对世态人情的看法。

在《聊斋志异》中,最耐人寻味、使人不忍掩卷、令人思绪遐飞的是那些花妖狐魅和书生的情爱故事。《聊斋志异》近500篇作品,除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约200篇,其中上述题材占一半以上,从而使得人鬼相恋、人狐相爱成为《聊斋志异》最基本的特征。

这里仅撷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画皮》:太原士子王生,在一次早晨出行的道上,遇到一个抱着包袱独自行走的女子。一问,那女子自称是不堪虐待而出逃的大家小妾。王生贪恋其姿色,便将她带回家,安置在书斋中,与其同居。妻子陈氏让他打发此女离开,王生不听。一日,王生到了集市上,一个道士吃惊地说他身上有邪气萦绕,一定是遇到了妖邪。王生不信,反以为道士是想借此混饭吃。他回到家,欲进书斋,不料门被堵上,隔着窗缝往里一看,只见一个青面狞鬼,正在描画一张人皮,随后将人皮穿在身上,又化作美女。王生非常害怕,找到道士,求他相救。道士给他一个蝇拂,让他挂在门外。王生回到家,与妻子陈氏住在一处。一更时,那化作美女的厉鬼将蝇拂弄碎,径直到床前,将王生的心摘去吃了。王生之弟二郎找来道士,将化作老妇的厉鬼治死。陈氏听从道士的指点,向一个疯癫的乞丐求救,终于将王生救活。

《青凤》:荒芜的耿家大院里经常出怪事,不信鬼神的耿去病决意探个究竟。结果耿去病与狐女青凤同坠爱河,却被青凤的叔父——黑狐活活拆散。一日耿去病在上坟的路上救起一只被狗追逐的小狐,原来小狐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青凤,自此二人恩爱相处。一日,青凤的叔父遇难,其子向耿去病求助。青凤的叔父得救后,感谢去病的搭救之恩,并承认了以前的错误。

《阿宝》:孙子楚看中了阿宝,阿宝开玩笑说,如果孙子楚截去手指,那么就嫁给他。孙子楚信以为真,用斧头砍断了自己的手指;后又魂离躯体,随阿宝而去;最后竟身化鹦鹉,依偎到阿宝身边。阿宝虽生于富贵之家,贵家子弟争相结姻,但却被孙子楚感动,深深爱上了这出身贫贱却感情笃诚的“孙痴”。

【作品赏析】《聊斋志异》所写虽然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却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其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新奇,结构巧妙,千姿百态。作者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的精华特色揉为一体,艺术造诣在历代文言小说之上,是中国微型小说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

124.《板桥集》

【点击作者】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间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情节浓缩】《板桥集》内收郑板桥诗、词、道情、题画、家书等内容,文辞多出于己意,清新自然,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尤能体现真气、真意、真趣。在《板桥集》“后刻诗序”中,板桥写道“板桥诗刻止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板,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串烂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这表明了板桥维护自己诗集的纯洁性,也可以理解是维护自己的“版权”。

今天提起郑板桥,人们必定想到他画的各种神态的兰竹。他亦工书法,人称“六分半书”。其诗不为当时风气所囿,自成一绝。其作品极多,流传极广。人们从《板桥集》中不仅能读到郑氏诗文家书、绘画题跋,也能欣赏到他独特的书法艺术。

【作品赏析】郑板桥在书画、诗文方面的成就是他的大名如雷贯耳的坚实基础。徐悲鸿先生曾题郑板桥“兰竹石图”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125.《儒林外史》

【点击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除《儒林外史》外,尚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另有《诗说》七卷已佚。

【情节浓缩】少年王冕,虽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他不愿意结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地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全书便借王冕引出一大批儒生来。

周进屡试不第,无奈只能跟着姐夫卖货。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不久,便考中了举人。旁人阿谀奉承不说,他居然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

当范进得知中举的消息时,不禁高兴得发了疯。老丈人胡屠户给了他一耳光,方治好了这场疯病。转眼功夫,范进时来运转,不仅有了钱、米、房子,而且奴仆、丫环也有了。范进母亲见此,欢喜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气,竟一命归了西天。胡屠户也一反常态,到处说他早就知道他的女婿是文曲星下凡,不会与常人一样的,对范进更是毕恭毕敬。

贡生严致中,是横行乡里的恶棍。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行凶,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处讹诈,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谋夺兄弟家产,还声称这是“礼义名分,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却是差错不得的”。

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直到他女儿的灵牌被送入烈女祠公祭的时候,他才感到了伤心。

有一个卖火纸筒子的王太,自小儿最喜下围棋。他无以为生,每日到虎踞夫一带卖火纸筒过活。那一日,妙意庵做会。王太走将进来,碰到三四个大老官簇拥着两个人在那里下棋。大家开始很是瞧不起他,但是他们同王太刚下了半盘,就不得不投子认负,众人大惊,就要拉着王太吃酒。王太大笑道:“天下哪里还有个快活似杀矢棋的事!我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哪里还吃得下酒!”说毕,哈哈大笑,头也不回就去了。

像他们这样淡泊功名利禄的隐士在市井中也有,只不过在那些达官贵人看来,追求功名利禄才是正道。

【作品赏析】《儒林外史》是中国叙事文学中讽刺艺术达到高峰的作品,它开创了一个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晚清的长篇谴责小说大都受到它的影响。作者成功地运用讽刺艺术来表达主题,善于在复杂的生活现象中选择典型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等,都有着极强烈的讽刺效果。其语言准确精炼,富有形象性,常能用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真伪毕露”。

126.《唐诗三百首》

【点击作者】孙洙(1711~1778),字临西,别号蘅塘退士,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官知县,著有《蘅塘漫稿》。他仿效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又称“诗三百”),编选了唐诗三百余首,以它作为家塾课本,成为儿童学习唐诗的入门读物。

【情节浓缩】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说:“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又说:“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可见他的标准是一要选好诗,二要通俗易懂。实际上,《唐诗三百首》的确具备了很多独特的优点。

《唐诗三百首》按五、七言古近各体编排,所选作品数量占全唐诗一百六十分之一,所收作者77人中包括帝王、士大夫、僧、歌女、无名氏等,而大多数是唐代重要诗人,并重点突出了杜甫,其次是王维、李白、李商隐,也照顾到存诗不多的作家如王之涣等。七绝选录李商隐、杜牧作品多于盛唐之作,不囿于诗必盛唐的成见。所以它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诗歌风貌。

《唐诗三百首》在作品内容上丰富多彩:反映重大事件、总结历史教训、鞭挞丑恶势力、同情人民疾苦;隐居、应试、落第、恩遇、迁谪、思山林、思归田;边塞、从军、生离、死别、相思、重逢、慈幼、慕亲;山水、登临、咏古、赋物、朝会、酬赠;听琴、赏画、观舞、读经。凡此种种,广泛包罗,合而观之,可以得到唐代社会生活和唐人心灵世界的一个艺术缩影。

《唐诗三百首》选诗在艺术风格上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陈子昂的激昂高峻、孟浩然的清新超妙、王维的诗中有画、王昌龄的自然雄浑、高适的慷慨悲壮、岑参的奇丽丰富、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刘禹锡的清俊稳练、白居易的流畅通俗、李商隐的精工典丽等,都在这本诗选中有所体现。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选编者为作品作了极简单的评注,附于诗句之旁。这些旁注虽然简单,却对读者有不少启发。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旁注批道:“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而开合动荡,元气浑然,自是神来之笔”,准确地分析了此诗何以成为杜甫第一首快诗的原因。又如杜甫的《蜀相》之评:“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四句括尽”,这又准确概括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内涵。

【作品赏析】《唐诗三百首》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可接受性,选编者为接受对象“世俗儿童”考虑,确定了一般性、欣赏性的层次,使选诗形象富有美感、语言不甚艰深、音节比较和谐、朗朗上口、易于成诵,这样的考虑为它奠定了顽强的生命力。这一以简驭繁、广收名篇的编辑方针,使它收到老幼皆宜、雅俗共赏的效果,成为一部家家诵颂、影响久远的读物。

127.《随园诗话》

【点击作者】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在小仓山下构筑“随园”,自号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情节浓缩】《随园诗话》共有26卷,其中《诗话》16卷、《诗话补遗》10卷,接近57万字。《随园诗话》强调创作主体应具备三要素:真情、个性、诗才。袁枚以这三要素为轴心引出一些具体观点,从而建构起包括真情论、个性论与诗才论在内的“性灵说”体系。

“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袁枚所说的“性灵”,在绝大多数地方乃是“性情”的同义语,认为诗是由情所生的,性情的真实自然表露才是“诗之本旨”。

“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随园诗话补遗》卷一)这是袁枚对诗的总的看法,他主张抒写性情,也就是韩愈所谓“词必己出”,或写自身最为熟识的,以使语言、色调、韵味、声律做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便是好诗。因此,袁枚主张留意自身周围的生活,他说:“非止可师之人而师之也;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之师,善取之皆成佳句。”如有野僧为他送行,曰:“可惜园中梅花盛开,公带不去!”他因此而得句云:“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随园诗话》卷二)

袁枚认为“诗境最宽”,然有大学问的人,也有一辈子写不出诗的,相反倒是有些学识不高的妇人、女子、村夫、凡子,会偶有佳句,所以只能“求诗于书中,得诗于书外。”(《诗话》卷三)这个看法与他主张抒写性情是一致的,他认为“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天分”(《诗话》卷十五),正如陆游所谓:“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袁枚强调“天分”,也不完全否定“工力”。他认为,能不能作诗靠天分,作诗好不好靠学力,诗之大家必是天分高、学力足的人。学力靠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得到,而天分则是与生俱来的。对有天分者,学力可以促其更加发展;对少天分者,学力亦可助其另辟他业。

此外,《随园诗话》包括了大量的选诗。选诗的标准必须是抒写性灵之佳作,能印证他的“性灵说”的理论。他选诗的作者面很广。入选者既有公卿、将军,也有布衣、寒士;既有僧尼、道士,也有青衣、童子;既有命妇、闺秀,也有妓女、歌姬;既有劳人、怨妇,也有小贩、工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大量选取女子所作诗歌,袁枚声称:“余作《诗话》,录闺秀诗甚多。”其中有女弟子的诗,也有其他的闺秀、寡妇,乃至无名妓女的诗作。当时有人据此批评袁枚“乃名教罪人”,可见袁枚的胆识。

【作品赏析】《随园诗话》是袁枚的代表作,有独特的文学见解。他提出“性灵说”,对儒家诗教提出异议。部分诗篇对汉儒和程朱理学发难,并宣称“《六经》尽糟粕”。他主张直抒胸臆、词贵自然,反对冥古不化,强调自创精神,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128.《说岳全传》

【点击作者】钱彩、金丰二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康熙至乾隆年间人。

【情节浓缩】《说岳全传》,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共八十回,分成相对独立的两大部分:前六十一回,是岳飞的“英雄谱”和“创业史”;后十九回,是岳飞死后的故事——岳飞沉冤得雪并被谥为“精忠武穆王”。

小说先交代因果,岳飞前世为佛顶大鹏,秦桧为虬龙,秦桧妻王氏为女土蝠,万俟为团鱼精。因大鹏啄死女土蝠和团鱼精,啄瞎虬龙左眼,遂结下前世冤仇。大鹏投胎岳家,虬龙要报一啄之仇,发黄河大水淹没河南汤阴县岳家庄,幸得陈抟老祖相救,岳飞和母亲在花缸内不至淹死。虬龙发水违犯天条被斩,转世为秦桧。岳飞母子漂流至河北黄县,被王明收留。岳飞在母亲严教下长大,又从周侗学艺,少年即文武双全。

公元1125年,金灭辽之后挥师南下,向北宋发起了进攻。宋军节节败退,望风而逃,很快就渡过了黄河。1127年,金军攻陷了北宋都城东京,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这时康王赵构趁机在应天府做了皇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金军打过长江,赵构丧魂落魄,一路南逃。他曾写信向金军元帅粘罕哀求,乞求粘罕能赐予怜悯和宽恕。然而,金军不但没有表示出丝毫的同情怜悯之心,反而更加猖獗地向南宋发起进攻。

就在宋高宗赵构东躲西逃、国家面临危亡之际,南宋出现了岳飞、韩世忠等抗金英雄。1130年2月,韩世忠率宋军8000人、战船百余艘,在镇江向金军发起了攻击,把号称十万大军的金兵打得狼狈不堪。在这场战斗中,金军主将兀术险遭生擒。

十年之后,金军再度大举南侵,岳飞率领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之力,收复了许多失地。在朱仙镇大破金兵“连环马”、“铁浮陀”,最后大破金龙阵,金兵溃不成军。由于岳飞的军队连续取得胜利,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当时的北方义军也纷纷起来配合宋军攻打金兵,军民的斗志极为高涨。

正当抗金斗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向金求和,12道金牌令岳飞等人班师回朝。公元1141年,宋高宗赵构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秦桧则诬陷岳飞,将岳飞杀害于风波亭。

而后岳飞之子岳雷、岳霖结义,岳家军将领子弟闹临安、祭岳坟。后秦桧夫妇暴死、高宗驾崩,孝宗即位为岳飞昭雪,岳雷挂帅抵抗金兀术的新入侵。岳家小将全歼金兵,生擒金兀术,金兀术当场气死,牛皋当场笑死。结局是忠臣皆得封赠,岳飞之灵由佛爷启迪顿悟因果,遂复为佛顶大鹏。

【作品赏析】《说岳全传》描写了抗金名将岳飞忠烈的一生,以及团结在他周围的抗金英雄抗御强敌的英雄业绩,表现了南宋初年广大人民抗金的坚强意志,同时也揭露了以张邦昌、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妥协退让和卖国求荣的丑恶面目,是一部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的小说。

129.《隋唐演义》

【点击作者】褚人获,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年前后在世。终身不仕,文名甚高,能诗善文,尤喜涉猎历代稗史轶闻,著作颇多,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隋唐演义》。

【情节浓缩】《隋唐演义》一百回是隋唐历史小说集大成之作,也是有清一代历史演义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本书的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从四川还都去世而终,记说了隋唐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隋末宫廷故事,以隋炀帝和朱贵儿的旖旎艳情故事为中心,描写了隋末宫廷生活的豪华奢靡,刻画了隋炀帝的荒淫残暴。他弑父鸩兄,夺得皇位,在位十三年,营建洛宫,征选绣女,开凿运河,游幸江都,修筑长城,远征高丽,致使国力疲惫,民不聊生。这部分描写,铺陈华丽,富有时代气息,客观地反映了隋末农民战争的社会背景。二是唐代宫廷故事,以唐明皇杨贵妃的风流情事为线索,展示了唐代宫廷生活的骄奢淫逸;同时也描写了李世民亲刃兄弟,武后、韦后的谋杀亲夫、争权夺宠、残酷无情。这部分描写则笔力浮泛,情致不足,不及隋代部分。三是草莽英雄的故事,如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王伯当、花木兰等事迹,都空插在前七十回之中,描写他们起兵反隋,追随李世民打天下的传奇经历,颂扬了他们的侠义勇武。这些故事,多串联于隋唐两代朝政之间,用笔粗豪,形象生动,不乏精彩之处。在描写中,对隋亡后十六院夫人流落江湖的同情,对秦琼英雄失意的感叹,虽然均以旧本,但与作者自己的“鹱落”、“困顿”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品赏析】《隋唐演义》创作之前,较有影响的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明代的《隋唐志传》、《隋炀帝艳史》和《隋史遗文》,褚人获对上述作品广采博收,同时吸收了唐宋传奇的有关材料,加工改写成七十万字的《隋唐演义》。作为说唐故事的集大成者,《隋唐演义》几乎注意到古籍及传说中所有有关隋唐历史的轶事、杂说,把它们溶到一部作品中,而且杂而不乱,形成了自己的情节体系,可谓后来居上。

130.《红楼梦》

【点击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4),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祖籍一说是河北丰润,一说是辽宁辽阳。中国18世纪中叶伟大的文学家。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

【情节浓缩】巡盐御史林如海因夫人病故,将独生女林黛玉送至外祖母家寄养。林黛玉外祖母贾母是荣国府的当家人。荣宁二府是贵族世家,贾母有贾赦、贾政二子。孙辈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女孩;贾政之子衔玉而生,因名之宝玉。贾宝玉生来不好读书,只喜欢与姐妹丫鬟们玩耍,由于深受贾母疼爱,在家中备受重视。黛玉一入贾府,就与宝玉一见如故,情愫渐生。不久贾政之妻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带着儿子薛蟠和女儿薛宝钗也入住贾府。薛宝钗曾得异人所赠金锁治病,须臾不离其身,黛玉不满金玉良缘之说,又不知宝玉真心,时常感怀身世,暗自垂泪。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获恩准回荣国府省亲。荣国府大动土木,修建了大观园。元宵之夜,元妃驾临,命宝玉和众姐妹献诗。回宫后,又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大观园居住。宝、黛二人情投意合,感情日深,但因黛玉敏感,二人总为一些小事争吵,使黛玉忧虑抑郁之情一直未减。

宝玉结交伶人蒋玉函,得罪忠顺王;丫环金钏因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训斥,投井而死,加之宝玉不求仕进,以致贾政怒打宝玉,惊动贾母。贾府上下乱作一团。王夫人得袭人提醒,开始防范宝玉与众女孩接触。

在探春的倡导下,大观园开始成立诗社。行酒令时,黛玉引了几句《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察觉,并宽容了她,两人关系转好。黛玉模仿《春江花月夜》写了《秋窗风雨夕》抒发自己的哀愁。黛玉丫环紫鹃为试探宝玉,假说黛玉要回苏州,宝玉信以为真,以致发疯。由此黛玉深知宝玉真心,众人也以为他们定成美满姻缘,二人感情达到最融洽的时期。

黛玉忧虑自己的终身大事无人做主,加之体质纤弱,而身染重病。凤姐迎合贾母之意,提出宝玉娶宝钗一事。十月,海棠盛开,就在喜庆之际,宝玉的通灵玉不知去向,此时又传来元妃死去的噩耗。贾母做主,将宝钗嫁给宝玉,担心宝玉不从,假说为他娶的是黛玉,同时不让黛玉得知。黛玉从傻大姐处得知真相,万念俱灰,尽焚诗稿,在宝玉成亲当夜吐血而亡。而洞房之夜,一直蒙在鼓里的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大惊,忧伤失望,几欲死去。

大观园众姐妹渐自散去:迎春错嫁孙家,在丈夫虐待下一年后染病身亡;探春远嫁海外;惜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荣宁二府终被革职抄家,后在权贵的帮助下,荣府恢复世职。此时贾母病死,凤姐也在千夫所指中悲惨地死去。一群强盗打劫荣国府,妙玉被劫走。宝玉在应考及第后出家为僧,远离贾府和已怀孕的宝钗,漂流四方去了。

【作品赏析】《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并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31.《阅微草堂笔记》

【点击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省)人,名门后裔,自幼喜读书。清代乾隆朝著名文士。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著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

【情节浓缩】《阅微草堂笔记》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共24卷,有将近1200则笔记,其中1000则左右带有叙事或轶事性质,其余的则主要是纯考据式的。从题材看,400余则故事或属于作者亲身经历,或属于其左右、亲戚、家人向其所叙之事。另有几乎相同数目的故事,如他自己在《槐西杂志》“序”中所述,则是他在好友聚会时闻知的。在这种聚会中,每个人都力争讲述某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以吸引听众。

这部集子涉猎广泛,包括了笔记、轶事、评注和奇闻等。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从文人学士到妓女乞丐,从三教九流到花妖狐魅,几乎无所不包。全书是用文言“信笔写来”的,也就是说,是陆续且自然地写就的。下面是《狐趣》两篇的介绍。

《狐趣》之一:沧州有个人姓刘名太宗,字果实,胸怀坦荡磊落,有魏晋名士风度。刘君与饴山老人、莲洋山人这些有德之士颇为交好,只是旨趣略有不同。此君晚年赋闲在家,靠招授学生所获的馆资维持生计。而一定要出身低微的寒门学子,他才肯收为学生。学生给的脩封都很菲薄,家里常常没有东西可吃,刘君也不以为然,很是安贫乐道的样子。有一次刘君买了一斗多的米放在缸里,吃了一月还没有吃完,正觉得诧异,忽然听到屋檐上传来一个声音:“我是仙狐,很仰慕你的风骨操守,所以每天给你加一点米,不必奇怪。”刘君不悦:“你的所为确实是一番好意。只是你想必不能耕种,这米谷却从何而来?我既以君子自居,便应不饮盗泉之水,以后不要再这么做。”那狐于是悻悻地叹息离去。

《狐趣》之二:以前住在山东一个友人家里时,听说邻人有女儿被狐媚惑。她父亲追踪到狐的巢穴,想方设法捉了一只小狐回来,跟狐约好:“你放了我女儿,我便也把你儿子放回去。”狐答应了。放了小狐,狐却还照来不误。做父亲的斥骂狐不守信,狐却驳斥道:“人骗人太多了,还怪得了我们吗!”做父亲的大恨,叫女儿劝那狐喝酒,暗中却在酒里放了砒霜。狐中了毒,现出原形,踉踉跄跄逃去。第二天,那人家里瓦砾横飞,门动窗摇,很多狐一起来聒噪,向他们索命。那个父亲恨恨地说了原委,听到一个像是老狐的声音道:“自作孽呀!这些东西看到人骗人,就也学了坏样。却不知道天道循循,报应不爽,好骗人的终要被人骗。这家人理正,侵扰他们不吉。你们跟我回去罢。”说完一下子静了。这老狐的见地,比他儿子可是高得多了。

【作品赏析】《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文辞清净,虽颇多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的内容,但对于考据名物、辨释文义等则仍有参考价值。其中不少篇幅借狐鬼之口,抨击欺世盗名的理学家,则更有思想价值。鲁迅称赞《阅微草堂笔记》“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并认为该书“后来无人能夺其席”。

132.《镜花缘》

【点击作者】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他自幼聪明、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但不屑作八股文章,故一生无甚功名,始终穷愁潦倒。除《镜花缘》外,还著有《李氏音鉴》和《授予谱》等。

【情节浓缩】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武则天在御花园中游览,因醉下诏让所有的花都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为她开放。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贬谪为一百个女子下到凡界。

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唐敖因此被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子的弟弟林之洋到海外去游览。有一个饱经沧桑的舵公多九公为他们做向导。

他们航行不几日,来到君子国,这里崇尚谦恭、俭朴、礼让。商人们收低价讨好货,国王严令禁止臣民献珠宝,否则烧毁珠宝并治罪。唐敖和多九公在街上转了几个时辰,不禁感叹非常,点头称妙。到了大人国,据多九公介绍说,大人国的人民能够驾云。来到繁华闹市,唐敖、林之洋只见各人脚下之云五颜六色。多九公说:“登彩云,或登黑云,都在行动善恶,绝不在富贵贫贱。虽然别处人足下并不生云,但总是善走善路,恶走恶路。”

在女儿国里,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他被穿耳缠足。在两面国里,人的前后都长着脸,每个人都有两个面孔,前面一张笑脸,后面浩然巾里藏着的却是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无肠国里的人都没有心肝胆肺,他们都贪婪刻薄。

刚出无肠国,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来到犬封国,犬封国的人生就一副人身狗头。他们狗头狗脑,却一无所能。黑齿国的人,身黑如墨,连牙齿都是黑的。但街上无论老少男女,浑身都透出书卷气,风流儒雅。白民国的居民个个面白如玉,身上装饰奢华,但学堂里教书先生故作高深、错字连篇。翼民国的人背生双翅、身长五尺、红眼白发、一张鸟嘴。

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乘船还经过了许多国家,如一毛不拔的毛民国;寿享长年的毗骞国;前心歪、后心偏、当胸烂个大洞无法修补的穿胸国;南腔北调、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没有一句是真的豕喙国;日夜忧愁不敢睡觉、忧虑命短的伯虑国。

他们三人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游历了海外各国之后,林之洋回国,而唐敖则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

唐敖久出未归,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儿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江亭石碑名序。众花神全部考中,相聚在“红文宴”,她们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而唐小山也回到仙山,和父亲团聚。

【作品赏析】《镜花缘》是李汝珍晚年花费十年的心力和毕生的才学创作出来的小说,其中饱含着他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的各种见解。小说共一百回,前五十回以叙述唐敖等人海外游历的见闻为主。李汝珍借助对海外诸国的幻想描写,讽刺批判了封建社会风俗的败坏、道德的堕落,以及思想制度等方面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体现了要求男女平等、反对压迫妇女的进步思想。全书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种种轶闻趣事脍炙人口、长期流传,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内容最奇特的一部。

133.《龚自珍全集》

【点击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情节浓缩】龚自珍性格狂傲不羁,其散文和诗歌自成一家,诗词瑰丽奇特,有“龚派”之称,其中《病梅馆记》、《明良论》、《己亥杂诗》等都是诗文名篇,后人将他的作品辑为《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的社会启蒙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深刻揭露批判了现实社会的腐败弊端,提出了改良社会的一些方法措施。他的改革变法思想,对于晚清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革命不是一天形成的,如果说中国革命的起点是康梁变法,那么龚自珍就是变法的萌芽,面对嘉庆道光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他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他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清王朝由乾隆盛世向嘉庆道光衰世的转变时期。龚自珍以其关切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忧患意识和治世精神,揭露批判了现实社会的时政弊端,提出了改革变法的社会主张。

首先,龚自珍揭露批判了封建土地兼并的严重现象和社会危害。他指出,土地兼并、贫富两极分化,是导致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

其次,龚自珍猛烈揭露了封建官吏的残酷罪行和腐化堕落,指出封建官吏的寡廉鲜耻、巧取豪夺,是社会黑暗、时代危机的原因之一。

第三,龚自珍认为,封建君王的专制统治,亦是社会衰落的原因之一。社会风气的腐败,国家政治的黑暗,是由“霸天下之氏”造成的。封建君王的绝对极权,是建立在“一人为刚,万夫为柔”的专制制度基础上的。残酷的专制统治,导致封建官吏多是逢迎谄媚、趋炎附势的无耻之徒,使整个社会形成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衰落局面。他认为,社会发展、朝代更移,莫不是因于救治时代弊端的改革变法,如果拘于一祖之法,惮于千夫之议,必将招致国家灭亡,政权转移。因此,龚自珍指出封建君王自我进行变法,是维护国家政权、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品赏析】龚自珍提出变法主张,他抨击空疏学风,呼唤有用人才。他的这一思想,对于晚清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他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折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

龚自珍还是一个可贵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在19世纪上叶中国外患日渐严重的情况下,他热情讴歌历代抵抗主张,客观上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134.《绿野仙踪》

【点击作者】李百川(约公元1766年前后),江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大约清高宗乾隆中期著《绿野仙踪》一百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

【情节浓缩】《绿野仙踪》是清人李百川耗9年心血写成的通俗小说,说的是明嘉靖年间冷于冰访道成仙除妖降魔的故事,书中内容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黑暗,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严嵩父子贪赃枉法的行径,还通过大家公子温如玉和妓女金钟儿,周琏和齐惠娘的故事,揭露了严嵩父子荒淫无耻的生活和卑污的社会风俗。

整部小说语言生动流畅,表现手法,绘人状物无不精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较有影响的作品,受历代名家称赞,如“温如玉嫖妓”、“周琏偷情”两段被郑振锋先生赞为“古代描写妓院生活最杰出者”。

【作品赏析】《绿野仙踪》以嘉靖年间冷于冰求仙得道作为故事线索,是一部融讲史、神魔、人情于一体的作品,它以广博的生活容量和佳处时见的描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35.《海国图志》

【点击作者】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清道光年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的著作宏富,除《海国图志》外,还著有《圣武记》、《元史新编》、《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集》等。

【情节浓缩】《海国图志》共100卷,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此书出版后,很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魏源在《海国图志》的序言中,说明写这部书的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意思是说,在同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为了掌握可战可和的制胜权,就要学习外国的长处,以抵制外国的侵略。

魏源所谓的“师夷”,就是学习西方的一套先进军事技术。他说,外国的长处有三:一、轮船;二、枪炮;三、练兵的方法。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创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改造军队;改革考试制度,增设水师科。他还特别强调向俄国彼得大帝学习,改革中国内政。

魏源所谓的“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方法。他提出“战”、“守”、“攻”三项军事原则。“战”是在军事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是抵抗敌人侵略的总原则。“守”是诱敌深入的战术方法。他认为守海洋不如守海岸线,守海岸线不如守内地。调外地兵作战,不如训练本地士兵。“战”、“守”、“攻”这三项军事原则,不是孤立的消极抵抗,而是有机的配合为统一的整体,积极地进攻敌人、消灭敌人。

【作品赏析】《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海国图志》的划时代意义,还在于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海国图志》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136.《曾国藩家书》

【点击作者】曾国藩(1811~1872),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今双峰)人,清政府称他是“学本有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赞扬他是“中兴第一名臣”。近代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他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情节浓缩】《曾国藩家书》收录了曾国藩自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约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中近1500封书信。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小至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认为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则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更是有其独到之处。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

在读书立业方面,他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且读书贵在静心静气,独立思考,才能深入体会。读书要广泛涉猎,同时也要加以选择。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学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应努力读书,不该积钱买田。

【作品赏析】《曾国藩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洒自如,于平淡之中蕴育真知良言。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甚少,但这部家书却为他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137.《好逑传》

【点击作者】《好逑传》又名《侠义风月传》,坊本亦名《第二才子好逑传》,全书十八回,不署撰人,题“名教中人编次”。

【情节浓缩】《好逑传》是中国第一部让侠变得真正意义上合法的书,《好逑传》中的侠义是经过儒家思想修正过的侠义,又浸入了道家等其他思想,变得合理合法,又合情合理。《好逑传》中的铁中玉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知书达理且侠肝义胆;水冰心智胜诸葛、谋比陈平,有倾城之貌更兼侠骨柔情。

打抱不平是最常见的行侠方式,也是最能体现侠义的举动。铁中玉在去都城探望父母的途中,碰到秀才韦佩的未婚妻遭大夬侯抢去,连其准岳父母韩愿夫妻也一并落难,当时就主动请缨,打抱不平,“韦兄不必过伤,这事易处,都在我小弟身上,管取玉人归赵”,“峰虿小难,若不能为兄排解,则是古有豪杰,今无英雄矣,岂不令郭解笑人?”由此可见,铁中玉慕侠而效之,以郭解自居。而后铁中玉为救韩愿及其妻女,拎了二十斤重的大锤,只身打入大夬侯的钦赐禁地养闲堂,擒住大夬侯,救出韩愿及其妻女,完全是一个侠客的行为。虽然铁中玉也是请到了圣旨,但是那圣旨并不是授予他的,所以他并不是行使职权。当然,他顺便也因此救了他自己的父亲,但那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侠客,因为他答应帮韦佩在先,就是说他会也因此救了他父亲,他在当初并没有想到。他与韦佩只是萍水相逢,素无交情,却能见义勇为。而且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愿告诉韦佩,就是说并不期望韦佩因此知情报答。这是一种典型的侠义,但是却并没有犯禁。受到圣上的褒奖,却又辞而不受。侠还是侠。

【作品赏析】在《好逑传》中,侠的义气得以拓展,霸气得以控制,匪气遭以革除。表现了一种汲取儒家等思想而得到改良的侠义,从而使侠完全纳入了正义。《好逑传》树立了铁中玉这样一个完美的侠士形象,不再“以武犯禁”、“时扞当世之文罔”的侠士,同时也创立了一种完美的行侠方式。

138.《花月痕》

【点击作者】魏秀仁(1819~1874),字子安,一字子敦,福建侯官人。

【情节浓缩】《花月痕》是中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描写了韩荷生、韦疾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刘秋痕的爱情故事。书中的韩荷生才兼文武,屡见奇功,终得封侯,杜采秋也受一品夫人封典;韦疾珠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落得个一病身亡,刘秋痕也自缢殉情。作者通过这一穷一达两对人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追求。两个人物穷达殊途,其身世命运令人感慨。

其中关于韦、刘二人的描写,凄婉动人,颇具艺术感染力。全书的风格哀艳凄婉,沉痛忧伤,很符合文人的趣味。

【作品赏析】《花月痕》的文笔优美而典雅。其中有许多诗词,做得相当有水平。魏秀仁的朋友符雪樵称这种文笔是“词赋名家,却非说部当行”。

139.《宦海升沉录》

【点击作者】黄世仲(1872~1913),番禺大桥乡(今属广州芳村区)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小说家。曾在《天南新报》、《中国日报》、《世界公益报》、《香港少年报》等10多种革命报刊担任主编或参加编辑工作。

【情节浓缩】《宦海升沉录》以袁世凯为主人公,描写了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事件、义和团运动、立宪之争等政治事件,展示了袁世凯由发迹到下野的宦海升沉历程,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关头,清季朝廷和官场的惊人黑暗和腐败内幕,特别谴责了京中满汉大臣的劣迹和乌眼鸡似的内部斗争。

【作品赏析】《宦海升沉录》写历史,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思想和革命激情;或暴露晚清官场的腐败黑暗,或揭露抨击维新党人的保皇面目,或歌颂民主革命的主张和思想,无不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社会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表现了革命党人改造中国的决心和胆识。

140.《冷眼观》

【点击作者】作者八宝王郎,即王浚卿。生卒年不详。扬州宝应人。

【情节浓缩】《冷眼观》以第一人称叙事,随着作者的萍踪浪迹,述说在南京,合肥,广州,北京,上海,武昌,苏州各地见闻,晚清官场中种种蝇营狗苟的秽行跃然纸上。宝应知县杜法孟娶了一个流娼做带肚子的太太,到任后狼狈为奸,贪赃枉法;江宁藩台瑞某卖官鬻缺,明码标价,以“诚信无欺,不误主顾”公开招揽;江苏制台周福是个衣架饭囊尸居余气的废物,纵容其子官商勾结,将内地食米转运外洋,酿成抑米民变;武昌制台衙门丫姑爷攀龙附凤,耀武扬威。最为令人怵目惊心的是合肥巨室(影射李鸿章)势焰熏天,肆虐乡里,公子渔色,闹出奸占民妻,殴毙本夫的命案;正直的知县为民伸冤理枉,立时断送乌纱,本省巡扶也受牵连而降调。

此外,作者还用一不少笔墨描绘那些翎顶辉煌的大员们帷薄不修的丑行;至于官幕两途中藏奸窝匪,夤夜苞苴,荡检逾闲,淫邪凶杀的种种秘闻,亦时有披露。书中还留下了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掠影,如庚子事变中京津两地刀光血泊,烽火漫天的悲惨情状,戊戌政变的内幕——林旭年少气盛,轻信委任多疑善诈的袁世凯,终至大局糜烂,一败涂地,以及唐才常在汉口被捕杀的经过等,都言之凿凿。

【作品赏析】本书是一部暴露黑暗的小说,作者冷眼观世,对于官场,士林乃至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相当逼真的描绘,展现了那个动乱年代一幅魑鬼当路,鬼蜮横行的社会众生相。

141.《斯文变相》

【点击作者】遁庐,资料不详。

【情节浓缩】《斯文变相》是章回小说,共10回。叙一帮迂阔无耻之假名士的丑态。主人公冷镜微自幼聪慧,通经、理之书。十六岁时病遇一儒医,其人满口仁义,却用红灵丹掺白鸡粪,谓“万宝灵丹”以骗钱财。

镜微上路寻师,又被一自刎的名士牵连被捕。哪知县令见他手携《性理真诠》,竟连案也不审,连夜读起书来。镜微之师的儿子是个鸦片鬼,把其父遗著全部卖给了王太史。那太史一副道学模样,却大杀其价,把八十二斤书称成五十八斤。

这些人都以斯文见称,但如果拿一面放大镜使他们纤毫毕见,哪里有什么斯文可谈。故小说名《斯文变相》。主人公姓名“冷镜微”亦有含意。

【作品赏析】《斯文变相》属晚清讽刺谴责小说系列。透过主角冷镜微的经历,讽刺了文人官吏的虚伪与腐败。

142.《兰花梦》

【点击作者】吟梅山人,资料不详。

【情节浓缩】《兰花梦》是清代历史传奇小说,共68回。《兰花梦》一书的前扉,有烟波散人作的名序:“窃怪叔季之世,须眉所为,不啻巾帼,傥亦小人道长,君子道消,阴阳颠倒,有如是耶!”

松宝珠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松宝珠是中国女性完美的典型,她天生丽质,冰雪聪明,学问惊人,智勇兼备,由于种种原因,从出生起就一直女扮男装。

松宝珠十五岁中进士,点探花,十六岁升左副都御史,数破奇案,十七岁挂帅出征,十八岁平定南疆,建立了赫赫功名。后被朝廷封为公主,可谓出为将、入为相。

但后来在松宝珠嫁给状元许文卿后,深受封建夫权残害,在淫威下倍受折磨,经常吐血,仅十九岁就含恨身亡。

【作品赏析】本书是晚清一部描写封建贵族家庭中婚姻悲剧的白话小说。

143.《二度梅全传》

【点击作者】作者天花主人,惜阴堂主编辑,资料不详。

【情节浓缩】《二度梅全传》为清初章回体通俗长篇小说。讲述唐朝肃宗年间,奸相卢杞捏造私通胡人罪将吏部给事梅魁害死,并企图加害梅魁妻儿。梅魁妻儿逃难,命运转升。其子梅良玉应试得中状元,后官拜宰相。小说以忠臣冯天乐等与奸相卢杞的明争暗斗展开情节,以皇帝清明公正,奸相遭惩告终,中间贯穿梅良玉与陈杏元等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生动,颇具浪漫色彩,曾在民间广为流传。

以下是其中的部分章节:

《拜求神圣因留父上天垂象念孤儿》:词云:携酒上新亭,满目江山易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为功名虎啸龙吟。一枕梦魂惊,日落西山,哪有个谁弱谁强,俱罢手打入渔樵闲话中。诗曰:陈公访道欲云游,家室无因苦相求。孝感动天三日内,梅花重放满枝头。

话说杏元小姐拜伏于地,祝告道:“皇天后土,本园花神,可怜梅年伯遭冤被害,母子飘零,如若梅公子有发展、聚会之日,求上天三日内,将梅花复开二度;若是梅门不能复兴,我爹爹要扮着道装,云游四海了。”小姐拜毕,站起身来,望着喜童说道:“若梅花侥幸复开,你可速速报来,不可有误。”喜童答应:“晓得。”小姐移步进内去了不提。……

【作品赏析】《二度梅全传》写忠奸斗争、才子佳人经受磨难终成连理,对后世颇有影响,曾被改编成多种地方戏曲在舞台上出演。

144.《三十六计》

【点击作者】作者不详。成书时间亦不详。

【情节浓缩】《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时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时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计名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假道伐虢”等;有的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如“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等;有的来源于古代诗人的诗句,如“李代桃僵”、“擒贼擒王”等;有的借用成语,如“金蝉脱壳”、“指桑骂槐”等;还有出自其他方面的。

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混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代虢。

【作品赏析】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在现代军事、商战、为人处世中均有广泛运用。

145.《海上花列传》

【点击作者】韩邦庆(1856~1894),字子云,号太仙,松江(今属上海)人,科举不第,曾长期旅居上海,常为《申报》撰稿,并创办个人性文艺期刊《海上奇书》,所得多耗费于妓馆,死时仅39岁。

【情节浓缩】《海上花列传》共六十四回,又名《青楼宝鉴》、《海上青楼奇缘》、《海上花》。“海上”是上海的倒语,“花”是妓女的代称。

《海上花列传》主要写清末上海租界中官僚、富商社交活动场所高级妓馆中发生的故事,以及妓女与嫖客的生活,也提及了低级妓女的情形,因而妓馆、官场、商界构成了此书的三大场景。

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述此书,并推为“清之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他曾精辟地概括了全书的内容,说:“《海上花列传》大略以赵朴斋为全书线索,言赵年十七,以访母舅洪善卿至上海,遂游青楼。少不更事,沉溺至大困顿,遂被洪送令还。而赵又潜还,愈益沦落,至‘拉洋车’”。“作者虽目光始终不离于赵,顾事迹则仅此,惟因赵又牵连租界商人及浪游子弟,杂述其沈洒征逐之状,并及烟花,自‘长三’至‘花烟间’具有。”“(二十八回以后)进叙洪善卿于无意中见赵拉车,即寄书于姊,述其状。洪氏无计,惟其女曰二宝者颇能,乃与母赴上海来访。得之,而又皆流连忘返。洪善卿力劝令归,不听,乃绝去。三人资金渐尽,驯至不能归,二宝遂为娼,名甚噪。已而遇史三公子,云是巨富,极爱二宝,迎之至别墅消夏,谓将娶以为妻,特须返南京,略一停当,始来近,遂别。二宝由此谢绝他客,且贷金盛制衣饰,备作嫁资,而史三公子竟不至。使朴斋往南京询得消息,则云公子新订婚,方赴扬州亲迎去矣。二宝闻信昏绝,救之始苏,而负债至三四千金,非重理旧业不能偿,于是复揽客,见噩梦而书止。”小说之主要情节线索,已大概于此。

全书虽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二人的事迹为主要线索,但赵氏兄妹之事在书中所占篇幅仅十分之一左右,前后还串联了其他许多人物的故事,比如罗子富与黄翠凤,王莲生与张蕙贞、沈小红,陶玉甫与李漱芳、李浣芳诸人的故事。作者说这是一种“合传”的体式,“合传之体有三难:一曰无雷同。一书百十人,其性情、言语、面目、行为,此与彼稍有相仿,即是雷同。一曰无矛盾。一人而前后数见,前与后稍有不符,即是矛盾。一曰无挂漏。写一人而无结局,挂漏也;叙一事而无收场,亦挂漏也。知是三者,而后可与言说部。”

《海上花列传》本来各人有各人的故事,经作者加以组织,结成一个总故事。由于作者要使得这些故事联合紧密,所以用了两个善于牵线的人物——洪善卿与齐韵叟。为此,一切零散的故事也就联系成为有机体了。

【作品赏析】《海上花列传》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文学杰作,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二人的事迹为纲,串联组织了其他许多的故事,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全面而真实的晚清时期上海滩妓馆的画图。揭示了嫖客以娼家为玩物,娼家处处谋取嫖客钱财的冷酷现实;反映了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在上海滩造成畸形的繁华和妓院的发达;揭露了官僚、买办、富商、流氓花天酒地、养妓嫖娼的糜烂生活,同时也反映出农村经济的穷困破产,使许多青年女子沦为娼妓的悲惨状况。

14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点击作者】吴沃尧(1866~1910),字趼人,广东南海人,因家居佛山,自号“我佛山人”。他出身于一个衰落的仕宦人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电术奇谈》、《劫余灰》等三十余种。

【情节浓缩】本书以第一人称写成:我们所看到的,是九死一生的笔记。只因在我出世的二十年中,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是蛇虫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二十年来,我在此中过去,竟未被三种东西所蚀、所啖、所攫。居然被我都避了过去,还不算九死一生么?

我十五岁那年,父亲从杭州商号里写信回来,说他生病了,让我到杭州去。我们乘船走了三天才赶到,不幸的是父亲已经在一个时辰前咽了气。父亲临死前没能见着我,我只有痛哭不已。十多天后,伯父来到杭州。他将我父亲留下的八千两银子、十条十两重的赤金都带到南京去了。我将父亲灵柩护送回家乡上海。半年后,母亲让我到南京去找伯父取回金、银存折,把利息钱寄回家里,趁便在外找份事做。我照母亲的吩咐,坐轮船到了南京。

好不容易找到了伯父住处,但他人却不在。我正担心怎么办时,碰到同窗吴继之。在他邀请下,我搬到了吴公馆,暂时安定下来,吴继之常和我谈论他的见闻,我也慢慢知道了不少怪现状。

某天早晨,我到关上去,见一家门里有位官员在送客,客人走得都看不见了,他才回到门里。我仔细一看门牌,原来是“钦命二品顶戴,赏戴花翎,江苏即补道台,长白苟公馆”。我向吴继之说起这位礼贤下士的苟大人,继之说我少见多怪。

这位苟大人名苟才,是旗人,大家背地里叫他“狗才”。两年前上了一道参,惹潘台生了气,便接连几年没有差使,穷得叮当响。不过苟才很善钻营,被委派了个营务处的差事,负责采办江苏全省军队的军械衣物,他由此不但填补了以前亏空,还有了些积蓄。接着他又得到了南京制造局总办等几个美差,更是阔了起来。苟才为讨好制台宪大人,便和妻子密谋,将守寡在家的儿媳妇送给好色的宪大人做姨太太。很快,苟才就得到了筹访局、牙厘局两个差使,不久后又署了巡道。

正当苟才春风得意之时,制台大人却被调任直隶总督。新任制台可不买苟才的账,以“行止龌龊,尤耻之尤”的罪名革掉了他的差使,但苟才拍马有方,居然跑到安徽混了个银元局总办。到第三年,来了个九省钦差,查出苟才贪污,要治他的罪。苟才这下慌了,总共花了六十万两银子才免了死罪,赋闲几年后又得了心脏病,经无数名医诊治都不见效。某年正月底,苟才死了。

苟才的故事讲完了。而我和吴继之合开的店铺,因管理不善破产了。这时,我收到伯父病故的电报,为了奔丧,也为逃避破产后的一连串麻烦事,就想回到家乡去。我想,我出门近二十年来,世间一切光怪陆离之事,我都记在了笔记中,此次回到家乡,不知何时才再能出来,不如把这些东西留下,找一个朋友帮我传扬开,也不枉费我这二十年的功夫。于是,我在日记上题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几个字,又注明为“九死一生笔记”,然后回到了家乡。

【作品赏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近代一部颇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记录了许多社会上的怪现状:官场到处贪财受贿,营私舞弊;商场里官商勾结,尔虞我诈;洋场上嫖赌拐骗,醉生梦死等。这二百多个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了中法战争后20年间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147.《古文观止》

【点击作者】吴楚材(名乘权)、吴调侯(名大职)为叔侄二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清代人,生卒年不详。

【情节浓缩】《古文观止》全书共有12卷,收入上起周代下讫明末的历代文章222篇,论说抒情,写景状物,众体兼备。

书中西汉以前的文章以左丘明的《左传》为突出点,选录34篇,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以上;《国语》、《战国策》、《公羊传》、《谷梁传》、《礼记》的文章选录有36篇,两者汇总计70篇,占《古文观止》全书的三分之一。编者有意强化汉代以前文章的分量,是为了使读者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源本。

对两汉文章,编者比较重视司马迁的《史记》,汉文31篇,《史记》有14篇。唐代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为主,分别选入24篇和11篇;宋文以欧阳修、苏轼为侧重点,分别选入13篇和12篇。秦文仅选李斯一篇,六朝文章选6篇,元代一篇未选,明代选入18篇。

编者在文章的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集中反映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有轻有重,便于阅读。

《古文观止》篇幅适当,所选的文章以汉唐二代为多,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既有长篇大论,又有精短美文,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它本身的鲜明特点与突出优势使得它在问世后的300多年里,成为最流行、最通俗、最广为人知、最有影响的初学古文选本,海内风行,常作为私塾及学堂的启蒙读本。

【作品赏析】《古文观止》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将作者的各类文体的作品集粹于一处,阅读方便,查看快捷,使读者对清代之前的散文史认识清楚,印象深刻。所以,《古文观止》的流行性与通俗性、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仍影响巨大,是青年首选的普及性古文读本。

148.《活地狱》

【点击作者】李宝嘉(1867~1906),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人称“小报界之鼻祖”。与吴趼人、刘鹗、曾朴并称“清末四大小说家”。

【情节浓缩】《活地狱》是一部章回小说,共43回。这是一部暴露官僚贪污,衙门积弊,监狱黑暗的谴责小说。书中所写的十五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涉及全国大部地区,所发生的事件复杂、残酷,令人发指。其间有县官、知事、县吏无所不用的逼供;胥吏对讼家两面挑拨,敲诈欺骗的伎俩;衙役去乡间打秋风、强奸妇女不成,便陷人入狱的行径,而所谓的清官其实是个专制造刑具的虐待狂。由于官吏酷,讼师恶,政府糊涂,致使无辜人家有飞来之祸,党狱横生。社会公害也趁机出笼。发生了泰安知县置匪不问,致匪徒入城,害民二十九条命;天长县捕头与盗匪串通抢劫、坐地分赃;砀山县大盗用钱买得官做,手下匪徒一应高升。凡此种种,搞得风声鹤唳,民不聊生。本书借用章回写短篇故事,是中国描写监狱黑暗,惨毒酷刑的第一部书,被称为中国的监狱史。

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1903~1906)连载于《绣像小说》半月刊。后作者病卒,第四十至四十二回由吴趼人续作。第四十三回由欧阳钜源续作。分载于是1906年《绣像小说》半月刊。

【作品赏析】《活地狱》因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是一部重要的社会史料参考书,价值颇高。作者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官僚的贪婪无耻,衙役的横行无忌,刑罚的残酷恶毒。

149.《官场现形记》

【点击作者】李宝嘉(1867~1906),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人称“小报界之鼻祖”。与吴趼人、刘鹗、曾朴并称“清末四大小说家”。

【情节浓缩】全书共六十回,先是说陕西同州府朗邑县秀才赵温中举,满门庆贺,但因无人提携,只得用银子捐了个中书。江西代理巡抚何某,生平顶爱的是钱,绰号“荷包”,其三弟绰号“三荷包”。两个“荷包”因为分赃失和,兜出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三荷包”带着卖官所得的万两左右的银子,买得山东胶州知州之职。到任后,千方百计巴结山东巡抚。外国人劝山东巡抚做生意,候补通判陶子尧趁机大讲“整顿商务”,得巡抚赏识,被派往上海购买机器。陶到上海后,被骗子魏翩仞等捉弄,狼狈不堪。

浙江粮道贾筱芝,用六千两银子买得一个密保,升任河南按察使。贾的大少爷贾润孙趁黄河决口之机,谋任河工总办,赚饱了钱,带着十万两银子进京谋职。他先后结识了一班权贵,谋求放缺,后因户部额外主事王博高、军机徐中堂从中作梗,未能办成。

一个名叫冒得官的炮船哨官,他冒充他人军功混上炮船管带,事发后,为保官位,逼诱亲生女儿,送给羊统领做第九个小老婆。

湖广总督是一位旗人,名叫湍多欢,内宠极多。原有十个姨太太,人称“制台衙门十美图”。有个属员,为谋官职,又特地在上海买了两个绝色女子送他,湖北人改称为“十二金钗”。得宠的九姨太与十二姨太先后插手卖官捞钱。在场面上经常惹乱子的唐二乱子,通过湍制台的十二姨太,一夜之间变成了新委银元局总办。连湍制台的干女儿宝小姐也放手卖官。湍制台奉旨进京,署理直隶总督。

童子良奉命来湖北清查财政,他生来便有个坏脾气,最犯恶的是洋人。无论什么东西,吃的、用的,凡带一个“洋”字,他决计不肯亲近。到任后却“只拉弓,不放箭”,恫吓被参的地方官员,迫使他们设法花钱疏通,童子良举手之间便得贿银二万两。所以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承认“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

胡统领奉命赴严州剿“匪”,心里恐惧,一路上吃喝玩乐,有意拖延,待得到“匪”已远去的情报,却兼程进军,纵容兵丁“洗灭村庄,奸淫妇女”,并乱拉良民,指作“强盗”,以报功邀赏,浮报开支三十八万两之多。

当时有许多人与洋人打交道。江南制台姓文名明,平时对下级极端傲慢粗暴,在洋人面前却卑躬屈膝、柔媚迎合。甚至说“外国人顶讲理,决不会凭空诈人的”,断言“总是我们的官同百姓不好”。治下各级官员一概如此。游历湖南的外国人无故打死中国小孩子,当地官员迫于群众压力,将凶手判处监禁五年。而清政府的总理衙门却按照“同外国人打交道”“只有顺着他办”的逻辑,竟依照外国公使的要求将巡抚撤换,并由他们指定继任巡抚。

【作品赏析】《官场现形记》以官场为对象,着重揭露各种官僚的龌龊卑鄙、昏聩糊涂,集中暴露了晚清官场的污浊、吏治的败坏、统治集团的腐朽。小说在结构安排上仿《儒林外史》,一人演述完毕,即转入下一人,如此蝉联而下。缺点是描写过于渲染夸张、笔无藏锋;官场中人之伎俩大同小异,难免杂沓重复。

150.《老残游记》

【点击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清末小说家。出生官僚家庭,不喜科场文字,承袭家学,致力数学、医学、水利等学问。

【情节浓缩】全书共二十回。主人公老残,生于官宦之家,后来家道中落,便学了行医之术,行走江湖为生。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条破轮船在洪波巨浪里颠簸,很危险。他和两位挚友乘小船为大船的舵手送方向盘等工具。大船上水手在乘客中乱窜、搜身,甚至杀人抛下海去。他们三人在水手们一阵咆哮和全船的震怒下,逃回小船,却被大船上的人击沉入海。正当这时,老残被旁人唤醒,方知此是南柯一梦。

后来老残来到济南府,治好了高家姨太太的喉疾,医名大噪。应酬来往间,忽闻本地的玉大人有“路不拾遗”的政声,但却以酷刑出名。老残想探个究竟,便直奔曹州去了。

一路上,老残听到了玉贤办案的不少“政绩”,然而这些政绩里却有无辜百姓成为玉贤苛刑的牺牲品,玉贤却因此被山东巡抚加衔晋升。老残十分气愤,决定为民伸冤,打算去省城。路上因黄河冰冻不化,滞留在齐河县,遇上好友监察御史黄人瑞。经黄人瑞介绍和撮合,老残用几百两银子从火炕中救出妓女翠环并纳其为妾。从翠环那儿,老残又知道了一些黄河水患的严重和地方官吏不顾百姓死活的情况。

老残从黄人瑞口中得知齐河县有个“清廉得格登登”的县官名叫刚弼,这个人也和玉贤一样刚愎自用、主观断案,百姓有冤无处申。齐河县东北有个齐东镇,有一户人家,五十多岁的贾老翁有二男一女。大儿子三十多岁病死,留下媳妇贾魏氏。二儿子也成了家,只有十九岁的小女儿还没有出嫁。大儿子去世后,大媳妇经常回娘家,娘家只有老爹一人。这一天,贾魏氏又回娘家,这边贾家十三口却平白无故猝然死去。刚弼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魏家父女二人关入大牢,还动刑逼供。魏家管事的为救主人,拿了上千两银子到衙内求情。刚弼设下圈套收了银两为凭据,以贿赂官府、以钱抵命的罪名,对魏家父女动用严刑。贾魏氏不忍父亲受刑,就屈打成招。刚弼很是得意,准备了结此案。

无辜的魏家父女又要惨死在刚弼手下了。老残火速写信给山东省巡抚,救活了两条性命。但是,贾家十三口人死因不明,还是疑案,老残决心搞清真相。他访药铺、拜神甫,东奔西走,几经周折,才侦察清楚,原来是贾老翁女儿的情夫吴二浪子用一种香草“千日醉”给害死的。其实这不是剧毒药,只是活人吃了就像死人一样,千日之内若寻来另一种药草“还魂草”,这些人仍能复活。老残让官府将吴二浪子押入监牢,然后他亲自往泰山寻“还魂草”。贾家十三口又活了过来。从此,魏家一案了结,巡抚批吴二浪子监禁三年。贾、魏两家都感激老残,视老残为救命大恩人,各送三千两银子酬谢,老残分毫不收。两家只好招来戏班子,大摆宴席款待老残。老残没有久留,带着翠环匆匆离开齐河县,回江南老家去了。

【作品赏析】《老残游记》系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在《自叙》中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四处行医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暴露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并着重抨击了那些名为“清官”、“能吏”,实乃昏官酷吏的虐民行为,反映了晚清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但作者对清政府仍寄予希望,所以行文中流露出对资产阶级革命和义和团运动的敌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