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英汉修辞格比较与翻译
16861700000005

第5章 修辞的定义

英语中关于Rhetoric的定义:In broad sense,rhetoric includes: choo-sing good words and expressions,using rhetorical devices,planning what is to be said and written and polishing what is planned and written.

《牛津字典》给出的解释是:The skill of using language in speech or writing in a special way that influences or entertains people.

《剑桥英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是:An expression that uses words to mean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ir ordinary meaning: “Get up with the lark”is a figure of speech,meaning“get out of bed early”.

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Rhetoric is the art of using language to commu nicate effectively.It involves three audience appeals: logos,pathos,and ethos,as well as the five canons of rhetoric: invention or discovery,arrangement,style,memory,and delivery.

在汉语中,“修辞”一词亘古有之。如《周易·乾·文言》中就曾引用孔子所说的话:“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说文解字》称:“修,饰也。”“辞,讼也。”唐人孔颖达解释说:“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在这里,“修”是“修理”,“辞”是“文教”,“修辞”就是“修理文教”,即提高自身的言谈举止等素养水平。显然,“修辞立其诚”是从政治的要求出发,作为君子成就功业的条件提出来的,后来引申为作文、修辞的总原则,即说话作文既要求内容、情感真实可信,又要求词句富有文采。

今人对修辞的阐述更是丰富多彩。如王云六在《国语修辞法概述》(1921)中说:“修辞就是修饰文辞。”王易在《修辞学通诠》(1933)中认为“修辞学又名美辞学,因其讲述修饰辞句而使增其美之理论也”,“修辞,乃研究辞之所以成美之学也。”30年代,章衣萍在《修辞学讲话》(1934)中指出:“修辞是研究文辞美化的一种艺术。”40年代,郑建业在《修辞学》(1944)中更明确指出:“修辞学者,……质言之,即研究增美语言文字之方法论,故又名美辞学。”以上几种说法主要是把文辞作为修辞的研究对象,修辞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对字、词、句进行美化和装饰。陈望道先生在其著作《修辞学发凡》(1932)中表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他认为修辞的研究既要注意语言的形式,又要重视思想内容。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1963)中提出:“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他强调修辞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修辞必须有效地表达意旨;其二,修辞应适应现实语境;其三,应调动民族语言的多种因素;其四,应该追求“美”的表达效果。

我国当代修辞学泰斗杨鸿儒在《当代中国修辞学》(1997)中的论述极为精辟,他在吸收借鉴了修辞学前辈们的各种说法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修辞:通过对语言材料的选择、调整、修饰,使语言美化,更好地交流思想,表情达意。所谓调整,主要是指依据题旨情景的需要,对词语、句式、段落篇章做恰当地选择和安排;所谓修饰,主要指恰当地选择一些修辞手段、修辞方法,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能。调整的目的,就是要求语言准确、鲜明,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义,使人家清楚、明白。修辞学就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艺术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是一定的历史范畴的产物,它体现着一定的历史阶段上语言和人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艺术的关系,是一门人际关系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