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千村故事·手技手艺卷
16866500000011

第11章 宁海竹林村 泥金彩漆

位居山隅海角之地的宁海竹林村,自古以来“七山二水一分田山”,人多地少,农闲时节乡人多凭手上技艺走南闯北“讨生活”。前童竹林村即是宁海五匠之乡的一个缩影。前童镇《童氏宗谱》记载:亦农亦匠,耕读传家。

“木匠怕漆匠,漆匠怕灯亮”,这是流传在竹林村一带的谚语,虽是戏谑木匠和漆匠的质量,却道出了木匠与漆匠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实竹林村辈出一批独具匠心的能工巧匠。《宁海县志》载:解放初期,竹林木匠王“不动寺内大梁”巧妙维修宁波保国寺,和擅长制作“千工眠床”故事流传弥久。据说,竹林的乡里人家往往储备有大量的木头,准备在嫁女或娶媳妇时,派上用场。男方家父母在娶媳妇前要做一张大木眠床给儿子;女方家则要置办红装家具做陪嫁。两家做的都是竹木器活,完工之后,就要进行外表装饰,大及眠床、衣橱和被柜等内房家具,小到果桶,提盒和子盘等日常用品,无一遗漏。

为使器具外表绚丽多彩,往往会选择工艺方式,在木胎漆胚上堆塑、沥粉、泥金彩绘,使之更显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平添一分热烈、喜庆和吉祥的气氛。且器物图饰层次清晰、立体感强,有亭台楼阁、吉祥图案、戏曲人物等多种题材。又因其不易磨损、经久耐用,在旧时的宁海乡间很受热捧。这就是“泥金彩漆”在竹林村一带流行的原因。现时宁海十里红装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龙凤红板箱、大眠床等民间泥金彩漆家具,亦是很好的佐证。

但在十年浩劫中,泥金彩漆的工艺被划入了封、资、修和香花毒草的行列,迫使从艺人员弃艺从耕,泥金彩漆工艺技法面临着濒危时刻。2005年,宁海县民间艺人黄才良老人重拾旧艺,汲取传统工艺精髓,反复钻研,掌握了泥金彩漆工艺配方和制作工艺流程。他的坚持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在宁海县第一职业学校设立了泥金彩漆培训基地,如今已陆续培养出一批泥金彩漆传人,这门古老的工艺重焕生机,于2010年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金彩漆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留存下来的明代泥金彩漆工艺品和描金漆器工艺品的制作风格来看,与《韩非子》中所云“禹作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的格式类同,与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红色木胎漆碗有相似之处。《浙江通志》载“大明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闻名中外”,这是泥金彩漆的鼎盛时期,距今已有500多年。现仅宁波市辖县宁海传承着此项传统工艺,竹林村少数家庭拥有此项工艺制品,因此尤显珍贵。

金彩漆有一套独特复杂的工艺流程,对气候与环境条件要求极高,全是手工技艺,明代之前没有文字记载,靠师徒口传手授,代代相传。泥金彩漆制作工艺手法主要有平花、沉花、浮花三大类。制作的主要原材料有生漆、柚油、金箔、香灰、瓦灰、蛎灰、朱砂、云母、螺甸等十余种天然矿物质。

其工艺技法流程各有特色:

1.平花——髹涂朱漆、黑漆后器物表面上再进行描绘,《髹漆录》中表述“描金画漆,即纯金花文也,朱地黑质共宜焉”。技法过程有两种:一是先拷贝底稿后再上彩,然后再勾金线或贴金;另是先贴金后再上彩。花纹与底漆相平,称“平花”,亦称“漆上彩”或“金上彩”。一般应用在床、橱、柜、花轿平面结构上,人们很少触摸的地方,因为人手经常触摸很容易掉色。

2.沉花——又称“暗花”或“漆下彩”。在髹漆后的器物上进行打磨抛光,清理干净后拷贝图稿,用泥金(碾金)、贴金或水拖金的技法制作,待完全干燥后用墨勾出人物的面部、手足、衣饰及景物的细部,再在金上绘上部分颜色,然后在器物表面上罩漆(亦称罩金髹)。其优点明澈如水,久用不会磨损。除大件家具外,沉花工艺还应用在无盖桶、盆、盘的内部,如洗面盆、洗脚盆、梳妆盒、果祭盘等。

3.浮花——即花纹高高凸起,又叫堆漆,《髹漆录》中所谓“隐起”的做法。它有浅浮堆、高浮堆、线堆几种工艺。用净生漆、熟桐油、瓦灰、蛎灰、香灰严格按配方比例进行捏、揉、捣而成的漆泥,以手揉不粘、压而不散为佳,堆塑后经数月逐渐干燥,坚硬如石而不开裂,再贴金上彩(上彩可分“追金”“开金”两大手法),表面髹涂明光漆(即罩金漆),然后铺贴云母、螺甸,再分天色、地色、修边、挖朱等工序。完成后的器具色彩对比强烈,绚丽华美,赏心悦目,经久耐用,为人们所喜好。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如床、花轿、橱柜、提桶、粉桶、帽桶、饭桶、茶桶、鼓桶、祭盒及果盒等。

如今的泥金彩漆传承了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优秀传统,在新一代匠人手里有了改进和创新,经过媒体的宣扬和人们的口口相传,又走进了竹林村百姓的生活。竹林村的角落又摆上了璀璨的泥金彩漆制品——不是作为生活用品,而是作为精美的工艺品摆件,村民以家有泥金彩漆传人为傲,以家有泥金彩漆作品为荣。

随着现代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泥金彩漆制品失去了原有的广阔市场。但在竹林人眼里,泥金彩漆可广泛应用于家居建筑、日常生活器具等表面装饰,亦可用作厅堂艺术品的陈列。题材选择灵活,艺术的可塑性强,不管是历史人物,或是鱼虫鸟兽或是花卉草木,不管是群堆或是单体堆塑,不管器形的复杂简易,都可因地制宜,随意发挥。其经久耐用,历千年不坏,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远远高出了实用价值,因此竹林人坚信其价值必将被重新认识,泥金彩漆的艺术生命必将得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