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千村故事·手技手艺卷
16866500000012

第12章 奉化市锦屏街道西锦村 翻簧竹雕

奉化市锦屏街道西锦村地处奉化城区锦屏街道西南端,属于城中村。西锦村古名西锦里,村内有西锦溪、西锦楼等名胜古迹。全村380户,875口;耕地面积279亩,山林面积528亩。西锦村,1957—1958年属奉中农业社,1961年以地近西锦楼,定名西锦大队,1983年改西锦行政村。

西锦村民以王姓、俞姓村民居多。据王氏宗谱记载:王姓宋熙宁年间由黄岩迁本县尚田双溪,越四世迁西锦村。俞姓先祖据史载,迁自邻县新昌。西锦村名人辈出,明代北京道监察御史王子沂,明代大画家王谔,从城内西锦村走向紫禁深城,这位“明代马远”擅长画古木、怪石、惊湍,以其精熟的山水画,被明朝两代君王恩泽。奉化市翻簧竹雕名家俞啸霞、黄孝钧也是西锦村人。

西锦村与奉化翻簧竹雕有很深的渊源,翻簧竹雕亦称翻簧竹刻、翻簧竹器,是竹刻之一种,也叫“贴簧”“竹簧”“反簧”和“文竹”。据传奉化翻簧竹雕在清代中叶已现端倪。1906年奉化城内平民习艺所设竹白课(翻簧竹器制作),免费招收平民子弟入所,聘请能工巧匠教授翻簧竹器制作。之后,西锦村人俞啸霞、王仁荪合办竹器店“挹素斋”,1915年,俞啸霞制作的翻簧竹雕制品《果盒》《虾屏》,在旧金山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展出并获奖。此间,奉化翻簧竹器艺人层出不穷,合力扛鼎。如大桥西岸绰号“金黑炭”的艺人,擅雕鱼蟹,当地有“金家金黑炭、雕雕老毛蟹”之谚。1934年,奉化成立翻簧竹雕同业公会,会员33人,有“挹素斋”等专业翻簧竹器店4家。另有奉化孤儿院与平民习艺所进行翻簧竹器生产,这些产品销往上海及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民国年间,奉化翻簧竹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合称“浙江三雕”。1941年,奉化县城沦于日寇后,翻簧竹器产业相继停顿,至1948年仅存“挹素斋”一家。

西锦村人俞啸霞、王仁荪合办“挹素斋”是民国时期奉化最大的一家翻簧竹雕店,有员工18人,注册资金600银元。“挹素斋”的翻簧竹雕作品曾多次获巴拿马博览会及农商部国货展览会嘉奖,年营业额达6000银元。俞啸霞本人擅长丹青,他的花卉、羽毛及山水作品在浙东美术界享有声誉,这为翻簧竹雕打下扎实艺术功底,俞啸霞对西锦村翻簧竹雕来说是领路人;之后西锦村黄孝钧则担当了承前启后的重任。

黄孝钧生于1905年,世居西锦村陈家弄,青少年时期在奉化平民习艺所学习翻簧竹雕制作,后一直在“挹素斋”从事翻簧竹雕。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黄孝钧在西锦村县前街组织成立翻簧竹器生产小组。1956年,翻簧竹器生产小组改名为奉中翻簧合作社。1957年,黄孝均创制的翻簧竹雕《蟹屏》参加全国工艺美展,黄孝钧进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老艺人代表大会。黄孝钧曾受到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接见,并同朱德握手。此后,黄孝钧在奉化工艺美术厂负责翻簧竹雕制作,同时培养了一批翻簧竹雕制作人,现在奉化市翻簧竹雕传承人丁传钵就是黄孝钧的徒弟。同时,有江西、宁波工艺美术厂、宁波市劳改农场、鄞县云龙等地派人前来奉化工艺美术厂学习技术。1968年,奉化工艺美术厂创作的《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翻簧竹艺屏风,选送北京向国庆献礼并参加展出。

翻簧竹雕制作,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簧,经煮、晒、压平、胶合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纹样。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

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1.选材:需选取口径大、竹节长的新鲜大毛竹,去竹节和青皮,取里层2毫米厚的竹簧。

2.蒸煮:把选取的竹簧放在大锅内用沸水蒸煮2小时。

3.压平:把蒸煮后的竹簧用重物压平。

4.胶合:将压平的竹簧再用胶将其胶合在木板或竹片制成的半成品上,拼接时做到无缝无隙。

5.刨光:成型后,用各种刨具进行刨光。

6.雕刻或绘画:刨光成形后,再施雕刻或绘画装饰工艺。翻簧竹器多在很薄的竹簧表面进行,以阴纹浅刻、薄雕为主,兼有绘画、浮雕、镶嵌、烙画、着色、彩绘、压烫、腐蚀等方法。

7.喷漆上蜡:由于翻簧色彩自然洁净,嫩黄如同象牙,再经喷漆上蜡,更显得鲜艳悦目,可与玉雕、漆器媲美。

翻簧竹雕与奉化西锦村结缘,离不开人和物,奉化是大毛竹的主要产地,早在宋代奉化石门村就开始人工培育毛竹,到明代种出的大毛竹粗如屋柱。解放后,奉化大毛竹曾在1957年和1964年,两次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会展出。浙东一带盛产毛竹,就地取材极为方便,加之名手大家辈出,翻簧竹雕与奉化西锦村结缘也就顺理成章了。

起源于西锦村的奉中翻簧合作社是奉化工艺美术厂的前身。奉化工艺美术厂在翻簧竹器的制作工艺上不断推陈出新,突破了竹簧质地硬脆,不能弯曲,特种造型比较困难的缺陷,运用多块竹簧拼接的办法,改变了简单的直线造型,制成各种几何形状的工艺品,表现力大大增强。工艺美术还改进胶合材料,用高温压制等新工艺,较好地解决了起皮、开裂、防虫、防霉等问题。雕刻技法上,除了传统的阴刻外,还创造了镂雕、浮雕、镶嵌、烙画、着色、彩绘、压烫、腐蚀等方法。一时奉化工艺美术厂生产翻簧竹器有100多个品种,如镜箱、提篮、花瓶、台灯、棋盘、茶盒、动物玩具、大型屏风等,刻有人物、花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雕刻的作品,既有中国画传统的白描,又有篆刻古朴苍劲的金石刻风味,融观赏与实用于一体,深受海内外人士的欢迎。奉化工艺美术厂制作的翻簧竹器由浙江省和上海市两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经销,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1988年,奉化翻簧竹雕入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990年前后,翻簧竹器厂因多种原因停产倒闭,大批量的翻簧竹雕生产就此中断。究其原因,这种费时费力的工艺和许多行将逝去的老行当一样,终究敌不过现代工业品的冲击,被塑料制品、纸制品等所取代。

如今,奉化西锦村的翻簧竹雕已被列入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并有一批老艺人丁传钵、胡云华、王水清等为翻簧竹雕传承而坚守。期盼着奉化西锦村的翻簧竹雕能够老树发新芽,又迎来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