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千村故事·手技手艺卷
16866500000014

第14章 象山珠水溪村 母子龙

宁波象山民间盛行着一支特殊的龙舞——丹西街道珠水溪村的“母子龙”。关于母子龙的渊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东海边上有一村庄,名为“三香地”,由马塘、里夹岙、谢家三个居民点组成,一共住着四百户人家。马塘原本有一百余户人家,每家姑娘都长得十分漂亮。马塘南面隔山有普明寺,寺内僧人对马塘姑娘图谋不轨,经常从黄土岭绕道来到马塘骚扰姑娘。由于绕道麻烦,后来,僧人们就近在乌龟山上辟路。路劈好后,马上下了三天三夜大雨,流失了大量黄泥,破了风水。

谢家也住着一百多户人家,曾有人在朝中任尚书。谢尚书高傲地说:“江西人一筛糠芝麻官,不及我谢尚书一支羊毫笔。”此话激怒了江西官员,他们暗中派人去谢尚书家乡破坏风水。江西人来到谢家,找到谢尚书家的祖坟,扒平坟头泥。可是第二天早上,坟头泥竟恢复了原状。江西人不甘心,第二天晚上又偷偷扒坟头泥,结果又恢复了原状。连续三天都是如此。第四天晚上,江西人埋伏在坟墓附近观察。凌晨一点,发现土地公和土地婆来到坟前。土地婆说:“老头子,我们每晚这样干,累煞啦!”土地公说:“他们也是枉费力气,若要破坏风水,除非狗血喷犁头铁,埋进坟头。”江西人听后,就按照土地公的话去做,结果谢家的风水破了。

里夹岙也有一百多户人家,那时,该村每三年都要发生两次火灾,而且着火时,火苗总是从这边突然跳到那边,中间几处不着火,导致救火十分困难。百姓苦不堪言,纷纷逃离该地。

有一年三月初三,身怀六甲的东海龙王之女闻知三香地百姓的疾苦,动了恻隐之心,她化作一只白蟹前来人间了解实情。不巧刚一出海,就被渔民捕获,挑至县城出售。渔民路经三香地村边的一座四板桥,想点一支烟休息一会儿。在渔民点烟之际,白蟹趁机逃至山脚下的水潭潜伏下来。当晚,龙女托梦给三香地族长老:“若要摆脱疾苦,必须择地形而居,并更改村名。”族长老照办,将三香地百姓集中到一地形较好处居住,村名改为“珠水溪”,村后建造了一座迥龙桥(目前还在)。从此百姓过着平安的日子,很少发生火灾。

翌年三月初三日,龙王的女儿又托梦给族长老,说已在水潭产下一龙子。族长老发动村民组织舞龙队感谢龙女恩情、庆贺龙子降生,并命名该水潭为白蟹潭,两条龙为白蟹潭龙。由于母子两条龙的帮助,珠水溪村风调雨顺,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

很多年后,这里发生了特大旱情,传称大地龟裂,颗粒无收。周围村庄百姓,组织3队人马,敲锣打鼓到白蟹潭求龙女降甘露相救。队伍走到山脚边,忽然窜出众多妖魔。霎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正在这时,白蟹潭中腾起水柱,冲上九天,彩云中立刻出现银色母龙和金色小龙,它们奋勇扑向众妖魔。只见天空中电闪雷鸣,地动山摇。经过几十回合的战斗,母子龙将众妖魔镇压在老鹰山下。从此,珠水溪和周边村庄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岁岁平安。

珠水溪百姓一直对母子龙十分敬仰。口耳相传,经过千百年,母子龙的形象更加鲜明:黄泥丘山的两个山头是母子俩亲昵地依偎在一起;黄土岭上普福寺是龙珠,东面田横山是子龙上山,西面斧头山则是母龙下山,南面一块地称为龙舌……普福寺西边一口龙喷水井,大旱不干,冬暖夏凉,清甜可口,清凉解暑,有治病之功效。

为了纪念母子龙为这片土地带来的福音,村民们每年三月初三扎起五彩缤纷的母子龙龙灯,以盛大节日的形式,举行舞龙活动。

全村老少都喜舞龙,平时在庙宇前、晒谷场、农家天井里,经常有模拟舞龙的少儿队伍。原传承人吴大林、朱根才说,1946年为了提高舞龙技术,本村舞龙骨干吴家增、邬岳祥,请来当时南庄村的舞龙能手张克峰来村指导,使“白蟹潭龙”的表演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每年正月初一至十四,舞龙队都要到各乡各岙去舞龙,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才停止。1975年村里重组了珠水溪舞龙队,当时主要传承人有吴大林、朱根才、吴兴祥、周余本、吴小林、邬方定。

他们这样考虑:历代以来,龙舞村村有,都是强悍男性的专利,我们可否破旧立新,让妇女和儿童也能参与?在这种创新思想的催动下,温柔、美丽、动人,又饱含人情味的“母子龙”诞生了,从此,“白蟹潭龙”退休,由母子两条龙“出征”,称为“珠水溪母子龙”。参与人数从19人增加到45人,从原只能男性舞龙转化为女性和男童舞龙。每条龙7节,母龙由30至50岁的妇女操舞,子龙由13至16岁的儿童盘舞。舞龙的服饰和道具有:彩旗、龙鳞衣、彩衣、大锣、小鼓、小锣、长号等。舞龙时,龙珠先导,高照引路,龙珠后尾随1人,手持长号边走边吹,声音洪亮,悠扬生动。长号后面为鼓、铙钹、大锣、小锣和狗叫锣等打击乐器。行进时,大锣敲一下,间以小锣一两下,俗称“三五七”龙舞曲牌。在打击乐“三五七”曲牌的伴奏下舞龙,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伴随着曲牌音乐,母子龙队伍通过盘、绕、退、进等套路进行盘舞,其名称有“如意”“葵花”“龙门”“龙节”“蛟巴”“乾粒”“滚沙”“舞龙”等。

母子龙舞蹈结合民间传说,寓意深刻,代表性强,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庙会和重大节庆活动,都应邀参加演出。这支队伍在1988年参加宁波市舞龙比赛时荣获“二品龙”奖;2001年,被宁波市命名为“一村一品”;2003年,荣获象山县“一品龙”奖。这些成绩,鼓舞了一批新舞龙队员的加入。2009年,该村在“母子龙”原有面貌的基础上,从造型到色彩作了系列改良。同时,请来专业舞蹈演员开设舞龙培训班,对妇女舞龙队和儿童舞龙队进行舞蹈表演的辅导。对乐队也进行了全新包装,从音乐、乐器到乐队演员着装和演奏,每一个环节都请专家进行指导。

珠水溪村现有杨秀红、王爱娥、周亚萍、俞爱梅、张彩华、蒋赛芸等10多名妇女精通盘舞技艺,并有赵海、陈海彪、朱永琴、邬丹敏等一批青少年,继承并掌握了盘舞技巧。这使“母子龙”这一宝贵的民间舞蹈,得到了较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