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千村故事·手技手艺卷
16866500000004

第4章 概述

“手技手艺”是浙江省“千村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各卷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情节或者仪式活动,而更多的是通过“记忆”重现来进行。由于区域的相通性,即使有多达上千数量的古村落,就手技手艺而言,在许多村落间也都是共通的,因为历史上之江大地上的百姓正是在同一片天空下繁衍生息,分享了共同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手技手艺仍然体现于其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将传统的绘画与雕刻工艺应用于传统建筑与装潢,竹编或草编则在保持手工艺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使其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品牌。再如剪纸、陶艺,依然维系着一方水土的温馨记忆。

本卷的基本认知是,浙江省的手技手艺是有“乡愁”韵味的,是“一方水土”的百姓与之江这片山、之江这片水相互厮守的故事。从远古走来的浙江人民世世代代与这片土地同呼吸、共命运并由此创制、衍生了具有浓郁区域色彩的手技手艺,这些手技手艺曾经是普通百姓的重要经济手段,尤其是在农耕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不发达,交通闭塞,对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而言,一门手艺的掌握将给他们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由此贴补家用,贴补生产,当然也贴补愿望。就这样,手技手艺与浙江的山山水水融合在了一起,与浙江的百姓生活融合在了一起,与浙江文化融合在了一起。

手技手艺的文化特征具有天然的地域乡土性,手技手艺在现代社会的兴衰,有其文化背景转化的复杂性。从浙江省的情况来看,手技手艺中的许多方面,比如木作、雕刻、烧造、冶炼、纺织、印染、编结、彩扎、装潢、造纸、制笔、烹饪、酿造、印刷等,在当代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仍然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费孝通先生曾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传下来就因为它们能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要。既然能满足当前人的生活需要,它们也就是当前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就还是活着。这也等于说一个器物一种行为方式,之所以成为今日文化中的传统是在它还发生‘功能’,即能满足当前的人们的需要”。

传统技艺存在于生活之中,只要有适宜的环境,手工艺就会得到传承。时代的进步必然影响着手技手艺的发展,也带来民间手工艺技术的更新,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生产性方式保护,不愧为一条适宜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道路。而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其着眼点应更加重视对传承人的管理、关怀、保护,而不仅仅是对“物”的关注。如帮助民间手工艺人拓展销售渠道,建立经济流通的平台;建立特殊技艺及人才的认定制度;建立特殊技艺人才的职业教育机制,普及专业基础人才的培养;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开展多层次交流等。其核心必须是围绕“尊重人才”来做文章,也只有解决了传承“人”的问题,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才会长远和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