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南海里的博览群书
16877200000003

第3章 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

“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

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为世界上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大多数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渊。

湖南图书馆的自学生涯是毛泽东读书生涯中最珍贵,最有收获,最值得纪念的半年。这半年的自学经历,使他终身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借助于人类知识的宝库,毛泽东树立了矢志救国救民的信念,在这半年的时间中,他先后研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论》,约翰·斯密的《名学》,卢梭的《民约论》等十八、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代表性著作。此外,还读了一些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作品和世界地理、历史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并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毛泽东萌发了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决心。后来他向友人叙述了这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他满怀深情地说:“我没有进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师范,它替我打好了文化的基础。但我学习生活中最有收获的时期却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这正是辛亥革命后的一年,我已经19岁了,不但没有读过几年书,连世界上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书,哪些书是我们应该读的,都一点不知道。乃至走进湖南图书馆,楼上楼下,满柜满架都是书,这些书都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真不知应该从哪里读起。后来每读一本书,觉得都有新的内容,新的体会,于是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尽量多读一些。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毛泽东是如此的嗜学,正好与他去长沙求学前夕抄给表兄文元昌和文鉴泉的一首诗相照应,毛泽东抄录的诗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借诗明志,但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摆脱了功名之累,走上了矢志救国之路。

半年的自学生涯,虽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然而,正是在这半年的自学生涯中,毛泽东获得了异乎寻常的收获。他不只在于读了几十种书,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提高了思想认识,树立了为劳苦大众而献身的奋斗目标。正如他在后来的回忆中所说:“说来也是笑话,我读过小学、中学,也当过兵”,却不知道世界的大小。“世界既大,人就一定特别多。这样多的人怎样过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注意吗?在韶山冲里,我就没有看见几个生活过得快活的人。韶山冲的情形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差不多!”

“我真怀疑,人生在世间,难道都注定要过痛苦的生活吗?决不!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为世界上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大多数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渊。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上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

“世界上的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必须通过革命,通过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我们青年人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路真长。从这时候,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