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
16882300000001

第1章 序一

客家优良传统是客家先民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客家民系风格的、昂扬向上的思想精华的总概括。客家民系在千年迁徙的文明进步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一页,其中客家优良传统所折射的光芒,尤为璀璨夺目,令人振奋,催人奋发。客家优良传统是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客家民系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发源点和根本所在,是推动客家民系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

客家优良传统不仅在过去对客家人的文明进步产生过十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仍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它表达了全民族的共同意志和愿望,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广泛支持。

那么在客家地区,如何将客家优良传统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客家优良传统的关系?如何挖掘蕴藏于客家优良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客家优良传统的理论与实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服务?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引领客家优良传统的现代转型,为客家优良传统开辟新的路径?这些问题就成为摆在当代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嘉应学院社科部副主任刘加洪教授领衔撰写的这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的书稿,正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的自觉行动。全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独特而新颖的体例,以流畅而朴实的文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客家优良传统的结构、特征、功能、主要内容以及弘扬与培育客家优良传统的途径、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可以说,这部书稿,主题鲜明、脉络清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视野开阔、思想深刻,反映了写作团队扎实的科研功底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凸显了他们较强的独立研究和理论思维能力。

书稿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为视角,构建客家优良传统的框架。在第一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客家优良传统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文化基础等方面加以分析,既全面又富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在第二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客家优良传统的复合性本质属性和客家优良传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严谨周密的考据。在第三章,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客家优良传统的结构关系是相互交融、有机结合,客家优良传统的多种功能是优势互补、不可或缺的。在第四章,对客家优良传统的科学体系,置于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等视阈下,加以描述,内涵丰富、资料翔实、论据充分。在第五章,剖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的互动机制,客家优良传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厚实的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为客家优良传统指明正确的方向。在第六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弘扬客家优良传统的路径选择作出了有益的探讨,认为应该把客家优良传统融入地方文化教育中、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中、贯穿于现代化建设中。书稿还专门设置了一则附录,以爱国主义视阈下的客家妇女为例,更完整、更充分、更典型地塑造出客家人的光辉形象和精神风貌,可敬可佩。书稿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分析透彻,论据有理,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古文观止·序》),开创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有机联结起来进行动态考察和研究的先河。

阅读书稿,你会被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事例、感人肺腑的情景所深深吸引;读完书稿,你会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一书的出版,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看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客家优良传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客家优良传统的思想文化土壤。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领、引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传承和升华客家优良传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客家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相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融通与互动中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第二,有助于凝聚各种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内在活力的理解;同时体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继承客家优良传统,从祖国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有助于更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教育人民、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而客家优良传统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传承下来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和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来凝聚群众,有助于凝聚各种力量,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能受到丰富多彩的客家优良传统的教育和团结奋进的客家优良传统的鼓舞,可以使青年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发愤图强的斗志,振奋昂扬向上的精神,不断完善自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从而更牢固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对加强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传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分欣喜地看到刘加洪教授《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研究》的书稿,本书是继他的专著《河洛文化与客家优良传统》后对客家优良传统的又一次全面深入的研究,这充分体现了身为客家人的笔者对自己家乡历史文化的痴迷。刘加洪教授长期执教于嘉应学院,其研究方向为客家历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写作团队则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专业的教授、博士,能以不同的角度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表现了新客家人的功力和良知,以及对客家文化的热爱。我为他们宽广的视野、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在专业方面的有所建树,感到由衷的欣慰。希望他们永远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陈金龙[1]

2014年5月于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