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
16882300000002

第2章 序二

目前,客家学研究,正呈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之势。在闽粤赣川桂台港等很多高等院校,通过搭建客家学研究平台,创办客家学研究基地,申报客家学研究项目,抢占这块愈演愈烈、不断升温的客家学研究领域的热土。

从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永嘉之乱”起,中原汉族居民因历史上的战乱、灾荒等诸多原因,而被迫远离家园数次迁徙,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尽艰辛,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一千多年来的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

客家人英才辈出,群星闪烁。把客家优良传统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你会发现,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还是在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等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不少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客家名人。为了追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朱德、叶剑英等一大批革命元勋,不惜抛弃高官厚禄;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洪秀全、黄遵宪、孙中山等一大批英雄豪杰,通过革命变法先行先试;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文天祥、丘逢甲、张弼士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甘愿呕心沥血共赴国难;为了引领时代潮流,丁日昌、罗芳伯、谢清高等一大批风流人物,始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了实现社会稳定,胡文虎、曾宪梓、田家炳等一大批社会贤达,坚持道德底线知荣明耻。他们不仅创造了客家的辉煌历史,也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常常思考:是什么意志支撑着客家人追求真理、百折不挠?是什么理想牵引着客家人孜孜以求、魂牵梦萦?是什么信念激励着客家人救亡图存、奋洒热血?是什么力量鼓舞着客家人自强不息、改革创新?是什么观念维系着客家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为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总是辗转难眠、绞尽脑汁,我想应该是一种精神和传统。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但是,精神又是最难表述和研究的。王安石《读史》诗云:“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意思为,即便是最出色的画师,也无法描绘出人的精神。鲁迅先生也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古国,要想刻画出其内在灵魂的确是一件难事。正因如此,目前对客家精神或优良传统的研究,仅局限于一些论文零星论述或报刊就某些方面进行宣传,偶见一些论著涉及此问题,但分散于各篇章节中。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客家优良传统的科学体系的构建及其系统性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是我校社科部副主任刘加洪教授撰写的颇具创新特色和学术价值的一部论著。20多年来,他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暇,耐得住寂寞,坐得下冷板凳,潜心著书立说,厚积而薄发。洋洋洒洒26万字破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客家优良传统的力作,读后让人回肠荡气。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它解疑释惑,给人信服。

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一书,既是学习、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本难得的著作,又是客家优良传统“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一个可贵的载体,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该书有如下三大特点:

第一,理论性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既对客家优良传统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文化基础,采用背景分析与内容研究、创新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时空二维分析方法,分别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又对客家优良传统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尤其在涉及理论性较强的“客家优良传统的科学体系”的构建上,从“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的角度,运用历史与逻辑、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多视角方法,花费重彩浓墨分别进行通俗易懂而又富有说服力的科学论证和理论阐述。同时,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的互动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实现客家优良传统的现代转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弘扬客家优良传统的路径选择作出了有益的探讨,对爱国主义视阈下的客家妇女等学术问题作了专门的述评,有助于帮助读者对客家优良传统达到全景式的把握和理解。

第二,地方性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从多层次、多角度、多视野去系统总结客家优良传统的科学内涵与主要特征,善用通俗的语言、具体的事实、严密的论证,说明客家优良传统是如何结合迁徙和贫瘠山区的生存环境实际加以传承和发展的,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客家优良传统对客家人成长成才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是作者坚持理论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善于运用客家地方生动而丰富的实证材料,撰写出颇具一格,集理论性、地方性于一体的理论专著。因此,无论在理论分析的深度,还是在资料搜集的广度,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性特色。它对于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提高宣传客家优良传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作为高校师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客家优良传统“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要求,该书的出版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它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研究、宣传“客家优良传统”的重要辅助教材。

第三,可读性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运用客家人喜闻乐见的匾额、堂联、族谱、史志、谚语、格言、山歌、民谣等内容,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和实践客家优良传统。过去,客家人就是这样口口相教、薪火相传,使人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今天,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雅和气的口吻,形象生动的表述,时而让你感觉追求理想、信心满满,时而让你感觉忧乐天下、梦寐萦怀,时而让你感觉刚健有为、斗志昂扬,时而让你感觉清白做人、心安理得,时而让你感觉团结诚信、走遍天下。另外,标题醒目,耐人寻味,贴切变化,使各章节之间交相辉映。总之,作者以清新、亲切、自然的口气,围绕主题,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少有说教的痕迹,文中的思想观点自然极易被读者所接受。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以及客家优良传统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的出版面世,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想,读者在阅读这本专著后定会得到很多裨益。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无疑对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道德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探索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读者还会期望作者今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写出更具理论联系实际的新篇章。

邱国锋[2]

2014年5月于嘉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