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欧文明(上)
16885000000003

第3章 绪论

一、西欧文明的涵义

本书论述的西欧文明,是西方文明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主干部分。西方文明涵盖的地域范围很为开阔,除了西欧之外,还包括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文明起源于西欧,以西欧为重心而演进,而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文明是西欧文明进入近代以后所衍生出来的。如果不了解、不研究西欧文明,就无从理解、把握全部西方文明的历史与实质。

西欧文明是世界历史中既古老又得到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从公元前两千多年最早产生爱琴文明起,它已历经四千余年,晚于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和巴比伦文明,和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有相近的久远历史传统。塞缪尔·亨廷顿认为西方文明(这里指西欧文明)的出现可追溯到大约公元700年到800年,[1]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为公元8、9世纪法兰克的查理曼帝国与加洛林王朝的文化复兴,只能说是大体完成西欧封建化和形成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世界的格局,而且当时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人还是“蛮族”,尚未步入西欧文明的门槛,而将西欧古典文明(包括希腊古典文明、希腊化文明、罗马文明)和公元5世纪至7世纪的西欧早期中世纪文明都排除在外,西欧文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西欧文明曾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西欧文明也曾给西欧内部和世界带来奴役、压迫、战争、殖民侵略,留下值得深刻反思的历史教训。无论从正面或负面意义而言,西欧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历史格局中,都居有重要地位。

“西欧文明”是以西欧为主要地域生长起来的一种文明形态,但它的概念并不是简单地以地域来界定这种特殊的文明,而是指谓一种广义的文化共同体。这里所说的“西欧”,并不只是指欧洲西部,而是包括欧洲的北部、西部和南部,在整个欧洲中,除了以斯拉夫人为主要居民的欧洲东部之外,都是西欧文明的涵盖范围。从历史上看,西欧文明又不局限在西欧,小亚细亚半岛(以下简称小亚)也曾是西欧文明的摇篮,在希腊化时代、罗马帝国时代,西欧文明曾扩及北非、近东两河流域,这些地区的诸多民族都曾为西欧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进入中世纪后,西欧文明才形成在西欧全部本土发展文明的基本格局。“文明”不单纯是地理、种族、宗教、语言意义上的范畴,而是指人类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本质力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精神的综合形态。西欧文明历来是多民族、多国家的,说这些民族与国家都属于西欧文明,那是因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虽然它们的经济、政治、文化自具特色,也不平衡,但它们都秉承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都经历相似的阶段性文明的结构形态;在特定历史时期都具有相似的主流文化价值。“西欧文明”正是指谓西欧多民族、多国家而具有广义的文化同一性,它也并不掩盖西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西欧文明构成一种特定的文明形态,不仅因为这种文化共同体明显有别于世界上其他的主要文明,而且也由于和一些同它地域邻近或有密切历史联系的其他文明相比较而言,它也是自具特征的。例如,自中世纪以来西欧文明和承袭东罗马帝国的拜占庭文明,都发展了基督教文明,但西欧建树的罗马公教(天主教)及后来产生的新教,同较多吸收小亚和希腊文化的东正教文明有较大的歧异,拜占庭文明则为斯拉夫文明所承续与发展;西欧文明和拜占庭文明、斯拉夫文明所经历的社会和文化历史形态,也是明显不同的。在北美的美国文明本来是从西欧文明衍生、发展起来的,美国的移民大多来自西欧,美国文明历来和西欧文明密切相关,息息相通,美国文化曾长期生长在西欧文化的边缘,现今美国文明和西欧文明结成西方文明的主导势力。然而,这两种文明在历史发展中也有明显区别,西欧文明更多地保留了历史文化传统并承受其历史负担,在向近、现代文明转型中,众多民族国家很不平衡,有痛苦、曲折的历程。美国文明则较少封建的历史负担,径直创造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而它融汇众多移民种族的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本土文化传统,美国和西欧的精神文化也有不同的气质与特色。

西欧文明为什么起源时就富有生命活力,且不曾中断、持续发展,自文艺复兴以来更跃居世界文明的前列,成为一种保持强势的文明呢?西方思想家对此有不同的立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西欧优越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为西欧种族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来创造先进文明。20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否定环境与种族优越论,提出文明的“逆境生成”说,认为西欧文明所以富有活力,在于西欧人勇于应对逆境的挑战,包括克服恶劣自然条件,能将人为环境的打击、压力与不幸变成创造文明的动力。较多的西方学者则持“文化决定论”,单纯用精神文化的价值来解释西欧文明的动因,认为世界上惟独西欧文明最早形成并发展了一种理性与自由的精神,这种精神价值鼓舞了西欧人创造出最旺盛的文明形态。这些论说或则是表面的、片面的,将次因、必要条件看作文明的主要动因、充分条件;或则是用精神支配历史的唯心史观来论证一种西欧中心论的文明史观。

唯物史观是我们研究和剖析西欧文明的科学指导。西欧文明和世界上其他文明一样,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地理环境、逆境挑战和精神文化是西欧文明的必要成因或表现形式,但它的真正的根本动因存在于西欧社会历史的内在构成和发展规律之中。特定的精神文化无疑是西欧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它根植于西欧社会各历史阶段的深层的经济与政治结构之中。西欧文明是西欧历史发展中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精神文化交互作用、有机综合而形成的动态的文化共同体。西欧文明体现人类历史的普遍法则,经历了人类历史必经的各种社会形态。西欧文明之所以有深厚、持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创造性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欧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它经历了约两千五百年的奴隶制社会,一千多年的封建制社会,近四百年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些社会形态及其历史阶段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历经各历史阶段而臻于成熟形式。西欧诸多民族与国家集中在同一地区,它们既有文化同一性,又有创造的多样性,历来相互交往密切,易于相互传播、分享各自的文明成果,形成合力,凝聚共同智慧,推进西欧文明的进展。西欧文明在各历史阶段,又善于从周边的诸多外部文明中吸纳、摄取优秀文化成果,来充实、壮大自身。我们认为,用这种历史主义的观点,才能全面、深入地解释西欧文明的动因、本质和特色。

二、西欧的自然环境

欧洲是欧罗巴洲(Europe)的简称,它位于东半球西北部,东连亚洲,南临非洲,西濒大西洋,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人口7.28亿,是人口最密集的大洲。西欧面积约377.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647亿,分别占全欧洲面积和人口的1/3和1/2。西、中、南部人口密集,北欧人口密度较低。英国、法国、意大利人口均在5000万以上,德国人口近8000万。西欧现有24个独立国家,即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马耳他、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梵蒂冈;此外,还有丹麦所属自治区法罗群岛和英属直布罗陀(英国和西班牙之间有主权争议)两个地区。

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在世界各大洲中不多见。中欧和西欧两大平原,地势平坦,仅在局部地区有丘陵,适于农耕、修筑道路与运河。只在欧洲南部耸立阿尔卑斯山系,绵延数千公里,平均高度达3000米,最高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山系向东南伸出两条支脉亚平宁山脉和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延伸出比利牛斯山脉。在阿尔卑斯山系和西中欧大平原之间,分布一些海拔不超过1000米的山地和高原,如法国的中央高原、莱茵河中游高地和西班牙中部的梅塞塔高原,还有西北欧山地,它们是欧洲矿产的主要分布地带之一。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纬度较高,在地质学上的第四纪时曾经历过几次冰河期,在大规模冰川磨砺下,形成冰积平原,土壤贫瘠,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业,但有丰富的森林、矿藏和水力资源。西欧的又一地形特点是海岸线曲折、绵长,它北临波罗的海、北海,西濒大西洋,南接地中海,东连黑海,曲折绵长的海岸线包容很多海湾和内海,并且将西欧大陆边缘分割成许多半岛与岛屿,北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有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大的岛屿有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冰岛,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等。海岸线长,海湾、半岛、岛屿众多便于海上交通,航海开拓和交往在西欧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西欧河流稠密,大多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系和中欧高地,主要有多瑙河、莱茵河、维斯瓦河、奥德河、易北河、罗纳河、泰晤士河等,它们大多流经多国,是国际航道,沿河平原农业发达,南欧河流如波河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

西欧大体位于北纬35度与80度之间,绝大部分属于北温带,气候深受海洋影响。大西洋的西风和全球最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给西欧带来热量和水汽,长驱深入内地,使西欧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夏天除南部外,没有酷暑,冬天除北部外,没有严寒,雨量充足。南欧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半年雨季,夏半年干旱少雨。

西欧的自然资源丰富,煤、铁和水利资源蕴藏量尤其多。森林面积广阔。有许多优良的渔港,渔业资源丰富,沿海渔场占世界沿海渔场约1/3。

西欧优越的自然环境是极为有利的生长文明的场所,为西欧人开拓文明提供了很好的用武之地。据地质学家考证,西欧南部碧波粼粼的地中海在最后一次冰河期时曾是一片陆地,大约在公元前15000年至10000年之间,大西洋冲越西边山冈,将这个广大的地中区灌成世界上最大的内海,[2]使它成为西欧文明的摇篮。南欧向地中海延伸的巴尔干半岛(含希腊半岛)、亚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气候温和宜人,适于农耕,便于航海交通;它们南和北非隔海相望,东连小亚并可深入两河流域腹地,是沟通欧亚的要扼,便于当地人和早已发展的埃及文明与巴比伦文明交往,吸收它们的先进文明成果。所以,西欧文明的演进是首先以地中海域为中心,逐渐由南向北扩展。它最早起源于地中海东域和小亚交接的爱琴海域,渐次向希腊半岛及地中海西部扩展,形成希腊古典文明;罗马帝国时代,罗马文明的范围东达中亚内陆,在西欧则已向西、北推进到不列颠和莱茵河流域;北欧的低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开化最晚,直到公元9世纪后,才逐渐纳入西欧中世纪的文明范围。

三、西欧的文明史前概况和种族、语言

在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文明时代相对“蒙昧时代”(旧石器时代)和“野蛮时代”(新石器时代)而言。人类随着原始氏族社会解体、私有财产与奴隶制出现,才进入文明社会。西欧也是一样。西欧文明不是突然凭空发生的,它的产生是西欧文明史前社会演变的结果。

在远古人类起源之后,就有人在西欧广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最早的“能人”化石只在非洲肯尼亚和乍得发现,距今600万和700万年。能人之后的直立人(中国惯称猿人)化石,就已在西欧发现,有希腊的彼特拉隆那人、法国的阿拉果人和德国的海德堡人,约在30万年至25万年前,比中国北京、元谋、蓝田的直立人(60万至50万年前)要晚一些。1847年在法国发现的阿舍利文化(手斧文化)距今约40万至30万年。直立人进化为接近现代人体质水平的智人,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发现大批尼安德特人化石,就属于西欧的早期智人,活动范围已较大,进入旧石器时代中期,已能人工取火,有墓葬和氏族生活的萌芽。体质上和现代人完全一样的晚期智人的化石,在西欧已发现很多,重要的有法国的克罗马人、库姆尔佩尔人,他们的体质形态都很像现代西欧人。他们约生活在4万年前,已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能创作优美的洞穴壁画。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生,在尼安德特人阶段血族群婚的血缘家族这个“社会组织形式”已逐渐转化为对族外群婚的氏族,并构成更大的族群部落。

约公元前9000年左右,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全球气候转暖,北欧和阿尔卑斯山区的冰河溶化,西欧的冰原地区被森林和草原取代,西欧进入新石器时代。西欧人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西欧的过渡性的“中石器”时代较长,约从公元前9000年至前3000年,法国、西班牙的阿齐尔文化和北欧的马格尔莫斯文化为代表,分布的范围已从波罗的海跨西北欧到英国。西欧进入新石器时代,也发生作为人类伟大的“第一次浪潮”的农业革命,不过比西亚、中国和美洲要晚得多。从狩猎与采集经济转变为农业与畜牧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技术知识增长,制陶、纺织、航海和轮车开始出现。西欧人有了较稳定的生计,从迁徙转为定居,聚居的村落出现。希腊等地已开始养猪、牛。希腊和多瑙河中游都已使用陶器。在这个时代,西欧的母系氏族公社达到全盛,族外群婚转变为“从妇居”的对偶婚,但不甚稳定的家庭还未构成经济单位。

西欧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已知使用金属,多瑙河流域和爱琴海区都出现青铜器。希腊爱琴海区和中国、印度一样,在青铜时代就进入有阶级的文明社会。公元前1370年赫梯王国征服在人类中最早发明炼铁术的米坦尼王国,垄断当时极为珍贵的冶铁术,直到荷马时代冶铁术才传入希腊。罗马和世界大部分地区到铁器时代才进入奴隶制文明社会。在西欧的文明史前末期,南部地中海地区已先后完成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已能提供超过维持劳动力自身消费的剩余,氏族首领将经营的氏族财富攫为己有,出现了私有财产。他们为扩大剩余产品、自身摆脱劳动,就要吸收新劳动力,于是不再杀死俘虏,而把他们变为奴隶。这时,母权制被倾覆,实行父权制,对偶婚则转变为较稳定的一夫一妻制,作为经济单位的个体家庭出现,瓦解了血缘关系的氏族家长制。私有制产生,氏族内部财产分化,形成奴隶和自由民、氏族贵族和穷人平民的差别。氏族部落的军事民主制则转变成国家这种凌驾于社会之上、实行阶级统治和调节阶级利益的工具。奴隶制社会形成了。它看来充满残酷的剥削、压迫,然而,如恩格斯所说,“尽管听起来是多么矛盾和离奇——在当时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进步”,[3]因为它标志着跨入文明时代。西欧自有人类活动起,历经了约30多万年的漫长时间,才开始步入文明社会。爱琴海域的克里特岛和希腊的小亚、本土,在西欧率先分别于公元前2000多年和1200年左右,进入奴隶制社会,罗马则在公元前8世纪至前7世纪左右,才步入文明时代,西欧中部、北部的日尔曼人还长期滞留在氏族社会末期,直到公元2世纪后才逐渐先后完成这种过渡。

西欧的文明史前阶段,创造了独特的原始精神文化。多处尼安德特人的墓葬遗址,有伴葬的兽骨和燧石工具,表明原始人已有灵魂不死的原始宗教思想萌芽。许多洞穴壁画作于昏暗的洞穴深处或不易观赏的陡高岩壁,这些作品有巫术动机。西欧原始人的语言指谓具体事物,缺乏表达普遍概念的词汇。西欧的原始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发现最早的动物雕刻是德国沃吉尔海德的野马雕像,它作成在3万年前,用猛犸象牙刻成,野马蜷首挺立,很有生气。以出土地点命名的“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雕像,突出生儿育女的部位,是母系社会的象征。造型艺术中最突出的是洞穴壁画,法国就有70余处,在西班牙等地也有发现。根据狩猎生活体验,描绘野牛、野马、驯鹿等栩栩如生,技艺甚精,难以相信它们是原始人所作;法国拉斯科洞中有一匹被研究者称为“中国马”的野马画像,色彩渲染酷似中国的水墨画。

西欧人在种族上属于遍布欧洲、地中海地区和西亚的白种人,通常称为高加索人,有别于蒙古利亚和尼格罗种族类型。西欧人又可分为三支:北欧金发白种人即诺迪克种族;南欧暗浅黑发白种人即暗白种人或称伊比利亚种族;两者之间有圆头种族即阿尔卑斯种族。最早开创西欧文明的克里特人是和伊比利亚人种、北非暗白人种相近的一个种族。西欧的三支种族因语言与部族生活相异,又形成许多不同的分支,逐渐融合成不同的民族。古代西欧主要有三大族群:一是希腊民族,由北部的多立斯人南下而和土著民融合而成,内部又可按方言分为阿卡亚人、爱奥尼亚人、埃俄利亚人、多立斯人、马其顿人等等民族集团。二是罗马的拉丁民族,罗马还有伊达拉利亚人等族,后来都被拉丁人同化了。三是遍布西欧中、北部的日耳曼民族,它包括盎格鲁-撒克逊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斯堪的纳维亚人等等各个支族。西欧进入中世纪后,这三大族群多有变迁、融合,到中世纪盛期以后,才逐渐形成近代意义的西欧民族国家的格局。

西欧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或称雅利安语系,包括希腊语、拉丁语、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以及荷兰语、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等等。它们统称印欧语系,因为它们都有相近的词根和语法概念,遵循相似的变化法则即格里姆法则。公元前18世纪末,西欧克里特的米诺斯人有最早的文字,是线形文字,至今未能解读,之后迈锡尼文明时的线形文字已解读成功。古希腊的文字则是改造闪米特语系的古腓尼基文字而成,腓尼基文字只有辅音,没有母音,希腊人加上母音,使之更为清晰而能表达多重意义。西欧的其他文字都是后来逐渐形成的。中世纪时拉丁文成为基督教会官方推行的标准文字,到西欧中世纪盛期后,西欧各国倡导自身的民族语言与文字,它们才逐渐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

四、西欧文明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特征

西欧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形态的普遍历史进程是相一致的。但是,西欧文明又有其特定的历史阶段性,各历史阶段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综合,都有其特殊内涵,整个西欧文明史表现为一连串有变革和继承关系的阶段性文明。本书将它划分为五大阶段,分列五篇论述。

第一,西欧古典文明。它本质上是一种奴隶制社会的文明形态,又有不同于东方奴隶制文明的特色。从克里特文明兴起到罗马文明衰亡,它历经2500年左右,充分展开了从城邦奴隶制到帝国集权型奴隶制为基础的不同的文明形态。所以,它又依次由四个次阶段性文明所组成:爱琴文明,希腊古典文明,希腊化文明,罗马文明。西欧古典文明以爱琴海域为发源地,向西延展至希腊本土和南意大利,以至环地中海南北一些地区,达到城邦时代希腊古典文明的全盛。以大规模集权奴隶制为基础的希腊化文明,则将其涵盖范围和希腊文化扩展至整个地中海地域和小亚、近东。建立在更为成熟的帝国集权型奴隶制基础上的罗马文明,更建立起一个东起不列颠、北达中欧莱茵河流域、南纳北非、西及两河流域、巴勒斯坦的庞大文明圈。西欧古典文明所创造的璀璨文化成就及其广泛、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是很突出的。

第二,西欧中世纪文明。它本质上是一种以西欧封建制为根据的文明形态。从公元5世纪日耳曼族灭亡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些蛮族王国,至14世纪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鼎盛期结束,西欧中世纪文明经历了近一千年。西欧中世纪并不是一个停滞、野蛮的“黑暗时代”,而是有一个从封建制度确立到全面鼎盛的动态演进过程。从建立封建庄园制、采邑制发展为城市市民经济与政治的兴盛,从长期处于封建诸侯割据和小王国林立,至中世纪盛期开始向君主集权的民族国家过渡。基督教文明确立其在全西欧的统治地位,对中世纪西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有巨大影响,并且引起尖锐复杂的政治与思想斗争。这些都是西欧中世纪文明的显著特点。在西欧中世纪时代,整个西欧本土已逐渐都纳入封建化的文明,西欧中世纪文明已是“西欧”完整意义上的文明。西欧中世纪文明的精神文化并不是贫瘠、苍白的。特别是西欧进入中世纪盛期后,学术文化繁荣,在许多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开始孕育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思想,为西欧经由文艺复兴向近代文明过渡,在文化上作了准备。

第三,文艺复兴文明。从14世纪至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处于衰落、解体的后期,城市市民阶层、工商业主势力壮大,资本主义萌发已表现出勃勃生机,由此产生的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所以,本书将它列为一种单独的阶段性文明来论述。文艺复兴文明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向近代文明过渡的重要中介环节。经济上已有大规模的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开始崭露头角,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成熟,宗教改革兴起,科学思想已有突破性进展,社会政治理论已表达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这些都表明文艺复兴文明有其独特的历史内涵。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欧各主要国家开始向海外进行侵略性殖民,不仅残酷掠夺殖民地的资源与财富,以供资本原始积累,同时也将基督教文明向海外传播。文艺复兴文明创造了瑰丽多姿的精神文化,是西欧继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之后达到的又一个高峰。

第四,西欧近代文明。它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文明。西欧文明在近代阶段表现出加速发展的特征。资本曾创造了巨大文明。从17世纪至19世纪中、后叶,西欧各国先后完成了结束千年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走向成熟,通达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在两个多世纪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它建立了完整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政治秩序,通过启蒙运动建树了以自由主义、个体主义和功利主义为轴心的西方主流文化价值,为西方的现代性奠定基石。西欧近代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所创造的思想文化蔚为壮观,西欧近代文明在精神文化上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然而,近代西欧资产阶级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侵略,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战争、奴役和压迫。有所更新的基督教文明向全球扩展,西欧文化对世界各地造成了交织着激发启蒙思想和文化殖民的正负面双重效应。

第五,西欧现代文明。它本质上仍还属于资本主义文明范畴,但已构成又一个阶段性文明。从19世纪中、后叶到20世纪末的一百多年,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秩序,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精神文化都有重大变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西欧现代文明内部也在复杂的社会斗争中演进,资本和劳动的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力量从弱小到壮大,也逐渐形成反映他们理想追求的精神文化,和资本主义主流文化价值抗衡。社会主义思想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世纪中叶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西欧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进步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前半叶西欧社会内外矛盾激化,经济和政治危机爆发,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抬头,以西欧为发源地酿成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深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殖民统治结束。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新的产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注入了活力。在经济全球化趋向的背景下,西欧主要国家以“欧盟”等主权国家联合体的方式,实现经济一体化,取得可观的经济成就,“欧盟”在经济、政治上都已成为和超级大国美国既联手又抗衡的势力。在经济与政治体制方面,虽然强调自由放任的新保守主义在西欧也时而推行,但西欧国家更偏向注重调节社会利益的新自由主义,北欧更创造“福利国家”的发展模式。当代西欧的各种精神文化也有很多变异与进展,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如社会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就产生多种形态,对当代西欧的社会进程有一定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化在西欧兴起,美国新马克思主义者杰姆逊称之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它反映了值得研究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征、新矛盾。当代西欧文化还比较重视反思现代西方文明中的危机和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颇有参考价值的。

本书力图对西欧文明各历史阶段的经济与政治结构和精神文化作出概要的综合描述,着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论述。

历经四千余年的西欧文明,有多重历史特征值得研究。这里只从总体上概要举出以下四方面的主要特征。

和世界其他诸多文明相比较,西欧文明独特地充分经历了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等社会形态的各个历史阶段,这种深厚、成熟的社会历史基础,使西欧文明持续进展,积成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创造出瑰丽多姿的文化成就。

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是贯穿西欧文明的优良传统,也是西欧文明的充沛文化活力所在。认为“自由”与“个体主义”的精神价值始终是西欧文明的原动力,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基督教文明自中世纪以来对西欧文明具有正负面的重要影响,但不能将全部西欧文明归结为基督教文明,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西欧文明主要在西欧生长、发展,但它又是在同一密集地区多民族、多国家共同创造的文明。众多民族和国家的密切联系与交往,促成西欧文明的整体性持续发展。西欧历史上的伟大文化成就是西欧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西欧文明包容了西欧各国自具特殊性的民族文化,它是西欧文化同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西欧文明不是自身封闭、单独生成与发展起来的,它在各历史阶段,和世界上的一些主要文明,如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犹太文明、伊斯兰阿拉伯文明、拜占庭文明等,都有多种形式的交往,从中获取文明成果,吸取思想文化营养,甚至获得文化推动力,才使自身得以发展、壮大,西欧文明中也凝聚着世界上其他地区许多民族贡献的智慧。西欧中心论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就西欧文明自身的发展而言,也是不能成立的。

五、了解和研究西欧文明的意义

西欧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干部分,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曾深刻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它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构成部分。理解和探究西欧文明史的整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有分析地吸取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果。

当今世界日益密切全球性交往,又展现文化与发展的多样性。现代化不等于西化,西方的现代化只是在其特定历史条件下西方文明历史演进的结果。将西方的文化与发展模式当作惟一普遍的标准向全球推行,是不可取的。世界各民族国家应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道路,确立自具特色的文化与发展模式。然而,西方包括西欧,由于其深厚的文明历史的积累,特别是近代文明的加速进展,毕竟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了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如今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和西方包括西欧的交往不断增进、愈益频繁,了解西欧文明史,把握各种有关文明内容的历史由来及其文化价值的意义所在,这有助于我们在各种实际工作中开展合理的中西交往。

我们并不主张“文化决定论”的历史观,但确认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初至今,西方文化是冲击全球的精神势力,起有正负面的双重效应,西方文化和非西方民族国家本土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焦点问题。了解和研究西欧文明史,有助于我们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优良成果,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同时,面对西方文化较多地进入中国的情势,这也有助于我们作出历史的鉴别分析,形成与采取合适的具体文化对策。

了解和研究西欧文明,有助于我们正确观察、认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文明”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2001年是“世界文明对话年”。世界上的各种文明都曾为人类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当今世界文明多样化的格局,已是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也要看到,文明中的文化要素,在当今世界局部地区由宗教、种族、语言等问题引发的冲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又有着深刻的经济与政治根源。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著名的“文明冲突论”,引起广泛的国际反响。他确认当今世界文明多样化的格局,重视研究文明中的文化要素在现今世界的局部冲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是值得我们思索和探究的。但是,他主张在冷战结束后,不同文明的冲突已主宰全球政治,特别是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的冲突,将可能严重威胁西方的利益和西方国家在全球的优势地位。据此,他为西方的全球战略、文化战略献计献策。了解和研究西欧文明的历史与现实,就可使我们理解这种立论是不能成立的。各种文明只有在开放的合理交往和相互吸取有益成果中,才能充分发展。从历史上看,西方文明得以发展自身的一个基本条件与手段,是和其他文明开展和平的合理交往与融汇沟通。西方文明也须纳入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才能持续进展。

最后,要说明一下,本书是三位作者集体讨论提纲、分工执笔写作而成的。绪论和第一篇西欧古典文明、第二篇西欧中世纪文明是姚介厚撰写的,第三篇文艺复兴文明和第四篇西欧近代文明是李鹏程撰写的,第五篇西欧现代文明是杨深撰写的。田时纲同志为撰写文艺复兴文明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资料,在此深表谢意。本书的出版,得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树琦等同志的热诚帮助,谨此志谢。由于作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恐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