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好群众工作60法
16949100000006

第6章 群众座谈

群众座谈,是通过人民群众代表参与座谈的方式,充分发扬民主,听取群众心声,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一种了解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来了解联系群众,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会前要明确座谈会的中心议题。常言道,有备无患。召开群众座谈会,会前一定要进行充分准备,明确群众座谈会的中心议题。

第二,选择确定好参加座谈会的人员。要根据不同的议题选择好座谈会的参加者。座谈会人员的选择,既要注意代表性,又要注意广泛性。同时,还要了解其是否愿意议政,是否能够议政。

第三,会中要善于随机引导群众发言。虽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这是就群体而言。就个体来讲,群众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人生经历不尽相同,其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也不尽一样。在座谈过程中,有的群众可能紧紧围绕会议的中心议题发言,有的可能游离会议的中心议题漫无边际。这就要求组织者善于把握,善于引导,既能让与会者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能做到不偏离会议的中心议题。

第四,会后要抓好反馈落实。群众座谈会形在座谈,质在落实。了解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群众座谈会要力戒形式主义,确保座谈内容项项有记载,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切实做到谁座谈、谁办理、谁落实。

【实例】邀近百市民“挑刺”,大多建议被采纳

2013年以来,北京市交管局已召开4次座谈会,近百名市民代表先后参加共议交管工作,共收集市民建议124条,大部分建议已被采纳并付诸实施。

2013年刚过完春节的第一个工作周里,北京市交管局就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座谈会,邀请公交、出租、货运等各车种驾驶员及社区居民、网友、车友会等代表齐聚一堂为北京市交通找问题、出点子。

“交通管理事关民生,交管局不能闭门造车、不能自我感觉,应该干什么、干得好不好,得群众说了算。”提到为何组织这样的群众座谈会,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市交管局局长张兵说,“北京交通究竟好不好,拥堵不拥堵,要听要看广大市民的反映!”

“表扬的话就不用说了,就讲问题,就谈一些建议、便于改进我们工作的,这也是举行这次座谈会重要的也是唯一的目的。”几乎每次座谈正式开始前,张兵都要先“打招呼”,只讲问题不听表扬。

而对于交管局各相关负责人,则要求拒绝空话和套话,不能以“研究研究”或者“这事不归我管”简单答复。

2013年交管局4次座谈会上,共邀请了88名市民代表,在对这些代表的选择上,交管局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如邀请公交、出租、货运等各车种驾驶员,他们可以说生活在路上,对道路情况最了解。还有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代表、退休老干部,他们能够在细微生活中发现交通问题。

同时邀请的还有交管局官微“北京交警”最爱较真儿的“粉丝”,蒋巍就是其中的一位,官微仅开通一个月,就已互动了33次,评论了25次,其中还提出了意见建议7条。

这样的座谈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目前已收集市民建议124条,对于大部分建议和意见,交管部门已采纳并付诸实施,对于不能及时答复或落实的,已上报有关部门。

比如,座谈会上市民反映东部地区交通流潮汐特点突出的问题,交管局多地现场调研,在朝阳路选定试点路段,并结合国内外经验反复研究,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最终在9月12日正式开通了北京市首条潮汐车道。

北京市交管局表示,还有一些正在办理中,像研究将四惠桥出京方向的京通快速公交车道提前延伸几百米、研究双井桥高峰时段限制车辆进入主路、研究在环路全面施划公交专用道等,这些建议将在时机成熟时推动实施。

(杜燕:《北京交管一年邀近百市民“挑刺”,大多建议被采纳》2013年11月20日中国新闻网)

【点评】

北京市是“堵城”尽人皆知,但北京市交管局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所作的努力,人们却知之不多。一年中召开4次座谈会,就是努力的一个方面。这4次座谈会从总体上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不错的效果,源于以下的原因:

首先,对交通管理工作有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交通管理事关民生,交管局不能闭门造车、不能自我感觉,应该干什么、干得好不好,得群众说了算。

其次,对召开座谈会有充分的准备。在座谈人员的选择上,交管局下的功夫不小。

第三,座谈会求真务实。“表扬的话就不用说了,就讲问题,就谈一些建议、便于改进我们工作的。”座谈会上主持者的开场白很直白。

第四,座谈会后,能针对提出的问题抓紧落实解决。开座谈会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对于座谈会上提出的大部分建议和意见,交管部门已采纳并付诸实施,对于不能及时答复或落实的,已上报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