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全面战争一帝国
17041200000044

第44章 争论

崇祯十二年大年初一,京师紫禁城,太和殿。

今年的的首次大朝,崇祯心急如焚,朝堂上的大臣们神色各异。

朝廷已经接到杨国柱和虎大威的“请罪”奏章,两人在奏章中异口同声地说因为关宁军见死不救,以致宣大军被数倍清军围攻而败亡,总督卢象升力战而亡,损兵一万余,宣府镇、山西镇残部皆撤回驻地,两镇目下严守关隘,备御清军进犯,同时附带了游击将军陈浩率部不知所踪的情报,不过因为前面情报太过震撼,区区一个毫无背景的游击将军的下落便被选择性忽视了。

崇祯接报大惊,但又一时拿不定主意,众臣吵得不可开交,许多大臣都发出了质疑,有官员说宣大军的任务明明是牵制清军,怎么会陷入清军包围,是不是卢象升贪功冒进?

又有人说既然关宁军坐观宣大军败亡,如何不见关宁军奏折,这么重大的事,关宁军也敢隐匿?

还有人说两镇总兵都能跑出来,他卢象升一个总督会跑不出来?是不是他想玩诈死来逃避战败的罪责………

什么?你说不是?你为卢象升说话是不是收了他的好处…………后来朝中的官员以各自党派为阵地,开始互相攻讦,眼下最重要的战事反而被抛到一边去了。

内阁、六部的大佬们都如若入定了一般,没有一个人发表看法,任由下面的官员吵来吵去。

崇祯听得头都要炸了,但他勉强听出来,这些人都在质疑这场战败的真实性,尤其是卢象升的死讯,这让他也产生了一丝疑惑:两万大军说完就完了?如今还有能死难的文臣?关宁军现在何处?为何近日来南边的消息越来越少?是不是要催促秦兵即刻入援?

最后皇帝看讨论的方向又要向党争去了,忍不住要说话。

侍立阶下的司礼监随行太监王承恩早有准备,他尖叫一声“肃静”后,大殿之中顿时静的能听到一根针落地。

崇祯看向坐在下首的阁臣薛国观——由于首辅刘宇亮月前去前线督察,因而次辅薛国观站文官班首,淡淡问道:“薛爱卿可有良策?”

薛国观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曾经因为依附魏忠贤被弹劾而罢职归乡,崇祯九年,也就是两年前又被启用,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朝辅政。

当时推荐他的是温体仁,温体仁执政时迫切需要制衡东林党,所以秘密地把被打成阉党的薛国观推荐给皇帝,于是薛国观才复起。

过去崇祯非常信任温体仁,对于他推荐的人也很看重,尤其是薛国观在此时和杨嗣昌暗地里结盟,处处投机崇祯,获取了崇祯的信任。

上月薛国观曾经与杨嗣昌一起趁刘芳亮自请督军,便将随后一系列失利归罪于刘宇亮,因此刘宇亮被罢首辅,薛国观得以代为执政,此时朝议所讨论的卢象升乃是东林一派,他自然不会说好话:“启禀陛下,臣以为兵败确实,但是败到何种地步,还需多加打探,尤其卢侍郎之死,还需甄别再三!”

崇祯听他确认兵败,已经顾不上卢象升死不死了,在崇祯看来,卢象升不听自己的劝告,执意野战,使得宣大军溃灭,简直跟当年的袁崇焕一样可恨,死了也活该,那袁崇焕骗自己“五年平辽”,结果没多久鞑子都打到北京来了。

此时看来,卢象升也是个志大才疏的人,在宣大总督任上不过是运气好才有些成绩,在中原平叛时,想来也是托了洪承畴等人的福才有些功勋,可恨自己对他信任有加,委以勤王重任,竟致丧师数万!

崇祯愤怒了,只是他强忍怒气,先是责令兵部立刻探明战况,后又下旨安抚杨、虎二镇,并差人押解山西巡抚宋贤进京问罪。

稍稍发泄之后,他冷静下来,又开始发愁战事,他看向目下他最信任的杨嗣昌,和声问道:“杨爱卿可有良策?”

杨嗣昌不紧不慢的起身回禀:“圣上,臣请京师戒严,备御东虏,再请调秦兵火速入援,有拖延者立斩之!”

崇祯闻言深以为然,断然下旨洪承畴:火速入卫,不得拖延。

过了几天,就在陈浩整编完毕西进的那天,小朝会上崇祯正在听底下两拨官员因为给宋贤定罪的事情扯皮。

忽然有太监报杨嗣昌领兵部职方司主事杨廷麟携重要军情求见,崇祯听报先是没想起来杨廷麟是谁,随后侍立一旁的曹化淳悄悄提示崇祯:杨廷麟是卢象升军中押粮官。

崇祯一听与卢象升有关,立刻挥手止住了殿中争论,并命人带杨廷麟立刻入见。

因为召见的急,杨廷麟顾不上沐浴更衣,在太监的带领下直往乾清宫。

“臣,兵部职方司给事中主事杨廷麟,叩请圣安。”

“平身”崇祯淡淡道。

“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崇祯也不跟杨廷麟客套,开门见山的问起前线战况。

杨廷麟据实以报,并且出于个人情感着重说了卢象升力战而亡与关宁军见死不救的事情,但没想到这下子给卢象升帮了倒忙,本来就对卢象升反感的崇祯越加不满了,他打断了激动的杨廷麟,杨廷麟正在说话骤然被打断,生生止住,脸憋的通红,只能等着崇祯说话。

“兵部右侍郎真的死了么?难道不是因为畏惧朕治罪,故意诈死躲起来了?方才你说他率部断后,是不是他失节投降了东虏?”

崇祯心中极度郁闷,从前对卢象升的认知全部推翻了,此时不惜以最恶毒的想法去揣测卢象升,他把朝臣的猜测说了出来,还加上了自己刚刚的猜测。

杨廷麟闻言如遭重击,整个人都懵了:卢象升率部断后被数万清军围攻,是自己亲眼所见,虽然没有看到卢象升战死,但是以自己对卢象升的了解,他除了死节岂有他哉?皇帝不可能无的放矢,凭空捏造,难道朝廷接到了可靠的消息?

他茫然道:“以微臣之见,卢大人实在不可能投敌……若有司得报,还得多加核实的好……”

说到后来杨廷麟看着崇祯露出一丝厌烦的表情,感觉自己像被抽干了力气。

这是诬陷啊!而且看样子皇帝已经先入为主了。

皇帝没有自己的耳目,一切全凭权臣的一张嘴,大臣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抹黑就怎么抹黑,忠勇如卢象升,竟然豁出条命换回来的是如此的脏水!

杨廷麟突然想起顺德府下陈浩那番话,当时的陈浩竟然已经感觉到朝堂上这种苗头,可笑自己竟然还嘲笑他胡说八道。

崇祯见此,又解释说道:“杨主事和杨、虎二总兵都说卢象升已死,但至今死不见尸,东虏方面也没有任何关于擒杀皇明将帅的消息,尔等如何肯定他必定死节?”

杨廷麟默然无语,但是皇帝问话,他不敢不回,只好认错:“臣失言,请陛下治罪!”

崇祯闻言怒色稍霁,他看着神形憔悴的杨廷麟,心中颇为不忍,转而温言安抚道:“无罪。杨主事这趟差事吃苦了,且先歇息几日,”又唤曹化淳通知兵部给杨廷麟放几天假,并且赏了五两银子作为抚慰,然后便让杨廷麟退下了。

杨廷麟心中苦涩,怀着失望之情拜谢再三而退。

三天后,吏部尚书杨嗣昌责其不明真相,欺君罔上,贬秩外调,于是杨廷麟奉命离开京师,冒着风雪去外地收集资料,绘制地图。

……………………………………………………

清军此时已经杀入山东,大掠地方,并向济南发动进攻,明军关宁军兵败鸡泽后,残部万余人龟缩临清州,坐看鞑子肆虐。

秦兵在洪承畴的带领下飞速越过太行山,进入真保一线,但随即陷入到缺粮的窘境。

与此同时前线的消息终于随着避退至真定府晋州的刘芳亮得到洪承畴的支援而得以传回京师:

王师两路兵马皆大败,由于缺粮,洪承畴的秦兵顿兵真、保。

这下子中枢的官员真的炸锅了,勤王之师共八万大军,鏖战两个多月,现在全部战败,损失无算。

入援的秦兵没有粮草,更加远来疲惫,不熟地形,暂时无法参战,也就是说北直隶与山东已经处于彻底的真空状态了!

但官员们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如何退敌,不是如何给秦兵筹措粮草,而是继续围绕两场兵败争论,卢象升之败被“阉党”用来抨击东林党,高起潜之败被用来东林党抨击杨、薛……朝堂之上一片混乱,皇帝和大臣们听不到北方大地上回荡的哀恸,听不到弥漫天地的血色……

苍生何罪,竟至于此?

此时的陈浩仍然稳步行进在西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