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普通高等学校管理探微
17197700000004

第4章

普通高校扩展办学空间模式探索

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级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又承担着创新的艰巨任务。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质量直接反映了国家经济、文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积极推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而高等教育一直实行精英教育,规模和体制一直走稳妥发展的道路。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定,拉开了高等教育跳跃式发展的序幕。这一举措,给千万个家庭带来了希望,拉动了市场需求,刺激了一大批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于高等学校本身来讲,促进了办学观念的更新、办学思路的变换、办学机制的改革和办学模式的创新。应该说,高等教育的扩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广大考生家长的愿望,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产生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通过三年来连续的扩招,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规模的跳跃式扩大给高等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长期以来高校适应了稳妥、稳步的节奏,一下子学生数成倍增加,校舍、师资、设备、食堂、运动场地和器材都出现了不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精力、时间和资金,除少数过去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外,大部分的高校近三年来都在为扩招的准备工作而奔波。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在此,我们结合具体实践,对普通高校校区扩展的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模式进行探讨。

一、扩招带来观念上的更新

扩招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来说,首先带来的是办学空间不足的压力,特别是过去的部委隶属院校受行业就业的影响,在规模上的限制比较严格,面临大批量的连续扩招,空间紧缺更加严重。以西安地区的普通高校为例,1999年以前,占地面积大都在400~600亩之间,平均在校生4000余人。扩招后,全日制本科生平均达到10000人左右,学生的成倍增加使得各校的资源(包括教室、食堂、运动场、实验设备、办公场所、师资等)严重短缺。如果按教育部的有关标准已远远不能达标。最主要的还是校区面积的不足,各高校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如何扩大校区。1999年的扩招因为时间仓促,各校基本上是校内挖潜,也有少数学校临时借租以满足扩招需要。2000年和2001年的连续扩招使得各校都将扩大校区作为主要工作之一。但由于在扩大校区问题上涉及到选址、规划、手续、经费、建设等问题,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还关系到学校今后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也十分慎重,扩大校区的确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

扩招以来,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曾引起了争鸣。不可否认,对高校来说,观念的更新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质量意识、时间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甚至价格意识越来越强,扩招在成倍增加,但投资相对滞后,促使高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市场观念必须加强。我们认识到,高校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级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为主要目的,和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是有本质的区别,教育不能产业化,但要有产业化的意识,如以上提到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等还是应该有的,因为在目前的形势下,高校毕竟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生存,靠自己的努力来生存和发展。

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民办高校的迅速兴起,外国高等教育的进入国内,网络技术带动了远程教育,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越来越宽松和实际,极大的加剧了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因此,增强高校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已经成为共识。由于受地域的限制,专业的限制,加之过去的基础也不同,得到的投资强度差别很大,所以,普通高校在发展的道路上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高校扩招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广大家长和考生在求学观念上也已经由简单的有学上,变为挑学上,因为上学、择业和将来的发展都由需求市场在牵动。考生已经十分重视学校的名气、专业、师资、地域、环境等条件。从今年的高校招生情况来看,许多普通高校都面临着生源不理想的窘境,许多考生放弃了已录取的学校而选择了来年复读,有的家长宁愿多交钱也要选择名校。因为考生和家长选择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作为普通高校,一方面要上水平、上层次、扩大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的普通高校千方百计上硕士点、博士点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建设漂亮的校园,以吸引学生,最主要的是吸引优秀的师资,增加硬件设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质量。这一切的一切,都与经济基础有关系,投资问题不解决,或者投资的方向不明确,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目前,许多高校在扩大校区问题上投入很大的精力,经济投入的比重相当大。如何用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避免越大越好的误区,这是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认为,走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扩展之路,是绝大部分普通高校应走的道路。合理利用社会资原、以质量求生存是高校发展的根本方略。

二、如何走低成本扩展之路

正确定位是普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学生的数量定位多少,层次定位在哪个高度,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校区占地多大,规模多大。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反复强调了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辩证关系。积极扩充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扩大规模,上层次和水平无疑需要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但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态度。正确估计形势,确立自身的地位。北京工业大学的左校长关于高校定位的论述是非常精辟的,作为2ll建设的北京工业大学尚且需要将正确定位放在发展规划的首位,普通院校更应该引起重视。学校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要协调发展。单纯追求校园面积、学生数量和所谓的“一流”水平,容易产生浮躁情绪,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对于普通高校来说,空间的扩展无疑要占用巨大的投资,购地、建设和其他配套设施费用将是十分庞大的。从目前的实际来看,主要的融资渠道有以下几种:高校自筹、银行贷款、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捐赠等。对于普通高校来讲,捐赠的数量极其有限;政府投资也受地方财政的影响,数量十分有限;企业投资主要考虑收益回报;自身筹资也很困难,学校方方面面都要花钱,能腾出来用于购地的款项不会很多。因此,银行贷款是普通高校扩展校区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从西安地区各普通高校扩展校区的实践来看,扩大500亩左右的校区,总投资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仅利息学校每年要付出1200万元左右,这种负担对于学校来说十分沉重。合理适度的银行贷款可以促使学校的发展,但超出还贷能力的贷款将影响学校的发展。如果在基本建设方面投资过大,将使学校背上沉重的债务,在竞争中失去优势。选择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空间扩展模式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西安地区扩大校区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新征土地建设新校区。选择这种模式的学校有的进入政府规划的大学城,有的在郊区建新校区。(2)租赁办学。在这种模式中,学校不用投资基本建设,只是用出租方现成的设施,学校的投资相对较小,但这只是权宜之计。(3)合作办学。合作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即利用现成的场地、设施,有短期行为也有长期合作,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如果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第一种模式是比较理想的,但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二种模式一般只是过渡性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第三种模式比较适合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真正做到双方收益。以下是我们合作办学的一些经验。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有些国营企业濒临破产,或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需要变现一些土地资源。国营企业一般厂区的道路、绿化、建筑、水电、通信及周边交通都是比较好的,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减少学校的投入,缩短建设周期,大大节省资金。校厂合作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江苏、江西有许多校厂合作非常成功。1999年西安工业学院在扩大校区时,选择了与某军工企业合作。该厂隶属兵器工业部,由于产品经构的调整,需要将300余亩的闲置厂区转让,欲转让厂区是原装甲兵工程学院旧址,基础设施完全是按大学规划,厂区绿树成荫,设施齐全,有现成的教室、宿舍、运动场、游泳池、实验楼和办公楼,厂区变校区无须做大的变动。对学校来说,距离适中,周边环境安静,文化氛围较好,只要用很少的投资对一些建筑进行维修就可符合办学要求,周边尚有可扩充的余地。对于厂方来说,将闲置的资源变现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给企业的改制和解困提供了资金。同时,学校承诺学生食堂、澡堂、水电、校区服务由厂方承担,其他服务人员也主要由厂方提供。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带动了当地的消费市场。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也给予大力的支持。学院仅仅用3个多月时间的维修,就将一年级的1200多名学生安排在新校区学习,校方的管理人员只有25人,其余全是厂方的职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后勤社会化。每个月将近100万元的消费市场繁荣了当地的经济。由于校方和厂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运行起来比较顺畅。2001年近3000名新生安排在新校区,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管理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同。与新征土地新建校区相比,这种扩展模式成本低、时间短,厂方收益,校方收益,政府也收益,我们称为三方收益的模式。

利用困难企业或破产企业的闲置资源来扩展高校的模式是多快好省的模式,充分利用了资源,给社会提供了就业的机会,符合后勤社会化的精神。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要在认真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要选好合作伙伴,要处理好同厂方、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周边的关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只要依靠各级党组织,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办事,问题就容易解决。同困难企业打交道,有时会碰到许多棘手的事情,随着法制的健全,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办法总比困难多。

各地都有一些困难的和濒临破产的企业,特别是老企业,资源比较丰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是应该提倡和鼓励的,一些成功的例子证明此法是可行的,关键是如何去做。当然,各学校要视自己的具体情况,要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三、几点建议

高校的招生和就业是紧紧与市场联系在一起的,质量是关键,服务是核心,创新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已经是事实,学校的生存要靠生源来支撑,高校会不会像企业那样走向破产,目前不好过早下结论。但学生少了收入必然减少,债务太多,学校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外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举进入中国,民办高校发展如火如荼,高校自身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占得有利地位,必须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在扩大校区的重大问题上不考虑实际情况,使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会影响学科建设投入、教学条件的改善和职工福利的提高,如果这样的话,新的校区还没有建好,人才也流失殆尽。

普通高校在扩展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吃饭与发展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基本建设和学科投入的关系等。高等教育不能产业化,但市场经济的观念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必须有,因此,高校的领导应成为教育家、政治家,同时要具有企业家的成本意识。

高等教育的跳跃式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应积极创造条件,满足社会需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大多数普通高校应坚持的治校原则。